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位于四川省西南部的攀西地区(包括凉山彝族自治州和攀枝花市)是四川省重要的优质蚕茧产区.到2004年攀西地区已有15万农户从事栽桑养蚕,全区累计有桑树12亿株,折合面积5329hm2,年产鲜茧量达到15250t,蚕农售茧收入达到2.05亿元,并带动了当地缫丝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黄先智  郑慧 《蚕学通讯》2007,27(1):14-16
2006年茧丝价格是历史上振幅最大的一年.703合约自5月12日最低价格5.96万元开始上涨,到 10月11日达到了9.16万元/t的历史天价,12日开始下跌,12月16日跌到7.5万元/t后,蚕茧价格再次进入历史上长期运行的7.5~4.14万元/t箱体内运行,至2007年3月6日703合约收盘价格为6.06万元/t.  相似文献   

3.
调整期的我国蚕业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华 《蚕学通讯》2005,25(3):23-26
1 我国蚕业生产进入了调整期 我国蚕丝业经过1978~1995年的快速发展,蚕茧产量大幅度地增加,1994年全国蚕茧产量达到67.4万t,是1978年的17.3万t的3.89倍.1996年后,我国蚕茧产量急剧下降,从1995年的65.6万t下降到1996年的40.3万t.此后,我国蚕茧产量一直维持在40万t的生产水平.我国50多年来蚕茧产量的变化见图1,从中不难看出:从1995年起,我国蚕业生产已经渐渐进入调整期,我国蚕业生产进入调整期,还表现出以下特征.  相似文献   

4.
1历史简要回顾 宝应县地处苏中里下河地区.素有"鱼米荷藕之乡"之称,全县总人口9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5万人,耕地9.13万hm2,农业生产"四水"(水稻、水产、水禽、水生蔬菜)特色明显.种植业以稻麦为主,荷藕次之,旱地作物较少.栽桑养蚕是宝应县一项传统项目.1956年开始成片栽植湖桑9.8hm2,到1986年全县桑园面积达到866hm2,蚕茧产量458t.进入上世纪80年中后期到90年代前期的近10年间,全县蚕桑生产进入大发展时期,桑园面积迅速扩大,蚕茧产量大幅上升,1994年桑园面积达到2951hm2,1995年饲养蚕种78184张,蚕茧产量达到2152t,均达到历史最高点.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蚕茧收购加工业也得到快速发展,到1995年全县有3家缫丝厂,固定资产2061万元,拥有自动缫12组,立缫车300台,年产白厂丝390t,有蚕茧收烘站22座,茧灶61副.  相似文献   

5.
桐庐县位于风景秀丽的富春江畔,适宜的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非常适宜栽桑养蚕.1994年全县拥有桑园1253hm2,年产蚕茧2017 t,蚕茧产值达4695.68万元,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6.
<正>江苏省东台市是全国优质茧丝生产基地,全市现有桑园面积10133 hm2,年饲养蚕种45万盒,生产蚕茧1.7万t,农民栽桑养蚕收入10亿元,桑园保有量、蚕种饲养量、蚕茧质量等指标名列江苏第一、全国前茅。近年来,东台建立健全了桑树病虫害防控体系,有效预防了桑树主要病虫害的灾害性暴发,为蚕农增收和产业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1建立健全测报体系搞好桑树病虫害预测预报是有效防治桑树病虫害的前提,也是提高防控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启东市拥有桑园4000hm2,年养蚕18万张,年产茧5000t,连续5年获得江苏省蚕茧质量冠军.但随着桑树栽培历史的延长,桑树害虫的危害也逐渐显现,目前对我市桑树造成严重危害的桑蛀虫,自1995年开始逐渐造成危害,近年迅速加剧,已严重威胁蚕桑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对此,我市从调查桑蛀虫的为害过程和受害桑树的影响入手,探索桑蛀虫发生的环境因素和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案,目前已能有效地控制桑蛀虫危害.现将启东市桑蛀虫的发生与防治概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德清县自1983年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 桑地分户经营后,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 积极性,蚕桑生产得到了迅速发展,到1992 年全县饲育蚕种30.6万盒,蚕茧产量达到 11053t,比承包前的1982年蚕种增加69.3%, 蚕茧增加97.2%,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但 1993年开始,蚕桑生产连年下降,到1999年 全县蚕种饲养量只有21.1万盒,总产蚕茧只 有7393t,比1992年蚕种下降了31.0%,蚕茧 下降33.1%.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第 一轮桑园承包造成了地小块分散、管理不便、 工本浪费、效益低下,其他矛盾突出.  相似文献   

