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1971年,作者利用~(60)CO—γ射线照射中国高梁品种“跃—4—1”和“水里红”的风干种子。处理剂量为1.2万r和1.5万r剂量率均为100r/min。 在诱发产生的雄性不育突变体中,育成高梁雄性不育系“601”。雄性不育性的遗传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还育成了高梁雄性核不育系“602”。雄性不育性的遗传与细胞质无关。 人工诱发雄性不育突变体,可能存在核质互作和核不育类型。作者认为对于鉴定雄性不育类型。以培育不育系的原始材料所属类型是更为重要的依据、因为非迈罗胞质的雄性不育系与迈罗胞质的雄性不育系,对同一恢复核基因的效应并非都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新型A#-2细胞质高粱杂交种晋杂12号选育及利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高粱杂优利用依赖于A_1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生产杂交种,在遗传上有很大的脆弱性,对生产存在着一定的潜在危险~[5]。我们于80年代初开始,经多年努力已成功地育成了一批异胞质雄性不育系在育种中应用,增加了杂交种的细胞质类型。1材料与方法1.IA2细胞质的来源及遗传晋杂12号母本A。V4A是以非买罗细胞质AZTAM428为不育源与印度材料picklet连续回文转育成型的抗旱、抗病、高配合力A。细胞质不育系。(1)以AITX623A/B、AZV4A/B、恢复系HM65、忻粱7号等三系为试材,组配杂交种;FI…  相似文献   

3.
木豆、苜蓿和大豆3种豆科作物杂种优势利用概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豆科作物曾被认为是难于利用杂种优势的物种。木豆、苜蓿和大豆杂交种的问世,为豆科作物利用杂种优势开辟了道路。本文从应用技术研究层面,较为详细地叙述了这3种作物在不育系和杂交种选育,杂交种种子生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豆科作物普遍存在杂种优势,杂交种开发的关键是找到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高异交率基因型。数量充足的传粉昆虫和适于制种的环境条件亦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利用雄性不育系育种是提高玉米杂交种质量和产量的一项重要措施 ,这已得到国内外许多育种家的证实。美国近期在玉米杂交种生产中 ,利用胞质雄性不育系育种占2 5 %以上 ,其中C型不育系占 80 %。我国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也用C型胞质雄性不育系育出了一批“三系”杂交种用于生产 ,笔者近年来通过对C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恢复系的转育 ,选育出了 4 78cms、14 5cms、85 2cms等不育系和 4 0 2、5 2 1、驻 0 9等恢复系 ,并应用细胞遗传杂交分离的规律对“三系”杂交组合进行了多种利用形式的组配试验 ,为拓宽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利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中国高粱(麦茬)、迈罗及粒用草原1号三个不同细胞质的高粱雄性不育系,经过核置换,转育成为两套同核异质的6个高粱雄性不育系,并分别与同一个恢复系杂交得到两套共6个同核异质杂交种,以此为试材,观察了各个杂种一代的主要性状。结果表明,在生育天数、自交结实率、产量、千粒重、株高和叶片数等性状上,中国高粱细胞质与迈罗细胞质在相同的核背景下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由于农艺性状不够优良,很少在育种中得到利用,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具易引进和易获得杂交种子的特性,利用合理的育种策略,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能在三系保持系、三系恢复系及常规稻品种选育中得到广泛利用,包括通过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培育近等不育系进而选育三系保持系,通过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引进粳稻血缘选育三系恢复系及常规稻品种。介绍了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相关育种情况并展望了其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以陕2A为不育胞质源,利用欧洲双低油菜与陕2B杂交后代选系2168B为父本,育成甘蓝型双低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2168A。该不育系生长势强、抗倒、抗病、配合力高、适应性广。是国内目前生产主要应用的甘蓝型双低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之一。已育成4个双低油菜杂交种,两个品种通过国家审定,四个品种通过陕西省审定。  相似文献   

8.
甘蓝型油菜改良型不育系RGCMS—1141A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作者提出的“植物细胞核 细胞质雄性不育”的理论,对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甘蓝型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优质杂交种“华杂4号”的亲本不育系1141A进行遗传改良,选育出遗传背景基本保持不变的油菜细胞核 细胞质雄性不育系RGCMS-1141A及其保持系RGCMS-1141B。  相似文献   

