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病是产后突然发生的一种急性神经性疾病,故又称生产瘫痪或乳热症。主要特征是咽、舌及肠道麻痹,四肢瘫痪,并丧失知觉。本病常见于5胎以上的高产牛。1临床症状依据血钙降低的程度,将本病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病牛食欲不振,反应迟钝,呈嗜眠状态,体温不高而两耳发凉,有的瞳孔散大。  相似文献   

2.
本病是产后突然发生的一种急性神经性疾病,故又称产后瘫痪或乳热症。主要特征是咽、舌及肠道麻痹,四肢瘫痪,并丧失知觉。本病常见于5胎以上的高产牛。1临床症状本病的特征是体温下降,四肢瘫痪,卧地不起,知觉丧  相似文献   

3.
本病是产后突然发生的一种急性神经性疾病,故又称产后瘫痪或乳热症。主要特征是咽、舌及肠道麻痹,四肢瘫痪,并丧失知觉。本病常见于5胎以上的高产牛。1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
本病在临床上并不多见 ,笔者通过 5年的临床实践 ,经对2 0例犬产后瘫痪的治疗 ,掌握了一定的临床经验 ,现总结如下 ,供各位同仁参考。病因 :主要是由于低血钙造成的。如饲料中缺乏钙质食物和维生素D ;妊娠阶段由于胎儿的发展迅速 ,使母体大量的钙被夺去 ,以及在哺乳阶段 ,由于血液中的钙进入乳汁中的量很大 ,超出母体补偿能力等 ,致使母犬发生因缺钙所致的产后瘫痪。  诊断 :临床中多发生于小型犬 ,大型犬很少发生。发病时间一般在分娩后 10~ 15d。临床表现 :呈阵发性发作特点。突然发病 ,患犬表现不安、兴奋、步态强拘 ,肌肉震颤 ,四…  相似文献   

5.
李浩  霍乃元 《四川畜牧兽医》2010,37(12):56-56,58
<正>1病因1.1典型性瘫痪相当一部分瘫痪是由于母牛缺钙或钙过剩造成的。1.1.1急性产后瘫痪该病多发生在产后12~72 h。本病是缺钙引起的一种营养缺乏症。分娩后,母牛开始重新分泌  相似文献   

6.
奶牛生产瘫痪的发生与诊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生产瘫痪是奶牛分娩后不能起立的一类征侯群 ,以截瘫昏迷和低钙血症为主要特征 ,常于母牛分娩后 1 0~ 72 h发生 ,多发于冬春季节及 3~ 6胎的高产奶牛 ,是危胁奶牛生产较为严重的疾病之一 ,如治疗不当 ,容易造成奶农及奶牛饲养企业极大的经济损失。为了弄清本病的发生原因 ,建立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笔者从 1 983年起 ,即对本病进行治疗探讨 ,共接收病畜 32例 ,治愈 2 9例 ,死亡 3例。现根据本人多年临床体会 ,结合有关资料报道 ,就其奶牛生产瘫痪的发生原因和诊断治疗综述如下 :1 发生原因 1 .1 钙吸收减少或排泄增多所致的钙代…  相似文献   

7.
<正>奶牛生产瘫痪亦称乳热症,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表现为奶牛分娩前后(多在产后1~3d)突然发生,其主要症状是精神沉郁,体温下降,卧地不起。本病多发生于5~9岁的高产奶牛。如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常会造成奶牛死亡,给养牛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1病因1.1高产多胎、多产、产乳量高、摄入能量不足是本病发生的基础性原因,产后大量泌乳而失钙是其诱因。1.2低血钙虽然所有的母牛产犊之后血钙水平都普遍降  相似文献   

8.
产后瘫痪 ,又叫生产瘫痪、乳热症 ,是母畜分娩前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代谢疾病。此病常发生于高产母牛 ,特别是 3~6胎多发 ,且常发生于分娩后 12~ 72h。其临床特征为体温降低 ,卧地不起 ,四肢瘫痪 ,知觉丧失 ,伴有咽、舌部及肠道麻痹。引起本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分娩前后体内钙的代谢紊乱 ,血钙浓度急剧下降。1 血钙降低与生产瘫痪的发生实验研究表明 :患产后瘫痪的病牛血钙浓度都有明显下降 ,健康奶牛血钙浓度在 9~ 12mg ,而患病奶牛血钙一般在8mg以下 ,多为 2~ 5mg。目前普遍认为 ,分娩前后血钙急剧降低是引起该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母猪在妊娠后期、分娩过程中、泌乳阶段患瘫痪病常有发生。本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方性,多于产仔后20~40天内发病,给养猪业带来经济损失。1发病原因1.1日粮中精料比例过高据观察,在饲喂粗饲料较多的猪场,母猪产仔前后很少发生瘫痪,  相似文献   

