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雷柏阳先生在贵刊1996年第6期《关于盆景的“意境”和鉴赏标准》一文中,几乎把盆景艺术在创作过程与欣赏活动中的意境全否认了;把近几年国内各名家所创作的具有意境美的作品,简单化地看成是以题名取胜而已。笔者对此不敢苟同。盆景的题名,是中国盆景的特色和组成部份。题名的深入浅出、意蕴含蓄,体现出创作者的文化艺术修养。作者借助题名来传达作品的内容,概括景观特色,深化意境,使欣赏者顾名思义,顺藤摸瓜,如揭帘幕,见题名而省悟到寓托在景物中的内在意象。如《骄杨颂》,创作者心有成竹,借物寓情,立意塑造了一株轻扬向上、绿染重霄九的珍珠黄杨的英姿飒爽  相似文献   

2.
一盆优秀的盆景作品,若赋予“内足以震已,外足以感人”的题名点景(注:有人叫命题,也有人称景题,还有人称题名,亦有称命名。我认为用题名点景较妥。至于究竟用何词恰当,有待盆景艺术界论讨统一),可以引发欣赏者浮想联翩,进入意境,情思飞越于景外,从而达到“诗入景中,意在盆外”、“景中寓诗,诗中有景,诗外有诗,景外有景”的艺术感染及欣赏效果。  相似文献   

3.
中国盆景界大都认为作品题名是门很主要的学问,对作品的成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的说“直接关系到作品艺术价值”。有的说可“画龙点睛”、“点铁成金”。有的认为“修养胜于技法”。还有的认为“从每个盆景作品的题名不但可以看出作者的艺术修养、文学素质,还可以看出创作者的道德情操”。  相似文献   

4.
“艺术是科学的艺术”,科学性是首要的,艺术性必须以科学性为基石。根艺的题名也不例外,只有把科学性和艺术性双双把握,有机交融,才能使题名与作品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我们所说的“象与不象”、“似与不似”不正是在追求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吗? 朱兴安先生的《作品与命题的  相似文献   

5.
沈定山先生在《好题名自磨砺出》(见1995年10期)一文中,将《昂首傲霜天》等五件盆景作品的题名,视为“装磺门面”的“脂粉”,“犹如草人头上插花”等等。笔者不敢苟同,这里仅就“题名”的寓意,提出己见,供大家共析。  相似文献   

6.
根艺,由于其天生资质的限定,长于表现人们所熟识的“飞禽走兽”等对象,它不仅容易懂,而且令人爱,使欣赏者倍感亲切。一个普通观众,在欣赏一件根艺作品时,常常会用“象”“不象”作为衡量作品好坏的首要标准,“象”才有被赞扬的可能,反之则会使人产生惶惑和贬抑情绪。作为一个普通观众,他有权用直率的、符合他的欣赏水平和习惯的审美情趣来评论作品。因此,责难观众的评论太简单化是不明智的,倒是我们根艺作者自己,如果能从白居易的“老妪解诗”的典故中得点启发,多注意些观众的文化现状,多考虑些观众的艺术鉴赏水平和接受能力,恰当地把自己的作品弄得雅俗  相似文献   

7.
盆景艺术的题名,不仅应有较高的文学性,且要有良好的社会性、思想性、哲理性。从每个盆景作品的题名,不但可以看出作者的艺术修养、文学素质,还可看出创作者的道德情操。从目前全国一些专著或报刊所发表的盆景作品题名看,笔者有如下几点看法,谬误不稽之处,祈请方家学者不吝赐教。一、盆景题名当一定不易,不可朝命夕改。尤其是在一些专业刊物上发表了的作品,或者是在全国性评比展出中得奖作品,更不可任意更换名称。如原有一位专家的作品初名“秋思”,并为之在刊物上撰  相似文献   

8.
观赏贵刊90年第五期庄文其同志制作的山水盆景《名山何必去、此处有群峰》,就其盆景本身而论,尚不失为一盆好作品。但是题名欠佳,无形中使作品降了格。题名的前部分“名山何必去”是切题的、成功的,点出了作品的用意:此处即是名山,何必再去他方游山玩水  相似文献   

9.
盆景的题名     
盆景制成后,作者可根据创作意图和具体形象,给作品题名。《红楼梦》里贾政说的“偌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任是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一句,道出了题名的重要性。好的题名可以概括景的特色与神韵,画龙点睛,突出作品主题,引导观众赏景,使  相似文献   

10.
中国盆景的题名,在世界盆景界可谓独树一帜。为原创性中国盆景特有之艺术语言,源于其深厚的民族文化背景。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为各传统艺术门类铭刻了鲜明的民族性印痕。在创作理念、表现手法及欣赏习惯等方面有着一脉相承的根基。在不同艺术门类作品的题名上,有着大致相同的艺术形式,例如:中国古典园林景观都有“题署”,包括楹联、匾额;中国书法、绘画作品有题、跋、落款;诗歌、戏剧、文学等更是有名称、题目。共同的艺术效果追求,往往是借助表  相似文献   

