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贺军 《植物保护》1988,14(1):55-55
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等原因,近年豆天蛾为害日渐加重。1987年见蛾时间长,诱蛾量之多超过历年。曲周县5月29日始见蛾;香河县6月14日见蛾,到7月底1台黑光灯共计诱蛾2960头,比去年同期多2346头;廊坊7月上中旬诱蛾量是去年同期的9倍;馆陶日诱蛾441头;大城日诱蛾444头。 曲周县调查,卵株率81%,百株有卵230粒;虫株率77%、百株虫量105头。永年县卵株率90%,百株有卵180粒,幼虫120头,最高210头。衡水地区发生33.3万亩。从全省田间调查情况看,7月下旬至8月上旬进入产卵孵化盛期,8月上中旬为幼虫盛期,也是为害和防治适期。 发生严重的原因;除大豆种植面积扩大,过去没有防治习惯和经验,累计虫量增  相似文献   

2.
1992年棉铃虫在我市大发生,市郊县黑光灯诱蛾,越冬代累计诱蛾量21—113头,1992年一代总蛾量为497—1538头,是1977—1991年平均值61头的8倍多。10月份发蛾到10月15日,1992年共诱到2761头,1991年为63头;全年总诱蛾量为22980头,是1991年3750头的6.1倍。 洛阳市1992年棉花15万亩,大部分棉田伏前桃、伏桃未保住。孟津县1.5万亩棉花,不完全统计,绝收者达5000亩以上,其余的减产也在4成以  相似文献   

3.
大豆是主要油料作物,分布遍及全国,但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常遭受害虫的为害,其中天蛾对大豆的为害相当严重,特别是淮河流域的河南、安徽、江苏以及山东省的大豆产区。据记载山东省的大豆产区豆天蛾为害大豆,平均减产20—30%,严重地块可达60%,1954年郓城县约有五万亩大豆受害,平均减产50%,  相似文献   

4.
二条叶甲危害大豆严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条叶甲(Monolepta nigrobilineata Mots.)以前一直在大豆上发生,但仅作为次要性害虫而未被人们重视。1989年龙亢农场有500亩大豆受此虫危害,由于防治不及时,豆英少,发倒青,推迟20多天收割,由于收割时仍不太熟,减产6-7成损失大豆5万公斤,1990年发生地块扩大到5000亩,平均每平方米有虫100头以上,最高达350头。由于防治得法,除个别地块外,一般未造成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5.
韦美成 《植物保护》1989,15(6):55-55
近年来,麦叶蜂(Dolerus tritici Chu)在商河县麦田危害逐年加重,1988年全县发生25.5万亩;1989年达32.3万亩,占小麦种植面积的53.4%,一般发生地块20—60头/米~2,严重地块达150头/米~2以上,发生重的地块不适时进行药剂防治,减产10—15%。为此,作者于1987—1989年对该虫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6.
张怀玉 《植物保护》1990,16(5):51-51
棉蝗Chondracris rosea(De Geer)是个体较大的土蝗,成虫体长62—81毫米,一年发生一代,据记载主要为害棉花、甘蔗、水稻、竹类、柑桔等,食性很杂,而在江北近年主要为害大豆和棉花,主要为害叶片。此蝗在该地区以往没有造成危害,1989年在淮北平原的五河县新及区、城郊区的郜家湖大豆田危害严重。发生面积6500亩,2—5头/米~2的有3000亩,6—30头/米~2的有2500亩,31—60头/米~2的有1000亩,减产5—10%的有3500  相似文献   

7.
高峻峰 《植物保护》1985,11(2):15-16
大豆蚜虫是我县大豆重要害虫之一,常年发生6万亩左右,如防治不及时,可减产20万斤左右,由于广泛使用化学农药防治,大豆蚜虫的抗药性增加,为了寻找防治豆蚜新途径,在自然天敌调查中,我们发现一个遍及大豆产区的优势豆蚜天敌种群一棉平突蚜茧蜂(Lysiphlebia japonica Ashmeab)79—83年连续5年放蜂效果调查中,豆田寄生率可达56%以上,最高达76%,在豆蚜发生中等和偏重的年份里能控制大豆卷叶在1%以下。  相似文献   

8.
赵魁杰 《植物保护学报》1988,15(1):40-40,72
粘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在本区历年仅第一代发生量多,为害三麦较重。1981—1983年稻田粘虫大发生。1983年,发生为害面积200万亩。亩虫量一般1—2万头,多达20—30万头;一般减产5—15%,高达30%以上。与本区毗邻的盐域、滨海、响水、干榆、新沂、宝应等地也有类似情况。1983—1985年,作者对其地方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周东风 《植物保护》1987,13(6):41-41
赤斑黑沫蝉(Lallitetix versicolorFabricicus)1982年在嵩县九店乡玉米上零星发生,1985年全县发生7.9万亩,其中5.8万亩减产1成,1.7万亩减产2成,0.3万亩减产5成以上。成虫7—8月刺吸叶  相似文献   

