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水平电泳分析了吉富、“埃及”、“78”、“88”及“美国”五个品系尼罗罗非鱼的生化遗传特征。不同品系尼罗罗非鱼在肝脏EST同工酶的表型上有明显差异。Est-2谱带为吉富和“埃及”品系所特有,可作为与其他品系尼罗罗非鱼区分的遗传标志。 相似文献
2.
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选育F6评估 总被引:9,自引:8,他引:9
报道了对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进行混合选择所产生的F6代的生长速度和尾鳍条纹的研究结果。在青岛和蚌埠两个试验站,同F5相比,F6的平均日增重率分别提高了2.5%和8.5%,体重变异系数分别降低了14.3%和11.0%;同对照组相比,F6的平均日增重率提高了29.5%,体重变异系数降低了16.4%。同时,在青岛和蚌埠两个试验站,F6尾鳍条纹清晰与整齐的比例从对照组的17.6%分别提高到了28.8%和38.9%。以上表明,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经六代选择仍保持一定的选择效应。另外,对一些影响选育效果评价的因子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选育F6-F8生长改良效果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于1994年从菲律宾引进,1996年被农业部审定为良种。为进一步提纯复壮,从1996年起,以其为基础群体,在青岛、蚌埠和广州3个试验场进行系统选育。本文报道2004年在青岛试验场对其F8、F7及F6在生长性能方面所作的比较结果。 相似文献
4.
奥利亚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的遗传标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分别对奥利亚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及其杂交后代奥尼杂交鱼(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的5种组织(眼、脑、心、肌、肝)的MDH酶谱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发现;罗非鱼不同组织的MDH同工酶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3种罗非鱼肌肉组织MDH同工酶表现出种间差异,即细胞质型(s-MDH)在电泳时迁移率的不同可以作为鉴别奥利亚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及其杂交种的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5.
从86对尼罗罗非鱼遗传图谱标记中筛出17对种间差异性微卫星引物,分别对杂交亲本尼罗罗非鱼苏丹群体、新吉富群体、奥利亚罗非鱼以色列群体、茂名群体的遗传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个罗非鱼群体有效等位基因数:新吉富(2.8)>苏丹(2.72)、以色列(2.96)>茂名(2.6);遗传杂合度:苏丹(0.73)>新吉富(0.68),以色列(0.89)>茂名(0.56);多态性含量:苏丹(0.58)>新吉富(0.51),以色列(0.56)>茂名(0.52),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分别以新吉富、茂名群体遗传多样性较低。尼罗罗非鱼与奥利亚罗非鱼群体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3057。尼罗罗非鱼苏丹群体与新吉富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107。奥利亚罗非鱼以色列群体与茂名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1268。尼罗罗非鱼苏丹群体与奥利亚罗非鱼茂名群体间的遗传距离最大。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对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进行混合选择所产生的F6代的生长速度和尾鳍条纹的研究结果。在青岛和蚌埠两个试验站,同F5相比,F6的平均日增重率分别提高了2.5%和8.5%,体重变异系数分别降低了14.3%和11.0%;同对照组相比,F6的平均日增重率提高了29.5%,体重变异系数降低了16.4%。同时,在青岛和蚌埠两个试验站,F6尾鳍条纹清晰与整齐的比例从对照组的17.6%分别提高到了28.8%和38.9%。以上表明,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经六代选择仍保持一定的选择效应。另外,对一些影响选育效果评价的因子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于1994年从菲律宾引进,1996年被农业部审定为良种[1,2]。为进一步提纯复壮,从1996年起,以其为基础群体,在青岛、蚌埠和广州3个试验场进行系统选育[3-5]。本文报道2004年在青岛试验场对其F8、F7及F6在生长性能方面所作的比较结果。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1996 相似文献
8.
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于1994年从菲律宾引进,1996年被农业部审定为良种[1,2]。为进一步提纯复壮,从1996年起,以其为基础群体,在青岛、蚌埠和广州3个试验场进行系统选育[3-5]。本文报道2004年在青岛试验场对其F8、F7及F6在生长性能方面所作的比较结果。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1996 相似文献
9.
