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赵一丹  陈红 《安徽农业科学》2022,50(4):69-73+78
对2009—2019年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和生产消耗虚拟水量进行测算,量化分析伴随主粮贸易虚拟水的流动状况和趋势,在此基础上评估主粮贸易对我国水资源压力的影响方向以及影响程度。结果表明,2009—2019年我国粮食产量和虚拟水消耗量呈上升趋势,同时虚拟水贸易规模也明显扩大,对我国水资源压力有缓解作用,其中大豆的虚拟水贸易影响程度最大。因此,建议根据粮食作物单位质量含水量不同,合理规划粮食作物种植结构,并充分考虑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后确定进出口规模和结构。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我国主要农产品的虚拟水含量进行计算及趋势分析,得出主要农产品虚拟水进口量呈上升趋势,以粮食作物和食用植物油为主;通过分析虚拟水的进口效益,测算了虚拟水替代效益而产生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收益。最后,对我国对外农产品贸易提出了调整农产品进出口结构、丰富进出口产品结构、实现虚拟水进口效益最优化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我国主要农产品的虚拟水含量进行计算及趋势分析,得出主要农产品虚拟水进口量呈上升趋势,以粮食作物和食用植物油为主;通过分析虚拟水的进口效益,测算了虚拟水替代效益而产生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收益。最后,对我国对外农产品贸易提出了调整农产品进出口结构、丰富进出口产品结构、实现虚拟水进口效益最优化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虚拟水贸易是解决区域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有效工具。通过计算河北省主要粮食作物单位虚拟水含量,结合2000—2009年河北省主要粮食作物对外贸易量,估算出了10年间河北省主要粮食作物对外贸易中净进口虚拟水量,并比较了2009年河北省用水量和用水结构。结果表明,净进口虚拟水量是农业用水的重要补充,并间接的支持了其他产业的用水。最后从可持续角度构建了河北省虚拟水战略。  相似文献   

5.
景欣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3213-13214
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彭曼公式,计算了2000~2009年我国农产品贸易中虚拟水含量。研究表明我国在农产品贸易方面依然存在较大逆差,由此决定了虚拟水净进口量的不断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应将虚拟水贸易理论引入到我国农产品贸易体系中并努力实现我国农产品贸易结构优化及贸易伙伴多元化。  相似文献   

6.
中国粮食作物虚拟水进口贸易格局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安全和水安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长期稳定发展的焦点问题。本文在测算2006—2020年间中国4种粮食作物虚拟水进口量的基础上,采用粮食作物虚拟水进口多元化指数、均衡度指数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揭示中国粮食作物虚拟水进口贸易格局,并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泊松伪极大似然估计法(PPML)实证分析中国粮食作物虚拟水进口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中国粮食作物虚拟水进口趋于多元化,但均衡度水平较弱,两者皆表现出一定的区域异质性特征。2)中国粮食作物虚拟水进口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正向全局空间自相关性,但具有减弱的风险,且局部空间集聚程度仍处于发展状态。3)双边经济发展水平、进口来源国的水土资源禀赋优势、进口来源国的政府支出水平、双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汇率水平对中国粮食作物虚拟水进口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进口来源国的森林面积和贸易自由化水平呈现显著负向影响。基于粮食安全和水安全的双重视角,中国应该因地制宜实施虚拟水战略,构建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新模式;立足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调整和优化粮食进口策略;构筑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和水安全维护体系。  相似文献   

7.
耕地资源短缺以及由此引发的粮食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因素。国家或区域间进行的粮食贸易,在一定意义上也是虚拟耕地贸易。选取小麦、玉米、大豆和稻谷4种主要对外贸易粮食作物,对2001—2012年粮食贸易中的虚拟耕地贸易量进行核算,最后得出以下结论:虚拟耕地贸易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中国耕地资源紧张的局势,但是中国虚拟耕地贸易结构比较单一,为确保粮食安全,中国需要加强农业保护,立足国内粮食基本自足,适度进口耕地资源。  相似文献   

8.
王婷  王芝潇  毛德华 《世界农业》2019,(10):71-79,110,130,131
农业水土资源是农业生产的核心要素,水土资源空间匹配关系影响粮食生产安全.为了解区域主要粮食作物生产过程中水土资源利用现状,本文从虚拟水、虚拟耕地角度出发,定义了主要粮食作物虚拟水—虚拟耕地资源匹配系数的概念,对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台湾、香港和澳门数据尚未收集)1998、2005、2011和2017年4种主要粮食作物(稻谷、小麦、玉米、大豆)的虚拟水—虚拟耕地资源时空匹配程度进行量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期内,全国主要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及粮食总产量在增减交替中有所增加,其中4种粮食作物增减交替变化波动幅度大.东中部地区的虚拟水、虚拟耕地资源的总量高于西部地区,总量变化趋势呈现明显的地域分异特征.②虚拟水、虚拟耕地资源总量高值区和低值区的地区构成特征明显,区域内部虚拟水—虚拟耕地资源匹配系数呈现多样化.北方地区匹配程度总体优于南方地区.同时根据地区匹配系数存在差异性的原因,针对性地提出创新水土资源协调利用管理体制、大力发展节水节地的现代高效农业、健全水土资源协调利用相关法律制度和建立粮食生产水土资源生态补偿机制等提高地区主要粮食作物虚拟水—虚拟耕地资源匹配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从虚拟水的角度对天津主要农作物产品的虚拟水含量进行了分析,在介绍虚拟水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农作物虚拟水含量的计算方法.通过对比天津和我国平均农作物虚拟水含量,分析天津农作物在虚拟水贸易方面的优劣势,并给出了天津农作物产品的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0.
《安徽农业科学》2020,(2):232-234
在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背景下,通过对中国小麦、谷物和大豆3种粮食作物进口贸易现状的分析,明确中国粮食进口贸易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以粮食进口作为补足需求的调剂来确保粮食安全;加强政策引导,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提高中国粮食作物的竞争力,争取国际粮食价格的话语权;利用虚拟水贸易缓解中国的水资源压力。  相似文献   

