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过冬容易过春难,春蝎难过春亡关".此话道出了春天加强对蝎子管理的重要性. 蝎子经过冬眠,身体相当虚弱,早春气温忽高忽低,不适宜蝎子活动.此时一定要注意保暖,切勿翻动蝎窝和蝎体.谷雨以后,气温升到15℃以上,蝎子从冬眠中苏醒,在晴暖天气下出来活动,但此时温度不稳定,阴冷天气蝎子仍会蛰伏不动.这时,一般不要给蝎子供食喂水,以防暴食腹胀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2.
秋季气候多阴冷、潮湿,而冬季气候则多寒冷、干燥,在常温养殖条件下,养蝎户应根据当地气候的变化,灵活而科学地进行饲养管理。1秋季立秋后,即进入多雨季节,常常出现阴雨连绵的低温天气,空气湿度大,这种气候会影响着各龄蝎的正常生长与发育。此时,蝎饵料的投放量要少,以免投饵过多,造成剩余饵料腐烂。  相似文献   

3.
仔蝎体小、自卫能力较弱,比成蝎更易受周围环境和饲养管理的影响,采取以下措施可提高仔蝎成活率. 1 控制温度 仔蝎生长发育、繁殖、活动的适温为25~39℃,最适温度为35~38℃.低于20℃时蜕皮期延长,生长发育受阻且易发生消化不良,引起腹胀;当温度降至10℃以下时,开始入蜇休眠;超过40℃极易脱水死亡.  相似文献   

4.
花房养蝎是根据动植物之间的呼吸互补性和生长的共基性为原理而创造的一种人工高效养蝎新技术,具有模拟其自然生态环境、仔蝎成活率高、管理粗放、投资少、效益高等优点.其四季管理方法如下: 1春季管理 俗话说:`过冬容易过春难,春蝎难过春亡关'.蝎子经过了冬眠,春季身体很虚弱,早春气温忽高忽低,仍不适应蝎子活动,此时仍要注意保暖.清明过后,气温回升到 10℃以上,蝎子从冬眠中复醒,夜间出穴活动的蝎子增多,这时活动区的土壤含水量以 15%~ 20%为宜,空气相对湿度以 70%~ 80%为宜.可于晴暖中午用 40℃的 0 1%高锰酸钾溶液喷洒蝎窝和花…  相似文献   

5.
蝎子是卵胎生,刚出生的小幼蝎只有米粒大小,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所以它必须伏在母蝎的背上,靠腹内残存的卵黄和母蝎身上的分泌液维持生活。4~6天后开始在母蝎背上蜕下第一次皮,7~10天后,它就逐渐离开母背独立生活了。此时其残存卵黄已耗尽,必须用小昆虫喂养。幼仔蝎的口器很小,可挑选较小的黄粉虫、地鳖虫、蝇蛆喂养。在喂养过程中应加强对幼仔蝎的管理,因为幼仔蝎幼小体弱、活动范围小、捕食能力差,所以在喂养幼仔蝎时要供给营养丰富、易于捕捉的小昆虫。人工养殖只要适当加温,幼仔蝎照常可以吃食、生长发育。   及时分离仔蝎也是养蝎的关键。仔蝎在母背上蜕下第一次皮后不要立即把母蝎和仔蝎分开,因为仔蝎刚刚蜕皮,身体十分软弱,还需要母蝎呵护一段时间,过早分离会影响仔蝎成活率。再过7天左右,仔蝎长得十分健壮时,可把它与母蝎分离,分离后可因陋就简,饲养在内壁光滑的塑料盆、小缸或特制的仔蝎饲养箱里。无论在哪里饲养,都要在饲养处所的底部放薄薄一层沙土或山土,并在饲养箱或盆的中央堆放一些有空隙的碎瓦片,供仔蝎栖息玩耍。   在喂养仔蝎时,要仔细观察它们的生长发育。同期出生的仔蝎,除在母背上第一次蜕皮个体比较整齐外,以后由于胚胎发育和摄食昆虫质和量的差别,生长发育就有了个体大小之分的现象,这时就再做一次分离,把个大的仔蝎养在一处,个小的养在一处。蝎子有互残的习性,分档饲养可避免个体大的仔蝎残食个体小的仔蝎。   养好仔蝎要做到以下四条:①要及时与母蝎分离饲养,防止母蝎残食。②要及时投足小昆虫,按大小分档饲养,防止仔蝎互残。③保持好相对湿度,防止脱水死亡。④要有30℃以上的温度,以利于仔蝎蜕皮生长。  相似文献   

6.
冬春恒温养蝎,蝎子生长快,交配、产仔次数勤,但如管理不当,蝎子会出现以下几种常见的疾病。 1、黑腐病 病蝎肚腹呈黑色,排绿色污水便,陆续出现死亡。  相似文献   

