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喷施不同用量的富硒植物调理剂,研究枸杞单株产量、果实内多糖含量、硒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富硒植物调理剂喷施量的增加,枸杞果实内硒元素含量显著提高,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喷硒处理对枸杞产量和多糖含量没有显著影响。由试验结果看出,喷施富硒植物调理剂可以作为生产富硒枸杞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叶面喷施Na2 SeO3 和自制生物硒肥对低硒土壤中大豆籽粒蛋白组分及其硒含量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 :叶面施用含硒 180mg·L-1(施硒量为 2 0 0 g·hm-2 )的Na2 SeO3 和生物硒肥可使低硒土壤大豆硒含量达到 11~ 12mg·kg-1,而对产量没有显著影响。与对照相比 ,施硒后籽粒中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 ,而固体残渣降低。施硒不但提高了大豆水溶性蛋白含量 ,而且水溶性蛋白结合态硒上升 ,固体残渣结合态硒下降 ,故大豆对外源补充的硒有较高的生物利用效率 ;7S蛋白是水溶性蛋白中比较活跃的组分 ,施硒后其本身含量及含硒量均大幅度提高 ,显示出容易受外界环境硒浓度变化的特征。外源补硒不仅达到提高大豆硒水平的效果 ,而且可以提高大豆品质。施用生物硒肥的效果优于单施化学硒肥亚硒酸钠。总之 ,施用硒肥提高籽粒硒水平不失为食物链硒供应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叶面喷施硒肥对大豆产量和质量效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疆处于缺硒地区,实验在田间条件下通过对大豆叶面喷施液态硒肥,研究了硒肥对大豆产量、质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大豆花期叶面喷施300~1 200 mL/hm2液体硒肥(含硒酸盐75~300 g)对大豆的干物质累积、产量及籽粒脂肪含量没有明显影响.随着施硒量的增加,籽粒中硒的富集量也随之增加;与不施硒肥对照处理相比,各施硒处理大豆籽粒的蛋白质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但施硒处理之间的差异不著性.实验证明,叶面喷施硒肥可显著提高大豆硒含量和硒的吸收量,而且提高了大豆品质,但是对大豆的产量无明显影响,通过叶面喷施硒肥是一种富集和提高大豆籽食部分含硒水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大豆对硒具有较强的生物富集能力,通过大豆富硒,开发易被吸收利用的富硒食品,是满足人们补硒需求的有效途径。对于大豆硒的富集特征及其生物学效应方面的研究已有报道,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简述了大豆对硒的富集特征,分析了硒对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与品质的影响,介绍了硒对大豆抗氧化及抵御不良环境等方面的作用,并对未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硒(Se)是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人类主要通过植物和动物性食物摄取硒元素,而食物中硒的含量决定于土壤中硒的有效形式以及植物和动物对硒的吸收与积累。我国72%的地区都处于缺硒或低硒状态中,其中29%的地区含硒量小于0.02 mg/kg,属于严重缺硒地区。因此,提高食物中的硒含量十分必要。植物是人体吸收硒最丰富的来源,通过提高植物对硒的吸收从而提高人类饮食中的硒含量,对于缓解硒缺乏引起的人类疾病至关重要。硒生物强化是提高植物硒含量的最有效手段,植物硒生物强化技术是食品中硒富集的有效策略。目前,植物硒元素生物强化主要通过农艺管理以及现代分子生物技术等途径来实现。笔者系统综述了硒的重要性,硒的形态、土壤性质、植物的品种和种类等因素对硒有效性的影响,硒元素的生物强化途径及其应用前景,这可以有助于解决人类及其他动物缺硒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植物硒素营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硒是环境中一种重要的生命元素,植物体内的硒主要以硒蛋白、硒核酸、硒多糖等多种生物大分子以及硒代半胱氨酸和硒代蛋氨酸等生物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存在。作物施硒可提高食物链硒水平,改善作物品质,增强作物抗逆性和提高作物产量。主要阐述了元素硒的生化特性及其对植物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并展望了今后硒素营养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张倩 《北京农业》2013,(30):123-124
对不同时期的大豆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硒肥,研究硒肥施用对大豆的光合作用的影响,为提高大豆产量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喷施硒肥后叶面积指数及比叶重均高于对照,但高浓度(300倍液)喷施会对大豆叶片叶绿素含量产生抑制作用,适当浓度(600倍液)喷施则有利于提高叶片光合速率;喷施硒肥可以改善大豆群体结构,调节光分布。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大豆为主要研究材料,在大豆配方肥中施加有机肥,研究其对大豆的生长质量、植株性状、大豆产量带来的影响,并希望通过此次实验可以证明生物有机肥可以有效改善农作物的生长品质和生产数量.  相似文献   

9.
