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移栽和直播油菜的氮肥施用效果及适宜施氮量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研究氮肥施用对移栽油菜和直播油菜生长发育状况和籽粒产量的影响,探寻直播油菜的氮素营养特点,比较和明确两种种植方式下油菜氮肥施用效果和适宜施氮量的差异,为油菜科学施肥提供依据。【方法】2009—2010年度在湖北省沙洋县布置移栽油菜和直播油菜氮肥用量田间试验,开展田间调查和产量分析,根据肥效模型确定适宜施氮量。【结果】由于种植方式的不同,移栽油菜和直播油菜生育期内植株形态和生长发育特点存在较大差异。移栽油菜单株优势明显,植株各方面发育均好于直播油菜,而直播油菜具有群体优势,籽粒产量水平与移栽油菜接近。施氮有效促进移栽油菜和直播油菜的生长发育,显著提高油菜籽粒产量。同时,两种种植方式下油菜氮肥施用效果存在差异,移栽油菜各项生长发育指标及产量形成受氮素影响更为明显。直播油菜拥有庞大的根群结构,吸收土壤氮素的能力强,对外源氮肥需求量少于移栽油菜。本试验条件下,移栽油菜和直播油菜的适宜施氮量分别为228.4 kg•hm-2和130.3 kg•hm-2。【结论】移栽油菜和直播油菜的植株形态、生长发育及施氮效果存在明显差异,产量水平相近的情况下直播油菜氮肥适宜用量明显低于移栽种植。因此直播油菜的经济效益较高,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品种选择、直播油菜的生育特点、主要栽培技术等方面,阐述油菜直播高产栽培技术,进一步促进地区的油菜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油菜直播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品种选择、直播油菜的生育特点、主要栽培技术等方面,阐述油菜直播高产栽培技术,进一步促进地区的油菜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根据直播油菜和育苗移栽油菜的栽培特点,介绍了油菜新品种秦优12的特征特性和稳产丰产直播技术,以期为油菜直播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油菜免耕直播技术,集中对稻茬油菜免耕直播技术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希望通过分析,能够对油菜免耕直播技术的特点进行一个总结,进一步促进四川省开江县油菜的规模化种植。  相似文献   

6.
油菜免耕直播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油菜免耕直播技术,集中对稻茬油菜免耕直播技术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希望通过分析,能够对油菜免耕直播技术的特点进行一个总结,进一步促进四川省开江县油菜的规模化种植。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不同播期、播种量和免耕方式对达州市油菜直播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9月22日播种、播种0.3kg/667m2处理,直播油菜有足够的营养生长期、较长的主花序、较多的有效分枝,形成较好的群体结构,能获得高产;收割机和除草剂处理稻桩较对稻桩不做任何处理的免耕直播更能够获得高产。为达州市油菜直播高产栽培提供依据,为扩大油菜种植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8.
苏州市直播油菜机械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玉珍  陈红艳  顾明柯  顾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4,(11):3205-3206,3227
在介绍直播油菜机械化生产特点基础上,从品种选择、适当早播、肥料运筹、病虫草防治和收获贮藏等方面,详细介绍了直播油菜机械化栽培技术,为今后苏州市种植大户和家庭农场种植油菜生产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直播油菜结角层结构及经济性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直播油菜进行大田切片调查 ,分析了直播油菜结角层结构及经济性状特点。  相似文献   

10.
油菜直播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油菜直播是直接将油菜种子播到大田的一种种植方式,尤其在土壤黏重板结、秋旱严重等移栽成活率低的地区,适宜采用油菜直播。因为直播油菜播种较晚,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油菜病毒病和菌核病的主要感染时期。同移栽油菜相比,直播油菜具有根系发达、抗寒、抗旱、耐瘠、抗逆性强、抗倒伏能力强等特点。但是直播油菜用种量大,若苗期管理不当易形成高脚苗,  相似文献   

11.
正直播油菜是指油菜种子直接由人工或机械播种到大田,无育秧过程的栽培技术。直播油菜在国外应用广泛,我国也有部分地区的油菜采用直播栽培。我国冬油菜区直播油菜的前茬以水稻居多,其中又可分稻后直播和稻田套播两种种植方式。我国南方冬油菜区以水田油菜为主,并与稻、麦轮作复种,为适应水稻土的生产特点,克服季节矛盾,历史上大多采用育苗移植的栽培方式,直播油菜仅在少数地区种植。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二熟制的发展,沿  相似文献   

