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通过对兴安落叶松、华北落叶松、长白落叶松、日本落叶松等4个落叶松树种在造林成活率、物候期和生长期长度、针叶和根系特点、生长节律、种间6a生树高差异等因子在乐村林场6a的对照试验研究和分析,日本落叶松是最适合乐村林场、南川区及重庆市山区发展的优良树种,它具有适生性强、早期生长快、高生长明显和病虫害少等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2.
为选择适于承德县四合永林场造林的主要树种,进行了树种生长情况对比调查。调查地点设在围场县四合永林场二道川作业区马连道14/91小班。调查树种为10a生落叶松,目前生长均好,但明显看出日本落叶松比华北落叶松生长快,成才早。在当地应大力发展日本落叶松人工林。  相似文献   

3.
不同林龄日本落叶松与华北落叶松生长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树高生长、胸径生长和材积生长方面,对4a生、8a生、10a生、25a生和38a生的日本落叶松和华北落叶松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各年生日本落叶松生长优于华北落叶松,整体上日本落叶松也优于华北落叶松,并且其高生长、胸径生长和材积生长随着林龄的增加而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 Rupr.、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 Mayr.、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 Henry.、日本落叶松Larix kaempferi(Lamb.)Carr.等四个落叶松在造林成活率、物候期和生长期长度、针叶和根系特点、生长节律、种间10年生树高差异等因子在乐村林场10年的对照试验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日本落叶松是最适合乐村林场、南川区、重庆市及贵州省山区发展的优良品种,它具有适生性强、早期生长快、高生长明显、病虫害少等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5.
不同坡位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管理局下属的孟滦林场的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 Mayr.)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借助Excel和ForStat统计分析软件,分析不同坡位华北落叶松树高、胸径以及材积变化规律,以掌握树木个体生长的基本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各生长因子在生长过程中都会出现二次生长,树高和胸径的连年生长量在10年达最大值,而材积连年生长量在20年达最大值,在25年各因子同时出现二次生长。华北落叶松平均树高生长量最大为0.7m,平均胸径生长量最大为0.78cm,平均材积生长量为0.00629m^3。  相似文献   

6.
王惠 《甘肃林业科技》1995,20(2):46-47,51
对日本落叶松在舟曲林业局沙滩林场进行栽培试验表明,15年生高生长比同龄华北落叶松高2m,比波氏落叶松高近1倍;径生长比华北落叶松大2cm,比波氏落叶松大8cm。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吕梁山林区引种日本落叶松林分的生长规律,更好地为合理经营该地区的日本落叶松人工林提供依据,对吕梁山林区引种30年的日本落叶松进行了样地调查及树干解析,并以华北落叶松为对照,建立起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过程模型,分析其生长规律。结果表明:(1)同林龄下日本落叶松的胸径、树高、材积均比华北落叶松大。(2)日本落叶松、华北落叶松在吕梁山区的初始间伐期应在第10年左右。(3)日本落叶松的胸径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在13~14年相交,而华北落叶松则相交于17年。(4)日本落叶松的树高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约在7年相交,而华北落叶松则相交于19年。(5)日本落叶松、华北落叶松还处于材积生长期,没有到达数量成熟期。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索日本落叶松扦插造林效果,笔者利用9 a生的生长数据对建始县高岩子林场的日本落叶松混系扦插苗造林试验林进行了分析。日本落叶松混系扦插苗与实生苗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差异不大,但胸径、蓄积之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树高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日本落叶松混系扦插苗胸径、树高、蓄积分别是实生苗的1.16,1.10,1.39倍。混系...  相似文献   

