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分析比较成都地区市售水果:紫葡萄、青葡萄、红李子、青李子、红苹果、青苹果、黄苹果、荔枝、桂圆、芒果、石榴、梨子、桃子、樱桃、枇杷、釉子、橙子、橘子、冬枣、西瓜、柿子、香蕉、甘蔗、菠萝、火龙果、番茄、猕猴桃、杨梅、草莓、桑葚中原花青素含量。用溶剂浸提法浸提检测水果中果皮、果肉和果核原花青素,并用铁盐催化比色法对其原花青素含量进行测定。大部分水果含有原花青素且部分水果含量丰富,原花青素含量在0.02%-6.82%之间,个别果品含量低。紫葡萄籽中原花青素含量最高,为6.82%,火龙果皮中原花青素含量最低,为0.02%。水果中原花青素含量多寡与水果种属及部位存在一定联系,同种属水果颜色深的原花青素含量一般较颜色浅的含量高。  相似文献   

2.
用铁盐催化比色法测定苹果(Malus domestica Mill.)不同品种(系)成熟果肉中原花青素含量。结果表明,原花青素含量在36.10~150.05微克/毫升之间,以品系12-9含量最高。果肉原花青素含量与苹果酒的单宁含量和澄清度相关不显著,与苹果酒的色泽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新疆特色果品中原花青素含量的分析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新疆特色果品葡萄、黑加仑、枸杞、桑椹、欧洲李、樱桃李、杏、核桃、沙枣、木日皿木孛、石榴果品中的原花青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试验材料中大多数果品都含有原花青素,部分果品的原花青素含量丰富,含量在6.644~31.817 μg/g,个别果品所含原花青素微量,试验未检出.葡萄籽中原花青素含量最高,为31.817 μg/g;沙枣果肉的原花青素含量次之,为21.398 μg/g.在樱桃李、欧洲李、木日皿木孛、桑椹、核桃,不同的品种或类型间原花青素含量差别明显;同品种或类型果品不同部位的原花青素含量不同.  相似文献   

4.
选取3种不同基因型紫玉米品种即水果黑糯、黑甜糯631和晋糯20为试验材料,比较了不同品种间灌浆期籽粒种皮颜色变化以及种皮颜色(R、G、B值)与花青素含量的相关性,并分析了灌浆期籽粒花青素和主要营养成分的动态积累。结果表明:籽粒RGB值与花青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 < 0.05);随着籽粒的发育,花青素、可溶性总糖和蔗糖含量呈动态变化,变化趋势均为先上升后下降。可溶性总糖和蔗糖含量均在授粉后13 d达到最大值;花青素含量在授粉后25 d达到最大值;可溶性蛋白含量呈下降趋势,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含量呈增加趋势。花青素含量与可溶性总糖、蔗糖和可溶性蛋白极显著负相关(P < 0.05),与淀粉含量极显著正相关( P < 0.05)。上述结果3个品种表现一致。由此可见,RGB值可作为快速检测花青素含量的指标,另外,授粉后21 ~ 25 d可作为紫玉米最佳采收期。  相似文献   

5.
以10个欧李品种为试材,分析果实发育期总原花青素和单宁含量的变化,选用原花青素含量高的晋欧1号和原花青素含量低的DS-1,分析原花青素的成分及含量变化及积累,探究果实原花青素成分与抗氧化能力的相关性,旨在为进一步改进欧李品质和开发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在果实发育期,10个欧李品种果实原花青素和单宁含量均呈下降趋势,晋欧1号的原花青素含量最高,DS-1含量最低。在晋欧1号和DS-1果实中均检测到原花青素B1(PCB1)、原花青素B2(PCB2)、原花青素A1(PCA1)、原花青素A2(PCA2)、儿茶素(CC)及表儿茶素(EC);在果实整个发育过程中,2个欧李品种中原花青素B2含量基本稳定,其他成分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儿茶素和原花青素B1在2个欧李品种中均含量最高。在整个果实发育期,除原花青素A1外,晋欧1号的其余成分含量均高于DS-1。2个欧李品种的DPPH、ABTS+及FRAP这3种抗氧化能力均随着果实成熟而降低,抗氧化能力与总原花青素和原花青素B1均呈显著正相关,与儿茶素、表儿茶素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探讨不同提取剂和不同物料比对紫甘薯原花青素提取的影响,并比较不同紫甘薯品种原花青素含量的差异。分别用5%的柠檬酸和95%乙醇(1%盐酸)作为提取剂,同时设不同物料比,采用分光光度计比色法测定甘薯原花青素相对浓度,结果表明,不同的提取剂和不用的物料比所测得的甘薯原花青素相对浓度有差异但差异不显著。用5%的柠檬酸作为提取剂,物料比为1:25,测定8种紫色甘薯资源中原花青素相对浓度,结果表明品种间中原花青素含量差异显著,其中原花青素相对浓度最高的是渝紫1号。  相似文献   