11.
有些根艺作者对作品的命名不很重视,漫不经心,随便取名,甚至直呼其物名,做猫就叫猫,做狗就叫狗,令人索然无味。命名是作者给观赏者理解自己的构思和创作某个意境的一个提示。一个好的命名,它给人的感受是十分丰富的。欣赏者可通过作者的提示(命名),结合自身的理解,产生多层次、多侧面的联想。由此  相似文献   

12.
如何欣赏一件根艺作品,是我们经常碰到的问题。笔者通过多年实践,认为可大致分为“观”、“品”、“悟”三个阶段。观,这是人们欣赏根艺作品整个过程的第一阶段,是品和悟的基础。欣赏者经过观,对根艺作品有所感知、把握了作品的基本情调并进而考虑作品体现的主题。如根艺作品“三面头像”之一《土家少女》(注:此作品曾获中国根艺优秀作品展刘开渠根艺奖),初看,我们会感觉到这是一个少女头像,进一步会看到这是一位少数民族少女的头像,最后,我们再借助作品的命题,便可看到作品所塑造的是反映少数民族人民幸福生活的充满微笑的《土家少女》形象。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对比分析各艺友创作的题名古榕的作品照图,笔者视野拓宽,受益匪浅,结合自己的实践有以下认识:古榕贵在古,“古”应名副其实,从根、干、枝三方面体现出来。根:应四向幅射,板根粗大,布满坑稔,凸凹嶙峋,根干连接部裸露土面。干:头大干粗,一头多干,四向扩散,有主有次,各干收尾自然,要有走向变化,非自然形成的枯朽要不露人工痕迹。枝:比照村边路旁的古榕,其枝大多数横飘或下跌生长,顶枝  相似文献   

14.
一看王金贵同志的《无名胜有名》的标题,我们就知道,作者是在大力鼓吹盆景“无题”论。这是一种很草率的观点。“无名”一文认为“真正的佳作决不会因题名如何而降格”是武断的。“真正的佳作”如果题名不当,就如同让孙悟空耍弄猪八戒的笨重的钉钯一样,使其神色顿减。而佳作取个“佳名”无疑是锦上添花。而“差的作品也不会因佳名而升级”则有一定的  相似文献   

15.
“昭彰盆景形神,提领观众入胜”。作为中国盆景的闪光一点,题名的重要意义已为人所共识。潘仲连先生的《刘松年笔意》,贺淦兹先生的《风在吼》,赵庆泉先生的《小桥流水人家》,许介文先生的《欸乃一声山水绿》等等,不但作品形神光彩照人,题名亦炉火纯青,堪称一代风范。但是,我们的另一种现状是:相当一部份作品的题名(包括艺术创作水准)还在低起点上徘徊。这是中国盆景提高环节中不应忽视的一环。下面,让我们剖析几个作品(均见《中国花卉盆  相似文献   

16.
一门艺术有一门艺术的特点,各具自己的“味”。树根艺术也有自己的特性,这就是“根味”。所谓“根味”,就是树根所独有的“野味”、“土味”。一件好的根艺作品,一定要保留其“根味”,绝不要以个人意识去损伤它。  相似文献   

17.
为什么赵庆泉先生的名作《八骏图》会引起人们的争议,并提出“撤马”和“保马”的两种主张?为什么张瑞堂先生构图单纯的《丰收在望》会赢得舆论的好评?笔者认为,其原因之一就在于盆景作品的“眼”——题名。大家知道,文有“文眼”,诗有“诗眼”。所谓诗文的“眼”指的是那些最富有表现力、最能帮助读者  相似文献   

18.
一点感受     
读了沈定山君《<一介匹夫>的题名》一文(见《花木盆景》今年2期),联想到其他一些同仁对拙作的嘉勉,觉得有必要也补充几句。首先,我非常欣赏“沈文”在结尾中运用x×0=0这一普遍适用的定义来论证题名与作品的关  相似文献   

19.
一、树木盆景赏析的特点、差异性树木盆景的赏析是社会效益的发挥,也是盆景制作的目的之一。赏析者首先为作品的大效果、气势所吸引而驻足欣赏,进而留连忘返,反复观赏、比较,并将自己的人生经验、艺术素养与作品进行交流融合、补充修正,在同化与顺化中完成美的欣赏活动。在欣赏的过程中欣赏者展开想象和联  相似文献   

20.
去年某刊物上发表的《盆景四味》一文中谈到:作为一件完整的艺术品都是由景、盆、几座、题名四个部分组成,这就是盆景艺术的“四味”。还说称得上优秀的作品必然是“四味”俱全。我认为一件完整的艺术品不能局限于“四味”,它还有五味、六味甚至更多的味。因为盆景艺术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