9.
推广利用玉米雄性不育杂交种,是当今提高玉米单位面积产量的一项经济有效措施。玉米雄性不育杂交种是用雄性不育系作母本制种生产的。雄性不育杂交种之所以要用不育系制种,最重要的原因是,用雄性不育系作母本,它本身没有花粉(花粉败育),不能自交结实,所以制种生产出来的杂交种子,其遗传组成(基因型)都是高度一致的杂合体,而不会有母本自交产生的纯合体种子。这就保证了杂交种子质量(高纯度),  相似文献   

10.
自大规模利用高粱杂种优势以来,世界各国高粱生产中所用不育系,都是迈罗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近年,许多国家特别是美国,鉴于玉米大斑病和 T 型不育细胞质连锁造成玉米生产严重损失的教训,十分注意高粱单一细胞质雄性不育源可能产生的危险性。高粱育种家们从各方面努力寻找和培育新的高粱细胞质雄性不育源。1976年美国农业部和得克萨斯州农业试验站合作研究成功了一个新的高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A_2Tx2763和其保持系 B_2Tx2753,并已登记供推广应用。A_2Tx2753与康拜因·卡佛尔60A(3197A)在育性反应上完全不同。对于3197A 表现出恢复的某些品系与 A_2Tx2753  相似文献   

11.
高粱A2型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是美国高粱育种家舍尔茨教授于1976年创制,1979年引入中国。它的细胞质来自埃塞俄比亚,细胞核产自印度。A2型不育性是由一对细胞核基因和细胞质基因共同作用。不育系的基因型是S2(ms2ms2),其保持系的基因型是F2(ms2ms2),恢复系的基因型是F2或S2(Ms2Ms2)。对A1型不育系恢复或保持,大多对A2型也恢复或保持,少数恢复系呈保持型,说明A2具有更广泛的保持源。温度是影响育性的主要因子,在自然条件下,A2不育系雌蕊败育轻或不败育,雄蕊遇高温可散出花粉,使不育系产生少量自交结实。A2型胞质主要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与A1胞质无明显差异。山西省农科院1987年育成了第一个在生产中可以利用的A2细胞质雄性不育系V4A,并组配出A2型杂交种——晋杂12。该杂交种于1997年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以A2V4为母本组配并经省级审定杂交种5个。因此,该不育系的创制,于1998年获国家发明三等奖。原四平市农科院,用A2TAM428与南133组配成四杂25号,于2002年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吉林省农科院用A2型不育系培育出吉杂80、吉杂83、吉杂96、吉杂97,辽宁农科院育出辽杂10等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文中讨论了非迈罗胞质的育性反应及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为在小麦生产上利用杂种优势,自50年代以来,世界上先后发现了二十多种近亲植物细胞质的小麦雄性不育体系,其中 T 型不育系是小麦杂优育种的主要基础材料。二十多年的实践表明,T 型不育系在普通小麦品种群体中恢复系极少,T.timopheevi 胞质与大多数小麦核基因型互作造成不育系种子皱缩,增加了研究的难度。70年代  相似文献   

13.
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饲两用作物在保障粮食安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提供工业能源等方面 扮演着关键的角色。细胞质雄性不育是高等植物中普遍存在的生物学现象,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可以分为 T 型、 C 型与 S 型 3 种类型。不育基因来源于线粒体基因重排形成嵌合基因,新形成的嵌合基因对花药中小孢子的发 育产生危害导致败育的发生。恢复基因的存在可以消除不育基因的危害,使小孢子正常生长。由于不育基因为 线粒体基因,恢复基因为细胞核基因,对细胞质不育与恢复机理的研究同样是探究质 - 核互作关系的桥梁。同 时对雄性不育系的利用是玉米利用杂种优势的一个重要技术手段,玉米生产上利用细胞质雄性不育对于作物杂 种优势的利用、杂交种的制种都有重要意义,不但能够解放劳动力降低制种成本,而且提高了制种纯度增加产量。 对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分类、特征及近年来发现的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与育性恢复基因进行概述,并探 讨了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应用过程中的问题与发展前景,以其为细胞质雄性不育在生产上的推广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玉米ES型雄性不育胞质在生产上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10对ES型雄性不育胞质杂交种和正常胞质杂交种进行了产量和农艺性状的比较。结果表明,ES型雄性不育胞质杂交种与其同核的正常胞质杂交种的产量无显著差异,ES型雄性不育胞质对杂交种的农艺性状无不良影响。又根据ES胞质不育系具有稳定的不育性和ES胞质抗病性的有关研究,作者认为ES型雄性不育细胞质完全可以在生产上应用。  相似文献   

