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原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合江农业科学研究所)在多年育种工作的基础上,针对服务区域障碍大豆生产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产量、品质、抗性与适应性问题),开展了新品种选育工作,创新出大豆新品种合丰56号。  相似文献   

2.
高银芝 《大豆科技》2009,(1):22-24,36
近年来北京市密云县春播大豆播种面积逐年递增,但品种单一,退化严重,产量极低,品种更新迫在眉睫.为了筛选出适宜密云地区种植的春播大豆新品种,达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2003-2007年从科研院校引进春播大豆新品种(系)29个在北京市密云县进行筛选研究,评价各品种的产量、抗性、生育期等性状,筛选适宜密云地区种植的新品种(系).经过4年的试验,筛选出了铁丰31、中作119(中黄38)、铁豆37等适宜密云地区种植的春播大豆新品种.  相似文献   

3.
彭琳  季良 《大豆科技》2007,(2):12-13,16
早熟高油大豆新品种新大豆7号是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1995年从加拿大引进,经过连续多年异地选择培育的优良大豆新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38.2%(干基),脂肪含量23.7%(干基),且蛋白质含量受环境影响较大,脂肪含量受环境影响较小.2004-2005年参加新疆大豆品种(早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 252.45 kg/hm2,较对照阿豆1号增产3.96%,居参试品种第二位.2005年参加新疆大豆品种(早熟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202.05 kg/hm2,比对照阿豆1号增产10.99%,居参试品种第一位.该品种适宜新疆北部冷凉大豆产区春播和南部阿克苏地区复播.  相似文献   

4.
转基因技术可以快速实现特定的育种目标,以获得满足生产需要的大豆新品种。为提高大豆的适应性,国内外都在开发具有不同优良特性和应用价值的基因,并积极进行商业化。除抗虫和耐除草剂转基因大豆外,培育耐旱转基因大豆新品种是提高大豆适应性,保障农业安全生产的新育种目标。文中以提高大豆耐旱能力为切入点,介绍了提高大豆耐旱能力的思路,并介绍了国外已经市场化应用的耐旱基因,对今后我国创制新的耐旱转基因大豆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掌握品种特性,种好高产品种合丰39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0年2月,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批准。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合江农科所育成的大豆新品种合交93-1538定名为合丰39号并在我省二积温带适应区推广应用。为黑龙江省大豆生产又提供了一个高产,品质较优良的大豆新品种。1999年我们引进该品种进行试种收到了良好效果的同时,结合品种的特征特性在栽培技术上还应注意几个问题。一、大豆新品种合丰39号的主要特征特性1 主要特征该品种为亚有限结荚习性,株高中等,有一定分枝,杆强,节间短,结荚密;三、四粒荚较多,抗倒伏丰产性好;叶披针形,花紫色,茸毛灰白色,荚熟褐色、粒园球形,种皮鲜…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适宜曲靖市麒麟区种植的大豆新品种,进行新品种引进及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云大豆0901-1丰产性最好,可扩大示范。云大豆0910-1、云大豆1001-2综合性状较好,可进行后续试验。  相似文献   

7.
通过新品种引进,可以迅速将外地优良品种引入本地进行推广种植,提高作物的产量和改善品质,是解决农业生产迫切需要新品种的一条最经济、最简单、最有效的途径。新品种引进必须根据市场需求,遵循科学规律,依法引种。需要注意以下6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8.
克山县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的增产效果。2004年克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引进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经过几年生产示范,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9.
美国大豆遗传育种研究新进展常汝镇(中国农科院品种资源所)美国是大豆生产的主要国家,十分重视资源的引进,1993年2月美国共保存各类种质资源14254份,新种质的创造、新品种的选育有一套完整的登记制度,到目前为止,已推广的新品种338个。美国已开始实行...  相似文献   

10.
不同氮肥管理对大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黄淮平原是我国夏大豆的主产区,诱处4号大豆是针对本地区大豆产量徘徊而引进的一个大豆新品种。该品种是发挥单株优势适合稀植的高产新品种。大豆因根瘤而具有固氮能力,但仅靠大豆本身的固氮功能不能满足大豆生长旺盛对氮素营养的需求。在开花期、结荚期追施氮肥对大豆...  相似文献   