10.
高产奶牛生产瘫痪症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瘫痪又称乳热症 ,通常是乳牛分娩后 48~ 72h内发生的一种急性低血钙症。本病一般见于高产母牛 ,发病率约占母牛的 3 %~ 7% ,在个别牛群中可超过 60 %。1 症状前期阶段母牛不安、乱动、表情忧虑 ,吃食、排尿及排粪停止 ,当陌生人接近时 ,马上张口伸舌 ,摇头晃耳。前期阶段时间不长 ,病牛立即转入僵卧阶段。此期飞节过度伸展 ,步态大小不均及共济失调 ,企图起立 ,但起立越来越困难 ,后倒下爬不起来 ;睡姿呈胸卧式 ,常把头转向后方 ,置于一侧肩胛上 ;鼻镜干燥 ;眼迟钝、凝视 ,瞳孔正常或扩张 ,对光线反射迟钝 ;嗜睡 ;对痛觉反应越来越低…  相似文献   

11.
本病是产后突然发生的一种急性神经性疾病,故又称产后瘫痪或乳热症。主要特征是咽、舌及肠道麻痹,四肢瘫痪,并丧失知觉。本病常见于5胎以上的高产牛。  相似文献   

12.
本病是母猪产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的急性、神经障碍性疾病,其特征是知觉丧失及四肢瘫痪。  相似文献   

13.
奶牛产期瘫痪的原因与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后瘫痪又称生产瘫痪,也叫乳热症,是母牛分娩前后突然发生的以急性低血钙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营养代谢障碍病。本病多发生在产后48 h以内,特别以高产且为3~6胎的奶牛较易发生,初产奶牛一般不发病。本病多为散发,是奶牛产科常见病,  相似文献   

14.
母猪产后瘫痪是指母猪在产仔1~5天内以四肢运动功能减弱或丧失、知觉减退为特征的一种疾病。虽然本病一般不会引起死亡,但由于母猪失去了饲养价值和繁殖能力,因此也会给饲养母猪的农民朋友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5.
母猪缺钙性瘫痪是兽医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营养代谢性疾病。1病因1.1本病主要因饲养管理不善,饲料中严重缺乏钙、锌等矿物质,饲料中营养物质搭配不均造成母猪摄取含钙物质不足而引起瘫痪。1.2由于怀孕母猪腹内的胎儿从母体吸取大量营养物质,致使母体血钙浓度降低,如果母体营养物质,特别是钙、磷等元素不能得到及时、充分的补充则易诱发本病。1.3仔猪从母乳中大量吸取营养或仔猪断奶时间过迟,而母猪营养物质不能得到充分有效的供给时,将导致母猪血钙浓度的急速下降,从而诱发本病。2症状多数病例T正常,P、R次数正常或略有增加,继发感染者T升高,…  相似文献   

16.
1 及早发现及时治疗 牛生产瘫痪症状从临床上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短的兴奋期和抽搐阶段,病畜头部和四肢肌肉发生痉挛性震颤,站立不稳,走路蹒跚,后肢僵硬,易摔倒。第二阶段病畜呈横卧姿势,四肢收入腹下,颈部弯曲,非典型的病牛头偏于体躯一侧,全身无力,皮肤和四肢发凉。第三阶段病畜伏卧,是典型昏迷状态,四肢无力,只能做被动运动,全身反射消失,最低体温下降至36℃。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在临床上常见母猪在妊娠后期、分娩过程中及泌乳阶段患瘫痪病。本病常年可见,主要临床表现为后肢无力,卧地不起,用钙剂和维生素D及补硒治疗能收到较好疗效。本病虽然很少死亡,但可使母猪体质下降,繁殖力降低,泌乳量减少,造成仔猪过早断乳,从而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使仔猪免疫力及抗病力下降,故易患疾病而造成死亡,给养猪业带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本所诊治了多例母猪产后高酮病,近日又在湖南长沙县偶遇此病一例。鉴于国内对单胃兽患本病的报道尚无,特作简报。1病因经临床资料分析,主要是饲料中含糖量不足,脂肪与蛋白质过高或过低(不全价),母猪机体的营养需要与代谢机能发生紊乱,导致自体蛋白分解和脂肪动员,引发酮体生成增加而发病。2症状根据临床症状的不同,本病分为消化型酮病和神经型酮病2种(自暂定名,下同)。2.1消化型:食欲降低,卧地,呼吸缓慢,呼出气体带酮昧,眼粘膜黄梨,体温降低,粪干硬量少,尿少呈黄色带重酸味,泌乳量低或停止泌乳,乳带酮味…  相似文献   

19.
奶牛生产瘫痪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产瘫痪是母牛分娩前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的营养代谢性疾病。本病主要发生于高产奶牛,特别是产奶量最高的胎次(通常是在3~6胎次)最容易发生,初产母牛几乎不发病。本病多为散发,但复发率较高。对瘫痪母牛,即使在治疗顺利的情况下,病愈后产奶量平均下降10%;若同时伴发胎衣不下、乳房炎、酮病,损失更大。本文对该病的预防和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母猪产后瘫痪是母猪产后突发的一种严重代谢紊乱的疾病,营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又影响着钙-激素的调解,主要特征是精神沉郁、昏迷、低血钙,四肢瘫痪并丧失知觉,临床中认为,本病是由于母猪分娩后,血钙和血糖浓度急剧降低而发生此病,因此,饲养管理不当是引起本病发生的根本原因,具体表现是日粮供应不平衡,钙、磷含量及其比例不当。对发病因素、发病类型、临床症状、预防和治疗措施等方面内容进行综述,以期给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