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通过对现有文献的考察 ,从影响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的危害因素 ,小蠹的生活史、蛀干蛀梢期、种群动态、生命表、空间分布格局以及虫情预测预报等方面阐述了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种群生态的研究进展状况。以此对松小蠹的综合治理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疑山郭公虫对纵坑切梢小蠹捕食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疑山郭公虫对纵坑切梢小蠹成虫捕食量及对纵坑切梢小蠹繁殖过程和繁殖率的影响.在室温为22~24 ℃条件下,繁殖期疑山郭公虫平均每天可捕食纵坑切梢小蠹成虫0.61±0.043头.在实验室内,先将纵坑切梢小蠹引入云南松新鲜木段,7 d后再引入疑山郭公虫成虫.结果表明:疑山郭公虫成虫对纵坑切梢小蠹成虫的产卵过程形成干扰,从而导致后者繁殖率下降.疑山郭公虫幼虫可以捕食木段内纵坑切梢小蠹幼期各虫态,捕食率为8.3%.在野外,将疑山郭公虫成虫放到受到纵坑切梢小蠹危害的树干上,再用尼龙网将其包裹起来.研究结果表明,疑山郭公虫对树干内纵坑切梢小蠹幼期(幼虫和蛹)的捕食率大体为10.6%.疑山郭公虫对繁殖期纵坑切梢小蠹的影响主要包括捕食繁殖期纵坑切梢小蠹成虫、干扰纵坑切梢小蠹繁殖过程以及捕食纵坑切梢小蠹幼虫等.研究初步认为,疑山郭公虫对纵坑切梢小蠹种群增长具有明显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80年代以来,云南松遭受纵坑切梢小蠹的猖獗危害,造大量死亡。1992年在昆明市现有的云南松与栎类、云南松与华山松、云南松与滇油杉混交林及云南松纯林中设置11块定位观察样地,经过四年的观察,结果混交林平均每株受害率为10.9%,纯林均株受害率为48.95,混交林比纯林的纵坑切梢小蠹危害率降低38.0%,由于混交林内乔、灌、草种类的多样性,带来纵坑切梢小蠹天敌种类的多样性,有效地抑制了纵坑切梢小蠹的发生与发展,形成有虫不成灾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4.
80年代以来,云南全省云南松林区遭受纵坑切梢小蠹的猖獗危害,造成大量林木死亡。1992年在昆明市现有的云南松与栎类、云南松与华山松、云南松与滇油杉混交林及云南松纯林中,设置11块定位观察样地,观察云南松混交林蠹害发生情况,1992~1995年经过4年的观察,混交林平均株受害率10.9%,纯林平均株受害率48.9%。混交林比纯林降低纵坑切梢小蠹危害率38.0%。混交林内由于乔、灌、草种类的多样性,带来纵坑切梢小蠹天敌种类的多样性,有效地抑制纵坑切梢小蠹的发生与发展,形成有虫不成灾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5.
以弥勒县的新哨和石林县的长湖受蠹害严重的林区的1000株云南松为定期观察样树,分别不同树木长势级别和受害木等级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纵坑切梢小蠹在云南1年发生1代,且存在姐妹代现象,姐代种群占79.3%.妹代种群占18.6%.纵坑切梢小蠹对云南松的攻击有很强的选择性,优先攻击长势差的衰弱木.蠹害的危害从零星和簇状分布开始向大片状发展,待树木衰弱后进行蛀干危害.对蠹害木数量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树木受害越重,转化为枯死木的比例越高,当树木受害等级达4级以上时,树木很难再恢复生长.  相似文献   

