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天然食用色素中具有醌类结构的不多,常用的主要有茜草色素、紫草色素、牛舌草色素、酸枣色素、紫胶色素、胭脂虫红色素等,概述了这几种醌类色素的特性,综述了近几年醌类色素的提取和精制方法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白腐真菌对偶氮类、三苯甲烷类、醌胺类等染料的脱色降解作用,用Fomes lignosus对偶氮类染料中的刚果红、醌亚胺类中的结晶紫和三苯甲烷类中的中性红的脱色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木质层孔菌对各种染料均有降解作用,而对醌亚胺类染料结晶紫的脱色率最高为55.27%(12 h),最佳添加时间为第4 d,最佳温度为35℃,脱色时间在32 h时脱色率达到75%以上。  相似文献   

3.
柚木Tectona grandis 树干通直,木材纹理优美,是世界著名的速生珍贵用材树种。树体含有 甲基蒽醌、拉帕醌和脱氧拉帕醌等活性成分,可抵抗白蚁和真菌侵害。柚木树皮、叶片、心材等部位富 含萘醌、蒽醌和类异戊二烯醌等次级代谢产物,以及三萜类、类固醇、木酚素、脂肪酯和酚类等植物化 学物质。药理上,柚木被证实具有抗氧化、消炎、解热、细胞毒性、镇痛、降血糖、伤口愈合等多重功 效。文章着重介绍柚木的植物化学和药理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以及其后续开发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4.
大花葵红色素理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大花葵(Malva sylvestris L.vat.mauritiana Miller)色素的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花葵色素属花青素类色素,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三氯甲烷,不溶于苯、甲苯、乙醚、石油醚和二氯甲烷。pH值对色素影响很大,金属离子Na 、Cu2 、Fe3 、Zn2 对色素色泽有明显影响,而K 和Fe2 对色素无明显影响。自然光能加快色素分解,但受紫外光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食用色素包含的范围比较广泛,如植物体中有黄酮、花色素、蒽醌、叶绿素以及多萜烯色素等。通常所指植物食用色素成份,主要是叶绿素和多萜烯色素。叶绿素广泛存在于植物体的地上部分(如叶和果实中),是由甲、乙两种叶绿素组成,二者的比值为3:1,前者为绿色,后者为黄绿色。多萜烯色素是由4个~8个戊二烯分子组成的色素类,主要为多萜烯酮类的叶黄素,多萜烯烃类的α-胡萝卜素、δ-胡萝卜素以及多萜烯酸类等。叶绿素和多萜烯色素均不溶于水,但溶于有机溶剂;还有部分水溶性色素,常以溶解状态存在于植物细胞液中,因此,也被称为细胞色素。 食用色素的提取方法很多,可用硅胶、活性炭、氧化镁、碳酸钙、粘土等为吸附剂柱层析法提取,亦可粉碎后直接利用,还可用亲水性溶剂或亲脂性溶剂提取。用溶剂提取色素的方法,工艺简单、设备价廉、技术易掌握。此法适合乡镇企业提取植物食用色素,也是目前较普遍采用的植物食用色素提取制备方法。 卫.水提法 植物水溶性食用色素,通常采用水提取法效果佳(如:山植红)。水廉价易得,最大优点是本身无毒性。提取液真空浓缩至干,便得色素成品。技术转让费3.8万元。 2.醇提法 植物所含的一些不溶于水的食用色素(如:叶绿素、叶黄素、高梁红色...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竹类资源的副产品--竹肉色素的提取工艺,并对该色素的稳定性进行了探讨,为这一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呼吸作用在干旱胁迫下如何变化以及外源丙酮酸和琥珀酸对呼吸的调控作用,以欧李Cerasushumili为材料,研究了干旱胁迫条件下外源丙酮酸和琥珀酸对植株叶片含水量、呼吸参数和泛醌氧化还原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干旱情况下,抗水杨基羟肟酸(salicyldydraxamic acid,SHAM)呼吸即细胞色素(c...  相似文献   

