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对进口电解银与国产电解银在甲醛生产中应用的比较,特别是对国产电解银催化剂的电解加工,造粒,定型后在直径600nm氧化反应器内的铺装结构粒度的使用及分布和厚度对甲醛生产影响的探讨,确立了氧化反应器内催化剂层的结构和用量,试验表明可以达到工业甲醛所需的最佳生产效果。  相似文献   

2.
对绝缘性陶瓷Si3N4进行了电火花加工试验.加工过程中,用示波器监测记录了工具电极与工件之间的电压和电流波形,用电子扫描显微镜和万用电表检测了工件表面生成导电膜的厚度和电阻.通过分析各类波形中正常放电、长脉冲放电、短路、电弧的构成及其对生成导电膜的影响,指出长脉冲放电是生成导电膜的主要原因,而具有一定厚度的生成导电膜是绝缘性陶瓷Si3N4电火花加工稳定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概述了国内外绝缘工程陶瓷电火花加工技术的研究现状,对高电压辉光放电加工、电解电火花放电加工及辅助电极电火花加工等绝缘工程陶瓷的电火花加工技术的原理、特点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并且分别对相应的复合加工技术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通过研究三维电极的电解氧化法对模拟养殖废水中抗生素、激素的去除影响和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对抗生素、激素去除率的影响大小顺序表现为电解时间,初始pH和曝气时间.最优试验参数条件为电解电压5V,电解时间2 min,初始pH值为9,曝气时间3h.最优条件下,喹乙醇、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的去除率分别为99.1%,90.8%,97.7%和90.7%.少量的柠檬酸(0.02 mol/L)、乙酸(0.175 mol/L)能够提高去除效果;加入0.02 mol/L十二烷基磺酸钠(SDS)能够显著提高喹乙醇去除效果,但是会对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的去除效果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  相似文献   

5.
电解法处理硝基苯废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碳棒作为电极,设计正交实验研究了电解法对硝基苯模拟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电压是影响硝基苯去除率的最重要因素,其次是电解时间,再下来是硝基苯初始浓度和电解质(Na2SO4)浓度;在进行的3组实验条件下,硝基苯的去除率更是达到了100%;最佳电解条件为:硝基苯浓度为0.1 mL.L^-1,Na2SO4浓度为10 g.L^-1,电解电压为15 V,电解时间为90 min。此外,笔者对电解法去除硝基苯的各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强酸化水的制备及其灭菌 效果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以纯水和低浓度的电解质水溶液制备强酸化不,并探讨其生成机;水电解过程中隔膜的作用,电极电解质浓度的电压等影响因素以及强酸化水的灭菌效果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用电解法帛最强酸化水是可行的,强酸水具有较强的灭菌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Pb-Sb-As合金为电极,进行电解Mn(Ⅱ)生成/Mn(Ⅱ)的研究。探讨了温度、电流密度、电解时间、阴阳极面积比等对电流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室温下电流密度45-60mA/cm^2,电解时间为45-60min,阴阳面比为1:1.5时,Mn(Ⅱ)电解生成/Mn(Ⅲ)的电效效率可达85%以上。为进一步利用Mn(Ⅲ)/Mn(Ⅱ)循环媒质间接电合成芳香醛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秦陵铜车马部分青铜、金、银构件中的小孔的尺寸、结构形态,以模拟试验方法,从加工形态特征和科技史发展的角度,论述了秦代使用金属钻头,进行钻削加工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整体叶轮扭曲叶片型面的精加工难题,本文进行了五轴联动数控展成电解磨削的基础研究.在分析平行直纹展成电解磨削整体叶轮扭曲叶片的过切误差、得到过切误差计算公式的基础上,提出用圆锥磨轮和组合式五轴联动数控方案来消除过切误差的方法.文中还介绍了数控展成电解磨床的结构与运动、经济型多轴数控系统及其联动控制方法,并建立了电解磨削非平行直纹展成曲面的数学模型,开发了五轴联动数控展成电解磨削自动数控编程系统,对航空发动机整体叶轮的叶片型面进行电解磨削.结果表明,加工效率比手工修磨、抛光提高了12倍以上.  相似文献   

