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蛋鸡产蛋率达90%以上称为产蛋高峰,其持续时间长短不仅直接反映了鸡群产蛋能力的大小,也影响着产蛋高峰期后产蛋曲线的下降幅度,与全期产蛋量有密切关系。因此,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持蛋鸡的产蛋高峰,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1注重育成鸡的培育要选择高产蛋鸡品种,能达到较好的产蛋高峰。要保持育成鸡健康整齐,均匀度达到本品的技术要  相似文献   

2.
蛋鸡育成期的生长特性与其后的产蛋性能高度相关,影响到鸡的开产日龄、蛋重、产蛋高峰持续期等一系列产蛋指标。因此,后备蛋鸡的体重直接关系到鸡群整个生产期的总产蛋量。也就是说,鸡群的产蛋性能不仅是产蛋期间的饲养管理问题,而且受育成期间的饲养管理和开产体重的支配,提高后备蛋鸡的体重调控技术有助于鸡生产性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3.
蛋鸡产蛋性能不仅决定于产蛋率的高低,更主要的是产蛋高峰期持续时间的长短。海兰W-36是一个高产蛋鸡品种,但并非有一个高产品种鸡群就都有高产成绩,这要求有相应的饲养管理以培育高产性能的鸡群。  相似文献   

4.
经育雏、育成期阶段后,蛋鸡进入产蛋阶段,蛋鸡的经济效益在此间才能体现出来。在产蛋期要做到饲料营养合理,饲养管理精心,生活环境适宜,鸡病防治严格,才能保持鸡群健康和高产、稳产。性成熟后转入产蛋鸡舍至饲养期末淘汰称产蛋期(21周龄-淘汰)。把育成鸡转群后到产蛋期结束分为三个时期:产蛋期、产蛋高峰期、产蛋后期。  相似文献   

5.
所谓蛋鸡的产蛋性能,主要指蛋鸡的开产日龄、产蛋高峰期及其维持时间、产蛋期死淘率等。养鸡生产实践中,常见鸡开产日龄提前或推迟,不出现产蛋高峰期或产蛋率攀升时间较长,产蛋高峰期维持时间短,产蛋期死淘率高以及提前休产等产蛋性能下降等现象。要注意分清原因,采取相应对策。1原因1.1育成鸡合格率低合格率是在成活率基础上的体重和均匀度的统一,有些鸡场直接用育成合格率反映育成情况,育成合格率低说明育雏育成期死亡多,育成鸡体重低,均匀度差。体重偏轻或偏重都将导致产蛋推迟或提前,产蛋高峰期不稳,产蛋性能低。而均匀度则是直接关系到…  相似文献   

6.
蛋鸡的产蛋率达90%以上的时期称为产蛋峰期。产蛋高峰期持续时间的长短,不仅直接反映了鸡群产蛋能力的大小,也影响着产蛋高峰后产蛋曲线的下降幅度,与全期产蛋量有密切关系。因此,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提高蛋鸡的产蛋高峰,才能挖掘最大的生产潜力,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1重视育成鸡的培育1.1选择高产蛋鸡品种。高产蛋鸡品种其生产性能潜力大,选择高产的蛋鸡品种饲养能达到较好的产蛋高峰。1.2保持育成青年母鸡健康整齐。育成母鸡的状态与产蛋高峰期的生产成绩有密切的关系,鸡群体重整齐性好、骨骼坚实、肌肉发达,一般能获得较高的产蛋高峰。因…  相似文献   

7.
低产蛋鸡的特征 鸡体瘦小型常见于大群鸡进入产蛋高峰期、200日龄以上的鸡只,其体型和体重均小于正常鸡的标准,脸不红,冠不大,肉髯小,在鸡群中显得特别瘦弱,常在鸡群中窜来窜去,干扰了其他鸡的正常生活.鸡体肥胖型大群鸡产蛋高峰期后,此时正常的高产蛋鸡通常羽毛不整,羽色暗淡,体型略瘦,而肥胖型的低产鸡则体型与体重远远超出正常蛋鸡的标准,羽毛油光发亮,冠红且厚,肉髯发达,行动笨拙,只长膘不产蛋.  相似文献   

8.
鸡群均匀度是指鸡群内个体间体重的均匀程度,是衡量后备鸡培育质量的重要标准.均匀度高的鸡群,体重、体尺适当,体成熟和性成熟一致,鸡只开产适时且开产时间一致,蛋鸡产蛋高峰期平稳、持续时间长,蛋重均匀,蛋品质好.  相似文献   

9.
合格率是在成活率基础上的体重和均匀度的统一,有些鸡场直接用育成合格率反映育成情况,育成合格率低说明育雏育成期死亡多,育成鸡体重低,均匀度差。体重偏轻或偏重都将导致产蛋推迟或提前,产蛋高峰期不稳,产蛋性能低。而均匀度则是直接关系到产蛋高峰期能否实现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提高蛋鸡产蛋质量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提高育成期及开产鸡体重,获得满意蛋重和产蛋率  以往认为影响蛋重的因素,如蛋白质、蛋氨酸、亚油酸等营养物质的摄取量,对产蛋初期几乎没有影响。吴连福(1994)报道,决定开产初期蛋重的因素是体重。该因素不仅在产蛋初期,而且在产蛋全过程都将影响蛋的大小,而18周龄时的体重与开产时蛋的大小呈正比,因而控制18周龄的体重是关键。产蛋数不仅受产蛋期间的饲养管理制约,而且很大程度取决于育成期的管理。育成期体重小的鸡,产蛋时体重仍然较小(轻型鸡群)。体重大的鸡到产蛋时体重仍然较大(重型鸡群)。当给轻型鸡群喂高营养饲料(20%…  相似文献   

