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9 毫秒
1.
1988年元月,在检疫进口的33000t沙特阿拉伯小麦时,从现场扦取的小麦样品中,检出毒麦(经青岛所张则恭核定)和其它杂草籽24种,共12科,其中,国内尚未记载的有:奇异(卄商鸟)草、野油菜、野萝卜、皱七果芥、圆叶锦葵、马络葵、圆  相似文献   

2.
魏哲轩 《植物检疫》1993,7(4):262-263
连云港动植物检疫局于1978年承接进口小麦检疫任务,至1990年的13年中,共检疫进口小麦280船次,824万吨。主要产地为美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来、阿根廷、希腊等国。13年检疫中,发现检疫对象有小麦矮腥病菌、毒麦和假高粱等。一般病菌10余种,发现一般仓虫4目、14科、20种。发现杂草籽近百种。  相似文献   

3.
在旅检工作中应注意防止危险性杂草传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年来,罗湖口岸曾几次发现检疫性杂草——毒麦,从发现的经过看,往往是在截留后的物品里复检时查出的居多,而且又是出现在容易被检疫人员忽视的药用植物,或带有小麦瘿粒混杂物品的小包里。如1981年我们检出毒麦,是在一小包麦粒与其他混杂物里发现的,又如1986年12月份,我们又在重检一包含有小麦瘿粒混杂物里发现毒麦、假高  相似文献   

4.
1.必须加强对进口小麦原粮的检疫从近年进口不同种类粮食检疫情况来看,所有进口粮食都不同程度地发现害虫,尤其是在进口小麦中还多次检出对外检疫对象矮腥黑穗病、毒麦和假高粱,以及其他危险性病、虫、杂草。1988年,我们在“长白山”轮进口小麦中检出假高粱的同时,还发现有锈赤扁谷盗活虫,含量高达4头/kg。从进口小麦国家看,有的是小麦矮腥的疫区,有的是假高粱和毒麦的发生地,疫情比较复杂。如果把关不严,  相似文献   

5.
一、情况连云港进口粮食是从1978年4月开始,至今已有11个年头,共检疫进口粮食825.6万吨,居全国沿海港口第六位。主要粮食品种有小麦、玉米、大米、大豆、绿豆,多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阿根廷,泰国、沙特阿拉伯、滓巴布韦等8个国家。经检疫发现检疫对象:小麦矮腥(占进口小麦批次的1.2%)、毒  相似文献   

6.
连云港动植物检疫所于1975年建立。1978年开始承受粮棉检疫任务。截至1985年底,八年来共检疫检验进口粮食191船次,总数量4644337吨。其中粮食主要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泰国等地;棉花主要来自巴基斯坦、美国、叙利亚等地;渔粉来自智利;废钢船来自挪威、苏丹等国。截获到的检疫对象有小麦矮腥黑穗病孢子和毒麦。一般病菌有光腥、网腥孢子,还有交链孢属、有色二包属孢子等;虫害方面  相似文献   

7.
贾宗誼 《植物保护》1964,2(3):141-142
毒麦(Lolium temulen tum L.)是一种检疫性杂草。它的茎叶形似普通麦子,多混生在小麦、大麦和燕麦田内,收获后种子也常混杂在一起。由于毒麦种子内部含有一种毒麦碱(C_(17)H_(12)N_(20)),人畜食后常发生中毒现象。据黑龙江卫生部门化验:食物中如果含有4%左右的毒麦,就会发生昏迷、眼  相似文献   

8.
显微结构观察快速鉴定Lolium属的籽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可辉  郭琼霞 《植物检疫》2004,18(4):204-209
本研究通过对毒麦属的毒麦与其变种长芒毒麦、田毒麦及其近似种亚麻毒麦、多花黑麦草、黑麦草、波斯黑麦草、瑞士黑麦草等8个种的种子进行显微组织细胞结构解剖,观察、比较和综合分析各个种子内部盾胚的形态大小、上皮细胞和糊粉层细胞的形态结构的异同点.为口岸杂草检验检疫的快速准确鉴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麦类检疫对象——毒麦和小麦腥黑穗病(部分省市补充检疫对象),近几年在南京地区发生越来越严重。江宁县、江浦县1984年进行全县毒麦普查,江宁县27个乡,乡乡发生毒麦,发生毒麦面积23.78万亩, 占小麦总面积40.21%,发生严重的田块,毒麦株率高达30%以上;江浦县发生毒麦面积2.65万亩,占小麦面积10.71%,全县11个乡,仅有一个乡未发现毒麦。1982年江宁县种  相似文献   

