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数据质量是森林资源地理信息系统使用价值的实质所在。以西湖区森林资源地理信息系统的研建为例 ,分析了数据采集过程、数据库建立过程、及空间分析过程中易产生的质量问题 ,并列出了具体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2.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是集计算机学、信息学、测绘遥感学、地质学于一身的新技术系统。随着林业的不断发展,科技富农政策的引导,GIS被引入林业应用中。但是由于GIS在操作使用过程中来自多方面的影响因素,产生了一定的误差。其中原因包括原始数据采集过程中的误差、数据处理中的误差、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GIS自身技术造成误差,笔者针对这些误差因素,根据自身经验提出减小GIS误差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
对MAPGIS地理信息系统误差来源及降低误差方法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理信息系统中的误差问题是一个关系到数据可靠性和系统可信赖性的问题 ,降低 MAPGIS系统产生的误差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文章通过 MAPGIS在林业中应用的实践中 ,探讨MAPGIS中误差的来源及降低误差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地理信息系统在林业制图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理信息系统在林业上的运用,为林业工作带来了一次革命性的飞跃。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建立森林资源属性数据库和空间信息数据库,将森林资源图形数据和小班调查卡片数据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可视化、动态化管理,为林业生态工程提供快捷、明确的服务。  相似文献   

5.
根据林地年度变更工作的目标,将整个工作过程分解为确定更新策略、变化信息获取(即资料准备阶段)、变化数据采集、本期现势数据生成、现势数据成果入库5个步骤。结合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卫星定位技术,围绕分解的5个步骤,对3S技术在其中的应用进行了全面的叙述,以期把3S技术与林地变更工作作最好的衔接。  相似文献   

6.
在当今的地理信息系统中,如何更好地发挥地理信息系统在森林防火的预防和扑救指挥中的优势,使之成为森林防火中不可少的科技手段,值得长期关注。这里着重介绍了我们在地理信息系统使用过程中新增加的三项实用功能,即拓展了北斗的短信传输,将火场的态势图直接传回指挥中心;自动接收国家森林防火卫星监测热点信息并提示报警;通过网络技术和数据交换服务器,实时更新全市各地在网上计算机中的地理信息数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广西柳州地区森林资源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综合阐述了林业系统建立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方法、过程,及森林资源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并指出了林业方面建立地理信息系统应注意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8.
木材干燥过程中对含水率的检测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过程。为了提高含水率数据采集的精确性和可靠性,本文将粒子群优化算法(PSO)引入到含水率检测中,优化支持向量机(SVM)参数,对试验采集过程中失真数据时间点对应的实际值进行预测。通过粒子群优化支持向量机算法和拉格朗日插值法的仿真结果进行对比表明:PSO—SVM算法提高了误差精度,避免了拉格朗日插值法的龙格现象,得到了较好的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9.
指出了将地理信息系统融入到林业现场勘探作业,以通过科学的数据来加大林业相关刑事案件的侦破力度是地理信息系统在林业资源管理中的有益尝试,其在林权争议、森林火灾、林木偷盗的勘察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从地理信息系统入手,重点探究了地理信息系统在林业现场勘验作业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单木生物量模型误差分析与定权方法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长久以来.在林业上人们总是习惯于从已直接观测到的数据的拟合情况来选择生物量数学模型、讨论模型的精度,而缺乏对生物量数据本身的误差分析,因而很容易导致生物量数学模型在参数估计上产生偏差。因此,文章从生物量数据的获取着手,引入误差理论,详细地分析了生物量测定的误差来源,并由此详细讨论了在单木生物量模型建立过程中生物量测定误差和生物量数学模型误差的影响。同时引入了误差传播定律、协方差传播定律,从而在理论上证明了生物量拟合误差随自变量增大而增大的异方差性分布特点:根据生物量异方差性的误差分布特点,对生物量模型解算过程中的合理选权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potential use of low-cost consumer-grade smartphone technology to perform and improve field data collection in support of small-scale forest management. This proof-of-concept exercise for day-to-day forester operations focused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smartphone platform (form factor and functionality) rather than any particular smartphone software. An electronic data acquisition system for a smartphone was developed that combined a simple custom timber cruise application and mobile commercial mapping software to record and process forest stand and geospatial information, and transfer these to a small-scale operator’s existing desktop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Workflow efficiency and system performance of the smartphone system was then measured and compared with paper-based methods presently being used in the managed forest. The smartphone greatly increased workflow efficiency by reducing data transfer and processing times, and eliminated the need to carry separate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device, map, paper forms and digital camera. The GPS accuracy of the smartphone was more than adequate to meet operational requirements, and provided a capacity to map forest features on an ad hoc basis that is not easily done through the paper-based process. However, initial data entry using the smartphone takes longer than using paper-based notes, there is a greater chance of data entry error through inadvertent keypad touches on the small screen, and there is the potential for a device malfunction. Overall, it is concluded that smartphones offer an opportunity for small-scale operators to create electronic field data management systems that are affordable, operationally robust, compatible with existing management systems, capable of increasing data management efficiency and, in particular, expanding the types of data that can be collected during silvicultural operations.  相似文献   