9.
泰兴市蚕桑生产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泰兴市地处苏中地区。素有“银杏之乡”之称,全市总人口128万人,耕地7·81万hm2,栽桑养蚕一直是一项传统项目。1986年全市桑园面积达到866 hm2,蚕茧产量458 t。1994年底桑园面积达到1963 hm2,1995年饲养蚕种70180张,蚕茧产量达到1930 t,均达到历史最高点,基本形成了基地化生产,  相似文献   

10.
沁水县的特点是一个山大、山多、石厚土薄、土地贫瘠、气候较凉、地区辽阔的山岳区。宜于栽植桑树,发展养蚕。沁水县人民有栽桑养蚕的悠久历史,但在反动统治的年代里,不仅得不到发展,而且蚕桑生产一年不如一年。从1955年开始,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四年来中共沁水县委、人委大力发展养蚕生产,依靠合作化的集体力量,大胆革新,迅速地扭转了全县养蚕生产的落后局面,使蚕桑生产获得了空前的大发展。1955年桑树发展为63万株,蚕茧达到518,000斤。1956年桑树发展为87万株,蚕茧量一跃而为79万斤,占当年农业总收入11.2%,每户平均收入21元。因此群众普遍反映:“养蚕是件好事情,男女老少都能  相似文献   

11.
湖南栽桑养蚕历史悠久,素纱襌衣、湘绣是湖南的艺术名片与湖湘文化的重要载体,其艺术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据《尚书·禹贡》记载:“荆州,厥篚玄纁,玑组”,表明时属荆州的湖南蚕桑生产在西周时期就已初具规模;唐代澧州诗人李群玉在《洞庭干》中“伤心云梦泽,岁岁作桑田”的诗句描绘了当时长江洞庭湖一带沙泽变桑田的沧桑巨变,也反映了当时蚕业发展的繁荣盛景。1933年湖南省蚕茧产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年产茧4850t。抗日战争爆发后,湖南省蚕桑生产遭到了严重破坏,到1949年蚕茧产量下降到60t左右。解放后,湖南蚕桑生产又逐渐恢复,至1994年桑园面积达到0.86万 hm2,蚕茧产量达到3915t,蚕桑规模与产量达到建国后历史最高位,位列全国省(市区)的第8位[1]。今天,湖南在全面推进“两型”社会建设,蚕桑作为生物资源开发类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本文针对现在湖南蚕桑产业发展所面临的优势(Strengths)与机遇(Opportuni-ties)、劣势(Weaknesses)与挑战(Threats),按照由美国哈佛商学院安德鲁斯教授提出有关产业分析法 SWOT 法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产业发展战略与措施。  相似文献   

12.
1 历史沿革桑树是多年生木本植物,根系发达,阔叶常绿,有利于保持水土,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增加森林覆盖率,附产物可制药、酿酒、作饮料及保健食品.栽桑养蚕在我县已有500多年历史,属传统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县桑树资源及蚕茧生产经历了五千时期:一是恢复发展期,从1950年至1960年,桑树从957万株,发展到1963万株;二是直线下降期,从1961年至1965年,那时因受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桑树毁掉30%左右,发种量下降到2万张;三是起伏徘徊期,从1966年至1979年,全县也只有桑树3562万株,经过13年,发种量长期在4~5万张  相似文献   

13.
解放后,我区蚕茧生产有了发展.五十年代,年产茧量在2000~3000担左右,1958年,产茧量曾跃到5000担,1959年以后,一度跌下,年产茧只有580担;六十年代中期以后,蚕茧产量逐年回升,但均未达到万担水平.1971年我区蚕茧产量开始达到万担水平并连年增产.1984年蚕茧产量超过了广西历史最高水平,达66011担(历史最高水平是1983年65,00担)、1985年出现更大的突破,年产茧10万担,涌现出三个万担县.蚕茧生产的迅速发展,促进了我区缫丝工业的发展,全区先后开办了7个缫丝厂.  相似文献   

