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水景园林的发展与水体生态修复的需要,水生植物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水生植物是指生长在水中或至少是生长在由于水分充足而周期性缺氧的基质上的任何植物,尤其是生长在湿地或其它水环境中的植物.根据水生植物的生活方式和形态特征的不同,可以把水生植物分成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漂浮植物、沉水植物和湿生植物等类型.不同类型的水生植物,其种植季节、种植基质、种植密度、种植深度、种植方法与栽后管理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
杭州西湖荷区常见水生植物包括7种挺水植物、3种浮叶植物、5种浮水植物及8种沉水植物,调查发现,西湖荷区在水生植物种类和分布上主要存在群落多样性不高和优势水生植物季节性爆发生长问题,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东太湖水生植物植物时空分布特征及水环境因子变化趋势,同时探究东太湖水生植物对藻类的影响,于2013年对东太湖水生植物和水体环境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发现,采样区内水生植物共14种,其中,沉水植物6种,浮叶植物6种,挺水植物2种,并且东太湖水生植物不同季节优势种不尽相同,并表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从环境因子对水生植物的影响来看,东太湖水生植物与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TP无显著相关关系。就东太湖水生植物抑藻效果而言,水体中Chl a浓度随着水生植物生物量增加而减少,水生植物的抑藻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人工沉床技术在水环境改善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工沉床技术是利用沉床载体和人工基质栽植大型水生植物,对污染水体进行原位修复的一种生物-生态水体修复技术,大型水生植物是该技术的核心。人工沉床技术中大型水生植物对水体的净化作用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其作用机理包括:①直接吸收营养物质和富集重金属;②通过物理吸附去除悬浮物和高分子有机物,提高水体透明度;③释放氧气,提高水体DO含量;④通过植物化感作用抑制藻类和细菌生长;⑤为微生物活动提供附着载体和氧源,形成植物-微生物的协同净化。然而,以往水生植物特别是沉水植物在水底直接栽植易受水体透明度、水深等条件的制约,成为高等水生植物在低透明度和水深较大的重污染水体修复应用的重要障碍。而人工沉床技术可以通过床体升降人为调控植物在水下的深度,克服水深、透明度等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制约,易于实现植物种群优化配置和群落构建,而且有利于植物后期的维护和管理,将为利用高等水生植物修复透明度低、水深较大或水位变化较大的重污染水体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观赏水草的分类和生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球上的植物可简单地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水生植物(hydrophyte)指的是生长在水中、沼泽、或非常潮湿的土壤上的一类植物。观赏水草(aquarium plants)通常指能生长或生活在水族箱内的水生植物。观赏水草种类繁多(有400余种)、来源复杂(有国内国外的,有野生和栽培的),在市场上品种名称比较混乱,“一种多名”和“一名多种”现象普遍存在。如能科学实用地对之进行分门别类,  相似文献   

6.
人工沉床技术是利用沉床载体和人工基质栽植大型水生植物,对污染水体进行原位修复的一种生物-生态水体修复技术,大型水生植物是该技术的核心。人工沉床技术中大型水生植物对水体的净化作用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其作用机理包括:①直接吸收营养物质和富集重金属;②通过物理吸附去除悬浮物和高分子有机物,提高水体透明度;③释放氧气,提高水体DO含量;④通过植物化感作用抑制藻类和细菌生长;⑤为微生物活动提供附着载体和氧源,形成植物-微生物的协同净化。然而,以往水生植物特别是沉水植物在水底直接栽植易受水体透明度、水深等条件的制约,成为高等水生植物在低透明度和水深较大的重污染水体修复应用的重要障碍。而人工沉床技术可以通过床体升降人为调控植物在水下的深度,克服水深、透明度等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制约,易于实现植物种群优化配置和群落构建,而且有利于植物后期的维护和管理,将为利用高等水生植物修复透明度低、水深较大或水位变化较大的重污染水体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适用于净化小微水体的水生植物,本研究以挺水植物鸢尾、美人蕉、海寿花、再力花、菖蒲,浮叶植物金钱草、狐尾草和睡莲8种水生植物为试验材料,在模拟富营养化水体中进行水培生长试验,通过对总氮、总磷富营养化指标的测定,研究8种水生植物对模拟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富营养化水体中,8种水生植物对模拟富营养化水中的总磷和总氮均有一定的去除效果,起到减少富营养化水体总磷、总氮等营养物质的作用,能够发挥水质净化效果。其中,在挺水植物中,美人蕉去除富营养化水体中总氮及总磷的能力最为突出,其次为再力花,再次为海寿花;在浮叶植物中,金钱草去除富营养化水体中总氮及总磷的能力最为突出。