12.
利用Arcgis地理信息系统平台,运用空间分析技术手段,以湖北襄阳鹿门寺景区地形图和卫星影像等数据为基础,选择不同观测点进行视域分析,设定了景区林火视频监控摄像头的位置,为森林防火管理辅助决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文章应用GIS技术对广东省东莞市大岭山森林公园信息资源进行计算机图形化的管理,并通过电子地图的方式进行快速、高效关联,在此基础上,针对各类专题要素的特点,设计了不同的地图符号进行表达,同时采用柱状、饼状等统计图表方式展示各类统计数据,从而实现了对大岭山森林公园信息资源的可视化表达,直观再现了大岭山森林公园的景区、景点分...  相似文献   

14.
森林生态定位观测系统网络管理平台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森林生态系统观测数据是重要的生态研究及环境保护数据。随着观测系统日趋复杂及监测数据量逐渐增多,对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网络数据管理和共享存在着许多问题。为了方便数据存储、及时共享信息和易于挖掘数据隐藏信息,文中基于B/S模式,采用Jquery框架及MongoDB+Sqlserver存储架构建设森林生态定位观测系统网络管理平台,实现我国森林生态定位观测系统的网络可视化管理。平台具有地图可视化展示、数据实时观测及统一管理、数据可视化分析与共享等功能。在新疆西天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系统应用,收到良好效果。使用该平台可以实现全国森林生态站信息的规范系统化汇集、网络可视化管理和云存储共享服务的目标,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天然林区森林资源数据和图面更新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天然林区森林资源数据和图面自动更新方法,此种方法可以实现小班数据和林相图的同步更新,从而避免了传统森林住处管理方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得森资源住处管理更符合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姜秀萍  胡光 《林业科技》2004,29(3):23-25
介绍了一种新的森林资源数据和图面资料的数字化、信息化管理方法。系统以35技术为支撑,可以实现小班数据和林相图的同步更新等多种功能,从而避免了传统森林资源管理方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得森林资源信息管理更加符合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实行的森林经营单位水平上森林资源动态监测主要是通过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 (简称二类调查 )来实现。重点是对森林资源动态、林业经营效果和森林资源监测的综合评价。通常 ,二类调查每 1 0 a复查 1次 ,这种方法所得到的森林资源调查结果可落实到地块 ,也是森林经营单位进行营林生产的重要基础数据 [1 ] 。但是这种常规调查方法也有许多不足之处 ,如 :(1 )复查间隔期长 ,无法及时满足森林经营单位对森林资源变化信息的需求 ;(2 )调查成果多是以报表、文字的形式提交 ,只能建立属性数据库 ,森林资源的空间信息较少通过计算机实现可视…  相似文献   

18.
19.
陈伟清 《森林工程》2005,21(6):53-54
本文以MapInfo7.5作为GIS的平台软件,将MapInfo用于基准地价评估成果图的信息管理,利用创建、修改或更新的相关表格,建立相应的专题地图,使成果图中的信息更加直观明了。实践证明,MapInfo为基准地价评估成果图的及时更新、科学管理、有效利用提供了可靠的途经。  相似文献   

20.
遥感影像分类技术在森林景观分类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吉林省旺清林业局金沟岭林场为例,在地面调查数据和Landsat TM多光谱卫星遥感数据的基础上,以ERDAS遥感影像处理系统和MapInfo地理信息系统支持,利用基于二类调查数据取证遥感分类技术,对其森林景观进行分类和评价,得到金沟岭林场森林景观空间分布图及空间格局分析结果。本研究提出的一套实用技术方法可为宏观上快速提取森林景观要素及空间格局状态提供技术参考,结果可为进一步森林景观规划和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