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4 毫秒
1.
王芳  李静  唐碧桃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6):3485-3487
在田间小区栽培的香蕉苗上,接种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e)、喷施饱和石灰水和无菌水7d后,接种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测定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表明,饱和石灰水能够诱导香蕉植株对尖孢镰刀菌产生抗性,串珠镰刀菌与尖孢镰刀菌复合侵染,加重了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使用双孢蘑菇菌渣与土壤按比例(体积比)混合栽培新丰生姜,通过分析混合基质的理化性质以及生姜的生长和产量,探讨双孢蘑菇菌渣对生姜栽培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菌渣添加比例的增加,土壤容重降低,pH值、含水量升高,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升高,但生姜叶绿素含量、株高、茎粗、分蘖数和产量均降低。添加双孢蘑菇菌渣后,生姜植株长势变弱,产量随之降低,双孢蘑菇菌渣栽培生姜添加比例(体积比)应少于50%。  相似文献   

3.
香蕉枯萎病致病菌筛选及致病菌浓度对香蕉枯萎病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通过筛选和鉴定香蕉枯萎病的致病菌株,之后接种不同浓度的病原菌孢子悬液,研究香蕉植株的发病程度,以期为香蕉枯萎病的田间诊断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室内筛选和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结果】从香蕉枯萎病病株的假茎基部分离筛选纯化获得了一株致病的尖孢镰刀菌菌株。盆栽回接该菌株35d后,有90%香蕉植株发病,香蕉死亡率高达70%,经鉴定确认该菌株为香蕉枯萎病致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FOC);本试验条件下,致病菌株的孢子悬液浓度为103CFU/g土时是香蕉枯萎病发病的临界浓度,当致病菌株的孢子悬液浓度不超过105CFU/g土时,香蕉枯萎病的发病指数随着病原菌孢子悬液浓度的加大而增加,当致病菌株的孢子悬液浓度超过105CFU/g土时,香蕉枯萎病的发病指数不再显著变化;香蕉根际土壤和土体土壤中的尖孢镰刀菌数量受致病菌株孢子悬液不同浓度的影响较大,接种病原菌孢子悬液不同浓度处理的根际土壤的尖孢镰刀菌数量是土体土壤尖孢镰刀菌数量的1.15—2.06倍,显著高于土体土壤尖孢镰刀菌数量。【结论】香蕉植株枯萎病是否发生与土壤本身的尖孢镰刀菌数量有关,发病程度高低决定于根际土壤中的尖孢镰刀菌数量,以上结果可为香蕉枯萎病的诊断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研究西瓜枯萎病菌在植株体内数量分布及其扩展规律。【方法】在福建省永泰的西瓜地调查了枯萎病不同发病级别西瓜植株的生长状态,以及尖孢镰刀菌在根际土壤和植株体内的分布情况。【结果】随着枯萎病病情的发展,枯萎病显著地影响着植株的生长态势,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长都受到抑制。健株平均蔓长较发病植株的蔓长15.5~205.4cm,地下部根长比1级和3级植株分别长0.3cm和8.6cm。在同一块田地中,西瓜健株与枯萎病病株的根际土壤均存在着枯萎病菌尖孢镰刀菌,病原菌的数量与发病程度并无明显相关性。但是,西瓜健康植株仅在根部检测到尖孢镰刀菌,发病初期的植株在根部和主茎基部检测到尖孢镰刀菌,而发病中期植株是在根、主茎基部和茎蔓中部检测到尖孢镰刀菌;植株根部的尖孢镰刀菌数量表现为发病中期植株>发病初期植株>健康植株,分别为3.97×103cfu/g、2.07×103cfu/g和0.27×103cfu/g。【结论】病株内的尖孢镰刀菌的数量与病情呈现正相关,菌体有自下而上的扩展连续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碳酸氢铵在土壤中对尖孢镰刀菌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通过比较碳酸氢铵、亚硝酸钠和硝酸钠的抑菌作用,以期探明碳酸氢铵抑制尖孢镰刀菌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土壤培养和平板培养相结合的试验方法,研究不同含量碳酸氢铵、亚硝酸钠和硝酸钠对枯萎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黄瓜专化型、西瓜专化型以及甜瓜专化型生长的影响,同时研究了硝化抑制剂双氰胺对碳酸氢铵杀菌作用的影响,最后采用平板培养法分析了培养基pH值的变化对碳酸氢铵抑菌作用的影响。[结果]碳酸氢铵和亚硝酸钠均可以有效抑制3种专化型尖孢镰刀菌在平板上的生长和土壤中的数量,且抑制作用随其含量的增加显著增加,但硝酸钠则无影响;培养基pH值在一定范围内的变化不会对尖孢镰刀菌生长产生显著影响,碳酸氢铵对尖孢镰刀菌的抑制作用与pH值有关,但不完全取决于pH值;硝化抑制剂对尖孢镰刀菌生长没有影响,但能够抑制碳酸氢铵对尖孢镰刀菌的杀菌作用。[结论]碳酸氢铵中的氨可以杀灭尖孢镰刀菌,并且其转化产物亚硝酸根离子在土壤中也能起到一定抑制尖孢镰刀菌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从黄瓜根际土壤和根、茎中分离出对黄瓜枯萎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黄瓜专化型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细菌菌株7株,这些细菌在平板上对尖孢镰刀菌的抑菌效果最高可达46%。经济福平抗生素诱导抗性后,这7株菌株共得到具有抗性的菌株4株:GJ-9、NH-1、P_7、XX_2J_7。检测有利福平标记的菌株在黄瓜苗根系和植株内的定殖能力,结果显示菌株在黄瓜苗具有良好的定殖能力,并且能通过根部运输进入茎中,从而显著提高黄瓜苗的PAL、POD和PPO防御酶活性。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将筛选到的7株拮抗菌的发酵液对黄瓜苗进行处理,其中拮抗菌NH-1的发酵液对黄瓜枯萎病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其处理后的黄瓜苗病情指数为26.00,防治效果达到66.03%。根据其生长形态特征及对其进行gyrb基因序列分析,鉴定其为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葱粗提取液对甘蓝枯萎病菌尖孢镰刀菌的抑制效果,本试验设置不同浓度葱粗提取液,研究其对尖孢镰刀菌生长速率、孢子产量、孢子萌发率、菌丝结构的影响,并进行甘蓝枯萎病盆栽防效试验。结果表明:葱粗提取液对尖孢镰刀菌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当PDA培养基中葱粗提取液浓度为0. 6 g/m L时,抑菌率可达56. 3%;培养基中葱提取液浓度为0. 4 g/m L时,尖孢镰刀菌孢子产量抑制率和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达到97. 7%、92. 1%;显微镜观察显示,葱粗提取液浓度越大,对尖孢镰刀菌菌丝形态结构影响越大。盆栽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当土壤中葱粗提取液浓度为0. 043 g/g土时,接种7 d后的防治效果可达到65. 9%。  相似文献   

