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农田土壤酸化改良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酸化导致耕地土壤理化性状变差,改变了适宜作物生长的土壤生态环境条件,使作物生长发育不良,导致作物产量和质量下降。为了探索和研究土壤改良技术对淮南市农田土壤酸化的缓解程度,提出适于提高全市土壤质量的有效措施,为制定科学合理、实效的施肥结构调整、培肥地力、防止酸化等耕地综合治理方案奠定基础,该文特进行了不同化学改良剂的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各种改良措施均能提高pH值,其中以生石灰、磷矿粉或草木灰措施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为防止土壤酸化进一步加剧,减轻其对农业生产的危害,在玉米地进行了施石灰试验,探寻玉米产量和土壤pH值的变化规律.试验表明,亩施石灰150kg,比不施石灰增产9.1%,增产效果极显著,为利川市土壤酸化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平原稻区农田病虫害生态修复技术,并总结了其应用效果,即:农田天敌群落的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加;肥料利用率明显提高,土壤酸化程度得到缓解;产量稳定,效益提升。  相似文献   

4.
土壤pH值下降对土壤养分及农田杂草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p H值对土壤养分及农田杂草群落的影响很大,通过分析土壤酸化后对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有效性及对农田杂草群落和化学除草剂的影响,提出施入石灰、有机肥和秸秆还田的有效措施,以解决农田土壤酸化问题。  相似文献   

5.
石灰用量对早稻产量及酸化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酸化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威胁着粮食生产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了探索酸化水稻土壤中适宜的石灰施用量及其施用效果,在株洲县洲坪乡采用短期定位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石灰施用量对早稻经济性状、产量收益以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酸性稻田施用不同用量石灰均可促进水稻生长发育,经济性状均优于对照,比对照增产285~375 kg/hm2;施用生石灰后,土壤的p H值比对照增加0.10~1.01,有效改良了土壤酸化的程度;同时,对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等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为提升耕地质量,实现化肥减量增效目的。近年来,江西省永丰县在早稻示范中推广了"多施一斤石灰,增收一斤粮食"的防酸化土壤改良技术,示范推广表明,早稻施用生石灰作用明显,增产效果较好。据该县瑶田、八江、七都等乡镇早稻测产结果,施用生石灰一般亩增产稻谷30~55 kg,增产4%~7.5%。1早稻施用生石灰的主要作用1.1中和土壤酸性根据江西省永丰县2008~2015年6 841个农田土壤样品检测结果 ,土壤pH  相似文献   

7.
为鼓励和支持农民应用土壤改良、地力培肥技术,促进秸秆等有机肥资源转化利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改善生态环境,提升耕地质量,在新建的高标准农田和补充耕地上,推广应用以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施用调理剂等为重点的熟化生土、培肥地力综合配套技术。通过该技术的实施应用,使新建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得到提升,新增耕地达到可供耕种的地力水平,土壤严重酸化等有障碍因子的耕地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8.
进行施地佳土壤调理剂与石灰氮不同用量对酸化土壤马铃薯农艺、理化、经济性状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p H值4.09强酸性土壤,施用土壤调理剂石灰氮和施地佳对马铃薯产量有明显增产作用,对强酸性土马铃薯根际土壤有明显的调理改良作用;2过量施用石灰氮,马铃薯经济产量反而会降低;3施地佳150倍液以2 kg/666.67 m2在马铃薯播种前施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正>为鼓励和支持农民应用土壤改良、地力培肥技术,促进秸秆等有机肥资源转化利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改善生态环境,提升耕地质量,在新建的高标准农田和补充耕地上,推广应用以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施用调理剂等为重点的熟化生土、培肥地力综合配套技术。通过该技术的实施应用,使新建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得到提升,新增耕地达到可供耕种的地力水平,土壤严重酸化等有障碍因子的耕地得到明显改善。一、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正>由于过度施用化肥等原因,导致耕地土壤酸化、肥力降低等一系列土壤环境问题。统计数据显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农田土壤的p H值平均下降了0.5个单位,酸化土壤面积已占耕地总面积的40%以上,南方土壤酸化问题更加明显,施用土壤调理剂是缓解土壤酸化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1.
乳山市耕地土壤p H值平均为5.2,比1982年第二次土壤普查的耕地土壤p H值6.3下降了1.1,酸化严重。通过增施生石灰、贝壳粉、有机肥、钙镁磷肥等土壤调理剂,能够改善耕地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p H值,为小麦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比对照增产5%左右。  相似文献   