7.
在配合甘蓝型油菜育种工作中,花青素含量的变化是重要的一个测定指标,笔者介绍了一种改进的测定甘蓝型油菜种皮中花青素相对含量的方法pH差示法,同常用的盐酸甲醇法相比较,同样不需要标准样品,成本低廉,测定简便快捷,同时能有效的去除甘蓝型油菜种皮中褐色物质对测定结果的干扰,所得结果能更准确地表现出不同色泽的种皮中花青素含量的变化。pH差示法在简便,快捷的基础上,所测定甘蓝型油菜种皮花青素相对含量更为准确、有效。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对白玉花生、黑花生2号及花育23花生下针生长30天和50天时花生衣原花青素含量和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采用80%乙醇提取各品种花生衣原花青素,利用香草醛-盐酸法及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其含量和成分进行分析,并对原花青素抗氧化活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花育23花生衣原花青素含量在下针生长30天和50天时都最高;不同品种和生育时间的花生衣原花青素组分的单体种类及含量不同;各品种花生衣原花青素提取液清除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及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不同,其中清除能力最强的是花育23(5),最弱的是白花生3。综合认为,不同品种花生衣原花青素成分含量及种类均不相同,其中花育23的抗氧化活性较强,是天然抗氧化剂的潜在原料。  相似文献   

9.
原花青素的分析方法概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目前原花青素的检测方法进行了对比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分析,为探索更好的原花青素的测定方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原花青素是植物中广泛存在的一大类多酚化合物的总称,具有极强的抗氧化、消除自由基等的作用.葡萄籽中所含的原花青素含量高、种类丰富.已越来越受到医药界、营养界的重视.了解葡萄中原花青素的代谢及重要研究进展对于原花青素的代谢调控、原花青素更好的利用以及葡萄果实品质提高等具有重要帮助.鉴于此,该文简要介绍了葡萄中原花青素的结构、分类、代谢途径以及相关重要酶的活性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选用性状差异明显的4个青海蚕豆为母本和对青海蚕豆具有互补性状的4个外来种质作父本,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配置16个组合,研究了株高、始荚高、有效枝、单株荚数、单株粒数、荚粒数、百粒重和单株产量等8个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力.结果表明:①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对蚕豆杂交后代性状都有重要作用,且这些性状的基因加性效应均对杂种后代的性状起主导作用,尤其有效枝、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产量完全受基因加性效应控制;②根据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的大小,因育种目标要求选择合适的亲本和较优的杂交组合;③8个主要性状的广义遗传力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百粒重>株高>荚粒数>有效枝>单株荚数>始荚高>单株粒数>单株产量,狭义遗传力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百粒重>株高>有效枝>荚粒数>单株荚数>始荚高>单株粒数>单株产量.在改良品种粒重时,可进行早代选择,而其他各性状的遗传力中等偏低,说明这些性状易受环境因素影响,遗传稳定性一般,早代选择的效果较差些,要连续多代选择.  相似文献   

12.
以蚕豆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发芽过程中植酸和铁在蚕豆不同部位含量分布及变化情况。植酸随发芽时间延长含量在不断减少,发芽至第8天,子叶中植酸含量减少50%。在发芽过程中,铁含量在子叶中最高,其次是胚轴,而胚根和胚芽中含量最低。蚕豆发芽过程中铁的化学价态发生改变,其中有利于人体吸收的二价铁的比例显著增加。因此,通过发芽处理可提高蚕豆中铁的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不同施肥处理对蚕豆根系及根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蚕豆品种89-147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蚕豆根系及根瘤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磷肥和磷钾肥配施在现蕾期和开花期对根系和根瘤生长均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单施钾肥在各个时期对根系和根瘤生长的促进作用不大;氮磷钾肥配施对根系生长较好,但在现蕾期和开花期对根瘤生长有抑制作用。从经济产量结果看,氮磷钾肥配施的产量最高,其次为单施磷肥和磷钾肥配施,单施钾肥增产效应不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设施蚕豆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通蚕鲜7号为试验材料,进行大棚不同播期、密度试验,分析该品种株高、始荚高度、单株有效分枝数、始荚节位、节数、单株产量(鲜荚)、小区鲜荚产量等。[结果]通蚕鲜7号播期处理11月2日产量最高,通蚕鲜7号密度试验以37 500株/hm2产量最高。[结论]鲜食蚕豆可采用大棚栽培,播期可在11月初,密度在37 500株/hm2左右。  相似文献   