11.
"虚拟水"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虚拟水贸易"可以作为跨流域调水的补充,在保障缺水地区水安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从"虚拟水"以及"虚拟水贸易"的界定出发,阐述了其必要性,从政府角色定位上和建设虚拟水贸易上来分析具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黄河流域上游与下游各省市的水资源利用及产业结构现状的描述反映出补偿机制的设立对于顺利实施虚拟水贸易、合理配置水资源、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意义,提出了虚拟水贸易及补偿机制的设计框架,并说明了虚拟水贸易补偿机制的运行及相关的补偿措施,认为水权市场作为虚拟水贸易的交易平台、补偿机制的主导模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01—2014年的年度数据,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在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的大背景下,对中国粮食贸易中虚拟耕地进口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人口对中国粮食虚拟耕地净进口量的影响最为显著;全球对中国粮食的需求量及中国谷物单产对粮食虚拟耕地净进口量的影响显著;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对粮食虚拟耕地净进口量的影响较为显著;全球谷物平均单产、中国有效灌溉面积对粮食虚拟耕地净进口量的影响不显著。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利用耕地资源的相应措施,以确保中国的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4.
根据虚拟水理论,采用多目标综合决策的方法,以武威市凉州区的农作制为研究对象,以提高区域农作制的经济效益、生产效益、生态效益为目标,选择用工量、净收益、农产品单位质量虚拟水含量、单位水价值等8个评价指标,对现有不同农作模式进行优先排序.结果表明:凉州区农作模式的优势度依次为葡萄>制种玉米>蔬菜>玉米>啤酒大麦>小麦>薯类...  相似文献   

15.
以虚拟水计算方法为基础,对南方地区红三角区域2000年的农产品虚拟水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对区域农产品的结构调整及水资源利用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不降低人均水资源消费需求的情况下,水资源较丰富的地区可通过农产品虚拟水贸易方式,更好地发挥区域性水资源优势,并引导人们改变其生产结构与消费模式,主动开发和生产有效益的水资源密集型农产品;通过农产品虚拟水战略,在更大区域范围内缓解水资源紧缺地区的水资源压力,创新水资源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不同的食物消费模式对虚拟水消费的影响,对全国1990—2014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食物虚拟水消费量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显示:全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虚拟水消费量都呈现出缓慢增长的趋势,城镇居民人均虚拟水消费量增长速度快于农村,是农村居民的1.12倍左右;城镇居民的虚拟水消费多样性指数高于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是引起城乡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未来随着食物消费量的不断增加,食物虚拟水消费量也将持续增长,势必对水资源造成更大的压力,这就需要倡导城乡居民均衡膳食和健康的消费习惯,改善食物消费模式,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7.
China's food supply and demand have significant implications for both China's own national food security and that of the world. This study reviews China's food security prospect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cusing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the coming decade. The results show that China's policies for ensuring food security will be enhanced and China will move to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Most studies anticipate that China will increase its food and feed imports in the coming decade. China's overall food self-sufficiency is likely to fall from 94.5% in 2015 to around 91% by 2025. The greatest increases in imports are likely to be soybean, maize, sugar, and dairy products. However, within the production capacity of the major exporting countries and of many food-importing developing countries, China's additional imports of 3 to 5% of its total food consumption in the coming decade are unlikely to threaten global food security. Indeed, the projected imports of feed and several foods could provide opportunities for many exporting countries to expand their production and save global resources.  相似文献   

18.
郴州市农产品虚拟水的量化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提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区域水资源管理的有效措施,以虚拟水计算方法为基础,对2000年湖南郴州市的农产品虚拟水进行了量化分析,并对区域农产品的战略性调整和区域水资源有效配置决策思路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每生产1kg大米,需要耗费至少773.8kg的水资源;生产1kg植物油耗费的水量为8286.3kg;生产1kg蔬菜的水量最少,但至少也需要149.9kg的水量.郴州市的农村居民年农产品虚拟水数量远高于城镇居民的,其中大米所消费的虚拟水量就分别达到147.166m^3和41.744m^3.在不降低人均水资源消费需求和不降低人类生活质量的情况下,水资源较丰富的地区可通过农产品虚拟水贸易方式,更好地发挥区域性优势,主动开发和生产有效益的水资源密集型农产品;通过农产品虚拟水战略,在更大区域范围内,可以很好地缓解水资源紧缺地区的压力,并引导人们改变其消费结构和消费模式,创新水资源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