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边膜残膜回收机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主要介绍了边膜残膜回收机的总体结构、作业原理及关键装置的设计。该机具适用于作物不同生长时期,距植株20 mm以外的边膜收获作业,主要由机架、护苗装置、切膜装置、起膜铲和钉齿卷膜辊等组成。试验表明,该机具边膜收净率达94.25%,为后续人工或机械化回收剩余残膜创造了良好的作业条件,机具操作简单,工作可靠。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超长连栋塑料大棚卷膜放风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设计一种自动卷膜放风装置。阐述该装置的整体结构与工作原理,详细介绍其主要工作部件的设计,总结创新点,以期为超长连栋塑料大棚自动卷膜放风装置的改进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卷膜式棉花苗期残膜回收机的设计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对卷膜式棉花苗期残膜回收机的结构、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对主要工作部件(起膜装置、送膜装置、卷膜辊)进行了设计,分析了起膜输送过程中膜的运动及受力。通过试验可知,该机残膜回收率达85%~94%,作业时不伤苗,单幅机生产率为0.26~o.33hm^2/h,收起的膜成卷,无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4.
基于CFD的不同通风方式塑料大棚降温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确定合理的塑料大棚通风口配置及通风形式,提高大棚夏季降温效果,采用试验和CFD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两种通风口配置(两侧底部、两侧底部+顶部)和两种通风口形状(水平卷膜、垂直卷膜)大棚内的夏季6—7月温度和气流场特征进行了研究。模型经过实测验证,气温模拟值与实测值变化趋势基本吻合,均方根误差1.27℃、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3.7%。结果表明:与仅有两侧底部通风相比,两侧底部和顶部通风配置明显提高降温效果,番茄冠层高度昼均温、升温速率分别降低0.4~2.1℃和0.4℃/h,通风率增加50%,温度、气流分布均匀度提高;与顶部水平卷膜通风相比,垂直卷膜通风大棚内冠层昼均温、升温速率分别降低0.2~1.2℃和0.2℃/h,通风率提高20%,但温度、气流的空间分布均匀性稍差。综合比较,同时采用两侧底部加顶部垂直卷膜通风的大棚通风降温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研发一种全新的绿色植物种植方法可以缓解人类面对的日益严峻的食品安全问题,在此背景下LED智能植物生长柜异军突起。本文运用嵌入式控制技术,设计出一种适用于LED智能植物生长柜的无土栽培营养液温度控制装置,并阐述植物根部的温度对植物生长状态的关系。根据此关系提出全新二维温控策略,并通过实验证明本装置及控制系统有效提高植物的生长质量。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现有残膜回收机集膜装置在集膜和卸膜过程中残膜质地松散、作业效率低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带式卷膜装置。阐述了该带式卷膜装置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通过理论分析确定了关键部件结构参数,分析了卷膜作业过程,经过计算分析得到可卷收残膜膜卷的最大直径、卷膜速比范围、卷膜倾角范围。采用三因素三水平Box Behnken试验设计方法,建立了各因素与膜卷密度之间的数学模型,确定了较优工作参数组合为:机具前进速度5.38 km/h、卷膜速比为1.19、卷膜倾角为80°,此时平均膜卷密度为122.7 kg/m3。田间试验表明,卷膜装置作业性能稳定,膜卷质量良好,满足设计和实际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7.
针对现有玉米全膜双垄沟残膜回收机作业中存在起膜单体仿形能力差、易堵塞、根茬易被挑起及卸膜难等问题,对机具的起膜装置、卷膜装置及卷膜装置的传动方案进行优化设计.起膜装置由8个仿形起膜单体、滑块、导轨及调压弹簧组成,起膜单体能够随地形上下仿形,解决了根茬被挑起、堵塞及冲击振动问题.卷膜装置由主从动锥型卷膜辊、辅助卷膜齿和联...  相似文献   

8.
运用气体浓度衰减示踪法,对不同设施结构中的卷膜通风系统和天窗开启式的通风系统进行了试验研究,并深入研究了通风面积对通风率的影响,指出塑料温室的卷膜通风系统性能优于天窗开启式通风系统。  相似文献   

