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弄清中低产田的分布、类型等,利于针对不同土壤的障碍因素提出有效的改良措施,提高耕地的综合生产能力,使耕地成为可持续发展资源,为农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保障.舞钢市地处伏牛山区与黄淮平原交界处,中低产田分布面积大,已成为制约全市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2010年在对全市耕地进行地力评价的基础上,参照《全国中低产田类型划分与改良技术规范(NY/T310-1996)》,划分出全市的中低产田的类型,弄清其分布状况.针对不同类型的中低产田采取兴修水利设施、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等措施加以改良,提高耕地地力.  相似文献   

2.
根据制约耕地产出主导障碍因素和改良利用主攻方向,把洱源中低产田地分为六大类型。同时分析了各种类型存在影响农业生产的障碍因素,针对各类型生产障碍因素,提出了相适应的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3.
正代县地处山西省东北部,基本地貌由山地、丘陵和平川盘结而成。全县耕地面积60万亩,其中中低产田面积占71.3%。摸清中低产田的类型,并经过行之有效的改良措施,对中低产田进行改良,提高中低产田的综合生产能力,是实现农业高产、高效的有效途径,也是发展可持续农业的必由之路。1中低产田类型代县中低产田面积42.8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71.3%。通过对全县耕地地力状况的调查,并根据土  相似文献   

4.
根据萧县土壤和农业生产实际情况及特点,选取与农业生产有密切关系的因素,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将萧县11.368万hm^2耕地地力共划分为4个等级,和中低产田4个类型。生产中,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配套改良技术措施,进一步提高全县耕地地力质量,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农技服务》2006,(12):58-59
中低产田土泛指土壤中存在各种制约农业生产的障碍因素。导致产果相对低而不稳的耕地。由于土壤主导障碍因素的不同,中低产田土类型众多,改良的途径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中山市中低产田的面积、类型与分布等现状特点,分析中低产田的主要障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良利用措施,以期促进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7.
胡久义 《安徽农业科学》2014,(18):5784-5784,5798
运用遂平县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全县各类中低产田土壤理化性状、立地条件、土壤管理、土壤养分等影响农业生产的限制因素。依照土壤主导障碍因素、改良主攻方向,把该县中低产田划分为灌溉改良型、渍涝排水型、瘠薄培肥型、障碍层次型4个类型。同时,提出具体耕地建设的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8.
合肥市中低产田现状及培肥改良措施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 《安徽农学通报》2014,(12):82-82,84
该文通过对合肥市主要农业区域耕地地力现状调查和评价,分析耕地地力及土壤养分状况,划分中低产田的类型、面积、分布,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土壤培肥改良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全市周边乡镇的土壤及产量调查分析,基本上掌握了地力水平分布情况,确定了高中低产田的分布数量及比例,从而提出中低产田改良的措施与办法,为今后农业生产及农民增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
依据两当县耕地地力评价成果,对两当县中低产田的分布及类型进行了划分。结果显示,两当县中低产田面积占全耕地总面积的84.94%,其中中产田和低产田分别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29.57%、55.37%。根据影响中产田和低产田作物生长和产量构成的因子,对照全国中低产耕地类型并结合当地自然资源特点,将两当县中低产田划分为坡地梯改型、瘠薄培肥型2种类型,其中以瘠薄培肥型中低产田面积较大,为11 041.03 hm~2;而坡地梯改型中低产田面积较小,为5 507.21 hm~2。今后两当县农业生产中应注重有机肥施用和秸秆还田的技术应用,着力提升两当县中低产田耕地质量。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通过二年的调查研究,对黑龙江垦区中低产田的划分标准、评价和划分方法,中低产田类型、面积、分布、利用途径和改良规划进行了详尽讨论。在九个国营农场管理局耕地中,中低产田总面积为2153.57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74.58%。对中低产田应按不同类型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改良。总投资约需15—20亿元,年增收粮豆约16—20亿公斤。  相似文献   

12.
文章简述了卓尼县中低产田的分布及现状,提出了中低产田改良对策,旨在促进卓尼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探索适合卓尼县中低产田改良的最佳方法。同时,为中低产田综合治理,提高中低产田的产量,促进粮食生产,可持续稳定增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文章结合农业生产实际,从土壤管理、理化性状、立地条件和障碍因素等4个方面,对暖泉农场中低产田进行了评价与类型划分。结果表明:暖泉农场场中低产田面积4 325 hm2,占总耕地面积的90.8%,障碍层次型、瘠薄培肥型和盐碱耕地型分别占中低产田面积的47.3%、35.2%和17.5%,并对中低产田分布规律及改良利用措施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文章简述了卓尼县中低产田的分布及现状,提出了中低产田改良对策,旨在促进卓尼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探索适合卓尼县中低产田改良的最佳方法。同时,为中低产田综合治理,提高中低产田的产量,促进粮食生产,可持续稳定增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寿县中低产田分布现状及改良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凤桂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3):136-137
本文简述了寿县中低产田的分布及现状,提出中低产田改良对策,旨在促进寿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探索适合本县中低产田改造的最佳方法。同时,为中低产田综合治理,提高中低产田的产量,促进粮食生产可持续稳定增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东北地区中低产田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改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东北地区中低产田现状,了解中低产田时空分布特征,以东北地区黑龙江、吉林、辽宁3省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产量法划分中低产田,对1990、1995、2000、2005、2010年5个年份的中低产田面积、空间分布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0年相比1990年,东北地区中产田面积增加97.2万hm2,低产田面积减少111.1万hm2;中产田分布区域由中部向西南部扩展,低产田主要分布在北部地区,零星分布在辽东丘陵地区的低产田呈减少趋势。农业自然灾害、农业生产要素投入及农业技术是导致中低产田空间变化的主要因素。采取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动态监测耕地质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等措施可提高东北地区中低产田质量,促进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7.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本文对区域内不同类型的中低产田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良措施,同时提出了宏观政策和技术层面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8.
采用野外调查采样、室内分析测定、GIS、数学模型等方法,结合土壤学、地理学、生态学等知识,构建了双牌县耕地地力分等定级指标体系,弄清了双牌县中低产田土的形成原因及其分布面积,中低产田土的主要类型有渍潜稻田型、渍涝排水型、瘠薄培肥型、灌溉改良型、坡地梯改型和障碍层次型6种,中低产田土的面积为5 807.86 hm2,占全县耕地面积的61.58%,并根据中低产田土的成因提出了合理改良利用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一、内黄县中低产田土壤基本情况内黄县地处安阳市东部,全县耕地面积约7.287万hm2,其中中低产田面积3.207万hm2,占全县耕地面积的44%。目前,制约全县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土壤因素主要集中在土壤的盐碱化、沙化以及有机质含量偏低三方面。(一)土壤的盐碱化内黄县现有盐碱耕地型约0.765万hm2,占全县中低产田面积的23.84%。主要分布在城关镇、卜城乡  相似文献   

20.
<正>一、中低产田的面积与分布中低产田泛指那些存在着各种制约农业生产的障碍因素,产量相对低且不稳的耕地。(一)中产田的面积及分布中产田共计30 323.6hm2,主要分布在冲洪积扇前缘及低山丘陵的岗地顶部、上中部,其中分布面积较大的乡镇有古庄店、二郎庙、柳河、广阳、四里店、杨楼、独树、博望、杨集、清河和小史店。从空间分布看,三级地分布比较疏散,全县16个乡镇均有分布。(二)低产田的面积分布1.四级地面积及分布方城县四级地共计21 006.88hm2,分布在低山丘陵的岗地顶部、中上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