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香榧是古老的中国原产树种和世界稀有的经济树种,具有果用、药用、油用、观赏等众多功能。会稽山区是香榧的原产地和主产地,其千年古香榧群是一种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在系统分析会稽山古香榧群特点基础上,提出了会稽山古香榧群传统农业保护的重要意义及动态保护的主要途径。研究对于保护好会稽山千年古香榧群,合理利用其优良种质资源,促进古香榧群传统农业的继承与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香榧是古老的中国原产树种和世界稀有的经济树种,具有果用、药用、油用、观赏等众多功能。会稽山区是香榧的原产地和主产地,其千年古香榧群是一种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在系统分析会稽山古香榧群特点基础上,提出了会稽山古香榧群传统农业保护的重要意义及动态保护的主要途径。研究对于保护好会稽山千年古香榧群,合理利用其优良种质资源,促进古香榧群传统农业的继承与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作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在遗产保护方面成果斐然,但在旅游开发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总结了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的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升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旅游开发水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正>在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的指导下,由中国农业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列读本已与近日出版发行。该书是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一次系统记录和生动展示。系列读本首批共11本,包括:《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江西万年稻作文化系统》《贵州从江稻鱼鸭系统》《云南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内蒙古敖汉旱作农业系统》《浙江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河北宣化城市传统葡萄园》  相似文献   

5.
浙江绍兴中南地区会稽山脉的古香榧群作为我国的主要香榧产区之一,品种繁多、数目巨大,特别是古香榧资源。本研究通过诱捕和直接观察的方法,以会稽山脉的古香榧群为研究对象,对白蚁危害和其他影响因子展开调研,并通过卡方检测与t检测对白蚁为害率的几个影响因子进行了关联性检测,结果表明,古香榧树的树龄、生长情况、所处的生境及人为活动均会影响白蚁的为害率,其中树龄与白蚁为害率关联性显著;在会稽山古香榧群内发现的白蚁天敌种类有隐翅虫、步甲、鸡、蟾蜍、蛙类(树蛙)、蜥蜴、鹰类、啄木鸟、蚁类(黑蚁、大头蚁、小黄家蚁)等,其中蚁类和步甲与白蚁为害率存在显著联系。根据调查分析结果,笔者提出防白蚁建议,依靠“一树一策”,因地制宜,针对不同品种的古香榧树采取与之对应的措施,对白蚁进行实时监测,充分利用天敌进行白蚁防控,把为害控制在经济阈值内。  相似文献   

6.
<正>一粒小桑葚,缘何受到世界瞩目?日前,时隔山东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申获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一周年,"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研讨会"在山东德州市夏津县成功举办。来自日本、韩国、意大利、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家和组织的专家代表以及各省市农业农村部门相关人员参加研讨会,群策群议,共话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夏津县地处山东省西北部,素有"中国椹果之乡"的美誉。境内的黄河故道森林公园,现有百年以上古树两万余株,是中国树龄最高、规模最大的古桑树  相似文献   

7.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国际合作司、联合国粮农组织、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主办,中科院地理资源所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农业部国际交流服务中心、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国项目办公室承办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授牌仪式在北京举行。云南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批准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项目试点。  相似文献   

8.
香榧古树具有重要的经济、文化和生态价值,但易受到各类损伤,对其受损特征的系统研究有助于保护和恢复香榧古树群。以浙江会稽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的香榧古树为研究对象,在6个树龄梯度(100-300a、301-500a、501-700a、701-1000a、1001-1300a和1301-1600a)下比较香榧古树的受损特征,并分析坡度对香榧古树受损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香榧古树的受损率随着树龄增大而明显升高,受损个体主要分布在301-1000a树龄段。随着树龄增加,受损香榧个体的树高和胸径均显著增大,但冠幅显著减小。当坡度增加时,受损香榧古树的树高变化不明显,但胸径和冠幅均显著减小。就受损程度而言,树龄在100-300a的受损香榧古树以轻度受损为主(55%),300-1000a树龄段以中度受损为主(占50%),而树龄在1300a以上的受损香榧古树则以重度受损为主(占67%)。坡度的增加也增加了香榧重度受损的比例,但在不同的坡度上,各树龄段香榧古树的受损程度特征有较明显的差异,表明坡度和树龄均为影响香榧古树受损的重要因素。以上研究结果有助于明确浙江会稽山地区香榧古树的受损特征及其与树龄和坡度的关系,有望为香榧古树的分类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农业文化遗产是凝结着广大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的宝贵财富,体现的是人类长期的生产、生活与大自然所达成的一种和谐与平衡农业。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的目的是通过促进对传统农业知识和管理经验的更好认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和经验来应对现代农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陕西佳县古枣园作为第一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在栽培历史、种植规模、种质资源、传统技艺、文化情结、营养和药用价值及其生态功能等方面具有多重价值,但也面临来自地方、国家和全球三个层面的诸多威胁和挑战。分析了实现古枣园保护与发展的有利条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与发展措施,预期将对佳县的生态文明建设、农民就业增收、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香榧优良品种细榧的特性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榧是我国的珍稀水果,浙江省诸暨市的“枫桥香榧”畅销国内外,是全国农林业的名牌产品。“枫桥香榧”中以细榧品质最优,它是浙江省会稽山一带榧农经自然选择育出来的优良农家品种,也是我国现在推广的唯一的香榧优良品种。其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如下所述。1.特征特性(1)适应性较强。香榧适宜在通风向阳的平缓坡  相似文献   

