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各赛段速步马步态特征与速度之间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以21匹速步马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速度区间马匹步态特征(步幅、步高、步频)在不同赛段的差异性及其与速度的相关性,为速步马选择及训练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速步赛时采集其步态特征及视频数据,将视频进行数字化处理,得到步幅、步高、步频和步速数据,并分赛段进行差异性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高速组中,直道处、弯道处和终点处的步态特征与步速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终点处的步幅、步频和步速都比直道和弯道处略大.在低速组中,马匹除步高外,步幅、步频和步速在直道、弯道和终点处均有差异,终点处步幅和步频均显著大于直道处和弯道处(P<0.05),终点处的速度则极显著大于直道处和弯道处(P<0.01),而弯道处的步幅、步频和步速则处于最低值.高速和低速两组之间,在直道、弯道和终点三处,高速组的步幅、步高极显著高于低速组(P<0.01).直道和终点处,速度与步幅和步高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而在弯道处时,速度与步幅、步高和步频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速步马的调训工作中应以提高其步幅和步高作为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肢体角度对步态特征的影响,为速步赛马匹调教训练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选取8匹成年伊犁马为试验对象,组织速步训练赛,使用Kwon3D软件测定运动中步态特征及肢体角度参数,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伊犁马1 000 m速步测试赛中弯道步频显著高于直道(P<0.05),弯道前蹄高指数极显著高于直道(P<0.01),肩最小闭合角弯道极显著低于直道(P<0.01);弯道膝关节最大开张角与后蹄高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后飞节最大开张角与周期速度和后蹄步幅指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肩最大开张角与前蹄步幅指数、步幅和步幅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前球节最小闭合角与后蹄高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直道后球节最大开张角与前蹄高指数和后蹄高指数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膝关节最小闭合角与步频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肘关节最小闭合角与前蹄高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伊犁马1 000 m速步测试赛运动中部分肢体角度与步态特征呈极显著或显著相关关系,在调教过程中可进行针对性肢体角度训练,用以提高其运动性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伊犁马1 000 m速度赛各赛段步态特征与速度之间的关系,为速度赛伊犁马专项运动性能的训练、调教提供数据参考。【方法】 挑选18匹3岁身体状况良好的伊犁马并组织1 000 m速度赛,用高清摄像机拍摄马匹在起跑、直道、弯道、终点处的视频,并用Kinovea视频分析软件进行数字化处理,获取步态特征指标,分析不同赛段之间步态特征的差异性与各赛段步态特征与步速的相关性。【结果】 直道、弯道处的步频均极显著大于起跑、终点处(P<0.01),起跑处步频极显著大于终点处(P<0.01);终点、弯道处的后肢步幅极显著大于起跑、直道处(P<0.01),直道处极显著大于起跑处(P<0.01);直道处的双支撑相步幅极显著大于弯道、终点处(P<0.01),起跑、弯道处的双支撑相步幅极显著大于终点处(P<0.01);弯道处的前肢步幅极显著大于起跑、直道、终点处(P<0.01),直道、终点处的前肢步幅极显著大于起跑处(P<0.01);弯道处的步幅极显著大于起跑、直道、终点处(P<0.01),直道、终点处的步幅极显著大于起跑处(P<0.01);弯道处的腾空期步幅极显著大于起跑、直道、终点处(P<0.01),起跑、直道、终点之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直道、弯道处的最大开张角度均极显著大于起跑、直道处(P<0.01),且弯道处显著大于直道处(P<0.05);弯道处的步速极显著大于起跑、直道、终点处(P<0.01),弯道处显著大于直道处(P<0.05)。