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冬枣种质资源调查和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枣是一优良的晚熟鲜食品种,栽培历史悠久,但其商品价值近几年才被引起重视。冬枣的栽培面积迅速扩大,造成冬枣品种混乱,给生产带来了不利。本文主要调查了现存冬枣资源、冬枣原产地的特征、冬枣名称的混乱状况、鲁北冬枣的种质特性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冬枣种质资源对策。  相似文献   

2.
冬枣产于山东省渤海地区、黄河三角洲腹地,是一种成熟期较晚、珍贵稀有的鲜食果品。最近几年,由于管理等问题,市场上的冬枣品质有所下降,影响了冬枣的声誉。为此,滨州市林业局通过建立冬枣基地,多年实践,总结出了一套绿色冬枣生产技术规程,在不影响冬枣产量的基础上,大大提高了冬枣的质量。为今后的绿色冬枣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现将绿色冬枣生产技术规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运城市盐湖区实施冬枣品牌战略存在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城市盐湖区积极发展冬枣产业,大力实施冬枣品牌战略,争创名优产品,提升冬枣市场竞争力,使冬枣产品誉满国内市场,为推进转型发展和群众增收、打胜扶贫攻坚战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黄骅土质盐碱,气候干旱,风大,冬枣栽植成活率往往很低,为找出冬枣最佳栽植时间,于2009年秋开始,在黄骅市齐家务乡巨官村开展了冬枣不同季节、不同时间的栽植试验,于2011年秋试验结束。通过试验得出了春季接近发芽期是冬枣栽植最佳时期的结论。并以此指导生产,使冬枣栽植成活率提高了20%以上。  相似文献   

5.
通过冀星冬枣推广项目的实施,在原有技术基础上,项目组改进了冬枣良种繁育、优质丰产栽培技术等综合配套技术体系,组装起冬枣高标准化建园模式。该文总结了沧州地区冬枣关键生育期的土肥水管理技术,旨在指导广大枣农尽快掌握冀星冬枣的周年关键期土肥水管理技术,实现该优良品种的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6.
从冬枣生态、生物特性出发,就冬枣建园、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期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果后贮藏等方面介绍了冬枣丰产管理技术,为发展优质商品冬枣生产提供了技术服务。  相似文献   

7.
大棚冬枣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冬枣的优质早熟,减少成熟期的阴雨损失,我们研究了大棚冬枣栽培技术。通过棚体建造,选择2月上旬开始扣棚,5月底揭棚,并采用规范的棚内温度控制,可使冬枣提前成熟20~30 d,品质和优果率明显提高。在栽培管理上一次施足基肥,扣棚前灌水1次,其它措施类似于冬枣的大田管理。大棚冬枣栽培技术,解决了冬枣座果难的问题,水肥投入减少,虫害减少,但温度控制要求严格,否则会造成损失。大棚冬枣效益显著,减低了成熟期遇雨裂果的风险,优化了产业结构,值得我国同类枣区借鉴。  相似文献   

8.
钙对果品品质有重要促进作用,而品质又决定了冬枣的商品价值和种植效益。因此,研究钙对冬枣品质的影响作用,对于改善冬枣商品性能,促进冬枣产业持续高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在展叶期、幼果期、白熟期分别对冬枣叶面喷施氯化钙溶液,研究了不同浓度外源钙肥对冬枣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素C、总黄酮含量等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氯化钙可增加冬枣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含量,提高果实硬度和钙素营养,并明显降低了可滴定酸总量。综合比较之下,以白熟期叶面喷施0.75%氯化钙对冬枣品质改善的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笔者介绍了冬枣设施栽培的扣棚时间、温度调控,从秋施基肥、追肥、叶面喷肥3方面介绍了冬枣设施栽培的施肥技术,又从枣头摘心、环剥、疏枝、枣吊摘心、拉技5方面介绍了冬枣树体管理技术,最后介绍了冬枣病虫害防治措施,以期为今后冬枣的栽培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姚伟强 《河北林业》2013,(11):23-24
"今年的冬枣特别好卖,都不用出棚就被赶来的客商抢购一空了。"站在自家冬枣大棚里,河北省青县曹寺乡枣农刘立明不无得意地告诉记者。由于接连受恶劣天气影响,河北省沧州市今年的小枣和冬枣平均减产40%和60%,但青县的温室冬枣却呈现着另一番景象:冬枣挂满枝头,果实个儿大、外观漂亮、口感极佳。"冬枣比较娇气,快成熟时如果遇上连雨天就容易出现裂枣和烂枣,一年的辛苦也就白费了。"刘立明在讲述过去的损失时仍感到心痛。  相似文献   

