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钢架大棚设施的一次性投入较大,如何提高种植效益,是设施大棚栽培首要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间套种立体种植,既可合理利用大棚设施,又可提高复种指数,通过精耕细作,增加经济效益。我所利用自身选育的品种优势,经过试验、示范,总结推广了春蕹菜、夏丝瓜、秋冬甘蓝高效立体种植模  相似文献   

2.
提高设施大棚种植效益,是广大生产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间套种立体种植,一方面可合理利用大棚,另一方面可提高复种指数.  相似文献   

3.
大棚葡萄套种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进一步提高了大棚设施的利用率,增加了大棚葡萄的种植效益,如大棚葡萄套种早春西瓜,秋季葡萄采收后套种大蒜,实现了一年三茬多熟,每667m^2平均效益由单纯种植葡萄的2万元左右,提高到3.5万元以上。  相似文献   

4.
正因冬春光照不足,设施大棚种植蔬菜效益不佳,陕西省旬阳县小河金田、双河隆科、吕河丰裕设施园区大胆尝试,将部分蔬菜大棚改种葡萄。笔者发现,这些葡萄大棚秋冬早春行间长满杂草,既不利于葡萄生长,又增加了人工除草费用,还造成光热资源浪费,影响园区对外形象。如能在大棚葡萄行间套种草莓,即可解决上述问题。1大棚葡萄套种草莓的可行性1.1有可利用的空间葡萄栽植行距2 m、株  相似文献   

5.
南方地区葡萄园高效立体种养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南方地区葡萄大棚避雨栽培条件下,葡萄园高效立体种养的主要几种模式及其成本和效益,以促进复合型葡萄农庄内葡萄种植的多元化、生态化、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为了充分挖掘观光采摘园区内春秋大棚蔬菜的生产潜力,合理利用大棚空间和不同蔬菜对温度、光照的需求差异,昌平区农业技术推广站针对有观光、采摘和餐饮需求的种植园区摸索总结出1种新型栽培模式——苦瓜和叶类蔬菜大棚套种栽培,既合理利用了春秋大棚的生产空间又提高了设施复种指数,而且在生产苦瓜的同时也可以采收2茬以上的叶类蔬菜,观赏和采摘效果俱佳,种植效益增加明显。  相似文献   

7.
葡萄保护地栽培是指利用温室、大棚等保护设施,采光、增温、避雨,创造适于葡萄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进行反季节生产,使葡萄提早或延迟上市,达到高效益经济栽培的目的。根据开始生产的早晚和年内成熟采收茬次分为促成栽培、延迟栽培和促成加延迟栽培三种方式。不同生产设施加上不同栽培方式可实现鲜果的周年供应。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葡萄主要有保护地设施栽培和露地栽培两种模式,其中设施栽培又有促成早熟栽培和延后栽培两种.春季是葡萄管理的关键时期,促成栽培正处于萌芽开花期,由于葡萄为蔓性果树,植株管理较独特,按葡萄特性进行抹芽、除副梢、抹梢定梢、引缚、摘心,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坐果率,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合理补充肥水,以提高促成栽培效益;延迟栽培...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围绕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我县韭菜设施栽培面积达万亩,为了提高大棚韭菜效益,我县蔬菜办在花园乡周庄村研究探索多种高效种植模式,其中大棚韭菜—矮生菜豆—丝瓜立体套种栽培模式土地利用率高,经济效益可观,667m2产值达12750元。现将该模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大棚葡萄间作套种甘蓝8398等品种,经过09、10、11年连续三年的试验种植,探索总结出一套成熟栽培技术,间作套种模式、技术管理、增收效益、可行性等分别阐述,实现了高效立体种植,提高了效益,促进了种植户增收。  相似文献   

11.
通过研究在连栋大棚中立体套种苦瓜、大白菜、芹菜对土地利用率及产量和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套种栽培模式土地利用率可达175%;常规苦瓜栽培模式1hm2种植13500株,产量为46200kg;套种模式1hm2栽苦瓜6750株,产量达78450kg,比常规栽培增产69.81%,1hm2净收入132960.0元,比常规栽培增收346%,效益明显高于常规种植。  相似文献   