12.
油菜直播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直播油菜是指油菜种子直接由人工或机械播种到大田,无育秧过程的栽培技术。直播油菜在国外应用广泛,我国也有部分地区的油菜采用直播栽培。我国冬油菜区直播油菜的前茬以水稻居多,其中又可分稻后直播和稻田套播两种种植方式。我国南方冬油菜区以水田油菜为主,并与稻、麦轮作复种,为适应水稻土的生产特点,克服季节矛盾,历史上大多采用育苗移植的栽培方式,直播油菜仅在少数地区种植。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二熟制的发展,沿  相似文献   

13.
研究氮肥施用对移栽油菜和直播油菜生长发育状况和子粒产量的影响,比较和明确两种种植方式下油菜氮肥施用效果。由于种植方式的不同,移栽油菜和直播油菜生育期内植株形态和生长发育特点存在较大差异。移栽油  相似文献   

14.
我国目前大面积生产的油菜机械化移栽技术尚未突破,结合油菜自身特点,油菜机械直播及机收现代农艺技术解决了传统油菜移栽生产上费工、费时、劳动强度大的问题。机械直播油菜根系发达,主根粗长入土深,有利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因而抗旱、耐瘠、抗倒伏能力强。只要结合相应栽培技术,机械直播油菜同样能达到稳产高产,为此,合理应用高产优质杂交油菜机械直播及机收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可减少劳动用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收入。  相似文献   

15.
苏北沿海地区机械直播油菜生育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大面积直播油菜生育特点及栽培技术的逐年调查与探索,总结出适宜苏北沿海地区机械直播油菜的高产栽培技术,以供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16.
油菜机直播方式具有省工、高效的特点。为研究成都平原油菜机直播的配套高产栽培技术,试验采用三因素再裂区设计,研究了播种期、播种密度、氮肥水平等机直播关键农艺措施对油菜的生长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在合理的播种期、播种密度、氮肥供应水平下机直播油菜产量构成因子的最佳配置。当播种期为9月30日,播种密度为30株/m2,氮肥供应水平为27 g/m2时机直播油菜产量最高,可达320 g/m2。  相似文献   

17.
华中区域直播冬油菜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华中区域直播冬油菜的氮素稀释曲线模型及其适用性,探讨以氮素营养指数评价油菜氮素营养状况的可行性。【方法】通过2015—2016和2016—2017两个年度设置的不同氮肥用量(2015—2016年度氮肥用量为0、60、120、180和240 kg N·hm -2,2016—2017年度氮肥用量为0、60、120、180、240、300和360 kg N·hm -2)的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氮肥用量下从苗期到花期油菜各生育时期地上部生物量和植株氮素含量变化,建立直播冬油菜地上部临界氮素浓度稀释曲线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和植株氮素含量计算氮素营养指数,明确氮肥用量对油菜植株各个时期氮素营养指数的影响,探究油菜产量和氮素营养指数的关系,确定各时期适宜的氮素营养指数。 【结果】氮肥施用显著增加油菜地上部生物量和氮素含量,不同氮肥处理间差异显著。直播冬油菜地上部临界氮素浓度和地上部生物量符合幂指数的关系(Ncnc=3.49DM -0.26)。该模型可以将独立的两个试验的氮限制和非氮限制组数据区分开,模型拟合的氮素浓度和植株实际氮素浓度线性相关,RMSE和n-RMSE分别为0.37和13%,模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在试验氮肥用量范围内,各点不同时期氮素营养指数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且氮素营养指数对氮肥用量的响应与产量相似。氮肥施用显著增加油菜产量,尽管不同试验点直播冬油菜产量对氮肥用量的响应存在差异,但各点相对产量和不同时期的氮素营养指数均呈一元二次曲线关系,各生育时期氮素营养指数可以准确地反映油菜氮素营养状况。直播冬油菜相对产量为1时,越冬期、薹期和花期的氮素营养指数分别为1.35、1.26和1.03。 【结论】油菜氮素稀释曲线模型Ncnc=3.49DM -0.26和氮营养指数能够评价华中区域直播冬油菜氮素营养状况,用于植株氮素诊断。  相似文献   

18.
本文围绕油菜机械化直播的各个环节进行阐述,为发展油菜机械直播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一、杂草分布和发生特点 1.油菜田杂草分布移栽油菜由于株行间空隙大.前期杂草危害严重;直播油菜容易发生草盖苗,免耕直播油菜田杂草更多。我国油菜杂草可划分为_一大区系:(1)稻茬冬油菜田。  相似文献   

20.
试论双低油菜免耕直播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油菜的需求量逐年上升,迫使油菜种植行业必须进行革新与转型,在现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引用双低油菜免耕直播种植技术,是油菜种植的最佳选择,但免耕直播油菜种植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始终受到种植环境的限制,因此本文就双低油菜免耕直播高产栽培技术展开探究,并总结出双低油菜免耕直播种植在农业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