7.
人工养蝎能否取得经济效益,关键取决于对仔蝎的管理。根据几年的养蝎经验,从单独饲养、母仔蝎分离、集中饲养等几方面总结并提出建议,以提高仔蝎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8.
夏季蝎的采食量大、生长迅速、活动量大、繁殖能力强 ,是蝎养殖的关键时期。但是 ,由于夏季天气炎热、空气湿度大等原因 ,如果饲养管理不善 ,常会导致蝎生长发育缓慢 ,养殖效益降低 ,故应该引起重视。1 饲喂技术蝎夏季由于生长迅速 ,需要营养物质多 ,所以首先应该保证采食的数  相似文献   

9.
幼蝎蜕皮期的饲养管理是养蝎扩群产生效益的重要环节,根据蝎子的生物特性,子蝎刚出生后,温度在35℃时,在母蝎背上约4天蜕第一次皮,成为二龄蝎,再经过约5~6天就开始离开母蝎背寻找吃食。二龄蝎以后每次蜕皮的间隔时间为50~60天,对子蝎应搞好如下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上海市南汇县泥城镇高桥村八组农民沈正清和奉贤县太日镇光耀村九组何梅花科学饲养和管理蝎子,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在他们的带领下,当地一批养蝎户走上了致富之路.广大养蝎户怎样才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呢?笔者通过对沈正清和何梅花二位养蝎专业户的采访了解到,养蝎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一、建好蝎窝蝎子喜欢潮湿的地方,休息时爱栖息在干燥之处,蝎窝应建在潮湿阴暗的地方,做到上干下湿,尽量模拟野生动物的生活环境,能使它昼伏夜出.   二、严格控制好温湿度最适宜蝎子生长繁殖的温度为28~30℃,在这个温度范围内蝎子的采食量多,生长速度快.湿度控制在75%~85%之间.   三、饲养要适当公蝎过多,会扰乱母蝎正常产仔,幼蝎过密会造成强弱不均,强者欺弱,造成互相残杀.他俩的饲养实践表明,母蝎每平方米不可超过500只,二龄蝎子每平方米不超过4000只,三龄蝎子每平方米不超过3000只,四龄以上成蝎每平方米以2000只为宜,只有低密度饲养,才能减少蝎子的互相残杀.   四、饲料喂养要多样化蝎子的主要饲料是黄粉虫,但不能单喂一种,应收集多品种的昆虫当饲料,如地鳖虫、黄粉虫、蟑螂以及各种飞翔的昆虫混合作饲料.在饲喂时每次食料不宜过多,否则蝎子会死亡.蝎子喜欢吃活的虫子,注意及时清理食料中死亡的虫料.同时,平时应多注意满足蝎子饮水,还可适当喂些西瓜皮和菜叶等多汁饲料.   五、及时分离各龄蝎子在蝎子生长过程中,个体健壮大的蝎最容易吃掉体质弱的小蝎,未蜕皮的能吃掉正在蜕皮的残弱蝎子.为了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要事先准备好其它器皿、栖具,及时把不同大小和强弱的蝎子分开饲养,否则容易造成养蝎失败.   六、严防不利因素的侵袭氨水、化肥、农药不能放在饲养室附近,以防它们的气味影响蝎子的正常生长.同时,还要防老鼠、壁虎、蚂蚁的侵袭危害.除此之外,小蝎容易逃跑,因为它的逃跑能力比成蝎强,所以母蝎生产小蝎后,四周应装上玻璃,防止它外逃.   七、做好公、母蝎的搭配和分离饲养公、母蝎的适宜搭配比例为1∶3.在母蝎受孕后产仔蝎前的这一段时间内,要把公蝎捉开另外饲养,以防扰乱孕蝎产仔蝎或吃掉小蝎子.   八、做好疾病的防治蝎子虽然一生中疾病很少,但也应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对伤、弱、残、病、死蝎要及时处理掉,仍可利用的可制成干蝎,售给当地医药商店.在蝎子非产期及蜕皮期,对蝎窝要进行卫生清理消毒,发现有幼蝎蜕皮困难猝死时,应在各种饲料中加喂维生素、土霉素、葡萄糖、食母生等药物,让蝎子间接吸取营养,减少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现代农业》2006,(6):22-22
一、夏季饲养管理夏季是蝎活动的旺季,除供足饵料外,还要注意蝎窝安全和防治病虫害。立夏之后,即可解除防寒保暖措施,根据具体情况,适当控制饵料种类、数量,通常4~6天供饵1次。芒种以后,各龄蝎都进入生长发育适宜阶段,活动量大,消化能力增强,生长发育较快。此时的管理重点是增加供饵量与供饵次数,并开始使用水盘供水。小暑前后,各龄蝎进入生长发育最旺!!!!!!!!盛阶段,雄蝎准备交尾,雌蝎准备产仔。此时饵料以投活食、肉食为主,如黄粉虫、地鳖虫、洋虫、蚯蚓、蛾幼虫等,辅以瓜皮、菜叶、嫩玉米以补水。房养或避光条件好的蝎场,蝎白天也出来活…  相似文献   

