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正> 母貉叼仔是产仔哺乳期造成仔貉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如在母貉的分娩产仔期不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有效的控制,会给养殖户造成极大的损失,严重影响经济效益。根据有关资料统计,约有40%的母貉在产仔哺乳期出现叼仔的现象。笔者结合自身养殖经验,汇集如下几点,供养殖户参考:1 发病原因母貉叼仔的原因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引起的。1.1 饲料中缺少某种营养成分特别是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的缺乏,常导致母貉叼仔、食仔的恶癖,这种情况多发于初产母貉。1.2 母貉带仔过多或过少由于母貉带仔过多,而母乳又严重不足,当仔貉吃奶时,母貉有痛感而导致母貉咬伤或食掉仔貉,相反当母貉带仔过少,母乳过剩,造成胀奶,也会使母貉疼痛难忍而引起叼仔。  相似文献   

2.
若母貉产仔多,产程过长,则其无力断脐带,极易出现脐带缠绕在仔貉的颈部上导致仔貉窒息而死,或因仔貉吃不到奶而饿死。在仔貉出生后4-6小时,一旦发现脐带缠绕仔貉颈部时,要用消毒过的剪刀剪断脐带,同时用5%的磺酊对脐带断端进行消毒。对产出多余的仔貉,要找母貉寄养或人工哺乳。  相似文献   

3.
一、发病原因 1.母貉在产仔或产仔后,受外界噪音干扰、惊吓,引起情绪不安而叼仔貉。 2. 饲养人员捉拿仔貉后,仔貉身上染上异味,引起母貉疑心而叼咬仔路. 3.个别初产母貉有恶癖,有的将仔貉叼到笼网上玩耍,有的边分娩边吃仔,有的产后不让仔貉吃奶,  相似文献   

4.
伊川县刘沟村李××喂一头黄色孕牛,体高3.8尺,4岁,南杂种。该牛于1984年4月9日上午10时开始出现分娩动作,下午14时胎儿已进入阴道,由于阴道口内膜有一  相似文献   

5.
问:初生仔貉早期死亡多的原因是什么? 答:(1)死胎、烂胎的出现是由于母貉妊娠期吃了发霉变质的饲料或饲料单一、营养不足造成的,当然也有疾病原因。 (2)饿死是由于母乳不足造成的,母乳不足根源是妊娠期饲料单一或不新鲜。还有就是个别母貉产前没有拔掉乳房周围的毛被,仔貉找不到乳头吃上不奶造成的。 (4)仔貉发生红爪病死亡是母貉妊娠期饲料中维生素C缺少造成的。 (5)压死、咬死主要原因是母貉受到惊吓不敢走出产箱或搬弄仔貉造成的,当然也有因饮水不足,奶水不足造成的。 (6)母貉产仔速度快,来不及断脐带,接二连三地产出仔…  相似文献   

6.
<正> 进入4月份以来,正值母貉产仔哺乳期,也是新生仔貉发病的高峰期。一个月来我站陆续接到新生仔貉大批死亡病例,从3日龄到15日龄不等,但以3~10日龄最多。现仅把一例附红细胞体病与沙门氏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治过程报告如下:1 发病情况河北省昌黎县靖安镇畜主庞某有临产母貉25只,到4月21日已有12窝陆续产仔,共产仔108只。仔貉产下前3天表现非常活跃健康,吃奶正常。3日后仔貉叫声异常,出现拒食现象,拉白色、黄色稀粪,少数有角弓反张现象,仔貉多数在2日后死亡。现有病貉(母15只,仔28只)每窝仔貉死亡率在70%~100%不等。母貉多数表现少食、腹泻、呕吐、倦怠,但无死亡。检查已经产仔母貉乳房,无异常,挤压乳头泌乳正常。畜主给母貉口服环丙沙星粉、先锋粉、阿莫西林粉等均无效。2 病理变化仔貉外观体况良好,剖检可见皮下肌  相似文献   

7.
仔貉出生后,在生长过程中,由于饲养管理不当,缺乏营养和发生疾病等,可造成仔貉的死亡.据调查表明,5~10日龄前,其死亡数占仔貉总死数的70%~80%;在断奶前的10天内占15%~20%,死亡率很高.一般常说在养殖业中,"少死或不死就是效益".因此,在母貉妊娠期和分娩后,针对上述各种因素,及时采取相应对策,可大大提高仔貉的成活率,才能获较好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母貉在产仔期间叼仔现象很普遍,据统计约有40%的母貉出现过叼仔,致使仔貉的成活率下降,给养殖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现将母貉叼仔的原因及预防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 辽宁省黑山县新立屯镇养貉户李广义,1986年养了8对貉(乌苏里公貉8只,母貉6只,当地野生母貉2只),8只母貉共产仔貉54只,断奶后成活54只,实现母貉全配、全准、全产,仔貉全活、全壮,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其主要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10.
母貉的产仔泌乳期包括分娩与哺乳,此期的中心任务是提高母貉的泌乳量和仔貉的成活率。为此,在饲养管理上要供给母貉足够营养,且催乳和增强泌乳力的饲料,使母貉能分泌足够的乳汁,创造良好的哺乳环境。  相似文献   