15.
蚕豆产量研究与高产育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近30余年蚕豆(Vicia faba L.)产量研究与高产育种技术进行了总结,蚕豆产量研究表明:生物学产量是经济产量形成的物质基础,两者间存在高度正相关;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形成均有较高的正向作用,但产量构成因素的改良受单株荚、粒数与粒重间负相关的制约;收获指数与籽粒产量间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还对蚕豆高产育种中高结荚率、早熟性的选择以及如何协调荚、粒数与粒重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AFLP分子标记技术在蚕豆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AFLP分子标记技术的原理、特点,综述了AFLP技术在蚕豆遗传育种中研究应用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旨在探明施氮对蚕豆/玉米间作体系蚕豆农艺性状和结瘤特性的影响,为河西走廊灌区豆科/禾本科间作体系氮素管理和高产高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06-2007年在甘肃省农科院白云试验站分别采用裂区设计和原位根系行分隔法设计了蚕豆/玉米间作体系的氮梯度试验和根系分隔微区试验,研究不同氮水平下蚕豆/玉米种间互作对蚕豆农艺性状和结瘤特性的影响。【结果】施氮对蚕豆地上部生长和产量性状均无显著影响,但显著地抑制了蚕豆结瘤,产生了“氮阻遏”效应,且随着施氮量增加和蚕豆生长,“氮阻遏”效应愈加明显。随着蚕豆与玉米两种作物生长发育,作物根系相互促进作用逐渐增强,显著地促进了根瘤发育,且产生了“减缓效应”,平均为14.4%;根系互作相对于无根系互作处理蚕豆结瘤平均增加10.2%。【结论】蚕豆/玉米种间根系相互作用促进了蚕豆结瘤,减缓了”氮阻遏”效应,显著提高了蚕豆产量性状而实现了蚕豆增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室内培养的试验方法探讨不同黄酮类物质柚皮素、橙皮素、槲皮素与染料木素及其不同浓度(0,0.4,0.8,1.2,1.6 μg/mL)对蚕豆根瘤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柚皮素、橙皮素、槲皮素与染料木素均显著影响蚕豆根瘤菌的数量、吸光度及菌落直径大小;随着柚皮素、槲皮素浓度的增加,蚕豆根瘤菌数量、吸光度及菌落直径大小均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均在浓度为1.2 μg/mL时促进效应最明显,而橙皮素和染料木素的作用效应则呈递增趋势(除蚕豆根瘤菌菌落直径大小随橙皮素浓度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外)。说明黄酮类物质对蚕豆根瘤菌的生长具有重要影响,并且合理的浓度可以有效促进蚕豆根瘤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19.
Faba bean (Viciafaba L.),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legumes in the world, evolved different types of cultivars due to its partial cross-pollin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simple sequence repeat (SSR) markers from expressed sequence tags (EST) provided a useful tool for investigation of its genetic diversity. The purpose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faba bean from China and Europe using EST-SSR markers. 5 031 faba bean ESTs from the NCBI database were downloaded and assembled into 1148 unigenes. A total of 107 microsatellites in 96 unigenes were identified, indicating that merely 8.36% of sequences contained SSRs. The most abundant SSR within faba bean was tri-nucleotide repeat motif, and among all the tri-nucleotide repeats, the motif AAG/CTT was the most abundant type. Based on these results, 11 EST-SSR markers were used to assess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29 faba bean cultivars from China and Europe with two to three alleles per locus. The 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 value ranged from 0.0644 to 0.4278 with an average of 0.2919. Principal coordinate analysis (PCA) and phylogenetic clustering based on these 11 EST-SSR markers distinguished these cultivars into different group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faba bean in China had a narrow genetic basis, and the additional sources of genetic cultivars/accessions should be introduced to enhance the genetic variability.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proved that the EST-SSR marker is very effective in evaluation of faba bean germplasm.  相似文献   

20.
以青海当地主栽品种青海11号的茎段为外植体,探讨了不同生长调节物质、不同糖浓度对外植体分化的影响以及外植体不同苗龄的分化能力差异,其中以添加2.0~3.0 mg/L 6-BA、0.05~0.08 mg/L NAA的培养基诱导芽的分化效果最好,且越幼嫩的外植体诱导芽分化越容易,并建立了青海11号茎段的高效再生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