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庆市涪陵区的桑树养成收获方式一直沿用冬伐.为了改革这一桑树栽培模式和合理调整养蚕布局,进行桑树夏伐试验.通过夏伐与常规冬伐桑比较、夏伐桑的生长发育调查和养蚕试验,在地势与肥培管理较好的涪陵后山蚕区实行桑树夏伐,不但桑树发育正常,长势良好,而且夏伐桑园蚕种饲养量和单产有所提高,说明夏伐是可行的,可以提高蚕桑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叶丽娟 《中国蚕业》2005,26(2):35-36
建德市目前的养蚕布局是一年饲养春蚕和中秋蚕两期,全市90%以上的农户采纳这种养蚕布局,对桑叶的利用率不高.特别是近年来,本市推广农桑12、14等桑树新品种已有400hm2,这些桑树新品种具有发芽早、生长势旺、产叶量高等优点.一年养两期蚕的布局,春蚕结束夏伐后到中秋蚕大蚕用叶时,大部分桑树下部约14张左右的叶片变黄和落叶,造成极大的浪费.夏蚕、早秋蚕由于饲养量少,加上本市的气候条件不是很适宜,这2期蚕不受蚕农欢迎.为了充分利用新品种桑树这种产叶量高、生长势旺的优势,更为了探索一种在新形势下适合本市的养蚕模式,于2004年春蚕结束后,紧接着又组织饲养了1期春蚕(晚春蚕).晚春蚕是通过推迟桑树夏伐,利用常规春蚕饲养后桑树梢上再生长的叶片,在春蚕生产之后接着饲养的一批蚕.这种方法在不影响春蚕饲养量的条件下,在春蚕之后、夏伐之前增加饲养的一批蚕.由于采用这种新的饲养模式,使原来的养蚕布局发生了改变,同样也使桑树的夏伐时间推迟,桑树管理模式和肥培措施等方面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通过对晚春蚕饲养的全过程和桑树推迟夏伐后的秋季生长情况等方面的认真调查,认为晚春蚕在本市的饲养是成功的,现将调查的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温秀存 《山东饲料》2013,(26):366+368
桑树剪伐方式决定春、夏、秋各季产叶量比例,影响桑叶质量,从而决定全年养蚕布局,桑树冬春伐和桑树冬春重剪梢两种不同的剪伐方式可优势互补,对桑园桑树采取两种剪伐方式相结合的方法,更有利于县域蚕区推广全年多批次养蚕布局。  相似文献   

4.
张明阶 《蚕学通讯》2000,20(4):50-51
养蚕必须先种桑,桑成饲蚕这是蚕业界人士众所周知的。目前,对桑树布局,包括发展桑树区域的摆布,栽桑的地方、形式、规格等研究不够,而桑树布局好坏与否,不仅关系到桑叶产量的多少,质量的好坏,关系发展蚕桑生产的速度与兴衰。如我市自1995年至今重庆蚕业大滑坡其原因除市场因素外,另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桑树布局不合理所致。 据我所知,重庆自六十年代起发展的桑树基本上是“四边桑”。当时的蚕桑生产是以生产队经营为主,集中养蚕,有专人护桑养蚕,又有一定的专用养蚕设施设备,易于贯彻蚕桑科学技术,因而,桑蚕单产较高,质…  相似文献   

5.
桑树伐条直接影响到蚕的饲养量和布局,如何根据当地自然因素,科学地把握桑树轮伐比例和时间,合理安排蚕期与饲养量,实现蚕桑生产的安全化和效益最大化,是蚕业科技创新的现实课题.近几年有的地方饲养二春蚕使桑树伐条整体推迟,对桑树的生长发育及次年春蚕的生产影响较大.为此,我们从2002年开始在局部区域进行桑树夏季轮伐技术,调整夏秋发种时间,避开夏季高温、多雨期(7月10日至8月20日),较好地解决了秋季小蚕用叶难和大蚕桑叶易老化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 栽桑的目的是为了养蚕,养蚕的布局要考虑到桑树的采伐。采伐既要服从养蚕布局,又要有利桑树生理生长,使二者之间的矛盾统一,保持树势旺盛。本文试从万县地区四边桑采伐方式演变和养蚕布局的关系,谈谈粗浅看法,以求当前四边桑采伐技术改进,提高蚕茧质量。  相似文献   

7.
饲养续春蚕的试验初报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续春蚕是通过推迟桑树夏伐,利用春蚕饲养后新梢上再生长的叶片,在春蚕生产之后紧接着饲养的一批蚕,既有别于过去的二春蚕,也不是将春蚕进行分批饲养.这种方法不影响春蚕的饲养量,而是在春蚕之后、夏伐之前增加的一批蚕.由于桑树夏伐推迟,采用这种饲养模式,不仅使原来的养蚕布局发生改变,而且使桑树的夏伐时间推迟,桑树管理模式和肥培措施也相应发生了改变.从1999年起在如东县试点推广了这一饲养模式.  相似文献   