9.
华北落叶松母树林选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北落叶松是我国华北地区主要造林树种之一 ,有广泛的发展前途。文章就乌兰坝林场如何建立华北落叶松母树林开展了研究 ,重点阐述了母树选育生物学特性、经营管理及种子播种品质检验等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选择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管理局范围内的山湾子、五道沟、龙头山、克勒沟和孟滦5个林场内不同地形条件下的华北落叶松林分为研究对象,拟通过对其生长的调查,找出适宜其生长的地形条件。结果显示:阴坡立地条件下胸径和树高都要高于阳坡;坡下位的胸径、树高好于坡中位,坡中位的要好于坡上位;坡度对林木的胸径影响不大,随着坡度的增加,树高增加,但是当坡度达到一定程度时,树高降低;而海拔因素对林木生长的影响没有表现出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11.
为了保证日本落叶松造林后林相整齐,减少苗木分化,提高林分质量,确保尽快郁闭成林。2009~2011年间,开展了苗木分类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无论用哪个类别的苗木造林其成活率和保存率没有太大区别;造林后连续3 a地径、树高新生长依次为:1 a生超级苗>2a生Ⅰ级苗>2 a生混合苗>2 a生Ⅱ级苗。造林时,一定将苗木进行分类,在2 a生Ⅰ级苗用完后,可采用1a生超级苗造林,不提倡混合苗造林。  相似文献   

12.
造林前用双吉尔—GGR6号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华北落叶松苗进行浸根处理,可提高造林成活率和林木生长量。其作用机理在于调节了苗木内源激素的含量,提高了苗木体内酶的活性,增强了苗木细胞新陈代谢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The flow of labeled carbon in ectomycorrhizal and non-ectomycorrhizal seedlings of Japanese larch (Larix kaempferi Sarg.) and its F1 hybrid (Larix gmelinii Rupr. x L. kaempferi) was studied. Larch seedlings were grown in a greenhouse for 110 days with larch forest soil (FM) or Suillus grevillei (SM) inoculum, or in the absence of ectomycorrhizal fungi (NM). Shoots of colonized and NM seedlings were exposed to a pulse of 14CO2 for 1 h under natural light. Seedlings were harvested following 0, 6 and 24 h of exposure to 14CO2. At the final harvest, SM seedlings of Japanese larch and hybrid larch allocated 2.6 and 2.5% more 14C, respectively, to roots than NM seedlings. In contrast, FM seedlings of Japanese larch and hybrid larch allocated 6.5 and 18.0% more 14C, respectively, to the stem than NM seedlings. Of the total 14C detected in needle, stem and root fractions, FM and SM seedlings allocated a greater proportion than NM seedlings, perhaps because FM and SM seedlings had significantly (P < 0.05) higher photosynthetic rates than NM seedlings. As a result, FM and SM seedlings had greater dry masses than NM seedlings. Concentrations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in FM and SM seedlings were significantly (P < 0.05) higher than in NM seedlings, as was stomatal conductance.  相似文献   

14.
对造林后1~3年生7种(变种)落叶松和7个种内和种间杂种家系的9个物候期进行连续定株观察及生长量调查,利用方差分析方法研究落叶松种间、家系间物候期的变异,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划分落叶松种(家系)的物候群,利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确定物候期与幼林生长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除侧枝芽膨大外,落叶松种间、家系间各物候期的变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同样,种内个体间、家系内个体间也存在一定的物候期变异,但同种家系内个体间的变异明显小于杂种家系内个体间的变异.兴安落叶松顶芽展叶、抽新梢时间明显早于其他种,封顶也最早;其次是长白落叶松和华北落叶松;朝鲜落叶松和欧洲落叶松的封顶时间比长白和华北落叶松还要迟半个月;日本落叶松顶芽膨大和展叶时间最晚,封顶时间也明显迟于其他种.以日本落叶松为母本的各种间杂种,在物候上多数表现出中间偏母本的特性,而在抗病能力方面较父本有所改善,在抗寒性方面却明显优于母本.日本落叶松生长最快,其次是长白和朝鲜落叶松,而日×长、日×兴杂种生长量超过母本,表现出超亲杂种优势,表明在东北地区落叶松杂种利用潜力巨大.根据主成分聚类结果,可将14份遗传材料分为4个物候型.除侧枝芽开始展叶、完全展叶和抽新梢以外的其他物候因子与生长量之间相关紧密.物候因子对生长量有相当好的预测能力,即顶芽萌动、展叶越早,封顶越迟,生长期越长,对树木的生长越有利.  相似文献   