8.
木棉花红色素的提取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40,自引:4,他引:40  
研究了木棉花红色素的提取条件和理化性质,结果表明,用1:1的0.1mol/L盐酸-50%乙醇在60℃恒温浸取2h,提取效率较好。木棉花红色素属花青素类色素,PH值对色素影响明显,在酸性条件下色泽稳定且具有热稳定性。光照能加快色素降解,但与紫外光无关。金属离子Na^2 ,Mg^2 ,Ca^2 ,Al^3 ,Cu^2 ,Pb^2 ,Zn^2 对色素色泽无影响,而Fe^ ,Sn^2 有不良影响。色素的抗氧化还原能力较弱。蔗糖、葡萄糖和盐等添加剂对色素无影响。  相似文献   

9.
超声波提取大花葵色素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1,自引:6,他引:21  
大花葵(Malva sylvestris L.var.mauritiana Miller)为锦葵科锦葵属一年生草本植物,结花量大,花中含有大量的红色素,是一种重要的天然色素资源,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制药、化妆品等行业。大花葵色素属于花青苷类色素,常规提取工艺容易使其发生降解、褪色。超声波提取技术具有时间短、效率高、提取量高等特点,同时可防止提取物在长时间、高温条件下发生降解、褪色等变化。作者对超声波提取大花葵色素的各项工艺条件进行了初步探讨,设计了工艺流程,研究了超声波提取的温度、时间和提取剂对色素提取率的影响,得出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在超声波频率为30kHz条件下,用质量分数为2%的稀H2SO4作提取剂,处理40min,温度50℃时提取率最高。  相似文献   

10.
以青核桃桃中核桃醌含量为指标,采用分光光度法对不同时间、不同产地的青核桃中核桃醌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的青核桃中核醌含量无显著差异;采集时间为6月中旬至8月中旬。  相似文献   

11.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I,C)法首次定量分析了木瓜(Chaenomeles sinensis)鲜花瓣中花青素3,5-二葡萄糖苷(Cya—nidin3,5-di-O-glucoside,Cy3G5G)、天竺葵色素3,5一二葡萄糖苷(Pelargonidin3,5-di—O-glucoside,Pg3GSG)、花青素3-半乳糖苷(Cyanidin3-O—galactoside,Cy3Ga)、花青素3-葡萄糖苷(Cyanidin 3-O--glucoside,Cy 3G)、芍药色素3一葡萄糖苷(Peonidin3-O-glucoside,Pn3G)、飞燕草素(Delphinidin,Dp)、花青素(Cyanldin,Cy)、芍药色素(Pconidin,Pn)和锦葵色素(Malvidin,Mv)等9种色素。其中Cy3Ga、Cy3G、Dp和色素19(保留时间13.975min)是木瓜鲜花瓣中4种重要色素,其相对含量均超过检测到色素总合量的10%,分别占检测到色素总含量的17.43%、16.63%、10.27%和23.67%,鲜叶片中买际含量分别为0.3mg/g、0.314mg/g、0.12mg/g和0.427mg/g。其它23种色素的结构和含量需要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12.
红茶色素(茶红素、茶黄素)是红茶生产过程中茶多酚类物质经过多种氧化而形成的,是红茶品质形成的关键物质;作为纯天然的有机色素,红茶色素具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抗突变、抗菌抗病毒等生物活性,本文综述了红茶色素与红茶品质关系及生物学活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不同品系万寿菊花中叶黄素和叶黄素酯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颜色万寿菊花(包括花瓣和花萼)中叶黄素和叶黄素酯的含量.通过与叶黄素标准品比较,并利用相同色谱条件下的色谱图确定万寿菊花中含有叶黄素和6种叶黄素二酯,即月桂酸-肉豆蔻酸酯、二肉豆蔻酸酯、肉豆蔻酸-棕榈酸酯、二棕榈酸酯、棕榈酸-硬脂酸酯及二硬脂酸酯.不同颜色万寿菊花中叶黄素和叶黄素酯的含量差别较大,黄绿色花色素含量为 0.024 %,橙色花色素含量高达1.148 %(均以干花粉计),颜色越深,叶黄素酯含量越高.万寿菊花的色素含量与脂肪含量呈明显正相关(R2=0.974).  相似文献   