8.
探索木薯器官浸提液对香蕉尖孢镰刀菌的化感效果,为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分别用乙醇和水浸提块根形成期木薯地上部与地下部器官获得浸提液,采用生长速率法探讨浸提液不同培养时间对香蕉尖孢镰刀菌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1)乙醇和水浸提液均对香蕉尖孢镰刀菌的生长有不同程度的化感抑制作用,且两者无显著差异;(2)木薯地下部器官浸提液的化感抑制作用显著强于地上部;(3)地上地下部器官浸提液的50~100mg/L浓度抑制作用较强;(4)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抑制作用呈现逐渐减弱的趋势,24h的抑制效果显著高于72~120 h.  相似文献   

9.
百合抗尖孢镰刀菌无性系的离体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百合品种元帅(Acapulco)、卡萨布兰卡(casablanca)的愈伤组织为试验材料,附加不同浓度的枯萎病菌毒素粗提液,用于抗尖孢镰刀菌无性系的离体筛选.结果表明,以体积分数75%的毒索培养基上培养10d作为百合抗尖孢镰刀菌无性系筛选的选择压比较适宜,抗镰刀菌无性系的再生苗生长正常,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比未经筛选的对照株高,经人工接种枯萎病菌鉴定,2个百合品种抗尖孢镰刀菌无性系的再生植株均表现中抗枯萎病.  相似文献   

10.
以海南临高和皇桐2地采集的3个品种(系)健康和已感染枯萎病的香蕉植株为样品,采用组织匀浆法进行内生放线菌的分离,共获得内生放线菌142株,并以尖孢镰刀菌4号生理小种为靶标菌株,通过平板对峙试验,筛选出6株抗性菌株,其中分离得到的NJQG-3A1菌株对尖孢镰刀菌菌丝生长抑制作用最强,抑制率可达83.21%。对菌株NJQG-3A1进行形态与生理生化特征、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及系统发育树比对分析,结果表明,菌株NJQG-3A1为Streptomyces phaeoluteichromatogennes,其发酵液对温室盆栽香蕉枯萎病的相对防效可达82.46%,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Science (New York, N.Y.)》1942,95(2466):356-357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