12.
牛贞福  国淑梅 《蔬菜》2003,(7):29-29
一、提高复种指数塑料大棚建造成本高,充分利用大棚空间进行立体种植,可显著提高产量和效益。大棚立体栽培,可根据不同蔬菜的生长发育特性,利用前后茬蔬菜生育期早晚和长短的时间差、植株高矮的空间差、根系分布深浅的层次差以及蔬菜对环境条件要求不同的生态差,进行交错种植和分层栽培,使其在一定的土地面积上栽培多种蔬菜,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如吊盆黄瓜、多层架式蒜苗、黄瓜套种青椒等。二、增设二氧化碳装置器棚室增施二氧化碳气肥,大部分蔬菜可增产35 %以上,西葫芦、草莓等品种增产1倍以上,并能提高其抗病力。三、保护地增光…  相似文献   

13.
鲍兴安 《吉林蔬菜》2013,(10):30-31
棚室合理套种是提高蔬菜种植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棚室葡萄套种西红柿在增加效益的同时也加大了棚室的管理强度。若管理不当,病害很容易发生蔓延,特别是在套种开始至上茬蔬菜拔园的关键时期。因此,在栽培管理上要特别注意彼此兼顾,科学合理地管护好栽培作物,才能获得较高的收益。1种植模式1.1葡萄与西红柿均为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糍溪市农民采用葡萄促成栽培,使种植效益大大提高。 葡萄促成栽培是通过覆盖薄膜,利用太阳光的辐射热增韫保温的栽培技术措施,促使葡萄早发芽、早开花、早结果,提高经济效益。 据对滋溪市新浦镇去年11户葡萄促成栽  相似文献   

15.
<正>大棚葡萄是利用冬暖式日光温室或大拱棚加温等系列管理,促使葡萄提前成熟上市的设施栽培方式。山东省茌平县的大棚葡萄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成熟,比露地栽培的同一品种提早成熟1~2个月,经济效益较好。笔者分析了茌平县大棚葡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发展思路,以进一步做大做强大棚葡萄产业。1 发展现状茌平县大棚葡萄种植始于1996年,首先在乐平镇前常村种植,效益可观。1999~2000年在前常村和后常村快速发展,逐步形成种植规模。20  相似文献   

16.
周蕾  刘彦文  许俊喜  印荔 《蔬菜》2019,(10):45-47
为了适应江都区蔬菜设施面积不断扩大、规模日益增加的现状,充分利用当地气候条件,增加蔬菜种植效益,提高设施、土地利用率,经长期试验、摸索,总结出设施西葫芦、香丝瓜、芹菜套种栽培模式。该模式利用西葫芦耐低温、弱光,丝瓜喜高温、光照,芹菜可全年种植的特性,合理安排茬口及大棚等设施空间,采用茬口安排、品种选择、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实现了3种蔬菜周年复种,高效优质生产,获得全年667 m~2总产量12 000 kg,总产值23 000元以上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葡萄促成栽培,是利用保护设施(日光温室或塑料大棚等)进行提前成熟的一种栽培方式,目前,在辽宁产区发展较为迅速,栽培效益显著提高。高效利用保护设施,进一步提质增效,是保证设施葡萄健康生长的最主  相似文献   

18.
<正>在大棚双季茭生产空闲期,通过设置栽培桩套种丝瓜,增加了一季丝瓜的收入,且丝瓜套种后能使8月高温期定植的茭白小苗得到很好的遮阴保护。利用独特的山地立体气候条件,在不同海拔区域种植茭白,供应夏秋蔬菜市场淡季,已成为浙江丽水传统优势蔬菜产业,2013年丽水市茭白种植面积0.57 万hm2(8.52万亩),产值3.9亿元。近年来,随着现代农业的深入发展,设施双季茭在丽水  相似文献   

19.
利用大棚火龙果套种番茄模式,提高了大棚的利用率和单位面积产出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为火龙果设施栽培的推广应用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侯旭锋 《现代园艺》2012,(21):24-25
<正>1适用范围吐鲁番、鄯善县和托克逊县是新疆葡萄主产地,有悠久葡萄栽培历史,特别适合葡萄生长,使用温室大棚技术进行反季节栽培,能调节葡萄上市时间,提高种植效益。温室大棚适用于葡萄立体栽培。2上市时间及产量指标温室大棚葡萄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上市,一般吐鲁番地区露地葡萄在8月上市,比露地栽培提早50~60天;667m2产量可达1500~2000kg。3温室要求温室设计符合高效节能的要求,具有良好的采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