除了终点处的后肢步幅与步速呈正相关关系但不显著(P>0.05)以外,其余所有赛段的步态特征均与该赛段步速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 伊犁马1 000 m速度赛不同赛段下,马匹的步态特征均差异较大,各赛段步幅、步频等步态特征均与步速呈正相关关系且相关程度较高,可作为马匹训练调教、性能测定的相关参考指标,提升马匹的运动性能及该项赛事运动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心率阈训练法对青年伊犁马日常速步训练效果,为科学指导伊犁马速步训练提供理论依据.[方法]6匹伊犁马经8周个体心率阈法训练前后,测定马匹个体心率阈、心率阈走速、最大心率,1000m测试赛各阶段血液生化指标,并对上述指标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经过8周心率阈训练法训练后1000m成绩显著提高(P<0.05).训练前血浆LAC、ALT、LDH浓度测试赛各阶段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8周心率阈训练法训练后赛后即刻LAC浓度相比赛前极显著升高(JP<0.01),AST、LDH浓度显著升高(P<0.05);训练前后测试赛各阶段血浆AST、CK、Ca2+与CREA浓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训练后ALT浓度赛后即刻极显著高于训练前(P<0.01),AST浓度显著高于训练前(P<0.05);CK赛前浓度水平训练后显著低于训练前(P<0.05);LDH浓度赛后15 min、30 min显著高于训练前.[结论]心率阈训练法可用于指导伊犁马速步训练;生化指标LAC、ALP、AST、CK与LDH可作为马匹性能提高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初级耐力训练对伊犁马10km训练赛中成绩的影响,对8匹伊犁马进行为期6周的初级耐力训练.[方法]在训练过程中每2周对马匹进行10 km测试,测试时将10 km赛程分为10圈,每圈1km并记录全程成绩和分圈成绩.[结果]在10 km的测试赛中,第二次测试成绩显著优于第一次测试成绩(P<0.05),第三次测试成绩显著优于第二次测试成绩(P<0.05),极显著优于第一次测试成绩(P<0.01);马匹经过训练后,前3圈和冲刺阶段的成绩有较大的提升;马匹在第1、2、3、8、9圈的成绩与总成绩有较高的相关性.[结论]通过对10 kn训练赛中各分段成绩和总成绩分析比较,马匹在经过训练后成绩有明显提高.伊犁马按制定的训练方案训练,没有训练过度现象发生,在对2~3岁伊犁马进行初级耐力训练时该计划可以作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赛道维护方式对伊犁马步态特征、比赛成绩的影响,为伊犁马选种选育和赛道维护提供依据。【方法】以8匹伊犁马公马为研究对象,设计1 600 m途程比赛。用高速摄像机记录伊犁马在不同赛道维护方式下直道、弯道、终点的步态特征的视频素材,终点计时系统记录马匹比赛成绩,分析不同赛道维护方式下伊犁马各赛段步态特征、比赛成绩的差异性。【结果】直道阶段,前肢双支撑相、前位前蹄支撑相压实组极显著低于耙地组和普通组(P<0.01);步频压实组极显著高于耙地组和普通组(P<0.01),耙地组显著低于普通组(P<0.05);双支撑相步幅、总步幅、最大开张角度压实组极显著高于耙地组(P<0.01),显著高于普通组(P<0.05)。弯道阶段,后位后蹄支撑相、后肢间隔期、前位后蹄支撑相、后位前蹄支撑相、对角双支撑相、前肢间隔期、前肢双支撑相、前位前蹄支撑相压实组均极显著低于耙地组和普通组(P<0.01);腾空期、步频压实组极显著高于耙地组和普通组(P<0.01);腾空期步幅压实组显著高于普通组步幅(P<0.05);最大开张角度压实组显著高于耙地组和普通组(P<0.05)。终点阶段,后肢间隔期、前位后蹄支撑相、前肢双支撑相、前位前蹄支撑相压实组显著低于耙地组(P<0.05);步频压实组极显著高于耙地组(P<0.01),耙地组显著低于普通组(P<0.05);后肢步幅压实组显著高于普通组(P<0.05);双支撑相步幅压实组极显著高于耙地组(P<0.01),耙地组显著低于普通组(P<0.05);最大开张角度压实组显著高于耙地组和普通组(P<0.05)。【结论】压实组马匹步幅、步频较大,比赛成绩最好,赛道状况的差异会导致运动性能的差异。在选种选育,评价马匹运动性能过程中应考虑赛道状况,以提高个体选择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调教训练对伊犁马1 600 m速度赛步态特征的影响,为速度赛伊犁马调教训练提供数据支撑。【方法】挑选8匹未经调教训练的3岁伊犁马(公马)为试验对象,采用3个月的速度调教训练,采集不同训练阶段马匹速度赛直道、弯道、冲刺处的步态特征,分析不同训练阶段伊犁马步态特征的差异。