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生态文明视域下,为推动我国乡村旅游事业发展,需合理开展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充分挖掘乡村旅游潜能。如通过乡村空间规划、乡村特色营造、基础设施完善、生态保护等工作的开展,实现美丽乡村建设战略目标。基于生态文明视域,针对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生态村建设即是在尊重自然规律基础上,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关系,提高乡村的生态、经济及社会效益为目标。乡村景观设计是生态村建设的主要途径,也是生态村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章开展生态村园林景观实践性研究,以期改善乡村生态景观质量,提高村镇居民的生活品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美丽乡村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规划科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可持续发展乡村(包括建制村和自然村)。2018年12月28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美丽乡村建设评价》国家标准,提出了美丽乡村建设评价的评价指标。通过对标评价指标,分析乡村景观建设在村庄规划、村庄建设、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公共服务、乡风文明、基层组织和长效管理等方面的作用,探讨乡村景观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就是生态文明建设,在建设美丽乡村中应融入生态文明观念,突出地方特色,弘扬地域历史文化.美丽乡村建设应使农民主体地位真正体现出来,对农民的个人选择给予尊重.政府相关部门应在支持、引导上下功夫,这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必要条件,也是进一步推进改革的动力所在.  相似文献   

5.
瞿畅  朱桂才  蔡敏 《现代园艺》2023,(6):111-113+116
随着乡村振兴的推进,传统乡村墓地无法满足乡村资源利用率高和生态环境良好的要求,公众对乡村公益性生态公墓建设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结合乡村公益性生态公墓的建设意义,探究乡村公益性生态公墓规划设计策略,阐述村级公益性生态公墓的具体设计内容,以期在尊重村民的传统殡葬心理需求和节约土地资源的同时,引导生态文明殡葬习俗。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建设脚步加快,政府及地方将重点放在发展经济上,但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导致我国的资源开始短缺、环境污染严重。因此,从党的十八大召开后,广泛推行"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的蓝图。其中,建设生态文明政区的细胞工程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绿色农村的核心环节就是建设生态乡村,同时它也是构建社会主义生态省、市、县的核心标准。  相似文献   

7.
环境优美、文明富裕的生态村建设,是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行动。生态村建设就是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以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为主要对象,从而有效改善区域内生态环境质量,促进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论述乡村生态农业建设、生态林业建设、生态旅游建设及实施的具体工程,研究提出的生态建设任务对促进乡村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美丽中国的建设中,美丽乡村建设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根据生态文明建设全新理念对农村进行综合性的变革,在小康社会的建设中也是非常重要的措施。美丽乡村建设包含很多方面,如建设、规划等。以解析美丽乡村建设内涵为基础,并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背景,讲述乡村景观规划的方法和原则,支持美丽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9.
加强农村绿化、打造美丽乡村,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升乡村文明、致富农民的需要,是实现"村容整洁"的有效途径,也是增强美丽乡村工程建设可持续发展,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推进美丽宝鸡建设的客观要求。通过农村绿化建设,力争实现"村村绿"、"村村美",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0.
以生态环境规划理论为指导,分析田干村自然环境和乡村社会经济条件,提出构建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新农村建设方向,开展实施生态农林业、旅游产业建设,推进生态人居环境建设进程,提高乡村居民生活品质,努力把田干村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11.
浙江临安市天目村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探索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模式,培养和树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建设“经济发展、环境清洁、人居和谐”的生态文明新村。  相似文献   

12.
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实证分析天目村公共环境设施组成以及存在的问题,从环境设施要素形态、色彩、功能等方面,设计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公共环境景观,改善乡村公共环境形象,加快天目村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实现“绿色家园,美丽乡村”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13.
基于生态文明的新农村社区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文文  张万荣 《北方园艺》2011,(19):189-191
基于生态文明的背景,结合浙江省新农村建设调研,分析了新农村社区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规划的理念和原则,并对社区空间布局、交通组织、建筑设计、景观绿化、基础服务设施和产业发展规划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浙江省临安市於潜镇昔口村的实地调查,认真分析当地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中自然、社会及经济发展现状,总结昔口村建设生态文明村的优势及存在问题,提出创建昔口生态村建设规划思路,力求通过扎实的工作,努力把昔口村建设成为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农村,实现昔口村农村经济社会跨越式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5.
传统村落是地方文化记忆的承载物,它有着深厚且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然而,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传统村落在现代文明和科技发展的冲击下走向衰落。因此,通过梳理总结永泰庄寨的在地保护实践策略,围绕其所开展的乡村规划建设,促进村民观念转变,吸引业态进驻,借新媒体宣传打造乡村IP等工作,从中总结传统村落保存与活化的可行方法,探索传统村落保存与活化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镇江市新民洲湿地是长江下游发达地区自然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较好的区域,遵循生物圈保护区的要求,把它建设成为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单元,将能为该区域实现"现代化与自然共存"、"经济建设与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保护共存"的目标做出巨大贡献。本文就拟简要地探讨一下有关这些方面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并预警国土空间生态薄弱区对区域解决生态安全问题和制定国土空间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通过InVEST模型、MCR模型、电路理论等构建京津冀地区生态安全格局,并以此为约束,利用PLUS模型模拟该地区2030年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分析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以建设用地扩张对生态空间的胁迫区域作为生态保护预警点。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有46个生态源地,关键生态廊道和潜在生态廊道共136条。其中,生态源地基本位于生态环境优良的燕山、太行山山脉,生态廊道依托源地呈交错分布,冀中南平原地区无生态源地和生态廊道。2030年京津冀地区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明显,向四周呈环状扩张,不断迫近生态空间,威胁到生态源地和生态廊道的健康发展,应做出预警。  相似文献   

18.
绿道是源自欧美发达国家的先进理念,绿道建设基本不占用建设用地,符合建设低碳城市的发展要求。近几年绿道建设率先在我国广东珠三角地区开展,随后在全国各地快速发展起来,全面提升了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完善了城市功能,强化了地方风貌特征。文章在综合分析国内外绿道建设与研究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广东珠三角绿道建设为例,着重对绿道建设的生态功能、游憩功能进行了探析,并针对当前绿道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徐州地区农村庭院绿化生态化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江苏徐州地区8个典型村庄共160户作为调查对象,对农户的绿化面积、植物种类、院落结构进行调查。通过调查,将徐州地区农村庭院绿化配置模式分为3种:材质型庭院绿化、观赏型庭院绿化、果蔬型庭院绿化。在此基础上对徐州地区农村庭院绿化存在的绿化趋于单一、植物病虫害防治较弱、蔬果食用安全性降低等问题进行分析,并就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陈婷 《中国食用菌》2020,(1):211-213
基于食用菌视角,运用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乡村旅游地流动空间进行研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变量区位条件、旅游业发展水平、政策支持、信息技术能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创新能力、生态环境的回归系数均为正,且均在10%水平上显著,说明其对乡村旅游地流动空间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选取的众多自变量中,经济水平的回归结果不显著,这可能是由于乡村旅游地流动空间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替代效应。旅游业发展水平的回归系数最大,说明其对乡村旅游地流动空间的所产生的影响最大,在经济发展实践中应对其给予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