生物富硒强化技术是提升小麦功能营养价值的重要方法之一。为了研究富硒植物营养素对冬小麦硒含量、产量及品质的影响,2018-2019年在陕西关中灌区,选用小麦新品种‘西农511’在开花期叶面喷施富硒植物营养素,分析籽粒硒含量、产量及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喷施富硒植物营养素使籽粒硒含量显著提高0.15~1.44 mg·kg~(-1)。籽粒硒含量随着喷施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喷施次数以1次为最佳。喷硒处理对小麦产量无显著影响,对品质影响主要表现为稳定时间的增加,增幅为14.5%~351.46%。土壤硒含量对于叶面喷施硒肥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不同地区间喷硒后籽粒硒含量差异显著。因此,喷硒可以改善小麦营养品质。在关中灌区,推荐富硒植物营养素施用量不少于2.7kg·hm~(-2),施用量为6 g·kg~(-1)。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喷施亚硒酸钠对大豆籽粒硒含量及单株产量的影响,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盛荚期喷施不同用量的亚硒酸钠,共5个处理(CK(清水):0 g/hm2,C1:30 g/hm2,C2: 60 g/hm2,C3: 90 g/hm2,C4: 120 g/hm2),副区为8个大豆品种。分析8个大豆品种在喷施5种用量亚硒酸钠处理中籽粒硒含量及单株产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试验地土壤达到富硒水平,在CK处理中,不同大豆品种籽粒硒含量均未达到富硒大豆标准,需要额外喷施硒肥。随着喷施亚硒酸钠用量的增加,8个大豆品种籽粒中硒含量均呈增加趋势,亚硒酸钠用量与大豆籽粒硒含量呈显著或者极显著正相关。8个大豆品种籽粒硒含量均值随亚硒酸钠用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与CK相比,C1~C4处理均能极显著提高8个大豆品种籽粒硒含量均值,提高了571.186 %~2 489.831%。亚硒酸钠用量对大豆籽粒硒含量的影响大于大豆品种对大豆籽粒硒含量的影响。喷施亚硒酸钠用量(X)与每种用量下8个大豆籽粒硒含量均值(Y -均)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 -均=0.012X+0.003,r =0.986,达到极显著正相关。根据该方程,当大豆籽粒硒含量达到富硒大豆标准(0.1~1 mg/kg),喷施亚硒酸钠用量的范围为8.08~83.08 g/hm2。分析喷施亚硒酸钠用量与大豆籽粒硒含量的回归方程发现,郑9525的回归方程斜率最大,C4处理中籽粒硒含量达到最大值1.997 mg/kg,籽粒富集硒能力最强;齐黄34斜率最小,C4处理中籽粒硒含量达到最小值1.133 mg/kg,籽粒富集硒能力最弱。在本试验条件下,喷施亚硒酸钠对大豆单株产量没有显著影响。大豆品种对单株产量的影响大于亚硒酸钠用量对单株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硒的生物有效性及植物对硒的吸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徐文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23):46-47,67
硒是植物体内非常重要的微量元素,是植物生长所需的一种有益元素。硒具有刺激植物生长发育和提高作物产量与品质,促进植物新陈代谢,增强植物生物抗氧化作用和植物对环境胁迫的抗性。从硒的生物有效性及其在植物体中的含量、存在形态、吸收、运输、转化、生理作用进行了综述,并阐述了植物吸收、富集硒的机理。  相似文献   

12.
