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植树造林是改善生态环境,增加森林覆盖率的重要手段。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重视程度不断增加,将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纳入到国策,每年会营造大面积的人工林,使得我国的森林覆盖率进一步回升,生态环境进一步好转。通过开展植树造林,能够有效改善脆弱的生态环境,利用树木的根系固定作用,起到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在营林造林工作开展过程中,选择合理的造林方法,对提高林  相似文献   

2.
<正>植树造林是改善生态环境,增加森林覆盖率的重要手段。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重视程度不断增加,将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纳入到国策,每年会营造大面积的人工林,使得我国的森林覆盖率进一步回升,生态环境进一步好转。通过开展植树造林,能够有效改善脆弱的生态环境,利用树木的根系固定作用,起到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在营林造林工作开展过程中,选择合理的造林方法,对提高林  相似文献   

3.
森林具有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巨大作用。然而长期以来,在自然因素及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森林资源遭到了巨大破坏。近年来,我国的森林资源总量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造成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存与发展,更阻碍了国家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针对此,国家越来越重视森林资源保护,开始大面积进行植树造林,,以改善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而提高森林覆盖率的关键是大力推广植树造林技术,加强森林管护。基于此,本文结合实践对森林管护及造林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展开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赵贞 《甘肃农业》2001,(5):20-22
一、造林工作是整个林业赖以生存的根本 如果说造林是整个林业赖以生存的根本,那么森林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石.大搞种草种树,绿化土地,是改善生态环境的治本措施.因为种草种树,对于人类居住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对于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都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对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净化空气、防风固沙、养护物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植树造林作为保持水土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干旱地区的造林工程能够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基于此,从精细整地、树种选择、苗木选择、造林和抚育管理等方面总结干旱地区造林技术,以期提高干旱地区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  相似文献   

6.
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是保护水土的重要工具。近年来,我国的林业事业取得了重大的进步,在人工造林面积方面,我国已经跃居世界第一。荒山地区的清理与造林是保证提高森林覆盖率的重要部份,随着森林覆盖率的提高生态环境有所改观。正因为这样,我国高度重视植树造林和保护森林。1、造林地清理分析1.1林地清理的作用林地清理对造林地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林地进行清理可以改善林地上的卫生状况,能够为造林工作提供更好的土壤支持,为植树造林工作创造更加便利的条件,从而为开展植树造林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林地上存留的剩余物应该进行及时清理。  相似文献   

7.
<正>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是保护水土的重要工具。近年来,我国的林业事业取得了重大的进步,在人工造林面积方面,我国已经跃居世界第一。荒山地区的清理与造林是保证提高森林覆盖率的重要部份,随着森林覆盖率的提高生态环境有所改观。正因为这样,我国高度重视植树造林和保护森林。1、造林地清理分析1.1林地清理的作用林地清理对造林地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林地进行清理可以改善林地上的卫生状况,能够为造林工作提供更  相似文献   

8.
植树造林是新造或更新森林的生产活动,它是培育森林的一个基本环节。植树造林可使水土得到保持和防风固沙,还能为人类提供许多有用的东西。本篇文章主要通过正确选择树种、选用优质壮苗和妥善处理苗木、科学造林、及时管护等方面来阐述春季植树造林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9.
<正>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是保护水土的重要工具。近年来,我国的林业事业取得了重大的进步,在人工造林面积方面,我国已经跃居世界第一。荒山地区的清理与造林是保证提高森林覆盖率的重要部份,随着森林覆盖率的提高生态环境有所改观。正因为这样,我国高度重视植树造林和保护森林。1造林地清理分析1.1林地清理的作用林地清理对造林地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林地进行清理可以改善林地上的卫生状况,能够为造林工作提供更好的土壤  相似文献   

