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古代,江、淮、河、济并称“四渎”,公元十二世纪以前,淮河是一条独流入海的大水系。其时,淮河下游河槽宽深,泄水通利,历史上很少有淮水为害成灾的记载,因此,当时的淮河可以称得上是一条安流顺轨的好河。然而,从公元1194年河决阳武南流入淮,尤其是公元1492年刘大夏筑断黄陵冈,迫使黄水全部南下夺淮入海以来,一直到1855年河决铜瓦厢,北行大清河入海为止,其间六百多年,形成了黄淮合流,“以一淮受全河之水”的不正常局面,使淮河水系受到了巨大的破坏,甚至使淮河流域的地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相似文献   

2.
淮河流域作为全球变化的敏感区域,分析其植被生产力变化特征具有重要意义。基于EOS/MODIS卫星遥感资料,对安徽淮河流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变化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0-2006年安徽淮河流域年平均NPP为336.62gc/m2,其中,2004年NPP最大,为380.73gc/m2,2000年最小,为298.76gc/m2;根据年NPP分布显示,淮河以南地区的植被生长状况要好于淮河以北地区,在淮河以南地区,长江以南的植被生长状况要好于长江以北地区,主要因为这些地区多为森林,植被覆盖度高。2000-2006年间,安徽淮河流域NPP总体呈增加趋势,淮河沿岸NPP增加明显。  相似文献   

3.
清末民初,番薯传入黄河三角洲地区,其引种原因主要是为解决清末民初的人口激增与黄河改道灾害频发所造成的饥荒问题,番薯的引种对开发黄河改道后造就的沙化土地、丰富黄河三角洲的耕作制度,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江淮地区位于长江和淮河之间,气候温润,农业生产发达,养猪是农业生产中的一项传统产业、该地区每年梅雨季节经常会出现连续较长时间的暴雨,造成高温高温,不仅给人们生活造成不便,也给养殖业特别是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因此,当地的养殖户要引起高度重视,做好各项预防和应对措施。文中对安徽江淮地区的地理环境、养殖业现状及水灾对养猪业的影响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预防和应对措施,以期为广大养殖工作人员今后预防和应对水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小麦赤霉病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霉病是淮河以南及长江中下游麦区发生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分析了赤霉病的发生规律及环境条件,详述了病状及诊断办法,提出了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6.
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的重要病害,遍及全国,一直是淮河以南及长江中下游麦区发生最严重的病害之一。赤霉病不仅造成麦类产量的减少,而且商品价值也低,病粒失去种用和工业价值。同时,由于病菌的低谢产物含有毒素,人畜食用后还会中毒。要有效地防治赤霉病,就要了解它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7.
正根据《农业部关于调整长江流域禁渔期制度的通告》,长江主要干支流和重要湖泊以及淮河干流全面推行禁渔期制度,禁渔时间从3个月延长到4个月,具体禁渔期为每年3月1日0时至6月30日24时。此次调整还扩大了禁渔范围,覆盖了长江主要干支流和重要湖泊。禁渔区具体为:青海省曲麻莱县以下至长江河口(东经122°)的长江干流江段;岷  相似文献   

8.
陈咏雪 《河南农业》2009,(11):51-51
河南省地处中原。位于北纬33°21′~36°20′之间,秦岭淮河横贯其中。从气候上讲。它属于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类型,既有南方气候特点,又有北方气候特点.差异较大.小麦生长各地之间有明显的不同。秦岭淮河以北属黄淮平原中熟冬麦区,秦岭淮河以南属长江中下游早熟麦区。  相似文献   

9.
安徽大地算得是锦绣多姿,土地辽阔,总面积十三万九千六百平方公里。省内平原、丘陵、山峦俱全,河流,湖泊众多,大别山山脉巍峨雄峙于西部,皖南山脉逶迤于南缘。长江、淮河横贯境内,天然地将全省分成淮北、江淮、江南三大自然区域。淮北为幅员辽阔的平原;江淮之间多为丘陵地带,其西部为脊岭相随的大别山山地;江南属山区,其中大部份为峦圆谷低的低山丘陵。长江流经安徽境内四百多公里,流域面积达六万五千平方公里。淮河在安徽境内的流域面积约六万六千八百平方公里。全省淡水面积占全国第二位。巢湖为全省  相似文献   