硒在植物中生理功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硒是植物生长所需的一种有益元素。硒具有刺激植物生长发育和提高作物产量与品质,促进植物新陈代谢,增强植物生物抗氧化作用和植物对环境胁迫的抗性,并具有拮抗重金属的作用;此外,硒在植物体内还可与其它元素发生相互作用。本文从上述几方面综述了硒在植物中生理功能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硒元素作为所有生物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类微量元素,在人和动物的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日常的农业蔬菜种植和培育中,通过对硒元素的应用,可以很好地对我国土地贫硒问题带来的蔬菜产量较低、病虫害较多的问题进行改变.通过提高蔬菜自身的抵抗力,有效提高蔬菜的产量和质量,从而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4.
施硒对大豆植株中N、P、K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硒是植物体内十分重要的微量元素。低浓度的硒能刺激硒积聚植物的生长,而强烈地抑制硒非积聚植物的生长。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施用不同浓度的硒对大豆各生育期植株中N、P、K含量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1)大豆植株各部位中的氮含量随着施硒浓度的增加变化较复杂。不同生育期各处理中氮含量在叶中最多,大致分布为叶>根>茎。2)苗期植株中的磷含量显著高于其它生育期。3)大豆植株中的钾含量以籽粒中最高,但硒处理对其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硒营养在作物科学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聪  许自成  毕庆文 《江西农业学报》2009,21(9):110-112,115
硒是一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呈现出Bertrand生物剂量规律。硒通过参与植物体内的蛋白质代谢、能量代谢、抗氧化作用以及与其它元素的相互作用而发挥其生理功能。介绍了硒营养在作物科学上的研究状况,概述了施硒对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经济作物(烟草、茶叶、油菜、大豆)以及其他作物的影响,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硒素营养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大豆是人们生活的重要植物蛋白质来源之一,也是我国农业上重要的一种经济作物,在全国有大面积的种植。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来自大豆的食用油的需求逐渐上升,导致大豆市场空前繁荣。通过大豆高产栽培技术,大豆的产量可以提高、大豆的品质可以提升、种植大豆的成本却显著降低,农民的收入也随之增加。种植夏大豆因受品种特性、气候条件等影响,文章就如何抓好大豆种植过程中的细节管理进行了分析,为大豆的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大豆作为北方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其科学种植,机械化生产的方法也备受关注。种植绿色大豆全程机械化的应用不但可以提高产量,降低成本,还可以提高大豆的销售价格,主打绿色品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本文通过对传统大豆种植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中找出种植大豆中,产量少质量低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提出全程机械化种植绿色大豆的新概念,从而对提高大豆的产量,提升大豆的品质起着重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不同轮作体系土壤残留硒锌对小麦产量与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盆栽试验,通过玉米-小麦和大豆-小麦轮作,探讨了不同种植模式中,土壤残留硒锌对小麦产量与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残留硒锌对小麦生物量和产量的影响与作物轮作体系有关。玉米-小麦轮作,土壤残留硒锌并没有表现出增加小麦产量的趋势,而大豆-小麦轮作,土壤残留硒锌对小麦生物量和产量呈增加趋势。土壤残留硒锌可改变作物体内元素组成。玉米-小麦轮作,土壤残留硒锌有利于小麦籽粒对氮、钾、硫、钙、铁、锌、硒、铜元素的吸收累积。大豆-小麦轮作,土壤残留硒锌促进小麦对钾、硫、镁、铁、锌、硒、铜、锰、硼的吸收,而氮、磷、钙吸收减少。  相似文献   

19.
土壤中硒的生物可利用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土壤中硒的赋存形态、生物可利用性,以及影响土壤硒生物可利用性的土壤理化性和植物本身的因素。提出了加强对土壤硒生物可利用性的影响机理及其在植物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开发富硒植物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生物硝化抑制剂的抑制原理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维持和提高农作物产量,大量氮肥施入农田生态系统中。所施入的氮肥通过硝化过程形成硝态氮,其易淋溶或通过反硝化作用损失,造成大量氮素流失,影响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且带来生态环境问题。硝化抑制剂可抑制硝化作用,而植物根系分泌的生物硝化抑制剂以其成本低、环境友好等优点逐渐引起关注。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植物源硝化抑制剂的研究进展,包括分泌生物硝化抑制剂的植物种类、生物硝化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及影响因素;总结了生物硝化抑制剂对农业的影响及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作用,并从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对今后生物硝化抑制剂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