6.
80年代以来,云南松遭受纵坑切梢小蠹的猖獗危害,造成大量死亡。1992年在昆明市现有的云南松与栎类、云南松与华山松、云南松与滇油杉混交林及云南松纯林中设置11块定位观察样地,经过四年的观察,结果混交林平均每株受害率为10.9%,纯林均株受害率为48.9%。混交林比纯林的纵坑切梢小蠹危害率降低38.0%。由于混交林内乔、灌、草种类的多样性,带来纵坑切梢小蠹天敌种类的多样性,有效地抑制了纵坑切梢小蠹的发生与发展,形成有虫不成灾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7.
纵坑切梢小蠹和横坑切梢小蠹是中国主要的森林蛀干害虫。在云南,两虫经常在云南松等松类树种上共同危害,造成重大生态和经济损失。这两种小蠹的种群结构因地区而异,其性比、成虫在枝梢上聚集危害的时间及其在树冠上的空间分布规律基本相同,但在树干上的空间分布规律有很大差异。通过研究并比较这两种小蠹的种群结构、性比、季节分布及空间分布等生态学特性差异,对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各地对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积极开展综合治理的情况下,结合各地的经验以及国内外的防治新技术,总结归纳四川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危害特征、危害类区,以及综合治理技术方案,为防治提供参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楚雄市西山公园松小蠹综合法治理技术示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松小蠹是一种毁灭性蛀干害虫,有纵坑切梢小蠹(Tomicus pi- niperda Linnaeus)和横坑切梢小蠹(Tomicus minor Hartih)两种, 均属鞘翅目小蠹虫科切梢小蠹属。该虫在适生条件下,特别是在树势衰弱的云南松纯林条件下扩散蔓延最快,易造成大面积枯立木,导致大面积云南松林被毁灭,是威胁云南松林生长的最大  相似文献   

10.
云南纵坑切梢小蠹种群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详细而系统地研究了纵坑切梢小蠹的生物学特性,包括种群生活史,蛀害及扩散习性,为全面综合治理蠹害提供了基础信息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受小蠹虫不同阶段为害的云南松光合生理反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15年生云南松在横坑切梢小蠹、云南纵坑切梢小蠹在蛀梢和蛀干为害期的针叶光合生理反应.Dun-can多重比较结果表明:云南松在小蠹虫蛀梢和蛀干期显著影响了针叶同化CO<,2>的能力,针叶净光合速率分别下降了31%和65%,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等光合指标也出现极显著下降(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针叶净光合速率与各生理生态因子的相关关系以及主要生理生态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在小蠹虫不同的蛀害期而不同.小蠹虫蛀梢和蛀干为害显著降低了针叶叶绿素含量(P<0.05),但受蛀梢为害的云南松针叶叶绿素a/b值显著高于健康或受蛀干为害的云南松.针叶最大荧光(Fm)、最大光量子效率(Fv/Fm)以及Fv/Fo均因小蠹虫蛀梢和蛀干为害而显著下降,尤以在被蛀干时的针叶Fm、Fv/Fm、Fv/Fo下降幅度更大.综合分析表明:受小蠹虫"胁迫"(蛀梢、蛀干)后针叶叶绿素合成受到显著影响,引起了寄主云南松光合机构的破坏,导致寄主云南松树势下降,这必为喜欢攻击亚健康或衰弱林木的次期性昆虫创造合适的寄主.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及试验研究,得出小蠹虫种群预测预报方法,即通过测定云南松含水量和林下植物多样性指数来预报该虫种群密度,建立了小蠹虫种群密度与云南松含水量的回归曲线模式y=100560e^-297x,蠹害指数与林下植物我样性指数的线性回归方程y=54.6-10.98x(y〈54.6)。并根据治理试验形容,提出了以营林技术措施为基础,清理囊害木为主,合理利用化学农药,应用生物手段控制林间种群密度的综合性治理措施,该研究对松纵坑切梢小蠹的预测及综合治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危害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2,自引:5,他引:27  
纵坑切梢小蠹在云南分布很广,80年代以来,在昆明,红河,楚雄3地,州30个县的云南松人工林内猖獗危害,直接经济损失6000余万元。该虫在云南1a一代,全年危害,无明显的越冬现象,每年5 ̄11月蛀梢,11 ̄翌年5月蛀干,树皮下各虫态种群高峰期出现在2 ̄5月,此时是清理蠹害木的最佳时期,成虫干转梢及由梢转干在林间扬飞期1 ̄14d,集中扬飞3 ̄4d,扬飞期对防治成虫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及试验研究,得出小蠹虫种群预测预报方法,即通过测定云南松含水量和林下植物多样性指数来预报该虫种群密度,建立了小蠹虫种群密度与云南极含水量的回归曲线模式y=100560e~297x,蠹害指数与林下植物多样性指数的线性回归方程y=54.6-10.98x(y<54.6)。并根据治理试验形容,提出了以营林技术措施为基础,清理蠹害木为主,合理利用化学农药,应用生物手段控制林间种群密度的综合性治理措施,该研究对松纵坑切梢小蠹的预测及综合治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2000年5月至2001年5月,研究了云南切梢小蠹与横坑切梢小蠹蛀梢期的种间竞争,比较了2种松小蠹在其寄主云南松树冠的垂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月份2种松小蠹在云南松树冠的垂直分布的存在差异,并随着月份的变动而发生变化.横坑切梢小蠹多危害较细的松梢,而云南切梢小蠹多危害较粗大的松梢.2种松小蠹的其它蛀梢习性(危害梢的年龄、攻击部位、蛀道长度等)文中也进行了比较.结论,云南切梢小蠹对云南松树梢的攻击能力强于横坑切梢小蠹.  相似文献   

