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李辉 《北方园艺》2024,(1):85-92
以黄瓜为试材,采用设施栽培的方法,研究了由于多年连续种植等造成的土壤板结、土壤盐分过高、微生物活性降低等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以期通过微生物菌肥和土壤调理剂配合施用,找到改良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方法。结果表明:次生盐渍化土壤同时添加微生物菌肥和土壤调理剂能改善土壤板结状况,降低土壤容重;降低表层土壤中的水溶性盐离子Ca2+、Na+、K+、HCO-3、Cl-含量;同时,Ca2+和Na+向深层迁移,在20~40 cm的土层出现累积;能改变土壤微生物菌落结构,增加厚壁菌群、放线菌群等有益微生物的比例,增加土壤环境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  相似文献   

2.
郭东坡 《蔬菜》2020,(9):32-39
为解决因常年不合理灌溉和施肥等造成的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开发了以专利土壤改良技术和生物菌肥为基础的"双核"土壤改良技术。以黄瓜为例,设置了5个处理(CK:不施生物菌肥和调理剂;T1:1 500 kg/hm~2生物菌肥;T2:1 500 kg/hm~2生物菌肥+750 kg/hm~2调理剂;T3:1 500 kg/hm~2生物菌肥+1 500 kg/hm~2调理剂;T4:1 500 kg/hm~2生物菌肥+2 250 kg/hm~2调理剂),进行土壤改良效果对比。结果表明:处理T4效果最优,黄瓜总产量达到125.76 t/hm~2,较CK增加31.0%;V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CK分别增加22.4%和12.6%,可滴定酸含量、硝酸盐含量分别下降11.2%和15.4%;耕层土壤容重、pH值、EC值、全盐量显著降低,土壤中有机质、有效钾、全氮和有效磷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3.
以黄瓜津优4号为试材,设置4个微生物菌肥和土壤调理剂等施用处理,研究微生物菌肥和土壤调理剂对连作黄瓜生长、品质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解决黄瓜连作障碍提供有效技术措施。结果表明,增施微生物菌肥和土壤调理剂及二者混用对连作黄瓜生长、品质和产量均有促进作用,其中微生物菌肥和土壤调理剂混用(T3)处理效果最优,适宜作为浙江省解决黄瓜重茬连作,改良土壤,增产增效的有效措施。综合使用成本及使用效果,增施微生物菌肥(T1)也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功能性肥料对次生盐渍化设施土壤的改良作用,以不同质量比的功能性材料与肥料混合施入设施土壤,以当地常见黄瓜‘德瑞特398’为研究对象,探讨功能性材料对设施黄瓜地土壤理化性质及黄瓜生长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功能性材料的施用能显著提高土壤速效磷含量,且显著增加黄瓜株高、茎粗、叶面积、叶绿素a含量和黄瓜净光合速率。但功能性材料对土壤pH值、可溶盐含量、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影响较小。由此可得,功能性材料对于提高黄瓜植株的生长发育有明显促进作用,但对次生盐渍化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几种微生物菌肥对连作黄瓜生长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通过盆栽方法研究了4种微生物菌肥(连茬王、多功能木霉菌肥、金宝贝和护根宝)对连作黄瓜生长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微生物菌肥均能明显促进连作黄瓜生长,其中护根宝处理的黄瓜株高、叶片数、叶干质量、植株总干质量及叶面积指数分别比对照增加54.8%、40.0%、96.0%、94.9%、73.2%,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处理效果最好。除金宝贝外,其余3种微生物菌肥均能显著增加黄瓜叶片总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含量,以连茬王效果最好,增加幅度分别为34.0%、28.0%。多功能木霉菌肥处理下的黄瓜连作土壤容重显著降低,土壤孔隙度显著提高。4种微生物菌肥均能有效改善黄瓜连作土壤化学性状,多功能木霉菌肥处理下土壤pH值及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有效钾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4.3%、14.3%、21.5%、14.1%、14.8%,差异均达显著水平。总体来看,4种微生物菌肥对黄瓜连作障碍抑制效果依次为:多功能木霉菌肥>护根宝>连茬王>金宝贝。  相似文献   

