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仇进 《动物保健》2014,(8X):59-59
给全球养殖禽类及产业造成巨大损失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是一种可以导致死亡的疾病。在近三十年当中,这种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在非洲,中国,欧洲,东南亚等地相当流行,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流感区域,对当地造成相当大的威胁。虽然目前这种病毒并没有在人际之间发生传播,但是这种病毒若于人流感病毒进行新的重组,就将成为人间传播可致死的流感病毒,这会形成新的流感盛行。人类感染禽流感的主要途径分别是通过直接接触了带有禽流感病毒的禽类或者接触了含有禽流感病毒的排泄物。在经过不断变异后的禽流感很有可能冲破种属屏障,从而将危机到人类和哺乳类动物,从而在宿主和病毒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使宿主发病升至死亡。目前研究出其致病机制,并对其进行防治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2.
禽流感病毒,尤其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是一种可以引起人兽共患病的病原,由其引发的禽流感疫情不仅给养禽业带来了严重打击,而且也给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尽管目前还未发生人际传播,但该病毒一旦与人流感病毒重组,将会转变为可人间传播的高致死性流感病毒,从而导致新的流感大流行。文章综述了近年来禽流感病毒的传播机制、血凝素和聚合酶与禽流感病毒跨宿主传播的关系、禽流感病毒的流行与进化特点等国内外研究成果,为禽流感的科学防控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3.
A型流感病毒在温血动物中广泛存在,也是目前导致人类和各种动物流感疾病的主型。在自然情况下流感病毒感染的宿主范围有一定的特异性,分离自人的流感病毒一般不能在鸡、鸭等禽类体内复制,同样禽流感病毒在灵长类动物体内的复制能力也极差。但近年来不断发生禽流感病毒(包括H5N1,H9N2,H7N7亚型病毒)直接传染给人的事件,而2009年爆发的人类的H1N1流感的病原则是猪源流感病毒重组而来。研究证实,流感病毒的致病性及跨种间传播的深层原因是病毒分子结构差异及其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病毒多种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某些功能位点上氨基酸的差异是病毒致病性及其跨中传播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4.
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病毒性传染病。根据A型流感各亚型毒株对禽类的致病力的不同,将禽流感病毒分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株和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株。H9亚型属于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主要侵害鸡的呼吸系统,如果肉禽饲养场发生本病,易继发大肠杆菌等疾病,造成较高的  相似文献   

5.
正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是一种以感染禽类为主的烈性传染病,同时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该病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其监测和防控任务任重而道远。禽流感病毒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大类。高致病性禽流感(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HPAI)是由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属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以禽类为主的烈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相似文献   

6.
禽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禽类传染病,可分为低致病性禽流感(low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LPAI)和高致病性禽流感(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HPAI)。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病原体从禽类等储存宿主传播给鸡鸭等易感家禽后,再经若干次循环感染,就可能发生一系列突变而转变为具有严重致死性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该病的毒型众多、变异性极强、低致病性毒株能在短期内变成高致病性毒株(HPAIV),从而给养禽业带来毁灭性打击。许多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7.
H7N9禽流感病毒属于甲型流感病毒的一个高致病性亚型病毒,其宿主范围广泛,对比H5N1病毒,其扩散性更强而迅速,可感染野生禽类、家禽、人或其他哺乳动物,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社会稳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H7N9的传播途径主要有2种:一种是与病鸡直接接触;另一种是与病鸡污染物接触。健康鸡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创伤及眼结膜感染该病毒而引起发病,禽流感潜伏期从几小时到几天不等,其长短与病毒的致病性、感染剂量、感染途径和被感染鸡的品种有关。  相似文献   

8.
正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正黏病毒科流感病毒属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以禽类为主的烈性传染病。禽流感病毒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大类,其中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H5和H7亚毒株引起的疾病。因高致病性禽流感在禽类中传播快、危害大、病死率高,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相似文献   

