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水旱轮作地区土壤长期休闲与耕种的肥力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长期定位试验水旱轮作地区土壤长期休闲和耕种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长期休闲土壤有机质、全N含量显著高于连续种植作物的土壤,其差异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休闲地15cm以上土层土壤N素矿化势高于耕种地;耕种土壤连续施入猪粪、作物秸秆等有机肥可保持与休闲土壤相当或远高于休闲土壤的有效磷水平,单施化肥或不施肥料的耕种土壤有效磷均低于休闲土壤;休闲和耕种对15-30cm土层土壤缓效钾含量无影响响,15cm以上土层土壤缓效钾含量休闲高于耕种;休闲土壤速效钾含量在整个耕作层(30cm)均高于耕种土壤;休闲土壤PH值略低于耕种土壤。  相似文献   

2.
稻麦轮作条件下长期不同土壤管理对供氮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种植了 25季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稻麦轮作条件下不同土壤耕作方式和培肥制度对土壤供氮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论免耕还是耕翻 ,0~5cm土壤的氮素释放均较持久 ,5~15cm土壤的氮素释放耕翻较免耕持久。休闲的 0~5cm土壤在免耕条件下其氮素矿化势和短期矿化氮量均远远高于耕翻 ,5~15cm和 15~30cm土壤在免耕和耕翻间则相差不大。施肥的3个处理 0~ 5cm土壤氮素矿化势和短期矿化氮量有免耕高于耕翻的趋势 ,而 5~ 15cm土层免耕明显低于耕翻 ,15~ 30cm土壤免耕与耕翻没有差异。有机肥与化肥配施的免耕与耕翻土壤中 25季作物吸氮量几乎无差异 ,不施肥和单施化肥处理的免耕土壤中作物吸氮量低于耕翻土壤。免耕条件下 ,有机肥配施化肥土壤的供氮能力仅低于休闲土壤 ,不施肥土壤最低 ;耕翻条件下 ,有机肥配施化肥土壤的供氮能力最高。各培肥处理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0~ 5cm土层。  相似文献   

3.
保护性耕作和植物残体对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不同耕作和秸秆还田方式对1年2熟(冬小麦-玉米)条件下壤质湖土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耕翻程度的降低,土壤养分含量逐渐增加。免耕表土(0~l0cm)有机质、全N和速效磷的含量显著(P<0.05)高于常规耕作(浅耕)方式,其速效钾含量也明显高于其他耕作方式,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增加与免耕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提高以及由此导致的pH值下降显著相关,他们之间存在着显著(P<0.05)的线性关系;秸秆覆盖有利于表土养分的积累,但与其他秸秆还田方式积累养分量的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4.
水旱轮作条件下免耕土壤主要理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采用野外调查取样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水旱轮作条件下.不同免耕年限土壤主要理化特性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1)水作及早作后.随免耕年限延长土壤容重在免耕7~8年达到最大值,与常规耕作差异显著.长期免耕导致土壤板结;土壤pH值在免耕2~3年显著低于常规耕作.免耕致使土壤酸化.(2)水作及旱作后.免耕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均在表层(0-5 cm)富集.(3)水作及早作后,免耕土壤耕层有机质、全氮均高于常规耕作,随免耕年限延长,免耕7~8年时明显下降;旱作后耕层土壤速效氮、速效磷变化特征与有机质和全氮一致,水作后免耕土壤速效氮含量高于常规耕作,但各免耕年限间无显著差异,土壤速效磷在免耕5~6年达到最大值,显著高于常规耕作,后随免耕年限延长变化趋于稳定;水作及旱作后,土壤速效钾在免耕5~6年内.与常规耕作均无显著差异,免耕7~8年达到最大值.水作与旱作相比.各肥力指标均表现为水作高于旱作.  相似文献   

5.
以长期定位施肥与小麦—玉米轮作田间试验为平台,研究了施肥对塿土土壤钾素的影响以及冬小麦生育期内土土壤速效钾、缓效钾及微生物量钾的变化。结果表明:氮磷肥不同施用量对土壤全钾基本没影响,而对速效钾、缓效钾及微生物量钾的影响较大。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减少,而微生物量钾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且0—20cm土层土壤速效钾、缓效钾及微生物量钾含量均高于20—40cm土层。小麦生育期内,土壤速效钾和微生物量钾含量的变化一致,均是先上升再下降,再上升,又下降的变化。土壤中微生物量钾与有机碳、全氮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无显著相关关系。氮磷肥在一定施用量范围内,促进了土壤无机态钾素的消耗,而提高了土壤微生物量钾的含量。土壤钾素的这种变化是作物吸收、施肥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长期施肥对栗褐土钾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栗褐土上进行的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结果表明,18年后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全钾含量无显著差异,而土壤速效钾含量和缓效钾含量则产生了极显著差异。就表层土壤而言,无外源钾补充的3个处理(NP、N、CK),土壤速效钾含量较低,在78~90 mg.kg-1之间,已接近中等水平的下限,施低量有机肥的3个处理(M1、M1N、M1NP),土壤速效钾含量为150~185 mg.kg-1,施高量有机肥的2个处理(M2NP、M2N),土壤速效钾含量达240mg.kg-1以上。不同处理对土壤缓效钾含量的影响与土壤速效钾含量基本一致,施高量有机肥的处理>施低量有机肥的处理>没施有机肥的处理,但处理间土壤缓效钾的变化幅度明显低于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变化幅度。不同处理对20~40 cm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变化规律与耕层相似,但没有耕层明显。  相似文献   