11.
品种改良与新品种推广是提高作物产量的重要途径.然而,在生产实践中,新品种能否被农民选用受制于许多因素.为明确中国北方春大豆区、黄淮海夏大豆区和南方多作大豆区农民采用大豆新品种的影响因素,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于2008-2010年,在上述三个大豆主产区共22个省份,对农民的受教育水平、务农时间长短、家庭人口数量等社会经济特征以及他们对大豆新品种性状的了解情况进行了调查.在此基础上,本文采用二元Logit模型分析了影响农民大豆品种选择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北方春大豆区、黄淮海夏大豆区和南方多作大豆区受访农户的新品种采用率分别是99.45%、93.40%和37.55%;在北方春大豆区和黄淮海夏大豆区,农民对改良品种的高产、稳产、抗倒和抗病性等特点的认可程度超过地方品种,而在南方地区,农民对地方品种的稳产、抗病、抗逆、加工品质、熟期、株高等品种特点认可度更高;在北方春大豆区,从事农业生产年限和非农劳动力数量是影响农民选择改良品种的主要因素,而在黄淮海夏大豆区和南方多作大豆区,除了农户的社会经济特征以及高产目标外,影响农民选择改良品种的主要因素分别是早熟和抗倒性.研究结果可为分区制定区域品种选育和推广策略,推动中国大豆生产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品种改良与新品种推广是提高作物产量的重要途径。然而,在生产实践中,新品种能否被农民选用受制于许多因素。为明确中国北方春大豆区、黄淮海夏大豆区和南方多作大豆区农民采用大豆新品种的影响因素,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于2008-2010年,在上述三个大豆主产区共22个省份,对农民的受教育水平、务农时间长短、家庭人口数量等社会经济特征以及他们对大豆新品种性状的了解情况进行了调查。在此基础上,本文采用二元Logit模型分析了影响农民大豆品种选择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北方春大豆区、黄淮海夏大豆区和南方多作大豆区受访农户的新品种采用率分别是99.45%、93.40%和37.55%;在北方春大豆区和黄淮海夏大豆区,农民对改良品种的高产、稳产、抗倒和抗病性等特点的认可程度超过地方品种,而在南方地区,农民对地方品种的稳产、抗病、抗逆、加工品质、熟期、株高等品种特点认可度更高;在北方春大豆区,从事农业生产年限和非农劳动力数量是影响农民选择改良品种的主要因素,而在黄淮海夏大豆区和南方多作大豆区,除了农户的社会经济特征以及高产目标外,影响农民选择改良品种的主要因素分别是早熟和抗倒性。研究结果可为分区制定区域品种选育和推广策略,推动中国大豆生产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2002年从各省引进大豆新品种9个,花生新品种3个,在湖南长沙等地开展引种试验,通过产量比较和性状分析,道夏豆99-1、桂早豆、鄂豆7号等大豆品种和3个花生品种均可在全省进一步开展大面积的示范和推广。  相似文献   

14.
“开豆四吓“大豆高产、优质、抗性强、抗倒伏、不裂英和适应性强,已被国家外专局批准为国家引进国外智力成果示范推广项目和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为黄淮大豆产区提供了一个高产和高油新品种。本文主要介绍了“开豆四号“大豆的主要特性及产业化运行模式,以求促进黄淮区夏大豆生产水平尽快提高。  相似文献   

15.
日本“小松树”大豆栽培技术陈玉祥林志强(福建省大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366100福建省大田县1994年引进6个新品种进行试验,结果以日本“小松树”大豆产量名列前茅,经2~3年示范,一般亩产150公斤,高的达200公斤以上。一、品种特征特性“小松树”...  相似文献   

16.
湖南永州市新田县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种植大豆,生产的大豆品质优良,深受加工企业和消费者好评。本研究在2004—2007年对大豆种植的技术需求进行了调查。针对当地对新品种和新技术的需求,当地政府和华南农业大学大豆课题组采取多项措施,推广新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经过几年大面积推广后,当地大豆产量得到大幅提升,平均产量达到2 550—3 750公斤/公顷,价格全国最高,成为当地效益最好的作物。但2010年后,该地和周边地区都开始出现旱地大面积撂荒现象,而大豆生产一直停滞不前。本研究表明,虽然新品种和新技术的科技贡献率高,但基于高龄农民的小规模大豆生产,新品种和新技术的作用无法充分发挥,已经成为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和高效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17.
天隆一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选育的高产稳产、品质优良、抗病性好的春大豆新品种,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于2008年引进到江西省种植。本文就天隆一号的选育、引种过程、产量表现、相关特征特性以及配套栽培技术情况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8.
本文系统地回顾了黑龙江省农垦北安分局的大豆育种过程,相继育成和推广了一批大豆品种“北丰1-15号”,对垦区和黑龙江省农业生产作出了一定贡献,但由于生产的发展以及“九丰号”、“黑字号”等大豆新品种的崛起,对“北丰号”大豆已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有必要总结经验,调整育 种目标以及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乌克兰大豆生产发展迅速,成为欧洲的大豆主要生产国之一,介绍了乌克兰目前大豆生产和科研的概况、大豆品种资源研究及新品种选育技术.  相似文献   

20.
《大豆科学》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大豆专业学术性期刊 ,作为我国大豆学术界唯一的学报 ,现已被收入国内外重要数据库和文摘刊物收录文献源的重点核心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大 16开 80页。它是以大豆作物为主体 ,论述大豆作物本身问题的农业科学刊物 ,反映我国大豆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主要刊登有关大豆遗传育种、品种资源、生理生态、耕作栽培、植物保护、营养施肥、大豆生物技术和大豆食品加工等方面的学术论文、科研报告、研究简报、国内外研究述评、学术活动简讯和新品种介绍等。读者对象是从事大豆科学研究、生产的科技工作者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