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玉米纹枯病1、症状识别与发生规律:纹枯病(俗称"花脚秆","烂秆瘟")是近年来发生危害日益严重的一种新病害。其寄主甚广,除危害玉米外,还可侵染水稻、小麦、大麦、高粱、棉花、大豆等多种作物。该病主要危害叶鞘,也可侵染叶片、苞叶和果穗,玉米拔节至成熟期均可发病。开始从茎基部的叶鞘感病,后侵染叶片并向植株上部蔓延。发病初期,光出现水渍状灰绿色圆形或椭圆形病斑,后转为白色至淡?黄色,发病后期,变为红褐色云纹状斑?块。当湿度较大时,  相似文献   

2.
<正>又称水稻云纹病、水稻云斑病,俗称花秆、花脚瘟。水稻纹枯病是由立枯丝核菌侵染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病害除为害水稻外,还可侵染麦类、玉米、粟、茭白、甘薯豆类、花生等植物。全国各水稻区均有发生,杂交水稻发生普遍,危害日趋严重,已升为水稻主要病害之一。1病原和发病症状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以分蘖盛期至抽穗期为害最重。主要为害叶鞘和叶片,严重时也能为害稻穗和茎秆。病害先在叶鞘近水面处产生暗绿色水渍  相似文献   

3.
正水稻纹枯病,俗称云纹病、花脚秆,属真菌性病害。是近年来南方水稻经常发生的主要水稻病害之一,主要危害叶鞘、叶片,严重时可侵入茎秆并蔓延至穗部。1发病症状叶鞘发病先在近水面处出现水渍状暗绿色小点,逐渐扩大后呈椭圆形或云形病斑,叶片病斑与叶鞘病斑相似。一般造成减产1至2成,严重发生时,减产超过3成或更多。随着水稻分蘖后、禾苗封行、温度开始升高后,水稻开始发生纹枯病、并不断扩展;进入拔节、孕穗期后,田间密度进一步  相似文献   

4.
玉米纹枯病又称烂脚瘟,是玉米的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侵害叶鞘,也可危害叶片、果穗及苞叶。发病严重时,能侵入坚实的茎秆,但一般不引起倒伏。一般发病率在70%~100%,减产10%~20%。1发病症状玉米纹枯病由立枯丝核菌侵染引起,主要危害玉米的叶鞘,果穗和茎秆。在叶鞘和果穗苞叶上  相似文献   

5.
<正>玉米纹枯病已成为我国玉米主产区的一种重要病害其危害日趋严重,系统地综述了玉米纹枯病的症状表现病原菌及致病因子发病传播危害损失玉米对纹枯病的抗性研究及综合防治等。1.为害症状玉米纹枯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对春玉米的危害主要在籽粒形成期至灌浆期,对夏玉米危害时间长,从苗期(2叶期)即发生危害。该病主要侵害叶鞘和叶片。基部叶鞘感病后,初在叶鞘基部产生淡褐色水渍状小斑,中央灰白色,边缘褐色;病斑多时,可形成云纹状灰白色大斑,使叶鞘腐  相似文献   

6.
<正>水稻纹枯病是水稻主要病害之一,稻株个体受害后瘪粒增加,千粒重下降,谷粒色泽变暗,不能正常成熟。一般减产10%~30%,严重者达50%,甚至失收。如不能及时有效施药防治将造成水稻大面积减产,损失无法估量。因此,做好水稻纹枯病预防和及时有效地施药防治十分重要。1.病害发生该病由立枯丝核菌侵染引起,主要为害叶鞘,也可为害茎秆,侵染叶片、苞叶和果穗。玉米拔节至成熟期均可发病,先是茎基部的叶鞘感病,后侵染叶片并向植株的上部蔓延。  相似文献   

7.
<正>近几年随着优质水稻的推广种植及高肥水的管理模式,水稻纹枯病发生日趋严重,已在我省连续多年偏重发生,尤以高产稻区危害最为突出。1.病症玉米纹枯病主要危害玉米叶鞘、叶片、茎秆和果穗,最初多由基部叶鞘发病,从下而上逐渐扩展,典型病症为在叶片、叶鞘或苞叶上构成不规则的云纹状病斑,边缘呈深褐色,病斑逐步扩展,包围叶片和叶鞘直至枯槁。茎秆受害后期组织松软崩溃,植株极易倒伏,而果穗受害经常形成腐朽,使果  相似文献   

8.
<正>水稻纹枯病普遍发生于我国各稻区,其中以长江流域及南方稻区发生较为普遍,东北地区以辽宁省发生较重。近年来随着黑龙江水稻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种植年限的增长,纹枯病也在扩展与加重。纹枯病主要危害水稻叶鞘和叶片,严重时也能危害稻穗和茎秆。发病后叶片呈水渍状污绿色,叶鞘受侵染严重时可导致整株倒伏或枯死。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能有效减少损失,水稻纹枯病的防治应当引起广大生产者的重视。1危害症状  相似文献   

9.
一、危害特点(一)玉米纹枯病玉米出现纹枯病的特征主要体现在玉米的叶鞘上,上面会呈现长椭圆形的云纹状态的斑,颜色为深绿色,类似于开水过滤之后的状态。随着玉米的生长,其病斑会出现大范围扩散,从叶鞘逐渐蔓延到叶片、叶秆等位置,从而从根本上破坏玉米的生长组织,导致玉米的产量难以保证。  相似文献   

