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的方法,通过用大小不同的白术术栽进行种植试验研究,开展术栽大小对白术存苗率和产量的分析。结果表明:术栽大小对白术的存苗率无显著相关,而对白术的产量具有极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采用多因子多水平区组试验的方法,通过用不同药剂消毒处理术栽,开展白术出(存)苗和产量的试验分析.结果表明:要提高白术产量,首先应挑选健壮的术栽,其次是在种植前对术栽进行消毒处理(50%多菌灵200倍数液浸泡术栽60 min的存苗率最高,达99%).  相似文献   

3.
白术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于术、冬术、浙术。具有补脾健胃、燥湿利水、和中功能,主治脾胃气弱、不思饮食、虚胀。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而以浙江栽培面积最大。一般用种子繁殖,第1年播种培育“术栽”,第二年春季移栽。本试验研究术栽种植密度对白术产量的影响,探索白术栽培的合理密度,为白术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总结了商品白术栽培技术,包括术栽培育、选地整地、术栽栽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加工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商品白术种植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白术在浙南的规范化栽培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的要求,将原产浙江中部的中药材白术引入浙南山区种植,并开展白术种栽(根状块茎,下同)培育、生物学特性观察、适宜种植期、种栽大小、种植密度等试验研究,探讨浙南新区的白术规范化种植技术.结果表明,白术在浙江文成山区(海拔650 m)进行种植是可行的,存苗率达80%以上、每667 m2产鲜术660kg以上,达到产区水平;产品质量检测达到2005版中国药典规定的标准,实现了白术种植区南移1~2个纬度,促进中药白术的可持续发展;浙南具备白术育种的自然条件,但播种期以3月下旬~4月中旬、育地应选择在海拔600m以上的新开垦山地为宜;种植时采用80~120个/500 g大小的种栽、株行距25 cm×30 cm种植产量最高;在浙南地区种植时,尽量做到鲜术下种,不须贮藏,时间以12月前后为妥.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白术种子的观察、测定和种子繁育、贮藏的相关试验研究,概括了白术种子的形状、大小和质量;提出白术种子繁育以每株选留10-15个花蕾为好,为获得较高的种子产量,应选择术栽中等大小(100个左右/500g),密度以37.5 cm×21 cm为宜,并在苗期、现蕾期、开花期各喷一次硼肥;对于用剩的种子,应及时低温贮藏。  相似文献   

7.
介绍四熟菜玉米与白术套作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培育术栽)、整地、播种、栽植、田间管理、采收等方面内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白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术是文成县栽培的主要中药材品种之一,常年种植面积约106.8hm^2,总产336.4t,年产值900万元左右。白术从种子到商品,一般需要2年时间。第1年播种育苗,培育术栽;第2年大田栽培,收获成品。栽培技术为播种育苗,培育术栽,适时栽种,合理密植,加强肥水管理,抓好病虫苹害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9.
白术为我国传统大宗中药材,是景宁县主要草本药材。阐述了白术的生长发育特性,并从适生环境、选地整地、术栽处理、适期种植、肥水管理、中耕除草与摘蕾、留种等方面对其科学规范化栽培技术进行了介绍,以期为景宁白术产业的规范化栽培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浙西南山区白术种植优势分析及规范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浙西南山区种植白术的优势,并从育苗(种栽繁育)、大田管理、病虫害防控、采收与加工等方面总结了浙西南山区白术规范栽培技术,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揭示武穴野生山药及其零余子中代谢物的种类与相对含量差异,利用LC-MS/MS广泛靶向代谢组学的方法对采集自湖北省武穴市野生山药的山药肉、山药皮和零余子中代谢物成分进行检测,并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和单变量统计分析筛选零余子与山药肉间、山药皮与山药肉间的差异代谢物.结果表明:武穴野生山药及其零余子中共检测到385种代谢物;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测定中药生地和熟地中微量元素的方法.方法:采用湿法消化法处理样品,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中药生地和熟地中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中药生地和熟地中含有Zn,Cu,Fe等微量元素;平均回收率为:Fe:102.1%,Zn:96.9%,Cu:101.1%,RSD为:Fe:3.8%,Zn:2.2%,Cu:3.4%.结论:中药生地和熟地中含有丰富的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该测定方法简便,精密度及重现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13.
应用石蜡切片法和透射电镜法研究了不同发育时期的五味子根、茎和地下横走茎的解剖结构,旨在分析地下横走茎发育过程,探寻地下横走茎与根、茎在显微结构上的异同。结果显示:①五味子地上茎与地下横走茎在发育过程上有很多相似点,都有原生分生组织、初生生长和次生生长等3个阶段。但在初生生长的超微结构、茎尖形态和次生结构上也有明显差别;地上茎尖第1层细胞外有明显薄膜,核膜发育完整、质体多、液泡相对较少。地下茎茎尖相对于地上茎尖生长缓慢,液泡多,营养多以脂滴形式存在;地下茎尖呈弯钩状,次生维管组织在横切面上的比例较地上茎尖小。②五味子根次生结构包括周皮、次生韧皮部、形成层和次生木质部。在次生生长的过程中,根中央有未木质化的薄壁细胞。地下横走茎初生木质部发育方式属于内始式,从本质上不同于根的初生结构发育方式。  相似文献   