11.
一、貉产仔期公母同窝貉子性情温和、喜群居,野生状态就是成对穴居。母貉产仔后,双亲与仔貉也是同穴而居,直至分窝。我们根据貉的这一特性,总结出产仔期公母同窝的饲养方法。由于貉具有护仔性,每次喂食水时,公貉先让母貉吃食,自己却进入窝内护理仔貉。这样使仔貉不受冻、安静,同时母貉也吃得饱,泌乳能力增强。因此其仔貉成活率大大高于分离饲养的(见表1)。  相似文献   

12.
貉的产仔期一般在4月上旬至5月上旬,高峰期集中于4月中旬,产程一般2~4小时。如果产程超过6小时就应视为难产。此时应立即捕捉母貉,全面检查。如产道及胎儿无异常情况,可注射催产素1毫升,15分钟后再检查母貉;如母貉子宫收缩有力,但仍不能正常分娩,可行人工助产。这样一般即可顺利分娩。待仔貉毛干之后即可将母仔送回产仔箱内。  相似文献   

13.
这几年我市人工养貉中,母貉叼仔吞仔现象屡有发生。据1988年初步统计,全市因母貉叼仔吞仔死亡约占所产仔貉的35%。例如:某家饲养母貉1只,产仔7只,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生物统计的方法,对1983~1987年貉的原始繁殖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各种因素对母貉繁殖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2~3岁母貉的发情时间最早,而1岁和4~5岁母貉的发情时间最晚;2~4胎母貉的胎产仔数数和仔貉成活率均明显高于其它胎次;受配3次母貉的胎产仔数显著高于受配1、2次母貉的胎产仔数(p<0.05);随胎产仔数的增加,则仔貉的成活率则明显下降(p<0.01)。  相似文献   

15.
貉难产剖腹取胎病例贺喜章(黑龙江省红兴隆国营农场管理局畜牧水产局,友谊155811)杨贵成李玉时王凤琴(黑龙江省双鸭山农场兽医站)母貉3岁,重约4kg,体况良好,经产,1993年5月7日上午母貉临产表现不安、吼叫,不时蹲腰努责,但不能娩出仔貉,继之,...  相似文献   

16.
笼养野生动物貉实属新兴行业,如饲养成功,是劳动致富的一条新门路。近年来我县养貉业有了很大的发展,现已有貉四千余只。母貉每年三月下旬陆续产仔,四月中旬达到产仔高峰。今年哺乳期中仔貉大量死亡我们调查了一百个养貉户,他们今年原有仔貉1860只,死亡了1080只,死亡率达59%以上。现将引起仔貉死亡的原因及改进措施作一初步分析,供参考。一、母貉惊吓:在产仔、哺乳期间必须防止母貉受惊吓,如鞭炮声、汽车喇叭声、狗吠、鼓锣声等音响一旦出现,母貉会乱叼仔貉,  相似文献   

17.
仔貉断乳后称为幼貉,一般说来,仔貉从分窝开始便进入幼貉的饲养管理阶段。此时幼貉生长旺盛发育迅速,日粮量随月龄增长而增加,此时的饲养管理尤为重要。幼貉饲养管理大体包括断乳分窝、营养供给、环境条件以及疾病防治等。1幼貉的断乳分窝1.1仔貉的断乳仔貉哺乳到60日龄左右便可断乳。如果仔貉发育正常,身体健壮而且大小均匀,可采取一次断乳法,即将全部幼貉与母貉分开;如果发育不均、大小不一,则采取分批断乳法,即先把身体强壮的分离出来,等到其它弱小的仔貉略有改善能够独立生活时再适时断乳。1.2适时分窝刚刚从母貉笼舍中分离出来的幼貉不…  相似文献   

18.
<正> 饶河县有着大力发展乌苏里貉养殖业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短短几年,养貉业已遍及全县城乡。但是在生产实践中仍存在着不少问题,最突出的是仔貉成活率过低,全县1986年平均窝成活仅3.6只,存在养大貉吃仔、母貉患乳房炎、仔貉患病、饿死、冻死、压死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仔貉成活率。笔者采取了产后挪仔、室内饲养、母貉戴嘴套哺乳的新方法,母貉吃仔、患乳房炎、患白肌病等问题也迎刃而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随着仔貉的一天天长大,该让它们离开母貉,开始单独生活了。由于出生日期和身体情况不尽相同,养殖户在对仔貉分窝操作时注意禁忌,遵循原则:(一)仔貉分窝三忌1.忌操之过急。一般情况下,仔貉在出生50~60天应"独立门户",即进行分窝。但必须视仔貉  相似文献   

20.
僵貉形成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僵貉,是指仔貉从分窝断乳后至育成期不能育成商品貉。其特点是生长缓慢、个体小、瘦骨嶙峋、被毛蓬乱,到育成期体重只能达2.5 ̄3.5千克,到出栏时只能取残次皮,商品价值极低。1形成原因饲料搭配不合理,营养不全价,是形成僵貉的主要原因。饲养者图节省,只喂玉米面或搭配极少其他饲料,由于饲料严重缺乏营养,不能满足貉生长的需要,造成貉发育停滞,形成僵貉。母貉奶水不足是造成僵貉另一主要原因。究其原因,一是遗传因素,先天奶水不足;二是饲喂母貉的饲料质量差,使母貉不能产生足够的奶水;三是母貉在哺乳期生病,奶水不足。由于母貉奶水不足,仔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