11.
香榧品种起源考证   总被引:20,自引:7,他引:20  
从历史文献考证和香榧Torreya grandis'Merrillii'古树调查资料分析得出香榧是榧树Torreya grandis中的优良类型(单株)经无性繁殖培育而成的榧树优良品种.香榧起源于唐代,扩大栽培于宋代,元、明、清三代得到规模发展.由于会稽山区榧树的应用历史悠久和社会经济条件使香榧得以保护和发展起来,所以是香榧的原产地域.香榧以其特有的形态特征,优良的品质和原产地域而区别于一般榧树及其他变异类型.香榧是优良品种和著名的产品品牌,除正宗香榧外,其他品种类型均不能称为香榧.图1表1参20  相似文献   

12.
从历史文献考证和香榧Torreya grandis `Merrillii' 古树调查资料分析得出香榧是榧树Torreya grandis 中的优良类型(单株)经无性繁殖培育而成的榧树优良品种。香榧起源于唐代,扩大栽培于宋代, 元、明、清三代得到规模发展。由于会稽山区榧树的应用历史悠久和社会经济条件使香榧得以保护和发展起来, 所以是香榧的原产地域。香榧以其特有的形态特征,优良的品质和原产地域而区别于一般榧树及其他变异类型。香榧是优良品种和著名的产品品牌, 除正宗香榧外, 其他品种类型均不能称为香榧。图1 表1 参20  相似文献   

13.
调查表明, 浙江省诸暨市共有香榧古树40 754 株, 其中散生古树398 株, 古树群古树40 356 株。古树是指100 年生以上的树木。古树群是指10 株以上成片生长在一起的树林。调查发现并确认了最古老、最高和冠幅最大的香榧古树。参5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不同郁闭度板栗林下套种香榧的生长适应性,通过对林地不同郁闭度下香榧幼树的生长量进行分析,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测定不同郁闭度下香榧叶片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不同郁闭度下香榧幼树生长量,冠幅、苗高和新梢均为郁闭度0.5全光照郁闭度0.8,其中郁闭度0.5显著高于郁闭度0.8;地径为全光照郁闭度0.5郁闭度0.8。不同郁闭度下叶片Amax在9.61~12.28μmol·m-2·s-1,郁闭度0.5郁闭度0.8全光照,遮阴条件下叶片Amax显著高于全光照条件;不同郁闭度下叶片LCP差异也较大,其中全光照下LCP最大,为16.50μmol·m-2·s-1,郁闭度0.5最小,为4.50μmol·m-2·s-1;3种郁闭度下叶片AQE、LSP和Rd差异均不显著。光响应曲线结果显示随着PARi的增强,不同郁闭度下叶片的Pn增大,Tr加大,Tf升高,Gs增大,Ci下降、WUE增加。相比郁闭度0.8和全光照条件,郁闭度0.5更适宜香榧幼林的生长。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好地研究香榧繁育技术,对香榧苗木繁育方法及容器苗培育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香榧的苗木繁育方法有播种、嫁接、扦插以及组织培养,目前生产实际中最常用的方法为嫁接。  相似文献   

16.
香榧生长习性及提高造林成活率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香榧发展慢、造林成活率低的实际问题,结合对其生长习性的观察,在分析以往造林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基础上,进行技术集成并开展有针对性的造林试验,从中发现合理选择香榧苗木类型、起苗和造林时做好苗木保护措施、苗期遮荫、苗木浅栽并加强幼林管理是提高其造林成活率的关键技术.通过生产实践推广,造林成活率由过去不到40%提高到现在的85%以上.  相似文献   

17.
对野香榧幼树进行就地嫁接,起砧嫁接后移栽,起砧移栽后多头高接,起砧移栽培成活后接等多种试验,提出了一整套合理开发利用野生香榧幼树资源的技术,加快了香榧生产基地化,良种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为促进香榧在旌德县的快速发展,分析了旌德县香榧产业发展的现状、必要性、可行性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香榧产业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