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为了探索池塘高产养殖的途径,培养高产典型,引导养鱼农户开展科学养鱼,促进“渔业丰收计划”的全面实施。1990—1991年在农场水产大队的配合下,我们与养鱼农户晏春货同志共同设计创高产试验。经过两年的试验总结提高,实现亩净产667.9kg。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一、试验条件 1.鱼池条件:试验池面积为11.9亩的精养池,长方形,东西向,光照条件好,水源及排灌方便,水深2.5m,配备喷水式增氧机和潜水泵各1台(套)。此外池埂种青面积2.5亩,池边建有猪舍2间,年存栏牲猪5—10头。 2.鱼种:试验放养鱼种主要由自己培育和本队调剂,体质好,规格整齐。 3.饲料:主要有菜饼、三等粉、颗  相似文献   

2.
一、试验时间和地点1.试验时间2004年2月至2005年4月。2.试验地点浙江省慈溪市观海卫镇东山头养殖场,管理者为胡佰能。二、试验材料与方法1.试验材料(1)池塘的条件:面积为9.8亩,长方形,东西走向,水深1.5米,池底平坦,淤泥不超过5厘米。(2)水质条件:养殖池塘为原海涂开发而成,盐度在0.5‰左右,pH值为7.2~7.8,水质清新,符合水产养殖用水标准。(3)机械条件:配置3千瓦增氧机1台,潜水泵2台。(4)鱼种和饲料:黄颡鱼鱼种从浙江省淡水研究所人工繁育场购入,鱼种规格整齐,为100尾/千克,体质健壮、活力强,鱼体无损伤。翘嘴红鲌为原养殖池过塘鱼种,平均…  相似文献   

3.
池塘养鱼亩产1千公斤高产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平 《淡水渔业》1989,(1):18-21
<正> 一、条件与方法 (一)鱼池条件鱼池选用江陵县泥港湖渔场职工承包的一口池塘.其面积为11亩,东西走向朝阳;沙泥底,水深1.5~1.7米;渠道配套,能进能排,交通方便;设有两台2.2千瓦的增氧机和一台潜水泵。 (二)养殖方法 1.合理密放混养,提高池塘鱼种集约化程度  相似文献   

4.
湖南是水产大省,由于水产品总量迅速增加和市场价格下跌,农民养鱼增产不增收。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迫在眉睫。2001年笔者在湖南岑澹农场六大队就80∶20种草养鱼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试验时间2001年12月5日~15日放养鱼种,2002年12月25日~30日起水上市,结束试验。1.2池塘条件池塘1口,0.67hm2,池塘淤泥约0.5m,水源条件好,进排水设施完善,水深2.0~2.5m。池塘配置1.5kW喷水式增氧机1台。鱼种放养前用生石灰100kg/667m2消毒,放鱼种前15d鱼池进水1.8m。1.3鱼种放养鱼种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病无伤。放养时用5%左右的氯…  相似文献   

5.
游建涵 《内陆水产》2000,(10):14-15
为了探寻解决当前市场出现的淡水鱼产品结构性、季节性供大于求的养殖方法,引导生产者面向市场发展生产,提高池塘养鱼的经济效益,满足消费者对鱼产品多样化的需求,我们于 1999年进行了池塘养殖品种模式改革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鱼塘条件 鱼塘分别位于郊区的小溪农场和强溪村,总面积 10.2 hm2,共有鱼塘 27口 ,水深 1.5~ 1.8 m,池底土质为沙壤土,鱼池四周开阔,阳光充足,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排灌方便。大部分鱼塘装配 1~ 2台增氧机。鱼塘边搭盖猪栏,饲养生猪。 1.2鱼种放养 在鱼种放养前,鱼塘用生石…  相似文献   

6.
<正> 中原油田工副业总公司下属水产品公司有封闭式工厂化养鱼车间9个、室内鱼池面积8600米~2和池塘53亩。1990年我们在49亩池塘中培育出罗非鱼鱼种49589公斤,平均亩产1012公斤,其中最高亩产达1700公斤。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和方法 1.池塘条件与水源情况。53亩鱼池分布二处,一处连片鱼池48亩,排列整齐。每池2亩呈长方形。鱼池系粉砂土,渗水严重,故  相似文献   

