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辽宁沿海地区河蟹工厂化育苗在20世纪80年代末取得超高利润后,规模逐年扩大,技术日臻完善,产量逐年提高。蟹苗产量从1990年的193千克增至1997年的50000千克。但每千克价格从6000~16000元降到600~1000元,使得这一产业处于保本微利状态。育苗厂家为了追求高产量,采取高温、高药等措施,严重影响了蟹苗质量。为了降低蟹苗的生产成本,提高蟹苗质量,保证扣蟹及成蟹的养殖生产,近几年大家纷纷探索河蟹在自然条件下土池育苗技术。2002年大洼县榆树鱼种场,利用10公顷池塘(其中3.3公顷池塘用来培育轮虫,6.7公顷池塘用育苗)售出淡化大眼幼体950千克,…  相似文献   

2.
幼蟹培育技术随着河蟹养殖业的发展,对幼蟹种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利用人繁和天然蟹苗大眼幼体培育幼蟹,提供相对稳定种源,已成为当前养蟹户的迫切愿望。为此,1995年我们在高桥镇文昌村陈忠义池塘中采用人繁蟹苗大眼幼体进行培育幼蟹试验,初获成功。现将培育技...  相似文献   

3.
在长江中下游的安徽、江苏内陆地区,由大眼幼体培育成200只/千克左右幼蟹的技术已被很多养殖户掌握,但是亩产量有高有低,500克大眼幼体的单产也是如此。笔者在三年的培育过程中亩产量可稳定在100千克左右,500克大眼幼体培育成的幼蟹可以稳定在75千克左右,现将主要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大眼幼体俗称蟹苗,因其一对复眼生于长长的眼柄末断,露出眼窝之外,眼睛显得大而突出,故又名大眼幼体。笔者曾在《中国水产》2000年第4期和《海洋科学》2000年第8期上载文,分别对河蟹蟹苗质量与河蟹Ⅰ期仔蟹成活率关系;河蟹大眼幼体及互期仔蟹变态成活率的研究作过详细介绍和研究报道。并且于2000年下半年在江苏省的赣榆、如东、启东等产苗大县市,就如何鉴别蟹苗质量优劣进行过多次技术培训和电视讲座,三县市育苗技术人员已基本掌握蟹苗质量鉴别技术,明确了蟹苗质量与仔蟹成活率的关系。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一技术和方…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在河蟹苗生产期间,有大量厚蟹与相手蟹大眼幼体(俗称螃蜞苗)混杂其间,人们用眼难以辨别,往往把螃蜞苗误认为河蟹苗,使河蟹养殖者蒙受经济损失。本文根据1995~1997年在河蟹苗生产期间连续3年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的天津厚蟹及...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河蟹大眼幼体下塘培育的几项技术关键,对提高蟹苗放养成活率,幼蟹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河蟹幼蟹培育指大眼幼体(俗称蟹苗)培育成Ⅱ~Ⅲ期幼蟹的生产过程。幼蟹培育主要有水泥池、土池和网箱三种培育方式。为了推进幼蟹培育技术更进一步在生产中应用,现将三种培育方式的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水泥池培育幼蟹 水泥池培育幼蟹具有密度大、成活率高、占地面积小、捕捞方便等优点,但造价高,管  相似文献   

8.
《淡水渔业》1973,(11):18-19
蟹苗的人工放流,有明显的增产效果,但因毛蟹繁殖习性是每年冬春,到长江口及沿海淡咸水水域交配孵化的,因此,蟹苗的产量不稳定。我们除每年组织劳力到江口采捕外,三年来开展了蟹苗人工育苗科学实验活动,今年在上海水产研究所合作指导下,经过半年左右的试验,在五月三十一日,六月三日,六月八日先后在土池、水泥池及室内小容器内孵出一小批大眼幼体,并经过变态育成幼蟹。通过试验,初步了解了毛蟹繁殖的过程和规律。主要体会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我们在河蟹(Eriocheirsinensis)养殖实践中,采用两步培育法培育河蟹幼蟹,取得成功,两步培育法即第一步将大眼幼体(蟹苗)育成Ⅱ期幼蟹,时间20天左右。第二步是将Ⅱ期幼蟹养成扣蟹出售或育成5~10克的蟹种,时间为4~5个月。现将主要技术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蟹苗(大眼幼体)在池塘培育条件下,8.06公顷水面产幼蟹3162公斤,幼蟹群体增重123倍,亩产26.15公斤,回捕率6.6%,幼蟹群体中最大个体为50克,最小个体仅0.01克,其中0.5—2.5克个体约占10%,2.5—10克个体约占50%,10—30克个体约占30%,30克以上个体约占10%。  相似文献   

11.
繁殖数足、质优的蟹苗种是发展河蟹增、养殖的基本条件。Z_5溞幼蜕皮后.经3~5天淡化,个体重6~7毫克/只(14~16万只/公斤).能适应淡水生活的大眼幼体.称为蟹苗。从蟹苗至成蟹的中间阶段的小蟹称幼蟹,生产上又称蟹种。我们把蟹种的培育分为三个阶段,即仔蟹(蟹苗经一个月左右的培育,蜕  相似文献   