9.
温室自然通风是一种基本不消耗动力能源,利用风压和热压进行温室内外空气交换的环境控制技术,为华南地区温室通风换气的主要方式。为了改进温室自然通风系列开窗装置,提高温室通风效果,利用卷膜式和齿轮-齿条驱动式研制了不同通风比的温室天窗装置,并对其操作方法进行了详细说明。研制的温室天窗装置操作简单,运行管理费用低,可以满足不同植物品种生长的需求,有助于提高华南设施环境调控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高速插秧机进行改进和设计,研制水稻插秧机分段式压膜辊装置。介绍水稻插秧机分段式压膜装置的工作原理、工作参数以及各部位的结构设计思路。机具试验结果表明:该机覆膜667 m~2所需时间为4.88 min,覆膜效率高,故障率低,适于在有机水稻无公害化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传统水稻育秧营养土配制方法中存在的生产效率低下、肥力不一、药剂混合不匀等问题,介绍营养土机械化配制生产线的布置方法,论述该生产线中粉碎筛土机、搅拌混合机、自动上土机的工作原理及特点,为提高水稻育秧营养土的配制质量及效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了培育适于机械化移栽的杂交稻钵体壮秧苗,满足杂交稻少本壮苗的农艺栽插要求和轻简化栽培的技术要求,研制了2SBB-500轻简型杂交稻穴盘育秧精密播种机。介绍了机具的组成、工作原理、主要技术参数及结构特点;创制了智能双充种室机构,实现了第一充种室空穴光电检测与预报、第二充种室智能振动复充填的构想;研制了智能双充种型孔滚筒杂交稻育秧精密播种器,解决了型孔滚筒育秧播种器作业过程中稻种在充种室内流动性差、充种可靠性低等问题,显著提高了播种性能。为了方便实现软钵盘后续直接进行摆盘作业,设计了一种软钵盘自动嵌放装置,解决了软盘育秧自动化作业的问题。试验表明:2SBB-500轻简型杂交稻穴盘育秧精密播种机功能齐全,自动化程度高,播种精度好,作业效率高,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膜上栽植技术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有利于有机水稻种植,钵苗移栽可以提高产量。为了将两种农艺相结合,提出一种膜上开孔并实现水稻钵苗栽植的移栽机构,能有效避免因破膜与水稻栽植不同步而造成的秧苗损伤。分析了移栽机构的工作机理,建立了运动学分析模型,开发了计算机辅助分析优化设计软件,并得到一组满足膜上移栽要求的结构参数。建立三维模型,并利用ADAMS软件完成虚拟样机仿真。设计物理样机,进行高速摄影运动试验。样机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所得轨迹基本一致,验证了移栽机构设计的合理性与正确性。在试验台架上完成了取苗试验与膜上栽植试验,取苗成功率为92.8%,膜上栽植的合格率为90%,满足膜上移栽的作业要求,验证了水稻钵苗膜上移栽机构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水稻秧盘育秧流水线自动叠盘装备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工厂化秧盘育秧播种流水线主要由供盘、铺底土、压实、精密播种、淋洒水和取叠盘等装备组成。由于我国现阶段对工厂化育秧设备研究薄弱,关键技术有待突破,国内的流水线在播种后取叠盘主要由人工逐个取盘,不仅劳动强度大,容易造成疲劳,还制约着工厂化育秧的生产效率,故秧盘自动叠盘装备对提高流水线自动化程度、降低劳动强度和提高效率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此,综述了国内外自动叠盘技术与装备的现状,分析了现有自动叠盘装备的工作原理,指出了现行装置中关键部件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水稻秧盘育秧流水线自动叠盘装备今后的发展趋势,指明可靠性高、适应性强、符合轻简栽培技术要求、能实现自动智能检测与控制是自动叠盘装备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根据有序抛秧机的分秧要求,提出了一种水稻钵苗振动排序正位装置,把从秧盘上取下的无序钵苗整理成土钵在前的有序排列。对钵苗在振动排序正位装置上的受力情况、钵苗的重心位置进行了分析,发现钵苗的重心在土钵内或在靠近土钵上表面的秧株内,为钵苗在惯性力作用下自动正位提供了保证。通过对单棵和群体钵苗的试验与高速摄影观察与分析,证明钵苗能够在惯性力作用下,在振动排序正位装置上自动正位,钵苗自动正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水稻秧盘播种机是水稻工厂化育苗的关键设备,其性能对育秧质量、插秧效果有较大影响。介绍水稻高速精量秧盘播种机的结构,分析影响播种性能的因素。播种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机具的播种性能可满足生产实际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东北稻区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现有驱动式搅浆机存在动力消耗大、严重破坏土壤结构并使得秸秆漂浮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无驱动式自动调平水田埋秆起浆整地机,机具前排星形耙片细碎土壤并掩埋秸秆,后排轧滚进一步碎土埋秆,平地装置平整地表,由电液控制系统实现自动调平,能够为水稻插秧作业创造优良地块条件。通过理论分析和优化设计,确定了优化后星形耙片的各项结构参数和排列方式;设计了带有齿板和刀齿的轧滚,倾斜布置的齿板和直立的刀齿分别对土壤进行横向与纵向的滑切,可提高碎土埋秆效果;改进设计了平地板,〖JP2〗确定了板高为150mm,并针对前进速度、板宽、推压角开展了仿真试验,得到最优工作参数为:前进速度2.4km/h、板宽290mm、推压角44°;采用中心不动法的调平策略,设计了基于倾角传感器和PID算法的自动调平电液控制系统,实现了自动调平系统的快速平稳控制。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整机作业后地表平整度为0.73cm,秸秆覆盖率为91.4%,压茬深度为5.98cm,泥浆度为1.18g/cm3,机具各项指标均优于国家标准,该设计可为东北稻区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水整地机具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穴盘苗自动移栽机取苗装置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取苗装置的研究提高穴盘苗移栽的质量和效率.阐述国内外取苗装置的研究现状,根据取苗方式的不同,将取苗装置分为夹取式、插拔式、顶出式和顶夹结合,并结合穴盘苗自动移栽机取苗装置的发展和推广,分析其存在取苗效率与取苗成功率相矛盾,育苗穴盘不标准,效率低、苗体损伤大,农机与农艺脱节等问题,进而分析发现可以通过提高穴盘苗自动移栽...  相似文献   

19.
超级稻穴盘育苗精密播种装置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实现超级稻穴盘育苗,设计了一种气吸振动盘式精密播种装置。选择超级稻常优3号,进行五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研究了相对压力、吸种盘吸孔孔径、振动种盘振动频率、振幅、吸种距离对播种性能指标的影响,构建了其数学模型。采用遗传算法对播种性能指标进行多目标优化,获得最佳工作参数组合:相对压力3.68 k Pa,吸孔孔径1.84 mm,振动频率10.90 Hz,振幅4.09 mm,吸种距离3.92 mm,试验结果与预测值相接近。播种育苗试验表明,采用该播种装置播种可满足超级稻种植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