从水生植物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的适应性看,美人蕉的生长适应性最快,睡莲的生长状况较弱,适应期较长,而其他6种水生植物生长状况较好。综上所述,美人蕉、再力花、金钱草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水生植物资源及其在园林中的配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水生植物由于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在园林中应用日益广泛.水生植物可分为5大类:沉水植物、漂浮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和滨水植物.对水生植物资源及其在园林应用中的配置艺术存在的问题等方面作了探讨,为水生植物在园林水景中的应用与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生物生态修复技术以其处理效果好、投资少、耗能低、操作简单、不形成二次污染和生态景观效果好等优点,在水环境修复中被广泛应用。植物修复是生物生态修复技术的一种,选取适宜的水生植物是其关键。浮萍科(Lemnaceae)植物具有生长速度快、富含生物质蛋白和淀粉、适应环境能力强、易管理的特点,且具有较高的氮磷、有机物和重金属等吸附转移的能力,因此常被作为污水生物生态修复处理和环境毒理学试验的优势水生植物和农业生产以及能源行业的重要原材料。系统论述浮萍科植物的生物学特征,介绍其在环境修复、环境毒理学以及能源、农业生产等领域的开发利用,提出目前浮萍科植物在水环境修复领域及资源化利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
缪灿  李堃  贾良清  张敏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9):9322-9323,9330
利用串联式水生植物塘净化巢湖水,考察中试阶段对氮磷的去除效果及富营养化湖水流经各级植物塘时其他水质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42.1%和24.8%,COD的去除率为36.7%,出水温度下降0.32℃;黑藻的存活率最低,但其对有机物和营养盐的去除效果均好于其他两种水生植物,值得做进一步研究。并结合中试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和巢湖环境特征,指出巢湖目前环境较适于挺水植物的栽种和生长,认为在对巢湖进行生态恢复或生物修复时可考虑从栽种挺水植物入手。  相似文献   

11.
在水生态系统中,水流是决定水生植物生长和分布的重要环境因子,水流对水生植物的作用包括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水的流动产生机械应力会对植物产生拉伸、搅动、应力破坏以及氧化胁迫作用等负面影响,另一方面,适度的水流运动可以增加边界层化学物质无机碳、营养物质和氧气的供应和交换,有利于光合作用等代谢过程,对水生植物生长有间接的正面影响。在综述近年来相关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阐述了水流对水生植物的生物力学、生长和氧化胁迫作用机制,进一步探讨了水流特性与营养盐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水生植物影响与规律,为水生态修复工程中沉水植被的生态修复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水生植物与水环境因子相互作用,水环境因子的变化也会对水生植物的生物多样性带来影响。本研究使用RDA法分析水生植物的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和生物多样性指数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五源河上、中、下游之间的COD以及氨氮含量差异显著,主要水质污染物为COD、氨氮和总氮;(2)研究区内有22科41属共45种水生植物,其中田字苹、薇甘菊、草龙、铺地黍、粟米草、象草和野芋为区域内的优势种;(3)从生物多样性指标分析,上游S3植物种类最多,以S6群落复杂程度最高。草龙是中游以S10号样方为代表区域的优势种。S9植物群落分布最均匀;(4)RDA排序分析显示五源河区域内PH、总氮是水生植物多样性的主要影响因子,而叶绿素α和盐度的影响程度最小。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徐州的大龙湖、云龙湖、潘安湖、云龙公园等12个主要滨水景观进行水生植物调查,调查结果如下:(1)徐州主要滨水景观常用的水生植物有34种,分属于18科28属,其中挺水植物17种,沉水植物12种,浮叶植物2种,漂浮植物3种;(2)云龙公园水生植物运用最多(19种),潘安湖次之(17种),奎河最少(4种);(3)水生植物中运用较多是黄菖蒲、花叶芦竹、水葱,水生植物以挺水植物为主,浮叶和沉水植物较少。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水生态修复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使水生植物在水生态修复当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将水生植物应用于生态修复当中也是当前改善水质及保护水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本文从水生植物的生态修复作用机理着手,分析了沉水植物、挺水植物、漂浮植物与固定化藻类在生态修复中的具体应用,并探讨了水生植物应用于生态修复中的相关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5.