利用18对微卫星引物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国内外8个养殖群体进行遗传差异分析.结果表明:(1)8个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Na)为3.61~5.11,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2.81~3.76,平均观察杂合度(Ho)为0.861 1~0.925 0,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603 9~0.697 7,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522 9~0.637 3.表明这8个养殖群体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2)在对8个群体的遗传距离和遗传相似度进行估算基础上所作聚类分析表明, 8个群体分为两大支,3个"吉富"群体明显聚为一支,其他5个群体聚为一支, 反映了这8个群体的亲缘关系.(3)微卫星引物UNH187可以初步作为区分"新吉富"尼罗罗非鱼和其他尼罗罗非鱼群体的特异性标记. 相似文献
10.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22,(5):361-365
在小麦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质量分数为0.05%、0.10%、0.15%的木聚糖酶,饲喂尼罗罗非鱼Tila-pia nilotica75 d后,测定其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探讨木聚糖酶促进尼罗罗非鱼生长的机理。结果表明:0.10%木聚糖酶浓度组鱼的红细胞(RBC)数量、血红蛋白(HGB)含量及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0.10%浓度组鱼血清中K+的水平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3个试验组鱼血清中Na+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5%、0.10%浓度组鱼血清中C l-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个试验组鱼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的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0.05%组鱼血清中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10%组鱼血清中TP和ALB的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0.10%组鱼血清中球蛋白(GLO)的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0.10%组鱼血清中甘油三脂(TR IG)的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0.05%组和0.15%组鱼血清中TR IG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10%组鱼血清中血糖(GLU)的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基础饲料中适量添加木聚糖酶可以改善鱼体的营养水平,提高营养素的吸收量,促进尼罗罗非鱼的生长。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研究在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丝兰提取物对肉鸡生产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1日龄健康AA肉仔鸡720只,随机分为6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只。结果表明:肉鸡日粮中添加丝兰提取物,21、42 d末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21 d和42 d,负对照组添加丝兰提取物后,血液中尿素氮的浓度显著低于负对照组(P<0.05),总胆固醇和甘油三脂含量随丝兰提取物添加量的增加呈下降的趋势,与负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21 d,正对照组添加丝兰提取物60、120 mg/kg组,血液中尿素氮的浓度显著低于正对照组(P<0.05),总胆固醇和甘油三脂含量随丝兰提取物添加量的增加呈下降的趋势,与正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42 d,正对照组添加丝兰提取物血液中尿素氮的浓度显著低于正对照组(P<0.05),正对照组添加丝兰提取物240 mg/kg组甘油三脂含量显著低于正对照组(P<0.05)。日粮中添加丝兰提取物可改善肉鸡的生产性能,降低肉鸡血液中尿素氮的含量,但对血液中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应用RAPD、AFLP、SSR等3种分子标记,对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选育群体的多态性进行了分析.在40条RAPD引物、19对SSR引物、64对AFLP引物中,具有多态性、重复性好的引物分别为17条、19对和8对,扩增出多态性条带数分别为35、92、181条.结果表明,RAPD、AFLP、SSR多态性条带比例分别为20.35%、79.64%和58.77%,平均每个(对)多态性引物可以扩增出多态性片段数目分别为2.06、4.84和22.63.说明SSR和AFLP是研究吉富罗非鱼选育群体更为有效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3.
四川大头茶在不同生境中的遗传分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分析了缙云山四川大头茶(Gardornia acuminata)在3个群落类型(针阔混交林、四川大头茶纯林和常绿阔叶林)中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12个引物共扩增出108个产物,其中82个是多态性的,多态位点比率为74%.Shannon指数估算的3个种群的平均遗传多样性为2.2448,总遗传多样性为2.6353,在总遗传变异中,有89.35%存在于种群内,10.65%存在于种群间。对上述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4.