8.
桑树是一种特殊的经济林,生产上种桑树的主要目的是用来采叶养蚕。报道了叶用桑园中套种竹荪时,在栽培选料、配方、套种园址选择、桑树剪伐与蚕作规划布局、套种园管理、采收、加工等各环节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9.
元锁胜 《北方蚕业》2004,25(3):30-31
山西地处北方,十年九旱,无霜期短,桑树历来采用传统的出扦法.该技术是"株内春夏轮伐",能够使桑树全年常绿,解决了北方桑树伐条后枝条短、易受冻害、树势弱、生长不良的弊端,在国内外桑树管理学上独树一职,为山西蚕业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山西蚕区栽植形式的不断变化,传统的出扦法、养蚕布局已不适应生产变化的发展,有必要进行改革创新.据此,笔者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提出以下出扦技术改革意见,与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10.
刘定琼 《蚕学通讯》2007,27(3):29-30,33
我县已多年采用桑树冬季重剪,一年养四次蚕,即春、夏、秋、晚秋四次养蚕布局.  相似文献   

11.
<正> 近年来我市的桑树剪伐形式不断变化,蚕业技术水平得到提高,原来的养蚕布局已不适应生产变化的形势,有必要进行改革,使之更加合理,以促进蚕桑生产的进一步发展。现根据长治市桑树布局、气候条件和近几年养蚕布局的实践,提出一些个人看法,与同志们共同商榷。  相似文献   

12.
《江苏蚕业》2013,(4):21-22
春季晚霜近几年在我区频繁发生,影响桑树正常生长,不利春蚕常规布局,对蚕桑生产的稳定发展构成威胁。本文探讨桑树霜害发生因素、症状及相应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桑树春夏伐与多批次养蚕利害关系的分析,建议科学合理的改变桑树的剪伐方式,合理的调整养蚕布局,推广蚕桑丰产技术,可进一步提高养蚕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续春蚕布局自1999年起发明于如东,先后在不少蚕区进行了推广,由于这种布局改变了桑树原有的采收方式,从一开始就受到行业人士的质疑。时隔10多年,该技术在生产中成效如何,究竟对桑树生长有无影响,本文通过对使用该技术和采用传统技术两种方式种养的多个方面的调查,结果表明,续春布局这项技术对桑树的生长有弱化的趋势,但亩桑产茧量和收入均有较大的提高,且具有较长的生产持续性,均衡利弊,该技术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养蚕布局是以蚕儿自身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温湿度等主要生理特点为依据,以桑树剪代形式、桑叶生产为基础,以气象规律为条件来确定一年中养几季蚕、每季蚕的数量比例及蚕种出库时间的一种格局.合理的养蚕布局是提高养蚕单产、提高蚕茧质量、增加蚕茧产量、增加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之一.大足县自1956年栽桑养蚕以来,直到1977年,都是实行的两季养蚕布局,即春蚕和秋蚕.从1978年开始,改为四季养蚕布局,即春蚕、夏蚕、正秋  相似文献   

16.
<正> 探讨适宜的养蚕布局是提高蚕桑生产经济效益的重要方面,我们根据本县的气象、农事等情况,应用数学模型对蚕期布局问题进行了探讨。一、春期桑树三叶期的预测  相似文献   

17.
陈秀琴 《北方蚕业》2010,31(3):53-54
全年养蚕布局是否合理,关系到各期蚕的单产、全年总产和桑园面积产茧量的高低,关系到桑树的采养要求和下年度的产茧量,关系到劳力的妥善安排,关系到蚕室、蚕具设备的合理使用。多年来,我们根据本区气候资源、桑树采伐方式和农作物劳动力投入等情况,对我区全年养蚕布局不断地进行调整和完善,从中总结摸索出一套比较适合的年养蚕布局模式,在生产中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
肖建京 《广西蚕业》2006,43(4):15-17
提出了桑园病虫害的生态治理新观点,通过合理规划蚕桑产业,创造良好的桑树病虫害生态治理条件,如引进和推广抗病桑品种、优化桑树栽培管理技术、合理的养蚕布局、保护天敌以及应用环境友好型的新农药,将为桑树病虫害的生态治理提供更可靠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由于基层农药经营市场较乱,桑树治虫可用药品种单一,且长时间使用后防治效果下降,导致桑树害虫呈逐年上升的态势,对桑树危害加重,特别是秋季桑叶产、质量下降。同时因农户用药及操作不当使得家蚕中毒事故频频发生,蚕农养蚕积极性受挫,严重威胁着蚕桑生产。为保证蚕桑生产稳定发展,要按照桑树害虫在本地区发生的特点,结合养蚕布局、科学合理地做好桑树害虫防治工作。笔者根据多年来东台地区安丰、梁垛、富安等镇蚕农几年来的桑树害虫防治实践,就当前农村桑树害虫防治技术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0.
桑树霜害预防措施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正>桑树在春期发芽生长初期遭到晚霜侵袭,是桑树的重要自然灾害。如何避免或减少其危害程度,作者对此提出一些探讨意见。 一、新桑园布局选点时要考虑桑树霜害问题 桑树霜害的发生是与当地的气象条件相关的。在桑树发芽前后,如果气温回升快但不稳定的地区,往往桑树发芽后易遭霜冻侵袭。根据当地桑树发芽期的调查与气象资料中终霜期的分析,大致可以预测当地桑树遭受晚霜侵袭的频率。一般而言,桑芽在露青至脱苞期,对霜冻的侵袭尚有较强的抵御能力,而雀口期后幼叶开始展开,则对霜冻的侵袭十分敏感。在苏州地区湖桑32号等晚生桑品种的雀口期一般在4月上旬,而常年的终霜期在3月中旬。因此,这个地区桑树遭受霜冻危害的情况是不多的。当然,例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