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马铃薯作为我国的四大粮食作物之一,在人们的日常食材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同时马铃薯也是克山种植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它对于人体来说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就其种植来说,不仅产量高、而且用途也很广泛。在我国马铃薯的种植因其适应环境的能力比较强,所以很多地区的农民都很乐意种植。特别是北方地区,马铃薯是克山当地的主要农作物。其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非常适合马铃薯的栽培,克山马铃薯主要品种为黑丰、黄麻子等,以其个头  相似文献   

2.
作为我国主要农作物之一,马铃薯种植条件需求相对较低、产量高,并且本身具有较为丰富的营养价值。所以,马铃薯种植成为农民经济增收,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所在。但是在现代化农业发展背景下,传统马铃薯种植技术俨然无法适应于现阶段马铃薯种植中,需进行高效种植新技术的实施来保障马铃薯种植的产量和质量。基于此,本文针对马铃薯高产、高效种植新技术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是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块茎就是我们经常食用的土豆,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我国并不是马铃薯的原产地,但现在却是马铃薯的主要生产国家之一。随着需求量的日益增长,我国的马铃薯种植面积也在不断扩大。伴随种植马铃薯农户的增加和马铃薯种植面积的扩大,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总结了马铃薯种植的关键技术,为马铃薯优质高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李讷 《农家参谋》2022,(3):69-71
马铃薯作为我国主要粮食农作物,马铃薯产量的高低会对农民经济收入产生直接影响.经过相关人员对马铃薯种植密度研究发现,马铃薯种植密度的对马铃薯产量有直接影响.因此,将马铃薯种植密度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对种植农户经济收入增加、生活质量提升、区域经济发展十分重要."青薯9号"作为青海地区马铃薯主要种植品种之一,对"青薯9号"种...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作为我国的四大粮食作物之一,在人们的日常食材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同时马铃薯也是石山县种植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它对于人体来说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就其种植来说,不仅产量高、而且用途也很广泛;在我国马铃薯的种植因其适应环境的能力比较强,所以很多地区的农民都很乐意种植。特别是北方地区。但是目前我国马铃薯的种植不容乐观,大多数地区种植技术还不够先进,而且由于马铃薯种植的历史比较久,所以其品种也在不断的退化。再加上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的影响,所在地种植的马铃薯产量一直低而不稳。所以,有必要对马铃薯高产种植技术进行研究分析,以增加全县乃至本地区马铃薯种植的产量。  相似文献   

6.
正作为一个农业大国,马铃薯一直是我国最重要的种植农作物之一,在我国拥有非常广泛的种植面积。作为一种用途非常广泛的农作物,马铃薯即可以作为粮食或者蔬菜,同时也可以作为工业原料,因此其市场是十分广阔的。但是在近年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和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中,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病也变得越来越频繁,对于马铃薯的产量以及质量都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给我国农户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在这样的情况下,对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病机理和防治措施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一、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病原因通常情况下,引起马铃薯晚疫病的主要原因是种薯带菌,在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作为我国的传统种植作物之一,对其种植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能够全面促进马铃薯的种植技术的发展,推动我国农业发展。我国许多地区都有着极高的马铃薯种植率,马铃薯由于其极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在较为恶劣的环境中也能够很好的生存。因此我国西北地区如甘肃天水等地区,马铃薯都是主要农业作物。对马铃薯种植技术进行改进,能够有利于提高我国整体的农业生产发展水平,推动创建农业强国。本文结合天水市的马铃薯种植情况,对马铃薯种植技术进行浅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浅析北方马铃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马铃薯种植的特点马铃薯作为我国主要种植农作物,其在实际种植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种植特点。基于此,本文将分析马铃薯种植的特点,并研究马铃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其中主要包括种植优良马铃薯品种、将病虫害预防作为主要内容、理化诱控技术、化学调控技术等内容。我国北方四季明显,冬天较为寒冷,具有独特的气候条件,在这种环境中种植马铃薯,难免会出现病虫害现象。本文将针对马铃薯病虫害展开研究,采用相应的防控技术控制  相似文献   