10.
李体仁 《植物保护》1966,4(2):58-58
1965年春季,徐州专区麦蚜大发生,以赣榆、新沂、东海和邳县四个县发生较重。全专区发生面积达284万亩,占麦田面积的38%,约有100万亩遭到严重减产,其中有30万亩基本无收。为害高峰期从3月下旬一直延续到4月中旬,群众反映是二十多年发生最重的一年。 根据东海县病虫测报站在石榴、浦南两个公社定点调查:2月22日每市尺长麦垅内平均有蚜21.6头,3月1日上升至49.2头,18日上升到147.8头,  相似文献   

11.
新黑地珠蚧在开封县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黑地珠蚧(Neomargarodes niger)是一种危害花生的地下害虫。该害虫1989首次在开封县袁坊乡出现,点片发生,面积不足百亩。1990年发生面积达500多亩,平均减产20-30%,有的田块绝产。9月初收获时调查,一般田块虫量300-500头/米~2最高达7000  相似文献   

12.
王思政  黄桔 《植物保护》1981,7(4):22-22
竹舟蛾Bireta goddrica(schaus)亦称纵褶竹舟蛾,幼虫俗称竹蚕,竹青虫等,属鳞翅目舟蛾科。近年来在毛竹产区发生为害较重。据了解,毛竹上舟蛾为害在我国曾小面积发生过三次:第一次是1961年于江苏宜兴县,发生面积2万亩,竹林死亡800余亩;第二次为1967年于湖南,发生面积达4万亩,竹林死亡800余亩;第三次为1973年于浙江省发生面积在千亩以上。在这三次中湖南发生  相似文献   

13.
阎振领 《植物保护》1987,13(6):41-42
大豆根绒粉蚧(Eriococcus sp.)是大豆的根部害虫,近年为害日趋严重,轻者减产30%,重者70%以上。1986年全县大豆受害面积约2400亩,李楼乡徐寨村有170  相似文献   

14.
谷锈病Uromyces setariae-italicae Yosh,1990年在河北盐山县严重发生。该县种植的10万亩谷子均发现此病,其中2万余亩绝收,一般减产50-80%,损失粮食2029.5万公斤。此病以前在该县仅有的年份零星发生,  相似文献   

15.
1991年在河北省石家庄地区辛集、高邑两县市发生东亚飞蝗危害。这是自建国40年来首次发生。 辛集市8月23日在玉米田发现群居型东亚飞蝗后,查出有蝗面积11450亩,虫口密度每平方米5-10头的9100亩,50-100头的1500亩,100-300头以上的850亩。最高单株玉米上有蝗65头,单叶有蝗30余头。地面群居型蝗蝻漆黑一团,看不见地面。严重受害面积上千亩,其中有800亩玉米被吃成光秆,减产30-50%,损失玉米49000公斤。 9月12日高邑县玉米田也发现群居型东亚飞蝗。发生面积9800亩,中心发生地1100  相似文献   

16.
小麦秆黑粉病在沧州地区暴发成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沧州地区1990年有小麦445万亩,其中,有58.3万亩感染了小麦秆黑粉病,减产20~30%的34.88万亩,减产30—40%的6.99万亩,减产40—50%的10.49万亩,减产50—70%的5万亩,绝收的0.3万亩,按全区平均亩产190公斤计算,损失小麦2199.1万公斤。  相似文献   

17.
日本黄脊蝗Patanga japonica(I.Bol.)是以成虫越冬的土蝗种类之一,在河北省从未造成过危害。1989年此蝗在太行山脚下的平山县寨北、古月乡镇的半山坡农田成灾。发生面积16962亩,5—30头/m~2的有6550亩;31—50头/m~2的有5500亩:51—150头/m~3的有1450亩。受其危害减产10—15%的有7550亩;减产15—30%的有4550亩;有1450亩谷子、玉米、豆类颗粒无收。  相似文献   

18.
豆天蛾(Clanis binineata Walker)是我区豆上的一种主要害虫。1982年对其为害损失和防治指标进行了试验。 不同接虫量对产量的影响 在长势均匀的夏播豆田,设5个处理小区,每小区100株,在大豆始荚期,分别在5个小区内接豆天蛾三龄幼虫6头、10头、17头、22头和零头(对照)。至大部幼虫接近老熟,调查叶面积被害率,9月26日测定产量和百粒重。结果见表1。  相似文献   

19.
近年我县部分沿海乡镇蜗牛已成为棉花、粮食等作物上突出的有害动物。1990年初步统计,沿海乡镇棉田发生面积达31.6万亩,占总面积的79%,棉花苗蕾期调查,每亩有幼贝5.9-28.6万头,高的田块达60万头以上,造成棉花破叶率达54%,重发田块在棉花幼苗期即咬断棉苗叶片、嫩头等:受害重的大豆田,  相似文献   

20.
程云波 《植物保护》1989,15(2):26-26
大豆根潜蝇,又名豆根蛇潜蝇,是我省大豆苗期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奶部害虫。据调查,1987年长岭县流水乡、巨宝山镇和前七号镇种植的大豆长农四号,发生19500亩,占这3个乡镇大豆播种面积的55%。发生大豆根潜蝇严重的地块,植株被害率一般都在70—90%,减产10—30%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