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姚国坤 《中国茶叶》1989,11(4):12-14
茶树仿生栽培是茶园田间工程技术模仿生物结构和功能进行再创造的一种途径。众所周知,茶树栽培除了牵涉茶树本体外,还与外界环境和人类社会劳动密切相关。现代,随着茶园田间工程技术的广泛应用,茶园生态平衡由于人为的干预、环境的渐变而遭到破坏。因此,如何根据茶树生长发育规律,从茶园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地膜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智策  张玲 《马铃薯杂志》1994,8(2):117-117
  相似文献   

3.
蔬菜反季节栽培是指在不适宜低海拔平原露地栽培某一种蔬菜的季节或地区,利用低海拔海滨地区和高山独特的气候资源或一定的保护设施,创造良好的适宜蔬菜生长发育的小气候条件,以获得蔬菜高产、稳产、优质的栽培方法.反季节蔬菜在蔬莱周年供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省许多地区正是采用地膜覆盖、小拱棚或大棚,于冬春季栽培瓜类、茄类及空心菜等喜温蔬菜,从而丰富了“春淡”期间的蔬菜供应.近几年全省各地还骤然兴起蔬菜的高山反季节栽培与遮阳网覆盖栽培,这大大缓和了“伏缺”、“秋淡”时节的蔬菜供需矛盾.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  相似文献   

4.
张北县地处内蒙古高原的坝上高寒干旱区,海拔1500m左右,无霜期100d左右,年均气温2.6℃,年降雨量399mm。甜菜是该县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年种植面积6666.67hm2左右,其中旱地面积占85%以上。由于坝上10年9旱,多数年份甜菜捉苗成了关...  相似文献   

5.
6.
7.
8.
水稻强化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48,自引:5,他引:48  
2000年选用12个不同类型的杂交稻组合在四川绵阳、温江进行了SRI试验,设4.5万穴/hm^2和7.5万穴/hm^2两个密度处理。结果表明,两个试点各组合产量以7.5们/hm^2密度处理较高,增产原因主要是有效穗的大幅度增加;SRI条件下,水稻的分蘖潜力能得到充分发挥,单株分蘖数可达70-80个(4.5万穴/hm^2密度下);SRI以选择穗型中等偏大、分蘖力中等偏上的组合为宜。对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的应用和改进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关于水稻轻简栽培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一)水稻轻简栽培改革必须坚持“高产、省工、节本、高效”的方向我国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且土地后备资源不足,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人地矛盾日益尖锐。要在有限的耕地上不断改善日益增长的社会对农副产品的需求,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在不断提高单位面积作物产量上寻找出路,这是我国国情所决定的。因为只有不断提高单产,才有可能在稳定面积、甚而适当减少面积的情况下保持总产的稳定增长,也才有可能在有限的耕地范围内为合理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创造条件,既不断改善农产品的社会供给,又不断提高农业的…  相似文献   

10.
通过食用菌周年立体栽培,科学安排季节,选用高产菌种把住关键栽培技术,进行露天搭棚多层次栽培,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空间利用率。由过去一年1-2季发展到三季栽培,提高食用菌的产量和经济效益,为食用菌栽培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双膜棉是将营养钵薄膜覆盖育苗和地膜平铺移栽的一种栽培方式,它具有营养钵棉和地膜棉的双重优势,目前已在我国部份省较大面积推广。1992年我们种值双膜棉0.94hm~2,表现出高产优质高效益。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13.
我国栽培茶树的起源与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茶树种群形态与古地理气候的资料,分析现今栽培茶种是茶叶植物长期演化与种间杂交的产物,多数为同源异出。我国唐代以前的栽培茶种多由当地野生茶树直接繁殖,此后逐步迁移演化出许多不同特性的栽培类群。就目前我国栽培茶树的分布,大致可划分为:“云南大叶”、“滇东—桂西”、“川黔 ”、“岭南白毛”、“武夷”、“江南与江北”等六个类群。  相似文献   

14.
15.
16.
我国自1976年开始研究棉花的塑料薄膜地面覆盖(简称地膜棉)高产栽培技术。在随后的几年试验和大面积示范推广中,这一技术的优越性得到了充分的显示,平均亩增产皮棉25公斤。1982年在全国发展到80多万亩。目前全国各产棉区都有应用,并均表现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据报道1990年,全国地膜棉面积1345万亩,占棉花总面积的16.2%。  相似文献   

17.
1 前 言汉中市马铃薯地膜栽培始于 1986年 ,到 1996年发展到了 6 0 0多公顷 ,且多集中栽培于城郊和重要集镇周围 ,1997年以来 ,由于省市农技部门对马铃薯三项技术 ,特别是地膜栽培技术的推广 ,辅之以市场的调节作用 ,使种植面积逐年上升 ,1998年达到 4 6 2 0公顷。 1996~ 1998年 ,经济效益累计增值 3732 5万元 ,社会、生态及经济效益明显提高。2 地膜马铃薯几种栽培方式2 1 厢式宽畦栽培法主要集中于平坝水田地区种植 ,作用有三 :一是省。实行厢式宽畦栽培的一般宽 2m ,与地膜常规推广的宽度一致 ,不裁不剪 ,既减少浪费 ,又操作方…  相似文献   

18.
新世纪稻作栽培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经过去的50年 ,中国稻作取得了辉煌的业绩 ,令人振奋 ;展望新世纪 ,我国的水稻栽培工作者 ,将面对许多新的课题 ,任重道远。一、高产更高产栽培仍然是水稻生产发展的主体21世纪 ,人与资源和环境的矛盾日益尖锐。据测算 ,2030年我国人口将进入峰值期 ,如果种植面积稳定 ,我国水稻平均单产要达到8~8.5t/hm2,即比目前的产量增加30%~40 % ,才能满足基本需求。因此 ,无论在技术推广上还是科学研究上 ,都应该把高产更高产放在水稻生产的主体位置上 ,不能动摇。在积极推广现有适用栽培技术的同时 ,要深入开展以下三方面的…  相似文献   

19.
20.
茶园铺草栽培经济效益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君余 《茶叶》1994,20(2):48-49
江苏省的最北端县份——赣榆县徐福茶厂北接齐鲁,西枕沂蒙,南俯淮泅,东临沧海;地处北纬35“36,地理座标为东经118”45,年平均气温13“20‘,为南北气温的过渡地带,海洋性气候明显,年降雨量950~1150毫米,初春秋末多出现干旱,年日照时数2244/J‘时,无霜期213.9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