9.
<正>马铃薯作为一种多用途农作物,其不仅可以作为食物来食用,同时也可以作为一种工业原料。马铃薯是世界四大粮食作物之一,其不仅拥有较高的产量与营养价值,同时种植条件也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因此,在我国农业种植结构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马铃薯的种植范围不断扩大。在这种形势下,人们对于马铃薯栽培技术方面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但却缺乏一定的理论支持。为此,本文章主要针对马铃薯种植密度、垄沟深度及覆土厚度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相关的分析与研究。1马铃薯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研究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种植作为我国传统的经济型和粮食型作物之一,其产量和品质对我国消费者餐桌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研究好马铃薯栽培技术对种植区的经济发展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马铃薯是陕北的主要农作物,其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十分适合马铃薯的种植,其在干旱少雨的环境下依然能够具有较高的产量。本文主要结合陕北马铃薯种植的实际情况,就马铃薯的种植技术进行分析和研究,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更好的促进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马铃薯作为我国的主要蔬菜之一,由于其较高的营养价值和惠民的价格,受到了广大民众的喜爱,成为餐桌上一道必不可少的美食。随着近年来我国不断地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马铃薯的种植面积正在逐年增加,其年产量也十分可观。但在种植过程中,马铃薯晚疫病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产量和品质。本文将对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和防治措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对于食物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马铃薯作为我国粮食作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此人民对其的需求量也是十分大的,所以推广马铃薯种植技术,提高马铃薯的品质和产量是相关研究人员必须要关注的事情之一。脱毒马铃薯种植技术的研究对于马铃薯产量以及品质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该项技术可以使得马铃薯早熟,产量得到提升,最为主要的是其具有品质抗性好的特点,因此脱毒马铃薯种植技术的推广是必然的。本文主要针对脱毒马铃薯种植技术进行分析论述,并且提出一些推广策略,为脱毒马铃薯种植技术的推广提供一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马铃薯是我国的主要经济型作物和农作物之一,在农业产业结构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本文主要阐述陕北马铃薯种植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作为粮菜兼用作物,在我国广大地区种植,是农民增收的特色产业之一。但是我国马铃薯长期种植过程中,受传统粗放种植及管理模式的影响,多使用农药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对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均产生不利影响。本文基于马铃薯生长特性,分析了其在生产和储藏全过程中的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以期提高我国马铃薯产量,促进相关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马铃薯是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马铃薯自传入我国以来,就因其较高的营养价值、药用价值以及经济价值受到了我国人民的广泛欢迎。目前,我国马铃薯产量已占世界首位,其种植面积占据世界第二位。在马铃薯生产过程中,种植技术是否科学、病虫害防治工作是否落实到位直接影响马铃薯的质量与产量,间接影响我国的粮食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作为我国传统的经济型和粮食型作物之一,其产量和品质对我国消费者餐桌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研究好马铃薯栽培技术对种植区的经济发展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马铃薯是岷县的主要农作物,其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十分适合马铃薯的种植,其在干旱少雨的环境下依然能够具有较高的产量。本文主要结合岷县马铃薯种植的实际情况,就马铃薯的种植技术进行分析和研究,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更好的促进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新农业》2019,(23)
<正>马铃薯作为我国四大主粮作物之一,是马铃薯产量和消费第一大国,总产量常年保持在9000万吨以上。随着我国近年来对马铃薯需求和种植规模的增加,病害对于马铃薯的伤害正在日渐剧增。马铃薯生产中重要的种传病害是马铃薯疮痂病,受到该病侵害的马铃薯表面会形成疮痂,大大降低我国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受病薯块不能长时间储藏且容易被其他的病菌感染,在脱毒微型薯生产  相似文献   

18.
马铃薯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之一,具有产量较高的种植优势,现已经在我国诸多地区取得了广泛种植,水肥一体化技术是一种新型的马铃薯种植技术。为此,本文从犁地技术、栽种技术、田间管理技术3个方面分析了马铃薯栽培水肥一体化技术,旨在为马铃薯种植提供技术意见。  相似文献   

19.
马铃薯种植非常广泛,我国马铃薯产量居世界第一。白城是吉林省马铃薯的重要种植地区之一,马铃薯的种植可通过品种选择、种植环境和种植技术的调整,有效提高产量和质量。本文主要分析白城地区马铃薯栽培技术,以期为广大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马铃薯在我国有着广泛的种植面积,是我国主要农业经济作物之一,由于地区性气候环境的不同,对于马铃薯种植技术的要求和适用度也不同。本文通过对马铃薯种植到收获的一系列过程进行分析,阐述关于马铃薯种植的高产栽培技术,为种植户提供可靠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