12.
早春季节正是农户购买、饲养雏鸡的黄金季节,但由于受早春自然条件变化无常的影响,农户常采用"保温靠巴斗,吃食在脚盆"的传统方式育雏,造成雏鸡大量死亡。因此,根据雏鸡的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性,采用科学的饲养管理措施,创造合适的温度、湿度、换气、光照、营养和卫生条件,满足雏鸡的生理需要,防止各种疾病和事故的发生,便能获得较高的育雏成活率和健康的雏鸡。  相似文献   

13.
薛玉华 《农家参谋》2008,(12):21-21
肉鸡腹水症是一种以腹腔蓄积大量的液体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又称心衰综合征或肉鸡腹水综合征。该病常造成肉鸡大批死亡。一般多发生于气候寒冷的冬季和早春季节。一、诱因1.饲养管理因素。冬春季节,饲养户为了保暖而长期紧闭门窗,致使鸡舍内空气污浊,氧气浓度下降。  相似文献   

14.
2~4龄的蝎称为幼蝎.2龄蝎从母背下来以后,即开始独立生长发育.幼蝎的生长期较长,如果饲养管理不当,常会导致大量死亡. 1 及时分离母、仔蝎 仔蝎离开母蝎独立生活后,立即进入盛食期,食欲旺盛,昼夜活动进食,同时,幼蝎已具备良好的攻击能力.凶悍,相互攻击,以致残杀.母蝎经过妊娠、产仔及背仔后,体力消耗大,而且母蝎在产仔和背仔期,多数母蝎又不吃食,所以当仔蝎爬下母蝎背,母蝎也急待觅食,如果此时不及时分离,母蝎就会残食仔蝎,造成仔蝎成活率下降.母、仔蝎分离法:有挑拣分离、玻璃板分离、自动分离滑梯分离法,自动分离筛分离.分离时可根据养殖方式及养殖规模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  相似文献   

15.
<正> 全蝎医名全虫,属名贵动物中药材。现城乡各地纷纷掀起养蝎热。但由于养殖户没有掌握好全蝎的生活习性及饲养条件等,大多数以失败告终。据本人多年养殖经验,应重在把握”三关”。 (一)温度关:全蝎属冷血动物,吃食、生长与温度关系密切。当气温在12℃以上时开始活动,25~39℃为吃食、生长最旺盛期。如低于20℃以下须加温饲养。最简便的方法是在蝎房内生煤炉加温饲养。并用煤气管道将煤气排出于房外,以免以发生煤气  相似文献   

16.
药用蝎的采收与加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 药用蝎的采收 1.1 采收对象。交配过的雄蝎,产仔3~4次以上的淘汰雌蝎,患病、残肢、瘦弱和正常死亡的蝎子均可。 1.2 采收时间。人工养蝎的采收时间,雌雄蝎应分别对待。雄蝎在完成交配任务以后,雌蝎在产仔两周后采收最为适宜。野生蝎在春天蝎子出蛰后捕捉最为适宜。 1.3 采收方法。不同的饲养方法,采收方法也不一样 池养、盆养、架养等方法养殖的蝎子,数量较少,可直接将蝎窝里的  相似文献   

17.
母蝎在交配怀孕后称为孕蝎,其受精卵在母体内发育成为仔蝎,这个期间称为怀孕期.母蝎的怀孕期约40天,在此期间母蝎成为胚胎发育的保护者,母蝎生活得好坏直接影响到胚胎发育和仔蝎的健康.因此,要认真地做好孕蝎的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18.
<正> 人工无休眠养蝎是近年来发展推广的养蝎技术,即人为创造条件,打破其休眠越冬的习性,加快其生长周期,提高产量及效益的一种方法。 1 技术要点 1.1 蝎场。养蝎场的建设应尽量模仿蝎在自然条件下的生态环境,符合其生活习性、生长繁殖的条件,且方便饲养管  相似文献   

19.
仔蝎个小体弱,活动能力、自卫能力、觅食能力都很差,易被其他蝎子残食,或因吃不到食物而死亡.人工养蝎中在这个阶段的死亡率很高.因此,养好仔蝎,使其顺利蜕皮、生长是人工养蝎成功的关键.那么如何才能养好仔蝎呢?  相似文献   

20.
在人工养蝎的过程中 ,如何提高其成活率、产仔率、缩短成蝎的育成周期 ,是养蝎成败和经济效益的关键。1 做好引种工作蝎引种在每年 5~ 6月及 8~ 9月。此时温度、湿度适宜 ,便于运输和饲养管理。如果在 5~ 6月引进孕蝎 ,当年 6~ 7月产仔 ,效益好。初养者应到养蝎多年、信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