10.
珍贵树种示范基地造林不仅具有防止水土流失、保持土壤肥力、保护生物多样性、预防森林病虫害、预防森林火灾等优点,比一般采伐迹地造林生长能力强、郁闭速度快,还能改善生态环境,优化林分与森林资源结构,增强森林生态功能,打造高质量森林资源培育水平。基于此,概述了珍贵树种示范基地造林作业技术标准,介绍了后期幼林抚育措施,深入探索了森林经营技术模式和管理机制应用,为高效开展森林经营模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作为人类生存与社会发展的关键资源,森林资源不但可以净化空气,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而且可以形成独特的生态圈,为各类动植物提供居住场所。想要保证树木的整体成活率,展开良好的整地工作极为重要,也是进一步提高植树造林质量的关键措施。通过造林整地和应用植树造林技术,可以有效改善植被的生长环境和扩大森林面积,并有效改善西北环境恶劣地区和植被遭到破坏地区的生态环境情况,减少风沙天气和水土流失的发生。造林整地的方法改进和植树造林的技术发展,是当前我国提高森林培育水平和扩大森林覆盖面积的有效措施。从造林整地、选择树种、造林的密度和配置、整地方法等方面,探讨了干旱荒漠区纯黏土地补植造林的关键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国家对林业工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和基础,在未来社会发展过程中,我们一定更要做好植树造林工作,切实提升森林覆盖率,不断改善生态环境。林业工作中植树造林工作是所有工作的基础,在造林工作开展过程需要我们应用现代造林技术和营林措施,促进林业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3.
植树造林是新造或更新森林的生产活动,它是培育森林的一个基本环节。植树造林不仅可以绿化和美化家园,同时也可以起到扩大山林资源、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农田、调节气候、促进经济发展等作用,是一项利于当代、造福子孙的宏伟工程。 一、植树造林的目标及规划 植树造林对于人类居住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对于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植树造林步伐,是我国林业建设上的一项重要任务。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植树造林,组织开展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运动,并制订了一系列法律制度,促进和保障了植树造林工作的开展。在以后的道路上,坚持以保护和自然修复为基础,依托林业重点工程,进一步推进全社会办林业,全加大造林绿化和森林经营力度,扩大森林面积,增加森林蓄积,提高森林质量,提升森林效能,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保障木材等林产品供给,改善人居环境,实现兴林富民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森林资源是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核心部分,植树造林可防止水土流失、净化空气、维持生态平衡。为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大面积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成为当前重要研究课题。基于此,本文就植树造林技术展开分析,并提出森林经营管护措施,积极维护生态平衡,强化人们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15.
植树造林是基本国策,应遵守造林技术的规程,采用合理的植树造林的方法,运用科学造林,加强林木的成活率。植树造林是培育森林的一个基本环节。植树造林能改变自然环境让生态平衡,对与人类生存及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是对造林的技术与管理措施进行阐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飞机播种造林是一种现代化的造林方法。它具有速度快、规模大、成本低等优点,特别是在人工造林难度大的高远山区能够开展飞播绿化。商洛市从1975年开始飞播种造林以来,已累计完成飞播造林560万亩。大面积飞播林的形成,对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家在实施  相似文献   

17.
<正>林业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当前社会发展对环境认识的提高,当前社会发展对森林经营的需求不断扩大,已成为影响和制约当前环境发展的主要需求和因素。本文主要分析了造林技术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常见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以达到目前造林生产的效益和目标。1加强造林技术的重要意义1.1植树造林能有效地保护水土在许多地方,植被减少,只要雨季来临,河流中就会有大量的土壤,这将导致农田的破坏、河床的上升、河口的堵塞,造  相似文献   

18.
我国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对木材的需求量非常大。在过去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多采取粗放式发展,给生态环境和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威胁,生态平衡逐渐被打破,面对我国森林资源被严重破坏的现象,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国加强了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发展植树造林工作,并将植株造林作为一项国策写进了我国宪法。植树造林对于恢复生态平衡,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和谐发展,促进我国对资源自然科学合理的利用。在植树造林工作开展之前,做好林地的整地工作,对于促进林地土壤环境改善,林木成活率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做好植树造林前的整地工作,对植树造林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造林整地的方法进行了分析,然后详细分析了植树造林技术,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更好的促进造林质量的提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人工造林即通过人为方式在技术上要求根据林木生态适应性和生长发育规律进行科学植树造林活动。人工造林只有把握住良种壮苗、适地适树、及时抚育间伐、防虫治病等生产环节,才能达到速生丰产的目的。森林既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蕴育物种等多种生态功能,又有贮碳释氧,吸纳粉尘,降解有害气体,阻消噪声,美化环境等防治环境污染功能。还能生产主产品木材。森林具有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可通过人工造林增加森  相似文献   

20.
蒙山不同森林植被对水土保持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典型调查和定位观测的方法,分别从改良土壤、改善环境和保特水土3方面,对蒙山不同植被下水土保持效果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森林植被能有效地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但不同植被下保持水土的效果有明显差异,尤以混交林保持水土效果显著。西北林学院学报21卷第5期朱毅等蒙山不同森林植被对水土保持效果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