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联合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土壤污染治理技术,由于其环境扰动小、成本低廉等而被广泛应用.然而对于复杂的环境而言,单一的植物修复措施往往显得势单力薄,因此有必要针对环境中的具体污染状况,开展植物联合修复,提高修复效率,降低修复成本.简要论述了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联合修复,重点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利用植物联合修复技术在重金属污染土壤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该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土壤-植物系统中重金属污染及植物修复技术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重金属污染对环境及人类的危害极大,其治理方法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与难点.阐述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危害;阐述了当前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新途径——植物修复技术,着重介绍了提高植物修复功效方法中提高土壤中重金属的有效性和改进超积累植物的性能;阐述了植物修复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植物组合修复技术的概念、优点、类型及其在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东莞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污染来源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东莞市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现状和来源,结合土壤重金属修复措施——植物修复技术的优缺点、实用性与发展动态的研究结果,提出了东莞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综合治理与修复措施。  相似文献   

5.
重金属作为一种持久性污染毒物,近年来在中国由其引起的环境污染已引起了高度的关注。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作为一种绿色环保技术,在石油污染土壤治理中的应用研究日益成熟,将该技术应用于重金属污染底泥/土壤的修复已逐渐开展。该文对中国底泥/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处理方法等进行了概括,对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的定义、原理进行了阐述,并从微生物类别的角度叙述了目前能用于重金属污染底泥/土壤处理的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的几类不同形式,最后对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法在底泥/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简述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及我国当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形势与现状.与传统、物理化学技术相比,生物修复技术具有简单、高效的优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与研究价值.生物修复包括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动物修复以及联合修复,目前该技术尚处于研究与发展阶段,在实际大规模重金属修复应用中仍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从植物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动物修复技术及其联合修复技术4个方面简述了生物修复技术在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中的研究进展与其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最后探讨了生物修复技术现存在的不足之处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刘兵 《新农业》2023,(3):21-22
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工业的迅猛发展,土壤承受着巨大压力。由于工业三废、农业农药化肥以及矿区尾矿等无序排放,土壤受到不同程度污染,周边耕田的土壤质量不断下降,已严重影响到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及农产品安全性。土壤污染中重金属污染尤为严重,因此,土壤修复日益受到重视。植物修复土壤技术具有绿色、安全、环保等特点,凭借着高效、低廉以及生态平衡的优势不断受到关注。鉴于修复土壤的植物种类繁多,本文根据植物种类简要介绍了其在土壤重金属中的吸附作用和植物修复技术的优点和应用前景,介绍了采用植物修复技术成功实例,提出了植物修复技术仍存在的问题及展望,以期为不同重金属污染物及特殊种植功能的植物品种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无公害蔬菜生产中重金属含量的控制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修复和调控的重要性及对无公害生产的影响,提出用农艺调控和植物修复技术来治理和修复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其中农艺调控措施主要包括施加化学改良剂、增施有机肥、离子间的拮抗作用、改变耕作制度、改变蔬菜布局和品种以及合理施用化肥,降低重金属从土壤向蔬菜中的迁移等,利用超累积植物吸收并去除土壤中重金属的植物提取技术是最有前景的植物修复技术。  相似文献   

9.
植物修复技术是清除土壤中重金属的一种有效、经济的生态技术。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主要有植物固定、植物挥发和植物吸收等方式,总结了在金属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固定和植物吸收修复技术研究方面的现状与进展,包括植物修复技术的特点、植物修复的研究现状、超富集植物的筛选方法,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0.
综述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修复和调控的重要性及对无公害生产的影响,提出用农艺调控和植物修复技术来治理和修复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其中农艺调控措施主要包括施加化学改良剂、增施有机肥、离子间的拮抗作用、改变耕作制度、改变蔬菜布局和品种以及合理施用化肥,降低重金属从土壤向蔬菜中的迁移等,利用超累积植物吸收并去除土壤中重金属的植物提取技术是最有前景的植物修复技术。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由于工业和农业的高速发展,土壤重金属污染越来越严重,给动植物生长和人类生产生活产生了极大影响。生物修复技术作为一种低影响、高效益的修复方法,包括植物修复、动物修复和微生物修复,植物联合固氮菌的修复方法属生物修复中较为新型的一种技术手段。本文在概述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特点、来源、危害以及对传统修复技术评价的基础上,阐述了植物联合固氮菌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研究进展以及展望,以期为土壤重金属修复方法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介绍了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概念,回顾了国内外植物修复金属污染土壤的发展状况,初步探讨了植物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机理,并提出了植物修复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植物修复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应用概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全球面临的一个急待解决的环境问题,植物修复对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修复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植物修复的基本概念及主要作用方式,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机理研究,以及转基因技术与植物修复技术联合治理土壤污染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城市森林植物修复污染土壤的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要论述了不同森林植物通过自身理化特性吸收和转移土壤重金属,实现修复污染土壤的功能。重点从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降解土壤中的TNT以及修复被多环芳烃(PAH)污染土壤等功能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列举了部分植物Zn、Cu、Cd、Pb、Ni、Hg等重金属的富集能力。为城市不同重金属污染条件下的城市森林建设植物材料选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多种强化技术联合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植物修复技术以其低成本性、环境友好性成为了国内外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研究重点。本文主要论述水肥调控、农艺调控、基因工程、螯合剂、钝化剂、丛枝菌根真菌、解磷菌、根瘤菌、植物内生菌、蚯蚓等工艺和修复技术强化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发展和机制,以期为土壤重金属修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植物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蝶  陈文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5):2706-2707,2710
综述了我国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现状,总结了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类型、典型案例及局限性,重点概括了植物修复的核心——超富集植物的研究现状,并对植物修复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针对土壤中重金属Cd污染的治理开展研究,采用植物修复方法,分析了一串红、皱叶狗尾草、牛筋草3种典型植物在不同的种植方式下对重金属Cd污染土壤的修复能力.研究表明,3种植株对土壤中Cd的修复能力具有独立性,单植株种植方式对土壤中Cd的修复作用优于组合种植,3类植物中皱叶狗尾草的修复效果最佳;在单株种植造成植物疯长的情况下,适宜采用组合种植方式,组合种植时应将修复能力强的植株分散种植,以增强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8.
植物对环境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植物修复技术(Phytoremediation)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主要用于清除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生态技术。重金属超积累植物(Hyperaccumulator)及植物修复技术是当前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的机制主要是植物对污染物的吸收积累和降解转化,具有成本低、不破坏土壤和河流生态环境、不引起二次污染等优点,就近十年来国内外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的机理、对象及超积累植物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技术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分析了土壤重金属的来源及污染现状。简要介绍了植物修复技术的概念并从植物提取、植物稳定、植物挥发、根际过滤4个方面阐述了植物修复技术在清除土壤重金属污染方面的应用,且进一步提出了植物修复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技术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象日益严重,修复已经势在必行。植物修复技术与工程修复和物理、化学修复技术相比,成本低,适用范围广,成为受到广泛重视的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之一。本文简述了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介绍了植物修复技术与超富集植物现阶段在国内的发展应用状况,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