10.
<正>一、玉米纹枯病1、症状识别玉米纹枯病主要危害玉米叶鞘、叶片、茎秆和果穗,最初多由基部叶鞘发病,从下而上逐步扩展,典型症状为在叶片、叶鞘或苞叶上形成不规则的云纹状病斑,边缘呈深褐色,病斑逐渐扩大,包围叶片和叶鞘直至干枯。茎秆受害后期组织松软解体,植株极易倒伏,而果穗受害时常造成腐烂,使果穗秃顶,粒重下降,影响玉米品质和产量。环境湿度大时,病斑上可见白色菌丝体,病部组织内或叶鞘与茎秆间常产生  相似文献   

11.
玉米黑粉病是在我国普遍发生的一种玉米病害,常危害玉米叶、秆、雄穗、雌穗等部位,产生大小不等的病瘤。1症状玉米黑粉病是局部侵染的病害,在玉米整个生育过程中陆续发病,植株的气生根、茎叶、叶鞘、腋芽、雄花及果穗等的幼嫩组织都可被害。产生各种形状大小不同  相似文献   

12.
<正>一、玉米常见病害及防治1、玉米青枯病玉米拔节期整株青枯死亡,剖开茎基部,可见髓部变褐色,发病后期有镰刀菌伴生。防治措施:金雷多米尔1000倍、康正雷1000倍或盖克1000倍灌根。2、玉米纹枯病在叶鞘上出现污绿色长椭圆形的云纹状病斑,很象开水烫伤一样;以后病斑逐渐增多,互相连成一大块不规则的云纹,然后向上部叶鞘、叶片发展,严重时,可以危害至顶部叶片。病原:由玉米纹枯病菌引起,属真菌。  相似文献   

13.
一、危害症状纹枯病菌可侵染水稻的叶鞘、茎杆、叶片、穗颈,首先在近水面处的基部叶鞘上出现水渍状、暗绿色、边缘模糊,像开水烫过的圆形小斑点,然后扩大成椭圆形或云纹状,中央呈灰绿色至灰褐色的病斑。新形成的病斑处能长出许多菌丝来,并且向上部叶鞘、叶片蔓延,几个病斑可合成一个大斑,  相似文献   

14.
正一、玉米纹枯病近年来,玉米纹枯病在一些玉米产区发病日趋严重,而农民往往忽视对该病害的防治。纹枯病在春、夏、秋玉米上皆可发生,发病株率22%~71%,个别地块或品种甚至达100%,由该病导致的损失一般在15%左右,发病重时果穗腐烂,造成严重减产,成为制约玉米增产的重要病害因素之一。1、症状玉米纹枯病主要危害玉米叶鞘、叶片、茎秆和果穗,最初多由基部叶鞘发病,从下而上逐步扩展,典型症状为在叶  相似文献   

15.
罗平县玉米主要病害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主要病害及其发生危害情况 1.1主要病害及其发生规律 1.1.1 玉米大、小斑病 玉米大、小斑病侵染玉米的叶片、叶鞘和苞叶,小斑病菌还侵染果穗.在田间,该病一般先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病,逐渐蔓延到上部叶片.  相似文献   

16.
正玉米大、小斑病是河南省周口、商丘、漯河等地的玉米主要病害,在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生,中后期发生严重,主要危害玉米叶片,也可危害叶鞘、苞叶等,在大发生年份,感病品种平均减产30%左右,严重地块减产可达50%以上。一、症状:1、玉米大斑病症状: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波及叶鞘和包叶。田间发病始于下部叶片,逐渐向上发展。发病初期为水渍状青灰色小点,后沿叶脉向两边发展,形成中央黄褐色,边缘深褐色的梭形或纺锤形的大斑,湿度大时病斑愈合  相似文献   

17.
一、危害症状 纹枯病菌可侵染水稻的叶鞘、茎杆、叶片、穗颈,首先在近水面处的基部叶鞘上出现水渍状、暗绿色、边缘模糊,像开水烫过的圆形小斑点,然后扩大成椭圆形或云纹状,中央呈灰绿色至灰褐色的病斑。新形成的病斑处能长出许多菌丝来,并且向上部叶鞘、叶片蔓延,几个病斑可合成一个大斑,形成云纹状,在植株上呈花纹状。病菌危害水稻的叶鞘、茎杆及叶片,破坏其机械组织,阻碍营养物质的输导,严重时引起茎杆倒伏、植株枯死。  相似文献   

18.
1纹枯病 发病特点为,玉米全生育期均发病,发病盛期为拔节期至举灌浆期。主要危害叶鞘、叶片、苞叶和茎秆,果穗和籽粒,严重时引起茎腐、倒伏、穗腐。先由近地面叶鞘发病,出现水渍状灰绿色病斑,由下而上蔓延,逐渐变成中间灰白,边缘褐色椭圆或不规则形,病斑连接成云纹状,空气潮湿时产生白色菌丝体,  相似文献   

19.
<正>由于玉米种植面积的迅速扩大和高产密植栽培技术的推广,玉米纹枯病发展蔓延较快,目前已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发生,且危害日趋严重,减产损失在10%-20%,严重的地块可达35%。1.纹枯病的症状该病主要发生在玉米生长后期,即籽粒形成期至灌浆期,苗期很少发生。该病主要危害叶鞘和果穗,也可侵害茎秆。最初在近地面的1~2节叶鞘发病,逐渐向上扩展。病斑初呈水浸状;椭圆形至不规则形,中央灰褐色,边缘深褐色,  相似文献   

20.
玉米大斑病、小斑病又分别叫大叶斑病和小叶斑病。两种叶斑病主要发生在玉米叶片上,也能侵染叶鞘、苞叶。在整个生育期中都能发生,但以玉米抽出雄穗后发病最重。小叶斑病发生较早,在叶片上的病斑小而多,发病初期在叶面上产生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