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枫 《山东家禽》2004,(8):14-16
在世界范围内。只要使种公鸡达到一定的条件。鸡群就会获得良好的受精率。然而,为了获得良好的受精率。就需要管理好鸡群,确保种公鸡在各个不同的年龄阶段获得正确的骨架发育、睾丸发育和均匀度.确保控制好种公鸡的饲喂,正确的公母比例以及种公鸡适宜的肥胖程度。  相似文献   

2.
只有使种公鸡达到一定的条件,鸡群才会获得良好的受精率。因此,为了获得良好的受精率,需要管理好鸡群,确保种公鸡在各个不同的年龄阶段获得正确的骨架发育、睾丸发育和均匀度,确保控制好种公鸡的饲喂、正确的公母比例以及种公鸡适宜的肥胖程度。  相似文献   

3.
为了获得良好的受精率,就需要管理好鸡群,确保种公鸡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获得正常的骨架发育、睾丸发育和均匀度。确保控制好种公鸡的饲喂方法,正确的公母比例以及种公鸡适宜的肥胖程度。  相似文献   

4.
韩枫 《水禽世界》2004,(8):14-16
在世界范围内,只要使种公鸡达到一定的条件,鸡群就会获得良好的受精率。然而,为了获得良好的受精率,就需要管理好鸡群,确保种公鸡在各个不同的年龄阶段获得正确的骨架发育、睾丸发育和均匀度,确保控制好种公鸡的饲喂,正确的公母比例以及种公鸡适宜的肥胖程度。1饲舍安排如果将种公鸡与种母鸡分开饲养,让种公鸡按照体重生长曲线饲喂就变得简单许多。然而,种公鸡通常总是被安置在鸡合的最末端,饲养人员难以观察其行为和活动。安伟捷育种公司的技术管理人员建议:种公鸡应饲养在鸡舍入口处最前端的围栏内,便于育雏育成期进行观察和管理。在全阶…  相似文献   

5.
胡入胜 《山东家禽》2014,(11):21-23
在我国现代肉种鸡的生产中,公鸡和母鸡都是影响受精率的重要因素,但是公鸡对受精率的影响更大。因为公鸡的问题影响受精率主要是受公母配比、有效交配次数、精子浓度与质量等三方面的影响。为了获得良好的受精率,就需要从细节入手管理好鸡群,确保种公鸡在各个不同的周龄阶段获得正确的骨架发育、睾丸发育和体重均匀度,坚持公母分饲、合理的公母比例以及种公鸡适宜的体况是获得良好受精率的根本保障,笔者结合种公鸡的饲养管理实践,现归纳如下几点需要注意的管理细节,对指导生产具有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6.
公鸡睾丸生长发育的几个关键阶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公鸡睾丸的发育程度对鸡群受精率的高低和维持非常重要,受精率低的鸡群通常公鸡睾丸也较小.因此,无论在哪个阶段任何管理方法都不应该损害公鸡睾丸的生长发育.为了使公鸡的睾丸更好地发育,就必须了解公鸡睾丸发育的几个关键阶段.  相似文献   

7.
韩枫 《水禽世界》2000,(2):13-14
一个种鸡群即使种母鸡饲养管理的再好,产蛋性能再高,80%以上产蛋率延迟的时间再长,若种公鸡的性能表现不佳,尤其是产蛋中、后期出现脚病、腿病、超重等问题,使其派不上用场,也会导致整个生产周期得不到应有的受精率和孵化率,生产不出合格健康的雏鸡。正如某专家所说,再好的母鸡都成了“寡妇”。如今若想使肉用种鸡群保持终身良好的受精率,再也不像10—15年前那么容易了。在此提供一些饲养要点,望有助于提高种鸡群的生产性能。1饲养公鸡数目大多数肉种鸡饲养者都根据所预期的死亡率,每100只母鸡配给12—15只公鸡。管理好这些…  相似文献   

8.
近 5年来 ,肉种鸡母鸡的性能有了稳步的提高。比如 ,英国 2 0 0 2年淘汰的罗斯鸡群中 ,每只母鸡到6 0周龄的平均种蛋产量是 16 1 6个。然而 ,孵化率的变化范围很大 ,将孵化率从最低提高到上四分之一 ,就可使每只入舍母鸡的雏鸡产量增加 10只。在许多情况下 ,孵化率降低都与分性别饲喂管理不良有关。在这样的情况下 ,对公鸡的管理多加注意就可改善孵化率。在世界各地的多种条件下都可获得优良的受精率 ,这里的关键因素是 :·公鸡的骨架大小要正确 ,并且不同个体间的骨架大小要有较高的均一度 ;·睾丸发育良好 ;·配种比率正确 ;·公鸡饲料供…  相似文献   