12.
倪崇富 《水产科学》1995,14(6):17-19
塑料薄膜大棚培育早期幼蟹技术倪崇富(江苏省射阳县水产局224300)利用温控技术,河蟹苗早繁已取得成功,长江以北沿海地区最早繁育的大眼幼体,春节前后即可出池,比天然蟹苗提早3个多月。当年繁育的蟹苗,当年就可养成商品蟹上市.其经济效益上分可观。但早繁蟹...  相似文献   

13.
环境条件对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蜕壳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结果表明,黑暗条件下大眼幼体蜕壳数量少、成活率低;光照可刺激并促进大眼幼体的蜕壳与生长,但长时间光照会影响Ⅰ期到Ⅳ期幼蟹的蜕壳生长;泥土和隐蔽物作为栖息环境有利于提高中华绒螯蟹幼体的成活率;苗种质量是提高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到Ⅳ期幼蟹成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一、幼蟹生产的现状安徽宣城市水阳镇2001年幼蟹培育面积1万多亩,培育幼蟹8000余万只,2002年幼蟹培育面积达1.6万亩。全镇以河蟹生产为龙头的特种水产品养殖初趋格局,已初步形成了蟹苗(大眼幼体)培育———幼蟹———成蟹养殖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特别是幼蟹苗种的生产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从各地成蟹回捕率高、成蟹规格较大、长势情况良好来看,在各地享有一定的声誉。二、存在的问题1.采购蟹苗(大眼幼体)形势严峻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粮油棉生产效益下滑,全镇去年幼蟹培育面积比上年增加64%。5~6月份,全镇…  相似文献   

15.
长江口区是我国中华绒螯蟹的最大产卵场,1981年曾捞蟹苗(大眼幼体)13.5万斤。创历史最高水平。极大的支援了全国廿多个省、市、自治区的河蟹资源增殖工作。如江苏洪泽湖,由于1981年放苗量多,1982年产成蟹510万斤。但自1982年起至于今,长江口蟹苗产量一蹶不振,如1982年只产苗160斤,1984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是我国河蟹养殖的重点区域,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河蟹育苗生产量达20万千克,河蟹养殖面积达340万亩,养殖产量达到16.4万吨,产值达到80亿元。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已经初步形成蟹苗-蟹种-商品蟹产业链。目前省内蟹种培育上规模比较有特色的地方主要有启东、高淳、苏州和兴化等地,大眼幼体培育成规格蟹种的平均成活率基本在15%左右,启东地区由于靠海,池塘水质带有一定的盐度,其成活率可能还要高一些,有的甚至可达30%~40%,但这种蟹种如运输至纯淡水地区养殖商品蟹,其成活率可能会低于纯淡水区域培育的蟹种。本文重点介绍无公害河蟹商品蟹…  相似文献   

17.
倪崇富 《淡水渔业》1995,25(1):40-41
塑料薄膜大棚充气培育幼蟹技术倪崇富(江苏省射阳县水产局)利用温室控温,我县河蟹早繁已取得成功。第一批繁育出池的大眼幼体,比天然蟹苗提早两个月。但早繁的蟹苗,如直接放入露天池中,由于气(水)温低,变化大,其成活率必然很低,且生长速度不快。为了解决这个问...  相似文献   

18.
河蟹蟹苗的运输与暂养(二)二、蟹苗的暂养蟹苗人工暂养,即把大眼幼体培育成三期幼蟹(即蜕皮3次,约20天)的过程。这在螃蟹一生中所占的时间较短,但因这时蟹苗体质弱,对环境适应能力差,加之鼠、蛙、蛇和食肉鱼类的危害,其成活率很低。过去水产部门蟹苗放流的成...  相似文献   

19.
许扣宝 《科学养鱼》2007,(10):11-11
随着河蟹养殖面积的扩大,河蟹苗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在当地培育河蟹苗种可起到降本增效的目的。本站在近年开展的土池生态培育蟹种试验,大眼幼体存活率高、育苗成本低,现将有关技术总结如下。一、蟹苗的选择通常每千克有14万~16万只,个体重仅6~7毫克。所以要尽可能选放长江口区的天然蟹苗或长江水系的亲蟹人工繁殖的蟹苗。在具体选购蟹苗时,可从以下几方  相似文献   

20.
2011—2012年在海南琼海进行远海梭子蟹(Portunus pelagicus)亲蟹培育、人工育苗及稚蟹中间培育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亲蟹培育平均成活率和抱卵率分别为94.05%和85.61%。在水温28.5~29.6℃的条件下,从第1期溞状幼体发育变态至仔蟹期约需10~14 d,投放溞状幼体625.29万只,培育出大眼幼体100.12万只,成活率为16.01%,培育成仔蟹苗20.25万只,育苗成活率为3.24%。经过中间培育获得1.0 cm的蟹苗10.46万只,成活率达51.6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