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布式水文模型在流域水资源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要阐述了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研究的基本状况。指出,目前的水资源管理是基于一定水文规律的现状水资源的调控与开发利用。认为在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双重作用下,水文循环规律发生了变化,具有物理基础的分布式水文模型将为研究宏观尺度上变化环境下水文循环规律和开发利用流域水资源提供科学有力的工具。回顾了国内外分布式水文模型的研发现状,认为目前我国分布式水文模型的研究开发还不能适应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的现状,开发具有物理基础的分布式水文模型将为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文章最后给出了分布式水文模型建立过程中模型结构、尺度及模型参数的确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日径流过程模拟预报的准确程度对于合理利用水资源于农业灌溉、工业生产、生活用水以及水力发电等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日径流预报有很多方法,分布式水文模型是国内外水文界的热门研究课题,将基于GIS的分布式水文模型应用于灌区与水库联合调度系统中,应用李兰教授开发的LL-Ⅱ型分布式水文模型对东风渠灌区白河水库日径流过程进行模拟预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基于GIS的黄河下游分布式水资源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布式水文模型是水文界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该研究选用黄河下游流域作为典型研究流域,应用ARC/INFO技术和遥感信息、国内最新水资源调查资料和我国自行开发的LL-Ⅱ分布式水文模型对流域的水资源量进行模拟计算。黄河下游流域内主河道由于泥沙的不断淤积属于典型的地上悬河,而且该地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日益显著,尤其是跨流域调水的影响。本研究充分考虑各种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对径流过程进行连续模拟,并取得了较好的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4.
分布式水文模型是水文界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该研究选用黄河下游流域作为典型研究流域,应用ARC/INFO 技术和遥感信息、国内最新水资源调查资料和我国自行开发的LL-Ⅱ分布式水文模型对流域的水资源量进行模拟计算。黄河下游流域内主河道由于泥沙的不断淤积属于典型的地上悬河,而且该地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日益显著,尤其是跨流域调水的影响。本研究充分考虑各种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对径流过程进行连续模拟,并取得了较好的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5.
农田流域水文响应特征分析及模型考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田流域由于下垫面性质的复杂和农业管理活动对水文循环的影响,表现出了与自然流域不同的水文特征。通过对农业水文、农田水利方面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从农田流域典型下垫面和农业管理活动2个角度,分析农田与自然流域水文响应差异,提出建立基于农田水文系统特征的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的若干考虑。  相似文献   

6.
SLURP模型及其在灌区水管理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农业节水灌溉的尺度问题,常借助水文模型模拟研究灌溉系统的水分循环以及水量平衡要素的变化规律。SLURP模型具有一定的物理基础,能够充分利用RS/GIS空间信息,考虑灌溉系统内大坝、水库、取水设施等影响,模拟不同地质、土壤、植被以及不同管理措施情况下的灌区水分循环。阐述了SLURP模型的原理、结构和功能和模型参数,总结了模型在国外灌区的应用研究现状及其进展。结合灌区水管理研究的经验,分析了模型存在的不足,对模型在灌区水管理及节水灌溉策略分析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农业节水灌溉的尺度问题,常借助水文模型模拟研究灌溉系统的水分循环以及水量平衡要素的变化规律。SLURP模型具有一定的物理基础,能够充分利用RS/GIS空间信息,考虑灌溉系统内大坝、水库、取水设施等影响,模拟不同地质、土壤、植被以及不同管理措施情况下的灌区水分循环。阐述了SLURP模型的原理、结构和功能和模型参数,总结了模型在国外灌区的应用研究现状及其进展。结合灌区水管理研究的经验,分析了模型存在的不足,对模型在灌区水管理及节水灌溉策略分析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农业节水灌溉的尺度问题,常借助水文模型模拟研究灌溉系统的水分循环以及水量平衡要素的变化规律.SLURP模型具有一定的物理基础,能够充分利用RS/GIS空间信息,考虑灌溉系统内大坝、水库、取水设施等影响,模拟不同地质、土壤、植被以及不同管理措施情况下的灌区水分循环.阐述了SLURP模型的原理、结构和功能和模型参数,总结了模型在国外灌区的应用研究现状及其进展.结合灌区水管理研究的经验,分析了模型存在的不足,对模型在灌区水管理及节水灌溉策略分析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针对大型灌区作物种植结构复杂、不同区域作物需水量差异较大的特点,以GIS为平台,建立了灌区月灌溉用水量分布式优化模型.模型将灌区栅格化,以每个栅格的月灌溉用水量作为决策变量,以作物生育阶段作物水分生产函数为基础,以灌区作物产量最大为优化目标,考虑了水量平衡、渠系配水能力、水资源投入量、灌水时间、可供水量以及非负共6个约束条件.以澳大利亚马兰比季灌区2006—2007年8月、10月和12月的优化结果为例,优化后月灌溉用水的高峰期与河流径流的高峰期同期,且优化后的灌溉用水量小于同期观测值.此外,优化后的配水结果存在将有限的水资源向经济价值高的作物转移的趋势.因此,月灌溉用水量分布式优化模型可以用于大型灌区内不同尺度月灌溉用水量的优化模拟,且优化后的配水方案更加节水高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确定人民胜利渠灌区合理的农业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为灌区水资源管理和机井布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针对人民胜利渠灌区水资源分配不合理及灌区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按照灌区地形地貌、工程类型和灌溉水源特点将灌区分为Ⅰ、Ⅱ、Ⅲ共3个计算单元,基于线性规划方法和MODFLOW地下水数值模型对灌区各计算单元进行不同水文年水资源优化配置,并模拟优化配置后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结果】确定了不同水文年灌区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灌区计算单元Ⅰ、Ⅱ、Ⅲ区不同水文年的井渠比例有所不同,平水年井渠比分别为1/3.14、1/3.25、1/2.92,丰水年分别为1/3.47、1/3.66、1/3.24,枯水年分别为1/2.75、1/2.77、1/2.60;平水年计算单元Ⅰ区模拟地下水埋深相比初始埋深下降0.01 m,水资源总量基本处于平衡状态;计算单元Ⅱ、Ⅲ区模拟地下水埋深相对于初始埋深分别上升了0.12、0.15 m;丰水年灌区计算单元Ⅰ、Ⅱ、Ⅲ区模拟地下水埋深相比初始埋深分别上升了0.1、0.23、0.3 m;枯水年灌区计算单元Ⅰ、Ⅱ、Ⅲ区模拟地下水埋深相比初始埋深分别下降了0.17、0.08、0.04 m。【结论】线性规划方法和MODFLOW地下水数值模型相结合能较好地模拟灌区地下水流场和预测地下水动态变化趋势,进而确定合理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