7.
麦稻轮作下耕作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为了探明不同耕作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和作物产量的影响,采用田间定位试验方法,于2007-2010连续4a在麦稻轮作制下开展了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免耕提高了耕层土壤体积质量,降低了土壤含水率。但是免耕土壤表层(0~10cm)的体积质量仍在作物适宜生长的范围内,并未对作物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免耕促进了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在表层土壤的富集。0~10cm土层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比翻耕处理显著增加,而>10~20cm土层上述养分含量明显低于翻耕处理。小麦季免耕土壤的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变化趋势与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相似,而水稻季免耕处理整个耕层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低于翻耕处理。免耕显著的提高了小麦产量,但降低了水稻产量,起主要作用的产量构成因素是小麦和水稻的有效穗数。整个轮作周期的作物产量以小麦免耕水稻翻耕模式的产量较高,比小麦翻耕水稻免耕模式产量增加了5.70%。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大面积土壤各形态钾的定位监测,研究了1982~2016年30余年间冀东滨海平原稻区土壤钾库的现状、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了成土母质、耕种施肥等对该区域土壤钾库的影响。主要结果:(1)冀东滨海平原稻区土壤全钾、缓效钾、速效钾平均含量分别为23.04 g/kg、1 615.94 mg/kg、247.37 mg/kg。种稻40~70余年间,各年限土壤全钾、速效钾分别维持在23.96 g/kg、257.41 mg/kg左右。与种稻40年相比,缓效钾年均减少20.19 mg/kg。(2)不同母质土壤全钾、缓效钾、速效钾含量大小顺序为:海相沉积物、泻湖沉积物河流冲积物;土壤缓效钾/全钾和速效钾/全钾均为海相沉积物、泻湖沉积物河流冲积物,3种母质发育的土壤速效钾/缓效钾差异不显著;海相沉积物、泻湖沉积物二者之间的各形态钾含量及比值均无显著差异。(3)土壤速效钾与土壤盐分、有机质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速效钾与有效磷无显著相关关系。主要结论:随种植年限增加,土壤全钾、速效钾无显著变化,缓效钾显著下降。海相沉积物、泻湖沉积物发育的土壤全钾、缓效钾、速效钾的含量均显著高于河流冲积物,土壤速效钾与盐分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稻区土壤钾输入量小于水稻钾的输出量,随着种稻年限的增加,逐渐消耗土壤缓效钾。  相似文献   

9.
长期施用氮磷肥对(土娄)土钾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期定位施肥与小麦一玉米轮作田间试验为平台,研究了施肥对(土娄)土土壤钾素的影响以及冬小麦生育期内(土娄)土土壤速效钾、缓效钾及微生物量钾的变化.结果表明:氮磷肥不同施用量对土壤全钾基本没影响,而对速效钾、缓效钾及微生物量钾的影响较大.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减少,而微生物量钾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且0-20 cm土层土壤速效钾、缓效钾及微生物量钾含量均高于20-40 cm土层.小麦生育期内,土壤速效钾和微生物量钾含量的变化一致,均是先上升再下降,再上升,又下降的变化.土壤中微生物量钾与有机碳、全氮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无显著相关关系.氮磷肥在一定施用量范围内,促进了土壤无机态钾素的消耗,而提高了土壤微生物量钾的含量.土壤钾素的这种变化是作物吸收、施肥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长期免耕与施用有机肥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的影响   总被引:264,自引:7,他引:264  
通过设置在江苏省句容农科所的田间定位试验研究长期免耕及施用有机肥料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的影响。结果表明 :经过 1 6年 32茬稻—麦水旱轮作后 ,表土层 ( 0~ 5cm)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含量比亚表层 ( 5~ 1 0cm)分别高 2 7.5 %、43.6%和1 1 %。与常规耕翻相比长期免耕处理表土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分别增加了2 5 .4%和 45 .4% ,而微生物生物量磷无明显变化规律 ;亚表层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免耕与耕翻两种耕作方式间的差异不显著。尽管各施肥处理施用的氮、磷、钾数量完全相等 ,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的含量却因肥料种类的不同而异。综合 0~ 5和 5~ 1 0cm土层 ,微生物生物量碳、磷为 :猪粪 化肥 >秸秆 化肥 >绿肥 化肥 >化肥 >不施肥 ,微生物生物量氮则为 :猪粪 化肥 >绿肥 化肥 >秸秆 化肥 >化肥 >不施肥。相关分析结果显示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与土壤有机碳、土壤全氮和土壤碱解氮之间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表明其与土壤肥力关系密切 ,可作为评价土壤肥力性状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