12.
土壤酸化已经成为影响大豆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论述了土壤酸化形成的原因及其对大豆生产的危害,最后提出通过提升农民对土壤酸化的认识、施用高钙肥或生石灰、应用中草农药种衣剂和微生物菌剂等措施缓解土壤酸化,提高大豆的产量。  相似文献   

13.
酸化土壤化学改良剂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酸化直接导致了耕地土壤理化性状变差,并打破了原有的适宜作物生长的土壤生态环境条件,使作物生长发育不良,最终导致作物产量和质量下降。本研究主要是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筛选合适的化学改良剂及其适宜用量。试验结果表明,闲地土壤和果园表层土壤酸化比较严重,在这类土壤上施用化学改良剂的效果较好,生石灰、轻烧粉和轻烧粉石灰氮各半混合这三种改良剂在其用量为1‰时可以提升土壤pH 2个单位,达到很好的改良效果。若农田土壤酸化不很严重,则不适宜用化学改良剂来改良土壤,必须要用时应适当降低其改良剂的用量,用量为0.5‰~1.0‰较适宜。  相似文献   

14.
石灰施用是改善稻田土壤酸化、提高水稻产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沿江平原酸化水稻田进行大田试验,分析石灰用量(750~3 750 kg/hm2)与土壤pH、水稻产量以及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对照不施石灰相比,随着石灰用量的增加,土壤pH增加0.16~0.33个单位。石灰用量在750~3 000 kg/hm2时能够不同程度提高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及实际产量,其中2 250 kg/hm2用量时水稻增产效果最佳;而较高用量3 350 kg/hm2则不利于水稻生长。种植水稻收益随石灰用量的增加而降低,750 kg/hm2用量下增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玉米旱地土壤酸化改良试验,结果表明:在p H值为4.6的土壤中每667m~2施用100kg石灰,产量最高,效果最好,操作简单,成本最低。并随着石灰用量的增加,增产效果降低。  相似文献   

16.
石灰可中和土壤酸性,提高土壤p H值,增加土壤养分的有效性,改变土壤的酸化状况。试验以大棚西瓜种植为例,在酸性土壤蔬菜大棚内施用不同量生石灰,探讨生石灰对酸化土壤改良效果及对西瓜种植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石灰能比较明显地降低土壤酸性,显著提高西瓜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是改良土壤酸化的一项重要措施。同时,为了提高石灰改良土壤效果,提出了施用生石灰及其他种类石灰存在和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当前农田土壤酸化加剧问题引发人们广泛关注。在酸性土壤蔬菜田开展田间试验,研究牡蛎壳土壤调理剂不同用量(0、750、1 500、2 250、3 000 kg·hm-2)对土壤理化性状和萝卜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用牡蛎壳土壤调理剂的土壤pH值提高0.1~0.5单位,可交换酸下降0.25~0.69 cmol·kg-1,交换性钙含量提高12.26~45.52 mg·kg-1,萝卜增产3.2%~18.0%,净效益增加1 444~10 165元·hm-2。综上,在酸性土壤上施用牡蛎壳土壤调理剂能够明显缓解土壤酸化,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综合考虑土壤改酸效果与生产效益,该区域萝卜施用1 500~2 250 kg·hm-2牡蛎壳土壤调理剂是合适用量。  相似文献   

18.
通过田间试验,确定了水田施用石灰的适宜用量为100~150kg/667m2,水田适量施用石灰可使水稻增产8%左右,每667m2产值增加100~150元,土壤pH提高0.15个单位。但因石灰资源稀少,价格虚高,导致增产不增收,采用此法治理水田酸化须有政策性补贴,方可全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鉴于低丘岗地耕作土壤酸化现状,本文对酸化机理和危害予以简述并总结了农田土壤酸化的整治措施(控制源头污染、施用改良剂和改善耕作措施),为防治土壤酸化、保持土地永续利用提供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20.
化学肥料的推广应用虽然对农业的增产丰收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但长期施用化学肥料已使农田生态环境、土壤的理化性状以及土壤微生物群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对农作物的品质影响很大,尤其是过多施用单质化肥如氮素肥料,使土壤中多种元素缺少,土壤板结加剧,土壤肥力下降,造成环境污染使农作物产品的品质下降达不到绿色食品的要求,因此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对农作物高产、优质,改善农田生态环境,缓解化肥比例失调,增强农业后劲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世界各国纷纷寻找非化学合成的新型肥源,以天然有机原料用生化高科技技术研制的肥料在欧美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