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雏鸡亚利桑那菌病又称阿利桑那菌症,或叫副大肠杆菌病。本病是由欣肖氏亚利桑那菌或称亚利桑那副大肠杆菌所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带菌鸡是主要传染源,母鸡通过蛋、粪便,公鸡通过精液传播本病。本菌能穿透蛋壳和卵膜侵入蛋内,孵出的幼雏为带菌雏。感染后,通过粪便传染给...  相似文献   

2.
目前,鹅的疾病在不断增多,特别是传染病,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治疗也较困难,给养鹅业带来较大的危害和经济损失。鹅浆膜炎(又称鹅鸭疫里默氏菌病)是近几年来在雏鹅群中流行比较严重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由鸭疫里默氏菌引起,主要侵害2~7周龄雏鹅,呈急性或慢性败血症。  相似文献   

3.
正禽大肠杆菌病(avian colibacillosis)是由一定血清型的大肠埃希氏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1]。由于该病病型较多,其临诊表现也有差异。鹅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埃希氏杆菌所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不同品种和日龄的鹅均可发病,但雏鹅较易感。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败血症、纤维素性气囊炎、肝周炎、心包炎和腹膜炎。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的大量应用,耐药菌株不断出现,鹅大肠杆菌病的发生也有逐年上升的趋势~[2]。部分地区雏鹅大肠杆菌病的流行已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4.
鸭疫里默氏菌病是一种危害家鸭、鹅、火鸡及其他家禽和野禽的接触性传染病,病原为鸭疫里默氏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主要侵害雏禽.该病呈急性或慢性败血症,发病率为5%~90%,死亡率高达80%,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是目前危害养鸭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禽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埃希氏杆菌引起各种家禽的一种细菌性疾病.本病临诊上有多种病型,其中以雏鸭的败血症和产蛋母鸭的卵黄性腹膜炎危害最为严重.鸭疫里默氏菌病与败血型大肠杆菌病是侵害雏鸭的两种主要传染病,在实际生产中,这两种病常互为继发或混合感染,造成2-6周龄雏鸭的大批死亡,使药物防治的难度加大.  相似文献   

5.
鹅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所引起的传染病,雏鹅主要表现为肿头症、败血症,成年母鹅主要表现卵黄性腹膜炎。该病发病快、死亡率高,造成经济损失大。笔者现将近年来我县鹅大肠杆菌病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鸭鹅沙门氏菌病的流行与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鹅鸭沙门氏菌病又称鹅鸭副伤寒,是由多种沙门氏菌属引起的疾病总称。该病对雏鸭、雏鹅的危害较大,呈急性或亚急性经过,临床表现为腹泻、肠炎、败血症等。成年水禽多呈慢性或隐性感染。1病原鸭鹅副伤寒的主要因素是鼠伤寒沙门氏菌。该菌革兰阴性菌。菌体单个存在,无芽孢,能够运动。在多种培养基上均可生长,普通琼脂培养基上菌落分散、光滑、透明、隆起、形态不一,以圆形和多角形为主。在SS琼脂培养基上形成黑色菌落。  相似文献   

7.
鹅大肠杆菌病是由某些血清型的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引起的鹅的非肠道传染性疾病的总称、鹅大肠杆菌随着鹅日龄的不同可出现多种病型,主要有败血症型、浆膜炎型、肉芽肿型、气囊破裂型、蛋子瘟型、小鹅肿头型等。其中鹅的蛋子瘟型能导致大批种鹅发病和死亡,发病率最高达35%以上,致死率高达70%左右,而且致病性的大肠杆菌还可以穿过鹅蛋蛋壳引起鹅胚感染,造成死胎增多、孵出率下降和弱雏鹅增加。雏鹅及仔鹅发病率增高,鹅群一旦发病,则不易根除,其发病率达45%~90%,死亡率可达10%-47%。  相似文献   

8.
正雏鹅亚利桑那菌病是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对雏鹅和后备鹅的危害极大,主要危害4~20日龄的雏鹅。主要症状是眼结膜炎,失明,纤维素性腹膜炎,肝肿大,腺胃、肌胃、肠道肿胀和出血,精神症状等。1发病情况吉林省东辽县某村3队刘某,于2016年7月初饲养雏鹅100只,采用垫草平养,饲养到15日龄时开始发病,有的雏鹅精神委顿、羽毛松乱无光泽、呼吸困难、眼结膜发炎,有的眼睛  相似文献   