10.
战国两汉南北农业的发展皆受到了学术界的重视。但对于南北农业的异同问题却鲜有人论及。本文拟就战国两汉南北水利灌溉工程的差异性问题发表一点看法,以作引玉之砖。(一)南北水利灌溉工程所依赖的地理环境不同。秦岭一淮河一线以北的黄河中下游地区一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全年降水量低于800mm,地势平坦,土质松软,容易造成盐碱化,河流的流量小,汛期短,耕地以旱地为主。秦岭一淮河一线以南的长江淮南流域一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全年降水量高于800mm,地势起伏,丘山广布,平原地带又多沼泽沮洳之地,土壤多为红壤,呈…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对于长江、淮河等重要干支流河道非法采砂的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中小河道非法采砂屡禁不止,严重影响着行洪安全及流域生态环境。该文以桐城市大沙河为例,分析了中小河道非法采砂的成因及危害,并初步探究了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2.
江淮丘陵地区位于安徽中部,南临长江,北濒淮河,总面积六万五千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50%左右。本区气候温和,雨量丰富,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在一般正常年份粮食产量约  相似文献   

13.
我国南方和北方的自然分界线究竟在哪里?我同地理学家认为,既不是长江也不是黄河。而是长江与黄河之间的秦岭——淮河一线,才是我国东部地区的一条南北分界线。具体说,这条分界线在甘肃,陕西、河南境内,基本上沿秦岭、伏牛山呈东西走向,到河南方城县折向东南,经板桥往东进入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业信息》2013,(10):41-43
(接上期)6油菜(11个)(1)中双11号:适宜在江苏省淮河以南、安徽省淮河以南、浙江省、上海市的冬油菜主产区推广种植。(2)秦优10号:适宜在长江下游的浙江、上海两省市及江苏、安徽两省淮河以南的油菜主产区种植。(3)宁杂19号:适宜在江苏、安徽、浙江、上海等省市的冬油菜区推广种植。(4)华油杂62:适宜在长江中游、下游地区种植。(5)华油杂13号:适合长江流域所有油菜种植省份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地处中原,位于北纬33°21'-36°20'之间,秦岭淮河横贯其中.从气候上讲,它属于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类型,既有南方气候特点,又有北方气候特点,差异较大,小麦生长各地之间有明显的不同.秦岭淮河以北属黄淮平原中熟冬麦区,秦岭淮河以南属长江中下游早熟麦区.1月份的平均气温均在0℃以上(少数地区除外),所以,冬季较温和,一般小麦越冬期还可长1片叶.  相似文献   

16.
民国以来,自然灾害频发给广大劳动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1931年的江淮水灾便是民国时期最严重的一次自然灾害,无论灾情本身还是受灾影响,为百年不遇。其中,长江、淮河皆流经的安徽省正是受灾最重的省份之一。空前的水灾使安徽南北都陷入泽国,出现大量灾民,损失巨大。这一年夏天长时间集中的降水是造成水灾的主要原因。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新旧军阀连年混战、民政不治、水利失修等社会因素直接或间接推动了水灾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江淮分水岭区域是位于长江和淮河之间广大丘陵和山冈地带,方圆2万平方公里,人口1 000多万。江淮分水岭区域属于中国南北气候、地理、经济的过渡地带,也是连接长江文化圈和黄河文化圈之间的文化过渡地带。人们在这个相对巨大的面积和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环境里形成了相对独特的思考问题的习惯、经济活动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了独特的江淮分水岭文化。江淮分水岭文化特质可以概括为灵活包容、务实革新、奋斗理性。  相似文献   

18.
山洪灾害季节性强、频率高,发生时常伴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并造成河流改道、公路中断、耕地冲淹、房屋倒塌、人畜伤亡等危害。本文探讨了我国山洪灾害防御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安徽麻类作物生产布局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解决安徽省麻类作物生产布局不够合理而导致生产不稳定、单产低、品质差的问题,本文对该省麻类作物的生产布局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黄红麻的最适宜种植区为沿淮河两岸,苎麻的最适宜种植区为皖南山区北缘长江中下游的南岸和大别山区的东南山麓。  相似文献   

20.
新春伊始,一条消息令苍山县人振奋:继占领上海、武汉等长江中下游市场和广州市场后,苍山菜一路南下,源源不断地进入深圳、珠海和香港市民的菜篮子。仅鲁南蔬菜批发市场每天销往广州、深圳、珠海的蔬菜就达100吨之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