7.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池塘条件 选择条件相近的池塘3口,面积均为5亩,水深1.5-1.8米,水源来自团湖,水质良好,排灌方便,每个池塘架设一台3.0千瓦增氧机,每天定时增氧。 2.鱼种来源 试验鱼苗由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提供,鱼苗经小型温棚培育和网箱二级培育至大规格鱼种。鲢、鳙、鳊鱼鱼种来源于本场。  相似文献   

8.
我区地处高纬度严寒地区,养鱼生产起步较晚,特别是鱼种生产一直受着水温低,鱼类生长期短等因素的困扰,处于规格小、单产低的落后局面,严重影响了养鱼生产的发展。为了改变这种落后状况,我们于1996年在地区河南鱼种试验场开展池塘培育大规格鱼种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鱼种出池规格为65~152g,平均亩产达312kg。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池塘条件:试验池面积为6亩,长方形。水深1.6m,鱼池底泥厚15cm,水源为水库水,水质清新,无污染,注排水方便。 2、夏花放养:夏花由省涝洲鱼种场购入,其中鲤鱼夏花8.2万尾,白鲢夏花0.6万尾,花链夏花0.4万尾,草鱼夏花0.4万尾,6月4日入池,放养比例及密度,见附表1。  相似文献   

9.
<正>2013年,九江市科技局下达了市科技三项经费项目"小龙虾与黄颡鱼种轮养技术示范",2013-2014年在九江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实验基地进行了小龙虾与黄颡鱼种轮养试验。通过项目组近一年的养殖试验表明:养殖情况良好,养殖品种生长速度快,养殖效益明显提高,综合利润7027.6元/亩,现将养殖技术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选取试验池塘2口,面积分别为4亩和6亩,池塘水深1.5~2.5米。池塘经过标准化鱼池改造,为二级护坡。进排水系统齐全。水源来自鄱阳湖水,水质清新无污染,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每口池塘配备2.2千瓦增氧机1台,并架设自动投饵机1台,池  相似文献   

10.
喻梅 《科学养鱼》1997,(9):32-33
为了迎合市场的需要,调整养殖品种,优化养殖结构,提高池塘养鱼的经济效益,我们于1995年开始在徐州市水产良种试验场进行了池塘主养异有银鲫试验,试验面积逐年增加,1996年主养面积为38亩,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1996年试验值况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池塘条件:选用良种场的八个成鱼池,面积共计38亩,水深均在工5米以上。池底平坦,淤泥少。水源与云龙湖连通,水质清新,无污染,注排水方便。每个塘口依面积大小相应配备1.5千瓦或3千瓦的叶轮式增氧机一出口。(二)鱼种放养:从1995年11月底开始放养,至1596…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我们豫东一带由于干旱少雨,鱼池水体深度不够,只能对池塘采取改造和衬砌方法,来实现保水养鱼.但是,这类池塘由于水体浅、投饵施肥量大,在夏季排注水条件不好的情况下,由于池水老化,常引起鱼类缺氧浮头的现象,影响了鱼种的成活率和产量.为探索一条既经济、方便、省时,又能改善水质环境和易推广应用的可靠途径,我们就采用黄沙土加水制成浆状后,对鱼池进行定期泼酒的水质处理试验.试验结果显示,降低了注排水的生产成本,减少了水质老化和缺氧浮头现象,同时,又预防了鱼病,提高了鱼类成活率和鱼产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笔者进行了团头鲂(图见彩中插2)成鱼生态养殖试验,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试验选在马伸桥镇王刁庄村,池塘面积18亩,长方形、南北走向,水深2米,水源充足,水质符合渔业养殖用水标准,排灌方便。配备3千瓦叶轮式增氧机2台,自动投饵机1台,4千瓦潜水泵1台。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我省池塘养鱼产量和经济效益,通过两年的试验,摸索出了适合我省条件的养鱼增产技术规程。一、基本条件 1.池塘条件:成鱼池面积10亩左右,水深1.7—2.5米;鱼种池3—5亩,水深1.5米左右。池塘保水性能好,成鱼池底泥保持在15—20厘米。 2.水源:地上水和地下水相结合,  相似文献   

