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应用种聚集度指数和种回归方法,对荔枝尖细蛾幼虫的空间格局和抽样技术进行研究。所有指52标表明,荔枝尖细蛾幼虫在田间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且个体间相互吸引。在空间格局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理论抽样数,并通过不同抽样方式的精度比较,得出平行线抽样方式最佳。  相似文献   

2.
应用聚集度指标法、回归分析法、零频率方法对泡桐蛛蛾幼虫的空间格局进行测定。结果表明 ,泡桐蛛蛾幼虫在林间呈聚集分布 ,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 ,零频率方法分析泡桐蛛蛾幼虫种群类型为“聚集度逆零频率制约型”。根据泡桐蛛蛾的空间格局提出了抽样技术 ,并根据零频率方法研究结果确定了林间调查的理论抽样数和简单序贯抽样分析表  相似文献   

3.
《林业资源管理》2016,(3):61-66
运用典型样方调查法,从龄级结构、静态生命表特征、存活曲线和4种聚集强度指标(分布系数R、负二项指数K、平均拥挤度指数M*、聚块性指数PAI)等方面研究湖南阳明山国家森林公园甜槠次生林种群结构特征和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阳明山甜槠种群结构为纺锤形,属于衰退型种群;2)甜槠种群在总体上存活数随龄级增加先上升后降低,存活曲线接近Deevey I型,即曲线凸型;3)在研究样地内,甜槠种群的分布格局整体呈现为集群分布,符合最普遍的种群样式。种群结构和分布格局与生态因子、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自然干扰和人为破坏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相思拟木蠹蛾Arbela bailbarana是近年发现的危害八角Illicium verum的重要蛀干害虫。为了研究该虫在八角林内的空间分布格局,笔者于2015年6月在广西国有派阳山林场详细调查了该虫在八角主干上的分布,应用扩散系数(C)等9种指标测定了其空间分布格局,并给出回归模型、聚集原因分析和理论抽样数模型。结果表明:该虫在八角主干上的分布格局基本为聚集分布;回归模型进一步确定为聚集分布;聚集原因是环境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相思拟木蠹蛾在八角林内的理论抽样数公式,给出了不同虫口密度以及不同误差要求的最适抽样数。  相似文献   

5.
浙江栉蝠蛾幼虫空间格局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聚集度指标法、回归模型分析法等方法对浙江栉蝠蛾幼虫的空间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浙江栉蝠蛾幼虫在竹林间的空间格局呈聚集型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个体之间相互吸引。运用Iwao法确定了林间最适理论抽样数。  相似文献   

6.
美国白蛾是重要林业检疫害虫,危害寄主众多,对行道树、观赏树、退耕林及果树等阔叶树种危害尤其严重。本研究应用Taylor的幂法则、Iwao m*-m回归分析法及6个聚集指标对河北省的石家庄和衡水地区美国白蛾幼虫网幕的空间分布型和抽样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美国白蛾幼虫网幕的空间格局为聚集分布,个体群是分布的基本成分,种群密度越大聚集程度越大。利用Iwao m*-m回归方程中的α和β参数值,计算出不同精度下的序贯抽样数和理论抽样数。  相似文献   

7.
为了进一步揭示次生甜槠Castanopsis eyrei木荷Schima superba林的林分空间结构特征,在浙江省遂昌县垵口村的20~25年生、35~40年生、55~60年生3个次生甜槠木荷林分别设置了面积为50 m×50 m的样地,进行了每木调查和坐标定位。通过样地Ripley聚集度分析和点Ripley聚集度分析,对3个样地中的优势树种及林分整体的空间格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树龄的增加,不同年龄的次生甜槠木荷林的上层乔木立木数量逐渐增加,下层乔木立木数量逐渐减少,树种数量相对稳定,但各层树种组成变化明显,其中上层木中甜槠、木荷、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 3个优势种的比例从20~25年生时的20.41%增长到55~60年生时的73.53%;从空间结构看,20~25年生甜槠木荷林林分呈现聚集分布,35~40年生甜槠木荷林林分呈现半聚集半均匀分布状态,55~60年生甜槠木荷林林分呈现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樟子松梢斑螟(Dioryctria mongolicella)幼虫在樟子松栽植区的空间分布格局和抽样技术,并为该虫的野外调查与防治提供理论依据,采用8个聚集度指标和3种回归分析法对樟子松梢斑螟幼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测定。同时,通过Iwao回归法计算了樟子松梢斑螟幼虫种群的最适抽样量并拟合序贯抽样模型。结果表明,樟子松梢斑螟的8个聚集度指标均显示为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种群,且个体之间相互吸引。随着田间平均虫口密度的增大,抽样数逐渐减少;随着允许误差逐渐减小,所需要的抽样数就越大。建立的序贯抽样表和最适抽样量表可在林间调查中应用。  相似文献   

9.
沙棘绕实蝇幼虫空间格局及其应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运用两种回归方法的四种聚集度指标对沙棘绕实蝇幼虫的空间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沙棘绕实蝇幼虫在其危害的沙棘林内呈聚集分布遵从负二项分布。按照m-n回归法,确定了理论抽样数和序贯抽样方案。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南岭保护区主要树种的群落空间格局特征。本研究基于固定样地,通过对样地中植物的调查分析,进而对群落主要树种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样地中共有39科58属104种木本植物,根据重要值排序,华润楠、马尾松、甜槠、广西紫荆、虎皮楠、密花山矾、尖叶杨桐等7种为优势种。华润楠在0~2.5 m尺度上表现为聚集分布,2.5~4.0 m为随机分布,4.0~6.0 m为均匀分布。马尾松0~25.0 m表现为随机分布。其余物种呈现为小尺度聚集分布,大尺度随机分布。群落内部种间竞争不明显,仍有较大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