湖泊、河流等水体的富营养化已越来越严重,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氮、磷营养元素的普遍过剩.水生植物是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永生生态系统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因其生物量大、生长快等特点,对水体中氮、磷含量的去除具有明显的生物学效果,故而可以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本研究从生物学角度出发,综述了3种生活型水生植物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现状,指出了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重要作用,展望了水生植物对水体中氮磷去除效果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长沙市水生植物多样性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长沙市各水域及湿地水生植物的调查,初步统计出长沙市水生植物有66种,分属35科54属。其中包括挺水植物40种,漂浮植物6种,浮叶植物9种,沉水植物11种。水生植物是城市水域及湿地生态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水生植物多样性进行统计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对水生植物的生活习性、功能等进行分析,为当地水生植物引种和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北京景观水环境综合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北京景观水环境治理的实验研究发现:对于富营养化程度较轻(未产生水华)的景观水环境,主要采用生物方法,种植水生植物,吸收水环境中的总氮、总磷,控制水环境富营养化,辅助采用化学方法,降低水环境中总磷的数量,打破TN/]rP比例,控制水华生成;对于富营养化程度较高(发生水华)的景观水环境,可采用化学与生物措施相结合方法,通过除藻剂进行投药,去除水体中藻类数量,防止水体恶化,同时种植水生植物,吸收水环境中的总氮、总磷,破坏水环境中藻类繁殖。  相似文献   

18.
不同水生植物组合对水体氮磷去除效果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择4种景观效果良好的水生植物水罂粟、黄菖蒲、三白草和黑藻,构建9种不同的水生植物组合,在模拟富营养化水体环境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水生植物组合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供试植物在富营养化水体中均能正常生长,且对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氮磷均有一定的吸收,对氮的累积率最高可达53%,对磷的累积率最高可达42%;单种植物对氮、磷的去除贡献率分别为13.79%~65.00%、18.64%~59.63%,复合植物对氮、磷的去除贡献率分别为39.61%~72.59%、9.72%~59.89%;单种植物去氮能力依次为:黑藻三白草黄菖蒲水罂粟,复合植物中,结构复杂的组合较结构简单的组合具有更强的去除氮磷的能力。试验表明,这4种植物及其组合在城市景观水体净化中均有一定的实际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水生植物造景在园林植物造景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分析4类不同水景植物的配置方法:静态水体(湖泊、池塘),植物配置以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为主,可适当点缀漂浮植物;动态水体(溪流、瀑布等),植物配置以沉水植物为主,不宜应用浮水植物和漂浮植物。同时,针对不同的水体类型,总结了城市公园常用的湿生乔灌木、水生植物(静态水体)、水生植物(动态水体),为城市公园水景的植物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宁夏引黄灌区农田排水沟水生植物物种组成和多样性,采用样方调查法在灌区农田选取典型支沟、斗沟和农沟,并在每条沟渠布设上、中、下游断面,断面上设置样方大小进行退水沟渠水生植物物种种类、数量、多度、盖度调查。结果表明:宁夏引黄灌区排水沟水生植物由11个科,13个属,20个种组成,其中,芦苇、藨草、水莎草、香蒲、龙须眼子菜和浮叶眼子菜是分布较广的优势种。群落垂直分层明显,但以芦苇及其伴生种组成的挺水群落多见。灌区农田排水沟各层次植物种类分布和多样性指数差异较大,表现为农沟>斗沟>支沟。水位和流速是影响沟渠水生植物形态及分布的主要因素。农沟中水流速度较慢,生长环境稳定,有利于多种植物的繁殖,为科学合理布局优势物种富集农田排水中的养分,以达到控制农田非点源污染目的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