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76团地处昭苏盆地中部偏北,这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特殊的地理条件为发展马铃薯产业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我团拥有耕地1.2万公顷,土地面积大,连续3年推广应用旱作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技术,推广面积累计达800公顷,单产由过去的2.2吨提高到现在的3吨,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就早作马铃薯机械化生产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旱地秸秆覆盖栽培技术对土壤墒情和水分利用率,以及作物产量的影响,丰富旱作农业技术内容。2006年在华岭乡进行了马铃薯秸秆覆盖栽培技术试验,研究了在秸秆覆盖条件下,对旱地土壤水分、马铃薯产量的影响,验证秸秆覆盖的抗旱增产效果,为今后大面积推广秸秆覆盖技术,提高旱地综合生产力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利用美国产Zeba强力保水剂(FARM型)对旱作地膜马铃薯土壤保水性能进行测试,对比发现,Zeba强力FARM型保水剂在同等环境条件下对减少水分蒸发和有效提高旱作地膜马铃薯土壤含水量效果明显。测产分析表明:1g/m2使用量的产量最高为2254.20kg/666.7m2,较对照增产5.46%,商品率也最高,为推荐使用量。  相似文献   

4.
镇雄县是一个以旱作为主的农业大县、马铃薯种植面积大,是镇雄第二大粮食作物,仅次于玉米,常年种植面积在4.4万hm2左右,鲜薯总产量在82万t左右。本文简述了镇雄县马铃薯产业现状及发展优势,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了指导固阳县旱作马铃薯推荐施肥,分析总结了固阳县进行的17项次旱作马铃薯测土施肥“3414”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钾三要素的增产效果顺序依次为N>P>K,氮肥施肥效果最好,其次是磷、钾肥,尽管土壤钾素大多偏高,但施用钾肥都有效。说明阴山北麓旱作马铃薯限制产量的营养三要素仍然以氮素最为重要,施肥时仍应以氮、磷肥为主配合钾肥。从3个施肥梯度来看,随着施肥量加大,施肥的农学效率降低,施肥效益下降。平均来看,每 kg N增产马铃薯13.1kg,每 kgP2O5增产马铃薯24.2kg,每 kgK2O增产马铃薯21.3kg。根据氮、磷、钾肥料试验肥料效应方程可以得出旱作马铃薯地力产量<400kg/667m2、400~600kg/667m2、600~800kg/667m2和>800kg/667m2田块的最佳氮、磷、钾养分推荐用量,可以用于指导固阳县旱地马铃薯推荐施肥。  相似文献   

6.
为开展节水旱作马铃薯种植,2017~2018年在锡林郭勒盟开展保水剂不同施用方式和施用量的试验,通过试验观察其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半干旱条件下,苗期垄侧亩撒施2.0 kg保水剂可以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商品薯率.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是一种经济价值比较高的农作物,且深受人们的喜爱。旱作覆膜马铃薯栽培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可以有效提升马铃薯的抗旱能力,在保障产量的同时提升质量。旱作覆膜马铃薯栽培技术应用目前存在品种单一、种植密度低与不重视轮作倒茬等问题,要合理实施轮作技术,提高机械化水平,解决覆膜污染,创新旱作覆膜栽培技术,推动旱作覆膜马铃薯栽培种植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挖掘机的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介绍4U-400型马铃薯挖掘机的结构与工作原理,适宜在甘肃省及周边旱作农业区的山坡地、小地块马铃薯种植旱作农业生产区推广应用,满足了当前旱作农业区农民的需求,降低了农民作业劳动强度,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双垄全膜覆盖沟播技术及密度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是一项集覆盖抑制蒸发、垄面集流、垄沟种植为一体的旱作节水农业技术,马铃薯双垄全膜覆盖沟播技术使土壤水分、地积温增加,为马铃薯生长发育创造了更好的条件。探讨最佳马铃薯适宜的种植密度,提高双垄全膜覆盖沟播技术增产的效益。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不同膜色覆膜方式比较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膜覆盖种植技术是一项突破性的旱作节水农业新技术,使土壤生态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特别是土壤水分、地积温增加,为马铃薯的生长发育创造了更好的条件。为此,选择研究不同颜色地膜在不同覆膜方式下的马铃薯产量效应,为海原县马铃薯主产区推广地膜新品种和覆膜方式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试验结果显示在试验地黑色全膜双垄沟播产量居首位,建议推广。  相似文献   