【结果】伊犁马训练后期平均速度显著大于训练初期(P<0.05);后位后蹄支撑相在训练初期显著低于训练中期(P<0.05),前位前蹄支撑相在训练初、后期显著低于训练中期(P<0.05),后肢双支撑相在训练初期显著低于训练中、后期(P<0.05);后位后蹄摆动相在训练中期显著低于训练后期(P<0.05),前位后蹄摆动相在训练中期显著低于训练初、后期(P<0.05),后位前蹄摆动相在训练中期显著低于训练初期(P<0.05),前位前蹄摆动相在训练中期显著低于训练初、后期(P<0.05);腾空期在训练中期显著低于训练前、后期(P<0.05);瞬时速度在训练初期显著低于训练后期(P<0.05);前肢步幅在训练初、中期显著小于训练后期(P<0.05),腾空期步幅在训练中期显著小于训练后期(P<0.05),总步幅在训练初、中期显著小于训练后期(P<0.05)。【结论】经过3个月调教训练,伊犁马速度、支撑相、摆动相、腾空期步幅等均发生了显著变化。步态特征可作为马匹调教训练及性能评价的相关参考指标,在速度马调教训练时,可测定马匹步态特征,评价马匹运动性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不同年龄段伊犁马肉常规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分析年龄对伊犁马肉营养品质的影响.[方法]采集不同年龄段伊犁马肉样品,在实验室测定主要营养成分(蛋白质、肌内脂肪、水分、灰分),并将所得数据进行差异性检测分析.[结果]1~2岁年龄段与另外两组间伊犁马背最长肌和腰大肌水分、蛋白质、水/蛋白质值及能量等指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而灰分则无显著差异性(P>0.05).背最长肌中肌内脂肪含量无显著差异性(P>0.05),1~2岁年龄段与5~6岁年龄段之间腰大肌呈显著差异性(P<0.05),而3~4岁年龄段与另外两组间差异性不显著(P >0.05);5~6岁年龄段与另外两组间颈部肌肉中水分含量差异性显著(P<0.05);1~2岁年龄段与另外两组间灰分和蛋白质差异性极显著(P<0.01),而肌内脂肪则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不同年龄段伊犁马肉营养价值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从人体营养需求的角度来看,5~6岁年龄段伊犁马肉品具有较好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9.
伊犁马速度赛体尺与速度的相关性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伊犁马速度赛体尺和体尺指数与速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测定速度赛中不同比赛项目伊犁马的体高(X1)、体长(X2)、胸围(X3)和管围(X4),并计算体长率(X5)、胸围率(X6)和管围率(X7),并用SPSS18.0软件分析其与速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体高、管围、管围率与四个比赛项目的速度有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结论]短距离比赛项目(1 000 m、2 000 m)中体高越高、管围和管围率越小,速度越快;中长距离比赛项目(3 000 m、5 000 m)中体高越高、管围、胸围率和管围率越小,速度越快;长距离比赛项目(10ooo m)的速度与体尺无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法特莱克耐力训练对青年伊犁马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为青年伊犁马日常耐力训练提供参考.[方法]对6匹青年伊犁马进行为期9周法特莱克训练,前后分别进行12 km测试赛,测定赛前、赛后即 刻、赛后15 min及赛后90 min马匹血液生化指标,并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在训练前测试赛中,谷丙转氨酶(ALT)、肌酸激酶(CK)、(LDH)、(UREA)和(UA)浓度在赛后90 min较赛前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CREA浓度在赛后90 min较赛前呈显著差异(P<0.05),LACN浓度在赛后90 min较赛前差异不显著(P>0.05).通过为期9周的法特莱克训练后,青年伊犁马血浆中ALT、AST、LAC、UREA和CREA浓度在赛后90min均能基本恢复至赛前水平(P>0.05),CK、LDH和UA赛后90 min浓度较赛前呈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分析比较青年伊犁马血液生化指标,马匹经过训练后身体机能得到明显改善,法特莱克法可作为青年伊犁马日常耐力训练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