14.
<正> 在党的改革、开放、搞活方针指引下,安康地区桑蚕茧连年丰收。去年,他们战胜了强风、暴雨、冰雹、低温、干旱等自然灾害的袭击,蚕茧生产在大灾之年获得特大丰收,总产茧首破十万担大关,达到5225吨,较1986年增长15%。总产值达到2216.34万元,新栽桑树1282万株,比1986年增加198万株,改造老劣桑414万株,较1986年增长98.8%,育苗2915亩,发蚕种190380张。汉阴县蚕茧突破一万担,达到544·5吨,成为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广东是全国四大蚕茧产区之一.1922年前后是广东蚕桑生产的"黄金时期",当时全省有桑地12万hm2以上,年产蚕茧7.5万t,仅次于浙江省,居全国第2位.抗战后广东的蚕桑生产遭受严重破坏,至1949年蚕茧产量只剩下0.52万t.解放后广东的蚕桑业得到恢复和发展,1978年全省产茧2.28万t.历史上形成的"桑基鱼塘"良性循环的经营方式,曾经受到联合国生态学专家的称赞.  相似文献   

16.
德清县是蚕茧重点产区,蚕茧丝绸在全县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各级领导的重视,进一步深化改革了蚕茧丝绸体制,蚕农种桑养蚕的积极性空前提高,蚕桑生产持续稳定发展.1992年全县共收购蚕茧10033.2t,比1991年增加了1535.6t,增长了15.3%,大大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同时,由于重视了优良蚕品种的繁育推广,培桑养蚕科学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应用,蚕茧质量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春期平均茧级达到5.16级,最好的达到2级茧.夏秋  相似文献   

17.
刘晓华 《四川蚕业》2013,41(2):52-53
<正>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导致养蚕劳动力呈老龄化趋势,劳动力缺失已成为农村发展蚕桑产业的突出矛盾。乐至县在培育养蚕大户,推进省力化养蚕技术,解决农村养蚕劳力不足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收到了一定效果。5年来,乐至县养蚕户由4.9万户下降到2.87万户,但户均年养蚕由3.7盒提高到5.1盒,稳定了蚕桑产业发展的基础。2012年,乐至县全县发种14.8万盒,户均年养蚕超过5盒,蚕茧单产达到31.2kg,生产蚕茧4600t,蚕茧产值1.36亿元;蚕桑综合利用产值2.05亿元,蚕桑产业综合产值达到3.4亿元。蚕桑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桑树栽培和家蚕的饲养管理都需要大量的劳力,特别是5龄饲养期和熟蚕上蔟阶段劳力需求量大、时间集中。我县上  相似文献   

18.
蚕茧需求模型预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文虎  李瑞  沈卫德 《蚕业科学》2006,32(4):562-567
运用多种数学模型,对我国的蚕茧需求趋势、蚕茧供求的均衡水平以及影响蚕茧需求的因素进行预测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蚕茧需求量有不断上升的趋势,2006~2010年蚕茧需求量将达到61~72万t;蚕茧的供求均衡理论量约为51.48万t,鲜茧收购均衡价格为1.745 1万元/t;对蚕茧需求起主要作用的因素依次是蚕茧生产量、蚕茧价格,而生丝价格的作用力最弱。  相似文献   

19.
1重庆蚕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重庆是全国主要蚕茧生产省市之一,全市共有33个区县栽桑养蚕,主要分布在渝西、库区、渝东南三大蚕业带,养蚕农户38万户,投产桑树5.8万hm^2,年生产蚕茧约2.5万t,蚕农总收入4亿元左右,其中售茧收入3.5亿元,资源综合利用收入0.5亿元左右。  相似文献   

20.
泰国的蚕丝生产与贸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顾国达  张纯 《中国蚕业》2001,22(1):61-62
泰国位于亚洲中南半的中南部,国土面积514万km2,人口约5500万.泰国的蚕丝业已有1700余年的历史.自70年代以来泰国蚕丝业在日本国际协力事业团(JICA)的技术援助下得到较快发展,1991年生产蚕茧11284t,生产生丝1611.8t,创历史最高记录.近年来受世界丝绸市场供过于求,茧丝价格下跌的影响,蚕丝业生产规模有所缩小,1997年泰国生产蚕茧7273t,生产生丝1045.9t,是继我国、印度、乌兹别克和巴西之后的世界第5大茧丝生产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