11.
旱作区黑地膜全覆盖马铃薯套种豌豆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豌豆为甘肃中部旱作农业区主要的倒茬养地作物,以定西市最为集中,常年播种面积在2.67万hm2以上。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马铃薯产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随之而出现的重茬、迎茬,病虫危害加重等问题,已成为制约当地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相似文献   

12.
旱地马铃薯秸秆覆盖增墒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旱地秸秆覆盖栽培技术对土壤墒情和水分利用率,以及作物产量的影响,丰富旱作农业技术内容.2006年在华岭乡进行了马铃薯秸秆覆盖栽培技术试验,研究了在秸秆覆盖条件下,对旱地土壤水分、马铃薯产量的影响,验证秸秆覆盖的抗旱增产效果,为今后大面积推广秸秆覆盖技术,提高旱地综合生产力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在临洮县旱作农业区试验观察了不同起垄覆膜方式对马铃薯产量和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双垄在M型大垄上种植方式的折合产量最高,为35454.5kg/hm^2,较露地平作增产28.1%;全膜覆盖双垄大垄种植产量次之,为31136.4kghm^2,较露地平作增产12.5%。  相似文献   

14.
在垄作滴灌栽培技术条件下,对5个马铃薯品种进行了品比试验,结果表明:青薯9号、冀张薯8号和陇薯6号结薯集中,薯形较好,均适合商品生产,且各品种产量比露地旱作条件下增产15 t/hm2以上,增幅明显,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5.
垄作滴灌栽培条件下马铃薯品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垄作滴灌栽培技术条件下,对5个马铃薯品种进行了品比试验,结果表明:青薯9号、冀张薯8号和陇薯6号结薯集中,薯形较好,均适合商品生产,且各品种产量比露地旱作条件下增产15 t/hm2以上,增幅明显,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6.
膜上覆土对旱作覆膜马铃薯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旱作覆膜种植马铃薯是干旱半干旱地区马铃薯生产的主要途径,但生产中也出现了早衰、品质下降等问题.本试验通过在膜上覆土测试了机械化栽培旱作马铃薯的生长因子,结果表明,膜上覆土有利于马铃薯出苗,减少了成本,提高了马铃薯品质,减少了绿薯率,有效地制约了影响马铃薯生长的早衰现象,提高了马铃薯产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旱作覆膜马铃薯栽培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是乌兰察布市的第一大作物,全年马铃薯播种面积稳定在27万hm2,90%种植在旱地,由于干旱使马铃薯产量提高缓慢,限制了马铃薯产量和效益的提升,该文章从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效益、存在问题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乌兰察布市旱作覆膜马铃薯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呼伦贝尔地区的自然条件与马铃薯的生长发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马铃薯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与呼伦贝尔地区条件相互比对,在其地理位置、生育期、温度、光照、水分、土壤等各方面的条件都呈极显著正相关.从理论上说明呼伦贝尔地区是马铃薯生产的最适宜地区和最佳地区,为扎兰屯市马铃薯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全膜覆盖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丁成贵 《现代农业科技》2014,(5):153-153,157
在南宁山区旱作雨养条件下,以全覆盖双垄沟栽培方式,进行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陇薯3号折合产量最高,为28 835.62 kg/hm2,较对照晋薯7号增产23.34%,其次为青薯168,较对照增产15.46%,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施钾水平为主处理,补水时期为副处理,研究了补充供水和钾素处理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补水和施钾有效改善了土壤水肥条件,使马铃薯植株健壮、茎杆坚实、叶片较厚,增强光合作用能力,从而促使马铃薯块茎增产优质.在陇中半干旱区.旱作马铃薯最佳补水时期是苗期(补水量为90m~3/hm~2).氯化钾施用量为150kg/hm~2,马铃薯鲜薯产量最高为36324.97kg/hm~2,经济最佳投入量为127.48 kg/hm~2,对应的马铃薯鲜薯产量为35178.71kg/hm~2.在马铃薯生育前期土壤严重缺水,降水较少的情况下,苗期补水可改善土壤水分从而增加钾肥的生物有效性,增加钾肥的扩散,有利于马铃薯根系对钾营养的吸收,钾肥的利用效率较高,最高值为37.92kg/kg,而过量施用钾肥其利用率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