6.
土壤盐渍化制约作物生育,同时也是作物品质劣变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年来由于环境保护措施的滞后,不科学的施肥及土壤管理,导致土壤次生盐渍化现象越来越严重。渗透调节物质在细胞中积累能够提高细胞渗透调节能力,稳定其内大分子蛋白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盐胁迫下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变化规律可以了解其与耐盐性的相关性。本试验研究了盐胁迫对黄瓜幼苗几种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以期为黄瓜耐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已经成为制约设施蔬菜生产的主要问题之一,表现为土壤含盐量及pH值升高、理化性质变劣、有益微生物减少,导致番茄植株根系生长不良、产量降低和品质变劣[1~3].目前,国内外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改良的主要方法有工程、化学、农艺和生物4种方法,其中农艺和生物方法比较经济有效[4~6].叶用菊苣是一种耐盐植物,适应性强,病虫害少,地上部分生物产量高,每30天左右刈割1次,是一种高产高蛋白饲料作物.利用次生盐渍化土壤种植叶用菊苣,既能为市场提供饲用农产品,同时达到改良土壤次生盐渍化的目的,对于设施蔬菜生产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保得微生物菌肥对土壤理化性质及青菜生长的影响,作者开展了相关肥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保得微生物菌剂、保得冲施肥均可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和碱解氮含量,并对盐渍化土壤有一定的修复效果;保得微生物菌剂可促进青菜的生长发育,对青菜增产有一定效果;保得微生物菌剂与保得冲施肥同时使用可提高青菜产量,但土壤修复效果不佳。建议在青菜生产中施用保得微生物菌剂200 g/667 m2,可在控制生产成本、保证产量的基础上,降低土壤盐渍化水平。  相似文献   

9.
为了给耐盐微生物在盐渍化土壤中的改良提供重要的菌种资源,以耐辐射球菌为供试菌株,甘蓝型油菜为研究对象,探究耐辐射球菌对盐胁迫下油菜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耐辐射球菌仅具有良好的产IAA能力,盐胁迫下接种耐辐射球菌的幼苗株高和根长均显著增加。理化性质分析显示,在100、200mmol/L盐胁迫下,接种DR菌降低了油菜丙二醛含量,提高抗氧化酶活性以及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等渗透保护小分子物质的含量。表明在盐胁迫下,接种耐辐射球菌可以缓解盐胁迫对油菜植株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0.
针对温室土壤盐渍化引起的作物盐害加剧问题,以温室主栽作物黄瓜为试材,在100 mmol/L NaCl处理条件下,设计0、20、40、60 mmol/L CaCl2处理,研究了不同浓度钙源加入对黄瓜幼苗生长的渗透调节物质、抗氧化酶系统以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盐处理10 d后,加入20、40 mmol/L CaCl2处理较CK处理显著降低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但降低比率<10%;外源加入20、40 mmol/L CaCl2可显著降低丙二醛(MDA)含量、相对电导率和伤害度,显著增加可溶性糖含量;加入CaCl2处理较CK处理显著降低植株的光合特性,其中20 mmol/L CaCl2处理显著降低了植株水分利用效率.综合分析表明,外源加入20 mmol/L CaCl2可显著缓解盐分对黄瓜幼苗的伤害,提高其耐盐性.  相似文献   

11.
以草木炭、珍珠岩、化学松土剂3种土壤改良剂为试材,采用室内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3种土壤改良剂不同施量条件下对土壤紧实度、土壤养分及作物株高的影响,以期筛选出能够满足多重目标的土壤改良剂的最佳施配比例.结果 表明:最优的株高试剂为6%化学松土剂,最优的紧实度试剂为2%珍珠岩,最优的土壤速效钾、有效磷、全氮和有机质分别为4%草木炭、1O%化学松土剂、8%草木炭和2%化学松土剂.每种试剂在针对不同的检测指标时,指标的指示值不尽相同,检测指标值在3种改良剂的作用下,变化波动较大,单一改良剂不能满足多种指标的期望值,后续需进行不同种类、配比的改良剂效用研究.  相似文献   

12.
分析山东平度和新疆库尔勒2个地区在不同肥力下土壤微生物数量消长与土壤元素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不同施肥处理下,2个地区细菌、放线菌数量显著增长,真菌数量呈减少趋势,其中施有机肥比化肥对真菌增长影响达极显著;不施肥种植(CK)显著降低土壤微生物总体数量,但不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比率;2个地区土壤微生物消长与土壤元素间相关性不完全一致,2个地区真菌数量消长与铜元素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平度点细菌数量与锌元素呈极显著性正相关,与硼元素极显著负相关,与锰显著负相关。土壤养分种类及含量水平对土壤微生物数量消长影响极显著,而土壤微生物消长在不同土壤环境下与根围土壤元素含量相关性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3.
土壤质量和健康直接影响着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的健康,科学评价不同类型土壤的质量和健康,对科学利用土壤资源和管理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荒漠土壤是荒漠区的地带性土壤类型,直接影响荒漠区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系统探索荒漠土壤的质量和健康的概念、标准、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并对我国荒漠土壤质量和健康做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14.
以农田栽参主要土壤类型白浆土为研究试材,采用盆栽的方式,根据白浆土田间持水量的40%、60%、80%分别设置低、中、高水分处理组,采用Biolog微平板法和化学方法研究水分对土壤微生物代谢功能多样性和土壤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水分处理下(白浆土相对含水量为80%),物种丰富度指数、AWCD值和碳源利用丰富度指数最高;土壤速效磷含量显著高于其它水分处理,同时土壤酶活性较高,对人参生长发育有利。  相似文献   