14.
茶色素制取及其化学组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茶色素是茶叶中的水溶性有色物质或茶叶水提物经酶性/非酶性氧化聚合而得的水溶性有色物质的总称,根据颜色可分为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3类。本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非非酶性氧化提取茶色素工艺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并对产物的化学组成、分子量分布、抗氧化活性等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15.
天然动植物色素的特性及其提取技术概况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了天然生物色素在动植物体中的分布和特定生理功能。概括了动植物色素的主要提取方法及其发展状况:直接破碎原料、溶剂浸提、物理技术辅助浸提和现代仪器提取分离等;指出超临界流体萃取(SFE)是较具发展潜力的高效萃取方法,有利于提高色素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6.
联苯胺黄G(C.I.颜料黄12)为黄色有机颜料中最重要的代表性品种,通过歧化松香胺衍生的西佛碱的共偶合可对其着色力、透明度、吸油量等颜色性能予以显著的改进。改性晶型、颗粒状况借X-射线衍射、电镜照相与标准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7.
陈梅  施翔  陈夏琳  程建峰 《绿色科技》2019,(17):99-100,103
为揭示珍珠玉绿萝的斑叶呈色原因,以扦插繁殖的珍珠玉绿萝为材料,对其叶片不同颜色部分的叶绿体色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叶片绿色部分的各种叶绿体色素含量及比值均远高于黄白部分,绿色部分与黄白部分的叶绿素(Chl)/类胡萝卜素(Caro)差异远大于其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差异。因此,珍珠玉绿萝叶片中叶绿体色素的形成受抑导致黄白部分产生,尤其是Chla。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锐齿栎叶片色素含量和光谱反射率之间的关系,确定无损、快速估算锐齿栎叶片色素含量的敏感反射光谱波段和光谱指数。[方法]在2个样地进行了2年的野外观测试验,于生长季内同步测定了锐齿栎叶片的光谱反射率和不同光合色素含量,分析了350 2 500 nm范围内光谱反射率和敏感光谱指数与叶片色素含量及比率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锐齿栎叶片的光谱反射率随叶片色素含量呈明显的规律性变化,与Chl a、Chl b、Chl和Car的含量在可见光的绿光黄光及红边区域表现为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性,与Car/Chl表现为极显著的正相关性;在近红外和短波红外区域,光谱反射率与色素的相关性不及可见光区。本文构建的色素敏感光谱指数ND(705,350)、ND(800,705)、m ND(800,705)和m PRI可以准确地估算锐齿栎叶片的Chl a、Chl b、Chl含量和Car/Chl比率。独立的试验数据检验表明估算值和实测值的拟合关系较好。[结论]ND(705,350)、ND(800,705)、mND(800,705)和mPRI可有效地估算锐齿栎叶片的色素含量及比率。  相似文献   

19.
旨在通过活性炭对半乳甘露低聚糖溶液进行脱色精制,从而提高半乳甘露低聚糖的纯度.首先,运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方法,获得最佳的脱色条件,最后对脱色后的产物进行红外分析及吸附等温线的测定.研究发现:相比于粉末活性炭和柱状活性炭,颗粒活性炭的选择性脱色精制效果最佳,因此选择颗粒活性炭进行下一步的单因素试验和正交优化试验.首先...  相似文献   

20.
The role of test block placement within a modified decay jar system for promotion of fungal pigments was investigated. Beech and sugar maple blocks were inoculated with common pigment producing fungi and incubated for 10?weeks. Blocks were placed either below the vermiculite or resting on its surface; no feeder strips were utilized. Amount of pigmentation differed with block placement with Arthrographis cuboidea (on sugar maple and beech) and Xylaria polymorpha (only on sugar maple) producing more pigment when plac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vermiculite. The differences in pigmentation, however, were not necessarily due to moisture content differences within test blocks, as moisture content did not vary significantly by block placement with A. cuboidea. Results indicate that placement of wood above vermiculite may increase pigmentation; however, reasons for the increase appear to differ among fung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