16.
松纵坑切梢小蠹属鞘翅目小蠹科切梢小蠹属.是一种钻蛀树干为害很严重的森林害虫。该虫主要发生在立地条件差、林地卫生条件不好或其它各种原因导致树木生长衰弱的林分。小蠹虫主要包括柏肤小蠹、纵坑切梢小蠹.柏肤小蠹为害侧柏、桧柏等;纵坑小蠹虫主为害油松、黑松等。  相似文献   

17.
松纵坑切梢小蠹和横坑切梢小蠹在云南松蠹害木上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经对36株蠹害木作解析,发现纵坑、横坑切梢小蠹虫在云南松蠹害木上的虫种分布、虫口密度,因危害程度——枯萎木、濒死木和树木部位不同而异。林内衰弱的松树先受纵坑切梢小蠹的侵害,导致松树成片枯死主要是后来侵害的横坑切梢小蠹虫。  相似文献   

18.
混交林抑制纵坑切梢小蠹危害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年代以来,云南全省云南松林区遭受纵坑切梢小蠹的猖獗危害,造成大量林木死亡。1992年在昆明市现有的云南松与栎类,云南松与华山松,云南松与滇油杉混交林及云南松纯林中,设置11块定位观察样地,观察云南松混交林蠹害发生情况,1992 ̄1995年经过4年的观察,混交林平均株受害率10.9%,纯林平均株受害率48.9%,混交林比纯林降低纵坑切梢小蠹危害率38.0%,混交林内由于乔,灌,草种类的多样性,带  相似文献   

19.
经2001年在曲靖市麒麟区翠峰公园开展了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虫的诱虫试验,并通过不同设置时间,不同规格及饵木所在的不同堆放位置对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诱杀效果的分析,结果表明:在曲靖市麒麟区饵木的最佳设置时间为9月上旬至10月上旬,饵木直径以12-13.9cm的诱虫效果最好,堆放层数以两层为佳,其中第2层诱虫效果较好,此结果对指导饵木诱集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虫的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纵坑切梢小蠹是一种对云南松、华山松危害很大的蛀干虫害。经对其生活史及种群动态的研究,根据危害程度,采用伐除蠹害木的办法进行综合治理,主要清除Ⅲ级木,伐倒后及时刮皮处理。经过两年多的综合治理,使小哨林区受害株率由清理前的97%下降到21.69%;危害指数由53.35下降到9.6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