9.
自1997年香港发现首例人感染H_5N_1禽流感病毒以来,不断有人禽流感病例报道,到目前为止,全球共有15个国家和地区的393人感染,其中248人死亡,死亡率63%。中国从03年至今有31人感染禽流感,其中21人死亡。因此它可能成为新一轮流感大流行的病原,引起了全球的高度关注,目前WHO对其已是3级预警。人类对流感病毒的认识既了解又不十分清楚,尤其是其致病性仍有很多不清楚的问题,这是由于流感病毒的致病性取决于病毒毒力和受感染宿主等诸因素,影响因素比较复杂之故。本文就目前H_5N_1禽流感病毒来源,跨越物种传播的机制,致病力决定因素及人间传播能力等几个关键的基础问题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兽药杂志》2004,38(2):15-15
禽流感是禽类流行性感冒的简称。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感染病 ,主要发生在鸡、鸭、鹅、鸽子等身上。这种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 ,至今已发现的最易引起暴发流行A型流感病毒血凝素有 15个亚型(H1~ 15 ) ,神经氨酸酶有 9个亚型 (N1~ 9) ,都可在禽类中找到。病鸡粪便中的禽流感毒株会在空气中传播 ,并被风带走。按病原体的类型 ,禽流感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大类。高致病性禽流感因其传播快、危害大 ,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A类动物疫病 ,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第 1次禽流感发现于 1878年 ,至今世界已经历了十…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禽流感在全世界流行,特别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发生与传播,不仅给家禽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而且给人类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由于流感病毒可能是唯一可以在几个月内使世界上人群大量感染的病原体。所以被称为“人类最后的大瘟疫”,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进而防止禽流感的发生与传播也成为研究的热点。在我国,高致病性禽流感曾多发,已经成为重点防控的一种动物源性人畜共患疾病。高致病性禽流感不仅给养禽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而且也已经造成了多起人的致死性病例。目前,全球防控禽流感形势依然严峻,不容乐观。研究者指出,由于流感病毒抗原具有很强的变异能力,因而被认为是一种永远的疾病。从目前看,H5N1病毒还主要是引起禽类的疾病,虽然传播给人还表现为零星散发,引起的致死性病例也为数不多,而且至今尚未发现有人传人的情况发生,但是,许多专家都相信,H5N1或类似的病毒在与人类的病毒结合发生变异后,引起人传人并造成人类大批死亡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而且美国科学家的研究已经证实,曾在1918年~1919年导致5000万人死亡的西班牙流感病毒很可能来源于鸟类。他们已经找到了1918年病毒与现在在亚洲出现的禽流感病毒H5N1有共同的基因变异。因此,无论是为了保护人类的安全还是为了保护动物的健康,及时洞察、了解禽流感这种动物源性病毒继续发生与传播有关的可能因素,就显得至关重要和十分迫切。 本文系由英国《皇家防止虐待动物协会》(RSPCA)提供,比较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关于禽流感发生与传播的历史和一些最新的研究进展。原文为英文,现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加以编译,供我国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12.
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传染病,主要发生在鸡、鸭、鹅、鸽等家禽及鸟类.临床表现为呼吸道感染,产蛋下降,头颈水肿和腹泻.高毒力毒株可引起鸡大量死亡,低毒力毒株只引起少量死亡或不死亡,表现为生长障碍和产蛋下降,也可表现为无症状带毒的隐型等多种形式,这决定于病毒的毒力和家禽本身的抵抗能力.高致病性禽流感(HP AI)传播快、危害大,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称为A类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传染病.很多动物都可成为禽流感病毒的宿主,其传播途径也很广泛.可蛋传播、机械传播、注射传播、水源和饲料传播,甚至通过滴鼻、点眼传播.也能通过宿主的和易感染禽直接接触传播,带毒禽和生产人员的流动也是产生传播的原因之一,而通过呼吸道产生的气溶胶是最重要的传播媒介.不同毒株的AIV的致病性差异很大,高致病性AIV感染时,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而有些毒株可能根本没有致病力,不会引起死亡和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3.
正A型流感病毒是引起人和动物流感的主要病原,对人类的生命健康和社会生活形成巨大威胁。A型流感病毒亚类较多,感染宿主较广,且可以跨种传播进而造成流感大流行,因此A型流感病毒的跨种传播机制一直是本领域的研究热点。流感病毒的RNA聚合酶是该病毒在宿主细胞内转录与复制的物质基础,在病毒的跨物种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其需借助某些宿主蛋白来完成病毒的转录和复制过程,目前已经发现有多种宿主因子  相似文献   