15.
以草莓重茬10年的温室大棚土壤为例,研究缓苗期、现蕾期、幼果期和盛果期草莓根际土壤的碱性磷酸酶、脲酶和蔗糖酶的活性动态特征,探究其与重茬的关系。结果表明:重茬草莓根际土壤的碱性磷酸酶在缓苗期和现蕾期的活性(2.21、3.26mg/g)都显著低于同期的非重茬土壤的酶活性(3.08、4.97mg/g),二者在幼果期和盛果期无显著差异,都在0.33mg/g以下;重茬草莓根际土壤脲酶的活性在缓苗期与非重茬土壤的酶活性无显著差异,在现蕾期的酶活性(0.40mg/g)显著高于非重茬土壤的峰值(0.29mg/g),在幼果期和盛果期的酶活性(0.20、0.18mg/g)显著低于非重茬根际土壤的酶活性(0.35、0.34mg/g);重茬根际土壤的蔗糖酶活性值(2.23~2.88mg/g)在4个生长期无显著差异,除盛果期外都显著低于非重茬根际土壤的(5.54、6.91、7.56mg/g)1倍以上。结果表明,重茬土壤可以显著抑制土壤酶活性。  相似文献   

16.
城市绿地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功能单元之一,城市土壤入渗能力的提升将对海绵城市的建设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该研究从城市绿地土壤结构改良、入渗功能提升等角度出发,探讨了借助人工措施、动物资源以及植物根系,构建土壤大孔隙优先流网络体系,促进降雨高效入渗、减少地表径流、补给城市地下水资源的可行性,为城市绿地在海绵城市建设中作用的发挥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以地膜和小麦秸秆为覆盖材料,研究了黄瓜地面覆盖对日光温室土壤温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地面覆盖可以提高土壤温度,地膜覆盖的效果大于秸秆覆盖,覆盖效果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下降。地膜覆盖可以显著提高土壤平均温度,且对最低温度的提高作用大于最高温度;秸秆覆盖延缓了土壤温度变化的速度,对土壤增温作用小,且土壤最高温度低于对照而最低温度高于对照,温差最小,土壤温度保持相对稳定状态。因此,秸秆覆盖作用更为稳定,更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土壤酸化是耕地退化的重要表现,也是制约土壤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在pH值小于5.5的酸性土壤上连续两季种植蔬菜,研究了"宜施壮"旱田土壤调理剂对酸性土壤pH值、CEC、硅铝率及蔬菜产量和相关生物学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宜施壮"旱田土壤调理剂可以提升土壤pH值、CEC和硅铝率,提高蔬菜的产量;与对照相比,两季连续施用"宜施壮"旱田土壤调理剂50~200 kg/667 m~2时,可使土壤pH值提升0.06~0.49个单位、CEC提高0.1~0.6 cmol/kg、硅铝率增加0.05~0.16,蔬菜产量增加4.26%~11.71%,同时"宜施壮"旱田土壤调理剂可提高蔬菜整齐度,促进萝卜伸长膨大、白菜增高增粗,使白菜结球更加紧实。研究发现,"宜施壮"旱田土壤调理剂在试验区域的合理用量为100~150 kg/667 m~2。  相似文献   

19.
施用土壤调理剂对酸性土壤中芝麻菜吸收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亿鼎土壤调理剂、硅钙钾镁肥、木本泥炭3种土壤调理剂,采用酸性土壤进行盆栽试验,探究光照培养箱内不同土壤调理剂施用量(1.3 g · kg~(-1)和13 g · kg~(-1))对土壤砷的钝化效果及芝麻菜砷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13 g · kg~(-1)亿鼎土壤调理剂、硅钙钾镁肥可显著提高土壤pH,而施用13 g · kg~(-1)木本泥炭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含量。施加1.3 g · kg~(-1)木本泥炭时,土壤中有效态砷含量显著降低了5.17%。与不添加任何土壤调理剂的对照相比,3种土壤调理剂均能促进芝麻菜生长,施用1.3 g · kg~(-1)亿鼎土壤调理剂时芝麻菜地上部鲜质量最大,相比对照显著增加了51.3%,且施用土壤调理剂均能显著降低芝麻菜地上部的砷含量。  相似文献   

20.
通过无植物盆培养试验,研究施用化肥、有机肥、生物有机肥、化肥与有机肥混合施用、化肥与生物有机肥混合施用、对照处理对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土壤中细菌数量比施用化肥和有机肥处理分别高出15.5%~43.1%和3.5%~6.4%;放线菌数量分别高出58.2%~94.4%和9.8%~24.8%;真菌数量分别降低22.8%~59.5%和8.9%~19.3%。土壤中脲酶活性最高的是生物有机肥和化肥混合施用处理;生物有机肥处理土壤中碱性磷酸酶活性最高,高出有机肥处理1.6%~37.4%,高出化肥处理3.2%~38.9%;生物有机肥处理土壤中蔗糖酶活性最高,比有机肥高出50.9%~292.4%,比化肥高出67.6%~456.3%;各处理对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影响较小。施用生物有机肥可以更好地改善土壤微生物区系,增加土壤酶活性,有利于土壤肥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