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白木香是国家二级重点野生保护植物,中国特有珍贵乡土树种。黄野螟是白木香人工林重要病虫害,严重影响了白木香产业的健康发展。文章概括了白木香重要害虫黄野螟近几年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对白木香开发利用、引种栽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橡胶树与白木香混交种植方式对白木香幼林苗木生长的影响,选用3块不同郁闭度的橡胶林地为试验区,采用4种种植模式对白木香进行造林,调查造林后3~12个月间白木香幼林苗木生长状况。调查结果显示:不同试验区的种植模式三白木香幼林苗木苗高、地径、冠幅生长速度较其他种植模式快。高郁闭度橡胶林分下,白木香幼林苗木苗高、地径、冠幅生长显著不及低郁闭度林分下种植的白木香幼林苗木。研究表明,白木香幼林苗可在橡胶林下正常生长,且在低郁闭度橡胶林分下,白木香幼林苗种植株行距为2.0m×1.0m、白木香与橡胶树相距2.5 m的种植环境对白木香幼林苗生长更有利。  相似文献   

3.
遮光度对白木香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福建林业科技》2015,(3):110-112
采用遮光网探讨不同遮光度对白木香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遮光度75%、50%条件下,白木香种子萌发时间最早,萌发率达到80%以上;自然光(CK)条件下,萌发率最低,萌发时间最迟。不同遮光度对白木香幼苗生长有极显著影响,遮光度75%、50%条件下,白木香幼苗存活率较高,生长较迅速;遮光度90%条件下,白木香幼苗存活率最高,但生长较差;自然光(CK)条件下,白木香幼苗存活率低,生长慢。说明在白木香育苗过程中,适当的遮光能够促进白木香种子的萌发和苗木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白木香山地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白木香从采种、育苗和山地栽培的一整套技术措施进行了初步总结,结果表明:白木香种子繁殖技术简单,也可采用扦插繁殖;白木香年生长量的80%集中在5-10月份;定植后4年间年均高生长量达0.81m,地径生长量达1.59 cm;定植4年时白木香幼林平均树高3.47 m、平均地径6.73 cm。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白木香结香机理,采用可可毛色二孢与腐皮镰孢菌开展了白木香野外接菌结香试验,并对白木香树枝接菌前后木质部的显微构造进行观测,研究真菌接菌结香对白木香木质部构造的影响。结果表明,结香真菌侵染白木香引起组织局部坏死反应,进而促使胼胝质积累以应答病原真菌引起的植物逆境胁迫,胼胝质参与了植物的生理防御反应以及沉香树脂的形成过程,糖在白木香沉香形成中或许具有重要作用。不同接菌处理白木香树枝5个月后,其导管、木射线薄壁细胞和内含韧皮部组织中均会形成沉香树脂。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临高县和舍镇布大村2株白木香大树枯死原因,采用资料查询、访谈、实地调查方式对2株枯死白木香大树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2株白木香树龄较大,树体及树叶未发生致死性病虫害,最近未发生台风、干旱等重大自然灾害,第一株白木香大树有人为破坏痕迹,但不足以导致树体死亡。2株白木香大树周围铺设透气透水性差的地砖,表明2株白木香大树枯死与地砖铺设有关。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3a生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大叶和小叶2种类型、不同胸径、钻孔高度的通体结香质量差异,采用直接称重法测定香片质量,按照《中国药典》的热浸法测定香片含油量.结果表明,3a生白木香胸径12~15 cm的结香质量和香片含油量极显著高于胸径8~12 cm的白木香(P<0.01);结香12个月,大叶白木香的结香质量显著高于小叶白木香(P<0.01),小叶白木香的香片含油量显著高于大叶白木香(P<0.01);结香12个月和24个月时,钻孔高度0 cm所结香的质量及含油量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高于钻孔高度20,40,60 cm的处理.  相似文献   

8.
实验选取椰糠、泥炭土和黄心土3种不同轻基质作为白木香育苗基质原材料,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进行白木香不同轻基质配比容器育苗实验研究,分别测定了白木香容器苗地径、苗高、叶绿素和氮素4个生长指标。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轻型基质配比对白木香容器苗生长影响不同,表现最优的组合是A6B6C2,即最适宜的轻基质原料配比为椰糠∶泥炭土∶黄心土=6∶6∶2。  相似文献   

9.
对云南省气象数据、海拔因子进行分析,探讨云南省白木香栽培的生态适宜区,结合霜期、年均温等气候因子,将云南省适宜栽培白木香区域划分为最适宜区,适宜区和不适宜区,以海拔低于1 200 m的区域为云南省白木香栽培产业发展适宜区。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白木香生态适宜区主要集中在西双版纳州大部分地区,以及普洱、红河、文山、临沧、德宏等地的江河流域。  相似文献   

