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竹篦舟蛾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竹蓖舟蛾是竹林重要害虫之一,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浙江省一年4代,以幼虫在竹上越冬,中午气温高时,可以取食。成虫分别于4月初~6月上旬、6月上旬~7月中旬、8月上旬~9月中旬、9月中旬~11月上旬出现;幼虫取食期为4月底~7月初、6月下旬~8月底、8月中旬~10月中旬、10月初~下年5月上旬。各代幼虫食叶量分别为411.85、390.02、335.85、324.95cm~2。产卵量为80~490粒。天敌有黑卵蜂、赤眼蜂、猎蝽、内茧蜂、瘦姬蜂、啮小蜂等。防治方法以保护天敌、灯光诱蛾及药剂防治为主。  相似文献   

2.
兰州市南北两山草履蚧生物学特性观察及防治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草履蚧在兰州市1年发生1代,以卵在树干周围的土缝、裂隙、砖石、草堆下越冬。翌年2月中旬孵化,2月下旬出蛰爬行,4月下旬雄虫开始化蛹,5月上旬成虫羽化,5月下旬雌成虫下树产卵。在4月中、下旬,1~2龄若虫危害时,喷洒40%水胺硫磷乳油和2.5%溴氰菊酯乳油,防治效果达86%以上;3月上旬若虫向树上爬行时喷洒8%绿色威雷,防治效果达88%以上。  相似文献   

3.
枣林梨笠圆盾蚧生物学及发生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师光禄  李捷 《林业科学》1997,33(2):161-167
梨笠圆盾蚧Quadraspidiotusperniciosus(Comstock)是枣林的重要微小害虫,在山西一年发生2代,以第2代的2龄若虫于1—3年生的枝条上越冬,次年3月下旬开始活动,雌雄若虫均为两龄,第2代和第1代成虫分别于5月上旬和7月中旬开始羽化,5月下旬和8月上旬分别产出第1代和第2代若虫。雌雄性比分别为1:0.26和1:0.35。本文也研究了寄主不同部位、不同方位与各代虫口密度、自然死亡率的变化规律;若虫在叶面的分布规律;寄主枝龄与寄生密度对种群的影响;各虫态发生的起迄日期;发育进度与温湿度的关系;发育所需天数。为测报成虫羽化盛期和产仔盛期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微红梢斑螟的发生和防治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赵锦年  黄辉 《林业科学》1992,28(2):131-137
微红梢斑螟是危害松类的嫩梢、球果、芽和干的重要害虫。该虫在浙江省一年发生2至3代,以初龄幼虫在冬芽、枯梢或以中老龄幼虫在害梢中越冬。4月下旬至6月下旬,7月中旬至9月中旬和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分别是越冬代,第1、2代成虫出现期。在马尾松、湿地松和火炬松种子园中的观察,了解了幼虫钻蛀芽、梢、果和干的不同习性,以及该虫发生与绒茧蜂、长体茧蜂等天敌的关系。通过研究,提出了灯诱杀虫、早春喷梢、打孔注射和保护天敌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黄缘阿扁叶蜂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缘阿扁叶蜂Acantholyda flavomarginata Maa在赫章危害华山松.该虫1a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越夏越冬,翌年3月中旬开始化蛹,4月上旬始见成虫并产卵,4月中旬幼虫孵化,5月下旬幼虫开始下树入土,进入越夏越冬状态.4月中旬为成虫羽化、产卵盛期,4月中、下旬为幼虫孵化盛期.4月中、下旬为防治幼虫最佳时期.采用30%氯马乳油1500倍液树冠喷药,12 h虫口死亡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6.
竹巨股长蝽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竹巨股长蝽Macropes bambusiphilus Zheng在浙江省一年1代,以成虫在竹林地表落叶下越冬。越冬成虫3月底至4月初上竹,5月中旬开始产卵,下旬出现若虫,若虫5龄,历期约1个月,6月底出现当年成虫。成、若虫主要生活在小枝竹箨、竹花竹箨及竹小峰危害产生的虫苞叶鞘中。  相似文献   

7.
居竹伪角蚜种群的年动态变化及调节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孝顺竹第1年生受害新竹为观察对象,对居竹伪角蚜的种群动态及主要天敌、气候等生态因子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竹蚜5月中下旬始发生于2008年新笋基部,随着若蚜的迁移扩散至整个竹丛,其种群密度在2008年的8-9月达到最高峰,随后下降,2009年3月初种群密度开始上升,直至新竹第1年生长发育结束.1~4龄若蚜全年同时发生,种群中2个龄期段密度的比例(3~4龄:1~2龄)从2008年的10月初至2009年3月中旬的平均值为0.912,而其余月份的平均值在0.5左右.竹蚜3种主要天敌的发生时间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其中食蚜蝇发生高峰期在2008年的3-5月,赤星瓢虫发生高峰期为2008年的8-9月,蚜灰蝶在全年中存在2个高峰期,分别为2008年的7-8月和2008年11月-2009年2月.蚜灰蝶可全年在竹杆上取食竹蚜,赤星瓢虫和食蚜蝇从2008年12月中旬至翌年2月底以成虫藏于箨叶或竹丛周围的杂草中越冬.降雨对蚜虫种群密度有一定影响,连续数天的强降雨能基本清除竹丛8.33%~20%的受害株上的蚜虫.  相似文献   

8.
柳十八斑叶甲(Chrysomela saliciooraxFairm)在河北承德1 a发生2代,以成虫在枯枝落叶层内、土缝或树皮缝内越冬,翌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上树危害,至6月下旬出现第一代成虫,7月下旬至8月上旬出现第2代成虫,并在树上危害到10月下旬下树越冬。每年7月上中旬为该虫危害盛期。  相似文献   

9.
荔蒲吉松叶蜂(GilpinialipuensisXiaoetHuang),属松叶蜂科(Diprionidae)、吉松叶蜂属(Gilpinia)。1997年秋末,浙江省仙居县原杨府乡大路溪滩的大面积马尾松(PinusmassonianaLamb.)林突遭荔蒲吉松叶蜂的猖獗危害,其中约3hm2松林被危害致死。1997—2000年全县发生面积623 3hm2,其中近200hm2严重危害。据查,对荔蒲吉松叶蜂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报道甚少。为此,自1997年冬开始了对该虫的分布与危害情况的调查,并对其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方法进行摸索探讨。通过近4a的观察与防治试验,基本搞清了该虫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方法,现将有关情况小结如下。1 …  相似文献   

10.
佛州龟蜡蚧Ceroplastes floridensis Comstock是严重危害天竺桂Cinnamomum japonicum的重要害虫。该虫在福建尤溪1 a发生2代,以第2代孕卵雌成虫越冬,少量以未孕卵雌成虫和3龄若虫越冬。第1代雌虫产卵、孵化盛期分别为8月上旬和8月下旬;第2代雌虫产卵、孵化盛期分别为4月中旬和5月上、中旬。孤雌生殖。第1,2代雌虫平均产卵量分别为222.8,145.6粒,卵平均孵化率为93.8%和95.5%。1龄若虫期和成虫孕卵前期是防治的有利时机,防治的最适时间为每年的5月中旬,最迟不超过7月中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