11.
育成期是骨骼、肌肉、生殖系统、消化系统发育的关键时期,此阶段的饲养管理好坏直接影响成鸡的产蛋性能及经济效益。若育成期的体重不足则会产蛋推迟,达不到高峰或高峰维持时间短;开产初期脱肛多,引起啄肛,而且死淘率增加。蛋鸡视胫骨长度是否达到83毫米为育雏与育成的界限,若未达到标准时,可以延长育雏料的时间(10-12周或更长)。育成期结束时的体重、生长曲线、鸡群的整齐度都是影响产蛋性能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1育成期的饲养管理1.1体重蛋鸡6周龄体重与开产体重、300日龄蛋重和72周龄产蛋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1、0.84和0.63,所以有“五周龄定终身”之说,而开产体重对产蛋性能有较大的影响。资料表明:罗曼褐商品代蛋鸡18周龄标准体重组最高,产蛋率达94.8%,而超重组最高为92.2%,严重超标者最高仅为85%,且产蛋高峰仅持续3个月。体重偏低,则影响更大。1.2胫长骨骼的发育和体型的发育相一致,而胫长和骨骼发育相一致,所以,可用胫长来评判体型的发育。现代养鸡把体重和胫长看作是蛋鸡育成期的两个主要标准,可以通过体重和胫长来衡量鸡群的生长发育程度及…  相似文献   

13.
据研究报道,蛋鸡育成期体重可以一直影响到产蛋期末的体重,若育成期体重偏小,产蛋期采食量也会较少。在产蛋高峰期如果没有足够的营养供给,首先导致蛋重下降,严重时产蛋率(量)也受到影响,出现高峰后急剧下降;还可能引起鸡体营养不良,增加死淘率,是生产中高峰上升期及持续期鸡群死淘率高、瘫痪多的原因之一。因此,培育合格的  相似文献   

14.
现代商品代蛋鸡是通过品种选择、纯系培育、配合力测定,并经过祖代和父母代的杂交而产生的具有很高产蛋性能的杂种鸡。其生产性能发挥的好与否,与生长期鸡群的均匀度高低密切相关。实践证明,生长期鸡群均匀度越高,开产越整齐,产蛋高峰来的越早,高峰期维持时间越长,蛋的大小越整齐,成年死淘率越低。可见均匀度是影响商品代蛋鸡生产性能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我国商品代蛋鸡主要是养殖户饲养,好多农户不注重鸡群均匀度,结果使生产性能没有很好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15.
<正>蛋鸡开产后其产蛋率(入舍鸡)达90%以上为产蛋高峰期。一般商品代鸡26周龄左右产蛋率可达90%以上,如果管理得当,其90%以上产蛋率可维持12~13周。产蛋高峰期长短与全年产蛋总量呈正相关,也就是说,产蛋高峰期持续时间越长,整个产蛋期产蛋量也就越多,从而使蛋鸡的产蛋潜力充分发挥出来。在产蛋高峰期,蛋鸡一方面要长身体、增加体重,另一方面产蛋率上升快、蛋重一天比一天大,是鸡产蛋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母鸡具有以下特点:新陈代谢旺盛、营养需求高、耗氧量高、对鸡舍的小  相似文献   

16.
杨倩 《中国家禽》2003,25(23):52-53
1不要将“五周定终身”当成玩笑话育成好的鸡群可以一生高产。饲养时注意“满月要胖鸡,俩月要高鸡,仨月要称鸡,四月要匀鸡”满月要胖鸡:蛋鸡“五周定终身”,是说五周龄的体重决定一生的产蛋性能。五周龄的体重大,育成期和产蛋期的成活率才高,开产才早,产蛋高峰保持的时间长。李  相似文献   

17.
<正>育成期饲养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蛋鸡的生产性能。育成期的饲养目的是保证蛋鸡正常的生长发育、促进性成熟,保证高产、稳产和顺利的到达产蛋高峰期,同时还要维持较长时间的产蛋高峰期,因此要加强蛋鸡育成期的饲养管理。现介绍产蛋期的饲养管理要点。1控制好鸡的体重蛋鸡育成期的体重是评价育成鸡品质的最直观指标,育成期蛋鸡的体重达到标准或者处于标准体重与上限值之间,则日后的产蛋成绩一般都较好,因此要做好育成期蛋鸡体重的监测与控制  相似文献   

18.
体重控制的重点在于前期严格限饲,保证育成后期和开产前期鸡只能获得充分的增重并达到标准开产体重而进入产蛋期。因育成后期不仅体重迅速增加,卵巢、输卵管等生殖系统也在迅速发育,24周龄时卵巢重应为10周龄时的近100倍,在此期再结合光刺激,鸡群性成熟和开产就非常整齐,产蛋高峰期产蛋率高而持久,全期产蛋量较多。  相似文献   

19.
现代高产鸡种,蛋鸡的产蛋率达90%以上的时期称为产蛋高峰期。产蛋高峰持续的长短,不仅直接反映了鸡群产蛋能力的大小,也影响着产蛋高峰过后,产蛋曲线的下降幅度,与全期产蛋量有密切的关系。同时,也直接影响鸡场的经济效益。因此,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提高鸡群的产蛋高峰,挖掘最大的生产潜力,才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1重视育成鸡的培育,奠定高产的基础1.1保持育成青年母鸡健康整齐体重必须达标或体重超标准5%~10%,育成青年母鸡状态与产蛋高峰期的生产成绩有密切的关系,鸡群体重整齐性好、骨骼坚实、肌肉发达,一般能获得较高的产蛋高峰。因此…  相似文献   

20.
一育成期体质的控制1均匀度的控制育成期体质直接影响产蛋高峰期的持续时间。育成期可每周或每两周抽测一次鸡群的体重,以求均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