11.
由于消费者对冬枣消费青睐于单果重15g以上的大型果,低于15g的小型果价格较低,在这种市场需求的迫使下,在冬枣栽培管理过程中,广大枣农不考虑食品安全,大量使用膨大激素促使枣果膨大,造成了冬枣的含糖量降低、不能正常着色,果皮增厚,果形变形,失去了冬枣固有的风味,枣果成熟期萎蔫现象严重,病虫害发生严重,导致冬枣的消费市场在逐年萎缩,枣农的经济收入随之降低,甚至出现大量冬枣果实烂掉,销售不出去,部分枣农对冬枣生产失去信心,现已出现大面积刨树现象,给冬枣产业的标准化生产造成严重的影响,形成严重的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冬枣施肥管理的意义和作用,并综合近年文献,提出了冬枣基肥以微生物肥及优质有机肥为主,在幼果期应加大菌肥的施用量.通过实验总结出设施冬枣科学施肥的时期及肥料的选择和施肥方法.可供广大设施冬枣栽植户借鉴.  相似文献   

13.
葛芳 《辽宁林业科技》2012,(1):17-19,44
通过全面搜集冬枣黑斑病的相关资料,参照国际上有害生物风险性分析方法,采用定量分析指标体系,从冬枣黑斑病的国内外分布状况、潜在的经济危害性、定殖和扩散的可能性、风险管理难度以及冬枣的经济价值、生态和社会效益等方面对冬枣黑斑病的风险性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并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冬枣黑斑病将会危害我国的生态环境,影响林业生产,其风险评估值为1.55,在我国属于中度危险的林业有害生物,应加强检疫管理,防止扩散蔓延。  相似文献   

14.
冬枣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冬枣生长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冬枣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5.
避雨栽培对冬枣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给优质冬枣果实的培育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以12年生冬枣为试材,采用避雨栽培的方法改善冬枣果实生长的小环境,并以露地栽培的冬枣为对照,对两种栽培方式下冬枣果实不同发育阶段的果实纵横径、硬度、还原糖、可滴定酸、黄酮、多酚等指标进行了测定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避雨栽培的冬枣其单果质量和果实纵、横径都有明显的提高,但栽培方式对其果形指数的影响不大;避雨栽培的冬枣其果实着色较好,无果锈生成,且果实中的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含量、维生素C含量均明显提高,而果实硬度、黄酮、多酚、可滴定酸含量均有所降低;避雨栽培提高了冬枣的产量和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6.
冬枣的形态特征及其与其他晚熟枣品种的区别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为澄清对冬枣的模糊认识,对冬枣及其他晚熟枣品种在多种性状上进行了比较,认为冬枣不应包含任何其他晚熟枣品种,其定义应严格以《中国果树志·枣卷》为准。建议进行冬枣遗传变异研究,并对枣树品种命名进行科学规范。  相似文献   

17.
7月22日,湖北宜都市枝城镇九道河村五组村民余大成(左)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对冬枣进行田间管理,即将成熟的冬枣让他喜上眉梢。两年前,余大成种植了1.5亩冬枣,去年收获3000斤,收入1.5万元。今年,他又种植了3.5亩冬枣,成为家庭增收的重要来源。据悉,九道河村  相似文献   

18.
针对冬枣害虫绿盲蝽的形态特征.危害症状、发生规律和危害的原因,提出了对绿盲蝽的综合防治措施。对减轻绿盲蝽对冬枣的危害,提高冬枣产量。增加果农经济收入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不同原产地冬枣抗寒力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北京地区栽植的6个不同产地的冬枣休眠期1a生枝、2a生枝为材料,用电导法测定其在不同温度梯度下和自然条件下的细胞膜透性的变化;同时结合田间冻害调查,分析研究了不同产地冬枣的抗寒力。结果表明,在北京地区栽植的各产地的冬枣都有不同程度的冻害,其中沾化和沧县产地冬枣在同等管理条件下抗寒力较好。自然状态下不同产地冬枣的1a生枝和2a生枝的相对电导率随着外界气温的改变而变化。不同产地冬枣枝条的电导率随处理温度的降低而升高。  相似文献   

20.
在陕西省大荔县三种不同土壤条件下,对冬枣喷施98%的BSAC800倍液,结果表明,冬枣喷施BSAC溶液后,对果实的内在品质没有影响,提高了冬枣的果形指数、优果率和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