10.
浅谈白木香育苗和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盛龙  符二英  冯家平 《热带林业》2007,35(3):25-26,27
白木香,又名沉香、土沉香,是海南珍贵的乡土树种之一,是重要的南药材之一,它的经济价值极高,产品供不应求。近几年来,特别是这一、二年,海南和华南各省都兴起种植白木香的热潮。结合生产实践介绍白木香的苗木培育技术和栽培技术方面情况,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浅议云南白木香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Lour.)Gilg)为瑞香科沉香属植物,具有重要的经济、观赏、生态价值,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文章介绍了它的生态习性、形态特征、开发利用途径,提出了云南发展白木香产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沉香是中国传统中药和香料,经济价值极高,市场需求量大。白木香是中国沉香唯一来源,其野生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导致沉香成为稀缺资源。因此,人工结香是提高沉香产量的有效途径。文章从白木香人工结香技术、化学成分进行探讨,为白木香人工结香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环境因子对白木香结香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取样,结合实验分析,探讨了白木香结香质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土壤相关的因子中,发现与结香质量相关性较高的土壤因子有p H值、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结香质量较好的样品中,有3/4的生长在阳坡,1/2的生长在平地,这也说明充足的光照和平缓的地势对白木香的结香质量是有利的。本研究初步证实环境因子与白木香结香质量有一定关联性,其有深入、系统研究的价值,为探讨环境因子与白木香结香质量相关性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沉香是白木香树老茎受伤后产生的树脂,混合了树脂(油脂)成分和木质成分的固态凝聚物的俗称。白木香以含树脂的木材入药,为国产中药沉香的正品来源,也是中国生产中药沉香的唯一植物资源。白木香形成的沉香称为土沉香或中国沉香,是中国沿用历史悠久的珍贵中药和香料。入药沉香木能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  相似文献   

15.
白木香优良品种非试管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海南岛珍贵树种白木香良种繁育工作相对薄弱的情况,有计划地开展白木香优良品种非试管快繁技术的研究,通过试验扦插工作的开展,选用吲哚丁酸、吲哚乙酸、a-奈乙酸三种激素作为对比试验。设置三个处理重复区组Ⅰ、Ⅱ、Ⅲ对比试验方案。掌握了白木香无性系良种繁育工作的规律,为海南省特色热带经济林基地建设,逐步满足工程造林种苗需求和促进珍贵南药沉香商品用材林产业化的发展而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白木香是我国珍贵树种,以1.5年生的白木香幼苗作为实验对象,对照CK、复合肥N_1、叶面肥N_2以及根肥N_3,采用四种不同的施肥处理方式对其进行试验,观察白木香幼苗生理生长的变化。研究发现,通过对照组比较,得出不同施肥方式对枝下高生长有促进作用、地径以及株高的生长,在利用复合肥N_1处理30天后,白木香幼苗的枝下高以及植株高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且差异显著(P0.05);除N_1处理90天后的SPAD、叶片含水量、叶片氮含量略有降低,叶面肥N_2以及根肥N_3的处理均高于对照CK。  相似文献   

17.
海南沉香是白木香树种,是海南境内原生树种,也是我国特有的树种.1998年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公约》(CITES)附录II,1999年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植物,2000年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受威胁植物红色名录》.白木香所产的沉香是混合了白木香分泌出的油脂沁入木质部分的固态凝聚物,具有非常高的经济价值.2012年,海南提出大力发展香料产业,发展绿色经济,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省政府、省林业厅积极推动国际香岛建设,为此开展了如下工作:  相似文献   

18.
以珍贵树种白木香1.5a年生幼苗为材料进行试验,设定了4种不同施肥措施,即对照CK、复合肥N1、叶面肥N2和根肥N3,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白木香苗期生理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CK)相比,不同时期施肥处理白木香幼苗枝下高、株高和地径均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复合肥(N1)处理在施肥1个月时枝下高和株高差异显著(P0.05);除N1处理3个月时SPAD值、叶片氮素和水分含量略低外,其他处理均高于CK。  相似文献   

19.
该文章通过在白木香林下套种金菠萝,研究不同郁闭度下对金菠萝生长情况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菠萝在郁闭度为30%的群体冠层结构合理,既不影响金菠萝的正常生长,又能有效利用白木香幼龄林林下土地,保水保肥,达到双赢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研究白木香受到胁迫的生长与防御过程,探明其结香过程的生理响应机制。[方法]以3年生白木香为对象,应用注射真菌菌剂与机械钻孔2种诱导结香方法对白木香进行制香,通过分析其调控生长与防御的激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防御物质总酚与总萜含量以及光合与叶绿素荧光特性,研究白木香对真菌侵染与机械损伤胁迫的生理响应机制。[结果]在胁迫初期,与防御反应相关的激素茉莉酸、水杨酸、乙烯前体含量在胁迫处理组中显著升高,而与生长相关的激素赤霉素与生长素含量降低;在胁迫后期,茉莉酸、水杨酸与乙烯前体含量逐步降低,而赤霉素与生长素的含量逐渐增加。胁迫处理初期的抗氧化酶活性与总酚、总萜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抗氧化酶活性增幅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减小,总酚和总萜含量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增幅速率降低。胁迫处理1~3个月的光合作用与叶绿素荧光受到抑制,而胁迫处理第6个月时,光合与荧光得到恢复。[结论]当白木香受到真菌侵染与机械损伤胁迫时,激活防御反应的激素含量显著升高,抗氧化酶活性增加,同时次生代谢防御产物酚类与萜类增加,光合作用受到抑制;随着时间的延长,白木香生长获得恢复,胁迫得到缓解。说明白木香结香过程是防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