15.
以美国的哈克尼西棉细胞质雄性不育系DES-HAMS277的花药和一个陆地棉品种可育花药作为对照,对我国6个细胞质雄性不育棉花品系进行了小孢子发生的细胞学特征的研究和线粒体DNA的RAPD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不育系不但在雄性败育时期上而且在线粒体基因型上存在着明显的分化。中棉所12A和NM-1A的败育时期与对照不育系DES-HAMS277的败育时期基本相同,是在造孢细胞增殖或小孢子母细胞形成时期;104-7A、湘远4-A、NM-2A和NM-3A的败育时期比DES-HAMS277迟,是在减数分裂时期。这一细胞形态学的划分与线粒体DNA的RAPD标记归类基本一致。造孢细胞和小孢子母细胞退化导致雄性不育的主要细胞形态学特征是:染色体行为异常,胞内常含有2~4个微核,核仁穿壁很普遍,细胞质液泡化,认为绒毡层的退化与小孢子母细胞的败育密切相关。线粒体DNA的RAPD的分析还表明恢保关系相同的不育系之间可以存在着细胞质基因型的分化。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应用4种不同类型的高粱品种,对中国高粱胞质雄性不育系“吉农105”与西非迈罗高粱A1型胞质雄性不育系进行了反应鉴定。结果表明;在对选择的育种材料A1不育系的恢复系与保持系来说,二者的育性反应基本一致;但在未经选择的中外高粱地方品种的反应上不一致,说明二者存在部分共同的育性恢复基因,但又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7.
利用显性核不育材料(杂合型6CA,纯合型6AB)进行广泛的测交试验,从中筛选出临保系和恢复系,以现有的双低品种为回交父本,将双高核不育材料转育成双低核不育系,并已配制出了双低杂交种,以两型系6AB中可育株为父本经过连续回交,已将核不育基因导入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中,创建了细胞核和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相似文献   

18.
水稻新质源雄性不育系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杂种优势利用是以不育系为基础的。新质源雄性不育系选育的意义一方面是为了避免生产上单一质源引起的意外,另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利用水稻品种培育新三系。在新质源雄性不育系选育方面,国外报道了9种不育胞质,我国据不完全统计,属间、种间、亚种间及品种间的不育胞质达46个。我们从1971年开始进行了不同质源的三系选育工作,前后其育成了15个不同细胞质来源的质核雄性不育系,並且获得了3种恢保关系  相似文献   

19.
张凤英  刘志萍  包海柱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7):13002-13003
[目的]对大麦雄性不育性的遗传机理进行系统的研究,为培育出大麦强杂交优势的杂交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对4份大麦雄性不育材料2001—17、2001—37、2001—84、2001—116及其衍生后代的雄性不育性状的育性分离现象及形态特征和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观察和研究。[结果]大麦雄性不育的遗传存在因环境刺激偶尔表现出显性单基因核不育遗传现象,其不育性受单显性核基因MS控制,其不育基因型为MSms;大麦雄性不育性状存在稳定的核质互作型遗传,其不育性受细胞质不育基因S,核不育隐性基因rr控制,不育基因型为S(rr),该雄性不育属于CMS型不育;温度对育性没有影响。[结论]大麦雄性不育性状存在稳定核质互作型遗传,该研究结果对大麦的实际生产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促进棉花核雄性不育杂交种在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对棉花核雄性不育系的类型、培育与利用、杂交种生产方法等进行了综述。介绍17种棉花核雄性不育系的基因类型及其不育性遗传,通过采用自然突变体的选择、人工诱变、人工转育和改良、生物技术创造等方法培育核雄性不育系,应用于棉花育种研究,中国选育出利用ms14和ms5ms6的核雄性不育杂交种28个,杂交制种技术方法和标记不育系的研究进展为高效简化的杂交制种技术提供支撑。分析指出棉花核雄性不育系的应用前景较好,提出核雄性不育杂交种扩大应用的技术关键是要在标记不育系的研究和创造方面取得突破,在当前核不育杂交种制种中采取不拔除可育株、标记后人工辅助去雄可节约制种用工而不降低制种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