9.
倘若鸡舍内的环境对整个鸡群来说是一个颇为理想的世界,种公鸡与种母鸡都能在饲料平衡、光照恰当、体重适宜等条件下饲养,达到理想的产蛋率和受精率,也许就没有任何必要在鸡群中采用青年种公鸡替换老龄种公鸡的程序。然而,在许多情况下,鸡群在整个生产周期至少要替换一次种公鸡,有时甚至两次。鸡群为何要替换种公鸡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受精率太低。   鸡群至 40周龄时,由于种公鸡交配的频率变缓,而种母鸡,从其生理学方面来看,则需要交配的次数更加频繁才能维持较高的受精率,因而到此年龄阶段,肉种鸡的受精率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0.
养好肉用种公鸡,不仅能提高种蛋受精率、孵化率及健雏率,而且对发挥种鸡生产潜力,提高优良种鸡的种用价值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掌握好肉用种公鸡科学正确的饲养管理技术极为重要。笔者结合实践,就如何养好肉用种公鸡的几点体会与做法浅谈如下。1搞好种公鸡的培育要想使种鸡群有较好的受精率,首先必须培育出品质优良的种用公鸡。因此,这就要求必须从公鸡育雏育成期开始抓起。但在实际饲养中,部分人存在一种错误认识,认为开始时公鸡的比例较大(通常公母比例为15∶100),以后总能选出一定数量的合格公鸡,从而忽视对公鸡的严格选育。由于存在这种…  相似文献   

11.
公鸡的管理     
对于雏鸡产量来说,鸡群中的公鸡管理和母鸡管理是同样重要的。按照种鸡公司提出的体重控制建议,管理好骨架生长、睾丸发育、公母比例以及饲料投放,就有可能生产出高度均一,在交配时具有优良体型和成熟度的公鸡群体。  相似文献   

12.
<正>生产中肉种公鸡管理不善造成孵化率损失的原因,按比例可分为无精蛋42%、早死28%、中死6%和晚死24%。实践中种公鸡饲养管理经常出现的问题有:0~12周睾丸发育不良、18~28周睾丸生长发育差、骨架发育不好、周增重不足、选种不良、均匀度较差及35周后公鸡不活跃等。公鸡管理成功等于鸡群饲养成功一半。因此为了维持种鸡40周后受精率的持续稳定,应关注以下重点。1 种公鸡40周后的生长发育源于早期良好的管理1.1种公鸡生理特征的基本因素关注早期性发育即精元细胞的发育,从1天起精元细胞开始繁殖提供精子发育所需营养,精元细胞越多,受精率越高。睾丸的生长发育0~15周从5mg生长到80mg,18~25周从2g生长到20g,25~30周睾丸重量超过40g,35周后睾丸开始逐渐萎缩。  相似文献   

13.
AA+种公鸡具有生长速度快、胸肉比例高、饲料转化率好等特点。随着育种技术的进展,要求商品鸡的生长速度越来越快,从而对种鸡的生产性能(包括产蛋率和受精率)造成一定的影响。尽管种公鸡只占整个鸡群的10%左右,但对鸡群生产性能的影响却占到50%,  相似文献   

14.
正在种鸡的饲养管理过程中,公鸡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为其不仅占母鸡群8%~10%的比例,还肩负着繁殖后代的重任,商品代鸡群半数以上的基因物质来自于公鸡。由此可见只有加强种公鸡的饲养管理,才能够提高种鸡群的受精率、孵化率和健雏率。1育雏育成期料量控制在育雏前2周应刺激公鸡尽量  相似文献   

15.
公鸡de管理     
对于雏鸡产量来说,鸡群中的公鸡管理和母鸡管理是同样重要的。按照种鸡公司提出的体重控制建议,管理好骨架生长、睾丸发育、公母比例以及饲料投放,就有可能生产出高度均一,在交配时具有  相似文献   

16.
种公鸡管理的作用在生产中往往被低估。本文从记录体重、公母比例和公鸡选育方面介绍了种公鸡的管理,以期提高种鸡群的整体受精率和孵化率。  相似文献   

17.
俗话说:“公鸡好,好一坡”。说明种公鸡对后代有重要影响。作为种用公鸡,必须种性良好,体格健壮,配种力强,精液品质好。这样才有希望提高受精率和获得优良的后代。优良的种公鸡一天可交配20—50次,交配一次的射精量为0.1—1毫升。这里,谈谈肉用种公鸡的培育问题。  相似文献   

18.
如今,使肉种鸡群保持终生的高受精率,不象10~15年前那么容易了。以下是有助于提高种鸡群性能的一些要点。公鸡的放置大多数种鸡公司都为每100只母鸡配备12~15只公鸡,具体视预期死亡率而定。重要的是要管理好这最初放入的公鸡,使它们的骨骼生长良好,体增重不要过大,并且要使其不能从母鸡食槽中采食。要记住,无论采用什么样的管理方案,最初放入的公鸡在鸡群整个一生中总是配种最多的。管理好公鸡,是搞好配种的关键。为了让公鸡长得高而又没有骨骼畸形,要对它们饲喂优质的开食料(应含粗蛋白18~19%,含代谢能1320~1340千卡/千克)3~4周。使4…  相似文献   

19.
为减少种公鸡饲养量,提高种蛋受精率,我们进行了肉用种鸡的人工授精。现报告如下: 1 种公鸡的选择和训练 1.1 选择 第一次选择:在42日龄雏鸡扩群时选择具有品种特征,发育良好,特别是鸡冠发育好的作种。第二次选择:180日龄进行。按摩时,肛门外翻,交配器(雄实)勃起,能排出良好的精液。  相似文献   

20.
韩枫 《中国家禽》2002,24(15):19-20
肉用种鸡群若想在整个生产周期均获得良好的孵化率,必须加强对种公鸡的饲养管理,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