9.
鹅副黏病毒病是一种以消化道症状和病变为特征的鹅急性传染病,常造成大批鹅感染、发病并死亡,尤其是雏鹅病死率可达95%以上。过去我国的养鹅区极  相似文献   

10.
鸭疫里默氏菌病(原称鸭疫巴氏杆菌病)又名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菌引起雏鸭的一种急性或慢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引起1~8周龄的小鸭,特别是2~3周龄的鸭发病和死亡,并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脑膜炎和干酪性输卵管炎为病理特征,死亡率5%~75%.鸭大肠杆菌病可引起各种年龄鸭感染发病,而小鸭感染发病后的病变特征常与鸭疫里默氏菌病相似,并常与鸭疫里默氏菌病混合感染,临床上很难将两者区分.本文报道一例鸭疫里默氏菌和致病性大肠杆混合感染雏鸭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为确诊某朗德鹅养殖场大批雏鹅出现腹泻、急性死亡的病因,采集患病雏鹅心脏、肝脏、肾脏等病料接种胰蛋白胨大豆琼脂(TSA)、麦康凯和伊红美蓝等细菌培养基,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革兰染色、16S rRNA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并对分离菌进行小鼠致病性试验和抗菌药物药敏分析。结果显示:鉴定得到1株肠道沙门菌(Salmonella enterica)和2株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3株分离菌对小鼠均具有较强的致病力;药物敏感性试验显示分离株对呋喃唑酮、复方新诺明、多黏菌素B敏感,对诺氟沙星、氨苄西林、环丙沙星等抗菌药物具有多重耐药性。诊断分析结果为朗德鹅养殖场雏鹅大肠杆菌病和沙门菌病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正雏鹅亚利桑那菌(S.arizonae)病是危害雏鹅和后备鹅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本病呈急性或慢性败血症经过,主要危害4~5日龄至20日龄的雏鹅。其主要症状是眼结膜炎、失明纤维素性腹膜炎、肝肿大、腺胃和肌胃、肠道肿胀和出血,以及精神症状为特征。在铁力地区以前尚未见报道,此为首次发现。为了进一步做好疾病防治工作,做出正确诊断,对本病进行了初步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临床上以精神沉郁、头颈歪斜、共济失调为特征;鸭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全身或局部感染性疾病,临床上以雏鸭精神不振、拉稀,育成鸭或蛋鸭呼吸困难、产蛋量下降为特征。鸭感染鸭疫里默氏菌病后,抵抗力降低,继而感染大肠杆菌病,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很大困难,造成雏鸭短期内大批发病和死亡,给养鸭者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2003年以来,笔者诊治了多起鸭传染性浆膜炎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病例,现将诊治情况和体会总结如下。1发病情况2003…  相似文献   

14.
雏鸡亚利桑那菌病也称阿利桑那菌症,或叫副大肠杆菌病。本病是由欣肖氏亚利桑那菌(或叫亚利桑那副大肠杆菌)所引起的一种传染病。  相似文献   

15.
小鹅瘟是由鹅的细小病毒引起的雏鹅急性或亚急性的败血性传染病,本病主要侵害出壳后4~20日龄的雏鹅,具有传播快,发病率和致死率高的特点,死亡率可达90%~100%。鹅副粘病毒病是由鹅副粘病毒引起各种年龄鹅只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可高达98%,临床特点是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体重迅速减轻。拉水样稀粪,出现扭颈、转圈等神经症状。2005年7月初,我省某县农户饲养的13日龄雏鹅陆续发病死亡,检验确诊为鹅副粘病毒病和小鹅瘟混合感染所致。经现将此病例诊断治疗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某县农户,2005年7月6日引进商品鹅共3000只,在自…  相似文献   

16.
在我省,鸭疫里默氏菌病(RA)主要侵害2~5周龄雏鸭。最近,自福州市闽侯县的某鹅场病死鹅脑内和肝脏中分离到Ⅱ型鹅瘟里默氏菌。2002年11月底,闽侯县某鹅场饲养长乐灰鹅200只,于12日龄时发病,病鹅精神萎顿、食欲不振、拉白色稀粪、后躯下坐和张口呼吸,病重鹅表现摇头、颤抖、转圈,至15日龄时已发病32只,发病率为16%,病死率37.5%。心包积液,心包膜增厚,粘附有一层灰白色纤维素性渗出物与胸骨相连;肝脏表面覆盖一层灰白色渗出膜,易剥离;气囊增厚,有淡黄色干酪样物附着;脑外膜充血、淤血。无菌取病死鹅脑组织和肝脏,分别接种于自制血清马丁琼脂…  相似文献   

17.
雏鸡亚利桑那菌病也曾叫阿利桑那菌症或副大肠杆菌病,它是由欣肖氏亚利桑那菌或称亚利桑那副大肠杆菌所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带菌鸡是主要传染源,母鸡通过蛋、粪便、公鸡通过精液传播此病。该菌能穿透蛋壳和膜侵入蛋内,孵出的幼雏为带苗雏。野  相似文献   

18.
小鹅瘟是由鹅细小病毒引起的雏鹅急性或亚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本病主要侵害4~20日龄的雏鹅,以严重下痢、渗出性肠炎,肠道内形成腊肠栓子为主要病理特征,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一般在20%~30%,高者甚至可达50%以上。大肠杆菌病也是雏鹅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临床上有2种表现形式,即腹泻型和败血型。  相似文献   

19.
<正>大肠杆菌病是养鹅场存在最为普通,且发病率较高的细菌性疾病。特别在春季母鹅开产时,发病率较多。该病死亡率最高可达10%左右。本文通过分析针对大肠杆菌病病因、症状以及防治方法进行简单叙述。1病原大肠杆菌病是由不同血清型埃希氏大肠杆菌所引起的雏鹅和种鹅细菌性疾病。此病为革兰氏阴性兼性厌氧的无芽孢、荚膜,四周有鞭毛的较短杆菌,且多种菌株可运动。此病在鹅肠道中属于常在菌,具有致病力血清型,有的大肠杆菌占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铁力市某种鹅场10~14日龄的雏鹅发生死亡,根据发病情况、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检查、细菌分离培养、染色镜检及生化试验,诊断该雏鹅发病是由沙门菌与致病性大肠杆菌所致。采用药敏试验,将分离菌分别接种12种药敏纸片,结果表明,沙门菌对头孢噻呋、氟苯尼考、土霉素和磺胺二甲基嘧啶高敏,大肠杆菌对先锋霉素V、复方新诺明和阿米卡星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