14.
正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可引起禽类的呼吸器官或全身性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可以直接感染禽类,偶尔也能直接或间接感染人类。禽流感的流行会严重影响畜牧业发展和国际进出口贸易。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可以经基因突变或基因重配转变成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是在人群中引发流感的一个潜在危险因素,并会严重地威胁人类健康。因此对禽流感病毒的检测和监测以及对其药物的研发和疫苗的研制,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及卫生防疫部门日益关注和积极着手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本文将扼要介绍禽流  相似文献   

15.
王友信 《水禽世界》2002,(12):45-46
A型禽流感病毒(AIV)天然存在于各种水鸟,并可通过各种水鸟周期性地传播到其它鸟类和哺乳动物,包括人类中。这种病毒通常表现宿主特异性,但是也有特例发生。1997年春天,香港爆发了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而在此后一例从发病儿童中分离到的一株禽源流感病毒,其血清型与HPAI爆发中的流感病毒类似。在整个禽流感中毒事件中共有18人因感染禽流感病毒而住院,其中6人致死。值得庆幸的是,这种病毒表现了有限传播性,并且在1998年初香港政府通过彻底捕杀活禽而防止了再次传播。在香港的活禽市场(LBMs)彻底捕灭之前,检…  相似文献   

16.
散养家禽禽流感综合防控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禽流感是由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属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烈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A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近年来,我国及周边许多国家和地区暴发高致病性禽流感,同时还出现多起人感染禽流感死亡案例,从而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和关注。目前,全面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已成为一项长期的重要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17.
禽流感解释     
当前禽流感在世界各地的暴发呈上升势头,严重影响养禽业发展。特别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流行已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了威胁,引起各国人民的广泛关注。现就禽流感做如下阐述。1禽流感的定义与分类通俗的说,禽流感就是禽类的流行性感冒,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流行禽类的烈性传染病。被国际兽医局定为A类传染病,又称“真性鸡瘟”或“欧洲鸡瘟”。根据禽流感病毒的治病力,禽流感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非致病性。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病率、死亡率高,感染的鸡群常常“全军覆没”;低致病性禽流感可使禽类出现轻度呼吸道症状,食量减少,产蛋量下降,出现零星死亡;非致病性禽流感不会引起明显的症状,仅使传染的禽鸟体内产生病毒抗体。  相似文献   

18.
禽流感是由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属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烈性传染病。近年来,我国及周边许多国家和地区暴发高致病性禽流感,还出现了人感染禽流感死亡的案例,从而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全面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已成为长期的重要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19.
古意 《养猪》2009,(3):71-71
根据流感病毒感染的对象,可以将病毒分为人类流感病毒、猪流感病毒、马流感病毒以及禽流感病毒等,其中人类流感病毒根据其核蛋白的抗原性可以分为A、B、C型,也分别称为甲、乙、丙型。流感流行的罪魁祸首往往是甲型。乙型一般只在小范围传播,是造成冬季流感的病原之一。丙型相对来说不重要,很少引起大流行。  相似文献   

20.
高致病性禽流感(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 HPAI)是由正粘病毒科A型流感病毒属流感病毒引起的以禽类为主的急性传染病。高致病性禽流感因其在禽类中传播快、危害大、病死率高,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A类动物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近年在家禽身上分离出了H7N9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各地兽医实验室加强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的血清学及病原学检测工作。我市的兽医实验室是生物安全Ⅱ级,承担起了辖区内H7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感染抗体检测工作,以及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原学检测工作。对于从事检测工作的兽医实验室人员,做好自身防护,不被感染,使得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显得尤为突出。有效的防护不仅体现在对实验室生物安全高度重视,还体现在操作人员对自身的科学防护措施上,笔者将这些经验和知识总结出来,以避免在进行高致病性禽流感抗体和病毒核酸检测时,样本中有害或潜在危害的生物因子对人、环境造成危害或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