10.
小孔距精密孔加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小孔距精密孔加工技术的难点和小孔距多轴头设计制造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对这些难点和问题的解决方法和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三维电极法去除氨氮的主要途径及其氧化机理。【方法】以石墨棒为阳极、不锈钢直筒为阴极、柱状活性炭为粒子电极,自制三维电极反应装置对废水中的氨氮进行处理,考察电解时间、电解电压、电解质(氯离子)浓度和pH值对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并对氨氮的去除机理进行分析。【结果】在一定范围内,三维电极对氨氮的去除效果会随着电解电压、电解时间、电解质浓度的增大而上升;当电解电压为9V,电解时间50min,以0.02mol/L的NaCl作电解质,在废水pH呈中性时,三维电极反应装置对废水中氨氮的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最高可达70%。通过试验数据及理论分析可知,氨氮的去除途径主要有2种:一是游离氨(NH3)在电极上直接氧化转化成N2;二是当体系中存在一定浓度的氯离子时,铵离子(NH+4)发生间接氧化反应生成N2。极少量亚硝氮和硝氮的生成表明体系内有少量的氨氮通过·OH、O3等中间氧化活性物质间接氧化。【结论】三维电极法在适宜条件下对废水中的氨氮有着良好的去除效果,并具有反应时间短和二次污染小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应用热引发的方法研制了苯醚菊酯的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用循环伏安法对影响该传感器制备的因素进行了优化,并对其性能进行了评价.实验表明:该传感器具有比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响应电流与苯醚菊酯的浓度在1.0~100.0 μmol/L成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系数R为0.992 8,检出限为2.0 × 10-7 mol/L.将其应用于湘江水中苯醚菊酯的检测,回收率在95.62%~103.19%之间.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综合实验数据的基础上,计算了硫—二甲基亚砜体系中各种形态的分子、阴离子及阴离子自由基的标准化学势,并给出了该体系的二种电化学平衡图-电位-pS图和电位-logK_1图.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该体系在电化学氧化还原过程中的电极行为和均相转化过程,为进一步研究该体系的平衡性质和电化学行为提供了热力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乳化剂OP在1.0mol/L盐酸中对20^#碳钢的缓蚀作用,发现OP是一种混合控制型的缓蚀剂,对阴极反应产生表面覆盖效应,而对阳极反应产生负催化效应;微量的OP与有机胺具有良好的协同缓蚀效应。  相似文献   

15.
为快速、低成本地获取土壤铅元素含量信息,设计开发一种土壤铅元素快速检测系统。该系统基于阳极溶出伏安法检测原理设计,由土壤铅元素检测仪和上位机数据处理软件组成。土壤铅元素检测仪基于阳极溶出伏安法检测原理设计,以MSP430混合信号处理器为控制核心,集恒电势仪、电流-电压转换放大电路、电源模块为一体,通过RS232串口通信协议与上位机连接。上位机数据处理软件负责向检测仪发送指令和检测参数,并接收检测仪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使用标准铅离子溶液进行检测试验,结果表明:该土壤铅元素快速检测系统检测得到的溶出峰电流与铅离子浓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度,相关系数R2=0.995 1。采用该检测系统对取自不同种植区的16个土壤样本的浸提液进行铅离子浓度检测,其检测结果与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结果的相对误差8%,且具有很好的重复性。该系统能够实现农田土壤铅元素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6.
氧化铝模板在二次氧化时以1/的倍数逐步降低,形成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叉模板孔洞.用电化学沉积法在此孔洞里生长相对应级别分叉的金属银纳米线.银纳米线的直径呈逐级减小趋势,最粗一端直径为50~60 nm,最细一端直径可以达到5 nm 左右.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结果表明银纳米线具有面心立方结构.这些银纳米线可能存在金属-半导体结,为未来的纳电子器件提供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多功能净化柱(MFC)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花生中黄曲霉毒素的方法,试样经乙腈-水提取,稀释,经多功能柱净化后进行检测,方法的检出限为0.2μg·kg-1,检测限为0.5μg·kg-1,相对标准偏差5.28%~9.56%,回收率85%~110%。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回收率高、精密度良好、重现性好,能够满足欧盟对花生黄曲霉毒素检测的限量要求。  相似文献   

18.
采用紫外光谱法和电化学法研究了水杨酸(SA)与鲱鱼精DNA的相互作用。紫外吸收光谱法结果表明,SA与DNA的相互作用为嵌插方式。在pH 5.8的NaH2PO4-Na2HPO4缓冲液中对SA进行循环伏安扫描,SA在玻碳电极上于1.070 V(Ag/AgCl参比电极)有1个阳极氧化峰,随着DNA的加入,氧化峰电流降低,峰电位正移,进一步表明SA嵌插到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中,二者相互作用生成了一种非电活性的超分子复合物。通过电化学方法可计算出SA与DNA复合物的结合比为3∶1,结合常数β为2.53×1012。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了热处理制度中合成温度,保温时间及原料中Mn/Li摩尔比诸因素对LiMn2O4和结构和电性能的影响,为制备性能优良的LiMn2O4材料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用循环伏安法对NiSO4 与PdCl2 混合溶液合成钯镍合金纳米线的电化学沉积条件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钯镍离子混合液中钯的析出对镍、氢的电极过程有很强的去极化作用 ,使镍的析出电势正移 ,减小了钯、镍析出电势的差距 .钯离子浓度为 2mmol·L- 1,镍离子浓度为 0 .32mol·L- 1时 ,有利于形成钯镍合金 .高超电势和大电流密度下可以实现钯、镍共沉积 .但高浓度和高超电势下 ,电沉积的电流密度大 ,使金属的沉积速度过快 ,不利于形成钯镍合金纳米线 .钯镍析出电势相差较大 ,在低超电势条件下 ,难于实现共沉积 ,需通过加入添加剂或络合剂等其它方法来改变钯、镍的析出电势 ,使二者析出电势更进一步接近以达到共沉积的目的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