14.
穿龙薯蓣根茎龄级的判定及繁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观察结果表明,穿龙薯蓣的根茎龄级可通过根茎环状凹陷判定,陇南市武都区的野生穿龙薯蓣根茎龄级大多为4~5年生;根茎龄级和药剂处理均对穿龙薯蓣根茎成活率有极显著影响,以1年生根茎、每段3个芽孢、200 mg/kg生根粉(ABT)处理8 h的根茎成活率最高,达96.33%。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解决实际生产中因混用鱼腥草种茎而造成的收获产量不理想的问题,【方法】以绵阳江油“大红”鱼腥草种茎为材料,通过不同播种前预处理以及不同年生种茎对鱼腥草生长及产量影响试验,探求不同类型的茎径分级、切段长度、年生数对于鱼腥草出苗数、株高、叶片数量、叶面积、小区产量、产出类型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5cm切段处理的鱼腥草出苗数最高,但后期生长乏力;15cm切段处理的鱼腥草在成熟期之前在株高、叶片数量和叶面积上都具有显著优势;中种茎,10cm切段处理的鱼腥草的地下茎产量相对其他处理条件具有显著优势;分段为10cm的不同茎径种茎,以粗种茎产出的粗种茎分布比例和比重最高;1年生种茎在出苗数与地下茎产量方面最具优势。【结论】从收获鱼腥草地上部分的角度来说,15cm切段长度为获得高产的最佳预处理条件;从收获鱼腥草地下茎的角度来说,粗种茎、10cm切段长度为获得高产的最佳预处理条件;从收获鱼腥草优良种质资源角度来说,采用粗种茎可以达到最佳效果;相对多年生种茎,采用鱼腥草当年生种茎做种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6.
培养基种类和BA与NAA浓度对玉花兰根状茎增殖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培养基种类和BA与NAA浓度配比对玉花兰根状茎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KC培养基有利于玉花兰根状茎的形成和生长,VW培养基次之,MS和B5培养基则不利于根状茎的形成及生长,KC培养基中BA 0.5mg/L与NAA 0.5mg/L混用既促进根状茎形成又促进其生长。  相似文献   

17.
刘娟  马克意 《特产研究》2010,32(1):38-40
针对关苍术根和根茎混用的现象,从性状、显微、理化性质方面,对关苍术根和根茎进行生药学鉴定,从而区分关苍术的根和根茎。用生药学显微鉴定的方法观察关苍术根与根茎在组织特征方面的差别,再利用紫外图谱扫描法和薄层色谱对照法比较两者在化学成分上的差异。关苍术根和根茎在组织特征上存在显著差异,但在化学成分上没有明显差别。所以可以通过生药学显微鉴定的方法对两者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6-BA浓度对墨兰根状茎增殖的影响和反应器培养墨兰根状茎的可行性,为墨兰种苗生产中大量培养繁殖材料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奇花墨兰组培根状茎为外植体,研究了6-BA浓度对其根状茎增殖的影响和根状茎生长动态,比较了在固体培养基和液态培养基振荡和生物反应器培养条件下根状茎增殖效果。[结果]当培养基中6-BA浓度为2.0 mg/L时,墨兰根状茎生长良好,增殖效果显著。对根状茎的增殖生长过程进行显微镜观察,结果发现接种后10 d起可见新的根状茎分化,接种后10~20 d根状茎数增加,接种后20~40 d根状茎数不再增加,但已分化的根状茎不断增大。比较不同培养方法对根状茎增殖生长的影响发现,在生物反应器中根状茎增殖效果显著好于固态培养基培养和液态培养基振荡培养。[结论]6-BA2.0 mg/L有利于墨兰根状茎增殖,利用生物反应器大量培养根状茎是墨兰种苗工业化生产中可利用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雷竹引种后地下鞭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雷竹引各后地下鞭生长发育实地调查结果表明:雷竹地下鞭生长发育和分布存在空间规律性变化。鞭龄及土层深度对鞭长的影响显著。鞭龄对壮芽数及出笋芽数影响达极显著水平。竹鞭节位第6-20节段上出笋最多,竹鞭节位对出笋芽数的影响达显著性水平。竹鞭生长方向以顺坡向下的最多。跳鞭露出地面的部分,竹鞭直径细小且节密,无发笋现象,应及时覆土。母竹地径与竹鞭直径,及竹眉高直径与竹笋地径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应适当地挖掘鞭梢以促进岔鞭数目,同进竹鞭长度以1-2m为宜。松土、除草、施肥和适宜厚度的覆盖有利于鞭的生长和单位面积笋的产量。  相似文献   

20.
几种因素对墨兰根状茎增殖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墨兰的根状茎为外植体,研究培养基种类、NAA浓度和糖种类对墨兰根状茎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当Hyponex1和Hyponex2单独使用时墨兰根状茎的生长及增殖效果不及MS培养基,但当Hyponex1和Hy-ponex2混合使用时明显好于MS培养基.BA和NAA的混合使用有利于根状茎的增殖生长,当Hyponex-1-2培养基中BA 2 mg/L的条件下加入0.2 mg/L NAA时,根状茎分化数多且鲜物重和干物重良好.糖种类对根状茎增殖生长影响较大,在Hyponex-1-2+BA 2 mg/L+NAA 0.2 mg/L培养基中加入30 g/L蔗糖时增殖效果最佳,其次是葡萄糖,果糖不利于根状茎增殖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