14.
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试验池塘面积5亩,长方形,东西走向。池塘平均深3.5米,沙土质,池底平坦,水源为河水,水质清新无污染,符合渔业水质标准,进排水设施完善,电力设施齐全,设投饵机一台、3.0千瓦叶轮式增氧机一台。2.池塘消毒鱼种放养前,对池塘周围杂草进行清理,冬季将池塘曝晒。鱼种投放前半月注入10厘米  相似文献   

15.
1改善池塘水质管理的必要性以鱼种池为侧,一般鱼种池大都偏小、偏浅,往往忽视改善排灌和增氧条件,片面认为养鱼种不同于养成鱼,鱼种小池子不宜大,也不宜深,不会像成鱼池那样有“泛池”的危险,可以任鱼种浮头。因此,一般鱼种池里的鱼种大都在立秋后出现停止生长的现象,而立秋正是鱼类生长的大好季节。  相似文献   

16.
目前培育一龄团头鲂良种的饲料是以菜饼为主的沉性颗粒料,易造成散失,水质变肥,夏秋季蓝绿藻太多而形成湖靛,影响了鱼种生长。若经常换水、开动增氧机等,则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及水资源,影响了水环境。本试验应用美国大豆协会80∶20养殖技术模式,即主养鱼团头鲂产量占80%,搭配品种白鲢占20%。采用浮性颗料饲料养殖一龄团头鲂鱼种,旨在减少投饲量和池塘淤积,降低水体肥度,降本节支,实现无公害养殖。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本试验利用3只面积均为5亩的池塘,水深2.0米。池岸全部为石驳岸。每只池配套3千瓦增氧机一台,注排水方便。2.夏花放养试验…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养鱼生产的不断发展,各地饲养鱼种(夏花到春花阶段)的池塘也就相继增加。但历年来,这些鱼池培育的鱼种出池后,鱼池在上半年除有少量的用来孵化鲤鲫等鱼和培育鱼苗外,大部分鱼池有6—7个月的空池时间.若利用这段时间培育一茬大规格鱼种,则就可在不增加设备、投资的情况下,提高池塘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正> 针对包头地区高寒、高碱度的特点,我们于1990年作了池塘主养鲤鱼创高产的试验。16亩试验池塘总产鱼10773公斤,平均亩产673.3公斤,其中鲤鱼总产9384.5公斤,平均亩产586.5公斤。每亩获纯利1488.4元。现将技术总结如下。一、鱼池条件及鱼种放养选东西向长,池深3米,有效面积16亩的池塘一口,配潜水泵一台,增氧机两台。4月25日以每亩2.5公斤漂白粉稍带水清塘,三天后注入井水和河水各半,水深1米,不施肥,并在鱼池向阳岸中间搭设2.5米高的饲料台。选杂交丰鲤为主养鱼种,鱼种用200ppm腐植酸钠洗浴20分钟。4月28日至5月1日放养鱼种,共28159尾,计2125公斤,平均每亩1759尾,132.8公斤。详见表1。  相似文献   

19.
成鱼池套养细鳞斜颌鲴增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我们利用10亩成鱼池套养了细鳞斜颌鲴(图见彩中插2),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池塘面积10亩,平均水深2.6米,池埂坡比1:2.5,具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池底平坦,淤泥在10厘米左右。利用长江水源,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无污染。2.池塘清整放养鱼种前  相似文献   

20.
薛志成 《齐鲁渔业》2002,19(10):30-30
鱼种是养鱼的物质基础,鱼种培育是养鱼生产的重要环节之一。要把小规格、瘦弱的鱼种养成膘肥体壮的大规格鱼种,关键在于秋季培育。1.改善生活环境 培育鱼种的鱼池经几个月的饲养,其水质逐渐老化,溶氧降低,饵料生物减少,致病微生物及有害物质增多,对鱼种生长不利,特别是个体小的鱼种生长受到限制,草鱼在这种水体中易患病。因此,应改善鱼种生活的水体环境:①将原池水放出1/3~1/2,再加注新水;②施肥培水;③每亩鱼池用10~15kg生石灰,加水溶化后全池均匀泼洒,半月1次;④也可转池培育,新鱼池按常规清塘消毒,培肥水质后再放鱼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