绵羊和山羊基于两种标记的遗传分化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湖羊、同羊及长江三角洲白山羊的随机样本分别进行14个结构基因座和7个微卫星标记的遗传检测,比较由2种遗传标记获得的群体基因平均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及群体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根椐2种类型的基因频率资料,计算3个群体间的标准遗传距离并加以比较.结果表明由微卫星等位基因频率获得的群体基因平均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及有效等位基因数显著大于由结构基因座获得的,由结构基因座资料计算的3个群体间标准遗传距离为0.0268~0.248 7,微卫星标记资料计算的3个群体间标准遗传距离为0.232 1~1.2313,绵山羊群体间显著大于绵羊间.结构基因座和微卫星标记一致揭示了3群体内的遗传变异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同羊、湖羊、长江三角洲白山羊;微卫星标记较结构基因座标记更能表达近缘种间进化趋异水平;可将FCB11、MAF33、AE101、FCB128及FCB304位点作为研究绵山羊近缘种间遗传分化的标志性位点. 相似文献
15.
鲮,麦鲮和野鲮之RAPD的遗传标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野生和池塘养殖的64个鲮(Cirrhinamonlitorella)10个麦鲮(C.mrigola)和10个野棱(Labeorohita)样本为材料进行了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遗传分析,通过26个10bp随机引物扩增鲮,麦鲮和野鲮样品分别得到107,73,87个DNA片断,其多态性百分率分别为35.5%,39.7%,37.9%,鲮与野棱,麦鲮与野鲮及鲮与麦鲮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22,0 相似文献
16.
毛乌素沙地微生境梯度中臭柏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标记方法对毛乌素沙地图克境内的4类连续变化的微生境中臭柏种群进行了分子生态学测定。用16个随机引物扩增出174条清晰谱带,其中167条为多态性谱带。利用POPGENE3.2 Version1.31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如下:(1)4类微生境中臭柏种群有着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各微生境中臭柏的多态位点百分率在77.59%~89.08%之间,以A类微生境(乌柳灌丛地)的最高为89.08%,D类微生境(臭柏灌丛地)最低为77.59%;(2)4类微生境间臭柏种群分化较小,微生境间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1187,88.13%的遗传变异存在于微生境群内,根据4类微生境中臭柏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计算的基因流(Nm*)为3.7122,表明不同微生境中臭柏种群存在着广泛的基因流;(3)聚类分析显示,微生境相近的种群聚到了一起,反映了臭柏种群的遗传分化和微生境有着密切的关系。(4)由RAPD分析获得的4类微生境中臭柏种群的香农多样性指数和Nei基因多样度分别在0.3768~0.4484和0.2488~0.2957之间变动。 相似文献
17.
四个意大利蜜蜂品系RAPD遗传标记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前期研究中筛选到可在平湖浆蜂(Ep)、美意(Em)、澳意(Eo)和苏意(Es)中扩增出多态性条带的RAPD-PCR随机引物W18(5’-CGGACGGCGG-3’)和W23(5’-GTACCGCCCG-3’)。本文以群体遗传学方法对这4个意蜂品系的RAPD多态性扩增条带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引物W18扩增出的多态性条带中.2352bp和364bp条带仅在美意中检测到.其基因频率分别为0.0559和0.0420;632bp条带在平湖浆蜂中出现的基因频率(0.9086)远高于美意(0.0363)、澳意(0.0190)和苏意(0.0000);2092bp条带在美意与澳意中出现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0223和0.0667,而在苏意和平湖浆蜂未检测到该条带。在W23引物扩增条带中.仅在澳意中检测到651bp条带,其基因频率为0.0348。RAPD多态性扩增条带基因频率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平湖浆蜂与苏意的亲缘关系最近,其遗传相关系数为0.9820;平湖浆蜂、苏意与美意的遗传系数均为0.9700,而与澳意的遗传相关系数均为0.9690,表明这两个地方蜂种与美意的亲缘关系略高于澳意。美意与澳意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其遗传相关系数为0.9690。本研究结果在鉴定意蜂地理亚种下的各品系中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微山湖野生日本鸣鹑群体遗传共适应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微山湖野生日本鸣鹑群体的中性结构基因 Mpi- 、α-Gpd为对象进行遗传共适应研究。结果表明 :遗传共适应是影响群体遗传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之一 ,反映了群体进化历程中的重要信息 ,适用于种群系统分化、遗传结构评价和亲缘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玉米自交系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2份玉米自交系12个农艺性状遗传参数的分析表明,穗位高、叶夹角、百粒重的遗传力和遗传进度较高,遗传范围广泛,直接选择的效果最佳。在5种性状组合的间接选择中,有4种对提高自交系的百粒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