15.
外生菌根在高寒地区造林中的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8~1990年利用引进和分离的菌根菌对落叶松Larix gmelirai和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苗木进行人工接种及其造林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证明,造林用苗菌根化能够提高成活率和生长量。1988年秋造落叶松菌根苗平均成活率为97.7%,比对照的提高13.2%;1989年春造落叶松菌根苗的成活率平均为95.2%,比对照提高13.4%;同年春造的樟子松菌根苗成活率平均为87.2%,比对照的提高17.5%;1990年一年生落叶松菌根苗造林成活率为90%,比对照的提高40%。它们的生长能力比对照的好很多。本次试验筛选出的优良菌种有Suillus grevillei,Boletus sp.Cortinarius russus,Xerocmus chrysenteron。  相似文献   

16.
樟树营养袋苗培育及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竹荣 《广东林业科技》2009,25(3):90-92,F0004
樟树是我国著名珍贵乡土用材树种,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文章介绍了樟树营养袋苗培育及其造林技术,包括樟树种子的采集贮藏方法、播种和芽苗培育、芽苗移植上袋、移袋分级管理、病虫害防治等育苗技术措施及其造林抚育技术。  相似文献   

17.
采用厚环乳牛肝菌,赭丝膜菌,灰环乳牛肝菌和彩色豆马勃4种外生菌根真菌固体纯培养接种物,对日本落叶松进行了圃地育苗接种试验。结果表明,苗高,地径,侧根数分别比较对照提高了13.38%-23.54%、10.65%-24.71%、9.97%、-13.78%,苗木N、P、K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0.70%-19.96%、9.06%-47.81%和14.45%-21.12%,苗木菌根感染率为67.82%-83  相似文献   

18.
针对辽宁省西部干旱石质山区针叶树育苗周期长、造林成活率与保存率低等问题,进行了油松大苗培育技术试验,结果为1a生油松苗营养杯移植培育大苗的适宜移植时间为4月1-10日(清明前后),苗床应选择高床,营养土配方以1/2油松苗土+1/2落叶松苗土为好,在营养杯之间填充沙土。采用该技术培育大苗移植成活率、合格苗率分别都在95%以上,利用该技术所育苗木在干旱年份造林成活率为86.6%,该方法可在本地或其他环境条件相近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9.
云南高氏甜龙竹苗木质量分级及造林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保障高氏甜龙竹(商品名)苗木质量,提高造林效果,在昆明市嵩明县、富民县,保山市昌宁县,玉溪市元江县开展了播种育苗和扦插育苗试验,以苗高、地径为分级指标研究了高氏甜龙竹1年生苗的分级标准。结果显示,不同地区苗木的分级标准具有一定差异,其中富民县和元江县对Ⅰ级苗的要求较高,富民县Ⅰ级播种苗要求苗高≥8.31 m、地径≥4.63 cm,元江县Ⅰ级扦插苗要求苗高≥6.55 m、地径≥3.67 cm。高氏甜龙竹不同育苗方式,其苗木生长状况存在差异,表现为播种苗的各项生长指标均好于扦插苗,特别是根系的生长状况和每丛株数,播种苗的平均根系数量、根系总质量、每丛株数分别是扦插苗的7.07倍、7.13倍和6.69倍,表明播种苗以后的生长潜力更大。不同等级的高氏甜龙竹苗木的造林效果,无论是播种苗还是扦插苗,Ⅰ级苗的造林成活率均达到100%,Ⅱ级苗的造林成活率也可达到95%以上,Ⅲ级苗的造林成活率均低于8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