10.
毒麦及其近似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毒麦Lolium temnulentum L.是我国在杂草方面唯一的一个对内、对外检疫对象。1955年前后,在进口粮食和引种中也发现。1957年发现黑龙江省一些县的麦地里混有毒麦,继而扩展很快,到1967年在吉林、辽宁、甘肃、新疆、山东、江苏、安徽、湖北、湖南、河北、河南、山西及陕西等省区都发现了毒麦。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二十几个省、市、自治区发现毒麦,几乎遍及全国各地的小麦种植区。  相似文献   

11.
麦田杂草重点防控节节麦、看麦娘属、雀麦、菵草等禾本科杂草,播娘蒿、猪殃殃等阔叶杂草。要立足麦草秋防、综合防控,根据小麦种植区域、杂草种类与分布特点,开展分类指导。一是非化学控草技术。精选种子。通过对麦种调入和调出检疫,检查其中是否夹带杂草种子,特别是毒麦、节节麦、野燕麦等。农业措施。  相似文献   

12.
郑建中  关书琴 《植物检疫》1991,5(5):390-390
1974年上海所第一次检疫进口法国小麦,80年代共检疫进口法国小麦计18船次,约60万吨。据统计,截获昆虫6科9种,病害14属17种,杂草19科38属77种。在已鉴定出的昆虫和杂草籽中有我国对外检疫对象谷象 Sitophilus granarius 2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毒麦的发生与综合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淑华 《植物检疫》1996,(4):249-249
河南省毒麦的发生与综合治理周淑华(河南省植保植检站450002)毒麦是小麦、大麦、燕麦等麦田的一种恶性杂草。毒麦的生活力、繁殖力都很强,一般比小麦的繁殖力大2~3倍,因此,毒麦侵入麦田后,如不及时防除,几年之内混杂率可达60%~70%,严重影响小麦的...  相似文献   

14.
<正>2015年1月广州新沙口岸于进境马来西亚麦麸中检出检疫性病原真菌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Tilletia indica Mitra),检疫性杂草具节山羊草(Aegilops cylindrica Horst)及其他有害生物共21种次,涉及麦麸252.540 t,货值61872.3美元。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多数在运输工具检疫过程中于食品舱内面粉中检出,极少于货检中检出,该次于进境马来西亚麦麸中检出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属全国口岸首次在麦麸中截获。  相似文献   

15.
前言毒麦是一种检疫性杂草,据国内外资料记载,其籽实内含有真菌所产生的毒麦碱,叫做捷姆林(Temuline)C_7H_(12)N_2O,人畜食后能引起中毒。为了测定其毒性大小,我们从1980年开始,曾连续两年用汉中地区各县所产的三种毒麦(普通毒麦、长芒毒麦、田毒麦)作了动物的中毒试验。但经过  相似文献   

16.
毒麦(Lolium temulontum L.)是一种有害有毒的危险性杂草。它不仅能造成麦类减产,而且因其麦粒内含有毒麦碱(C_(17)H_(12)N_2O),严重地危及人类及动物的健康与生命安全。试验表明,人吃了含有4%毒麦的面粉,便会引起头晕、昏迷、噁心、呕吐等症状;家禽误食毒麦达体重的0.7%时,同样会产生中毒和造成死亡。因此毒麦属国内外重要的检疫对象。但是,由于近年来频繁调运和串换种子,加之检疫措施又未跟上,造成毒麦的危害  相似文献   

17.
20 0 0年 6月 6日 ,深圳蛇口检验检疫局工作人员在对 1船美国输华小麦检疫时发现假高粱Sorhgumhalepense (L .)Pers、法国野燕麦AvenaludovicianaDur、三裂叶豚草AmbrosiatrifidaL、田旋花ConvolvulusarvensisL等多种杂草种子。已对该批货物的贮存、加工、使用进行了监管深圳蛇口局从美国输华小麦中截获多种杂草种子$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王伍  相似文献   

18.
李茵  魏文静  韩颖  祝建新  乔宁 《植物检疫》2022,(1):83-84,封3
本文对江西口岸2018-2020年进境粮谷携带杂草种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进境粮谷携带大量杂草种子,共计25科134种4646种次,其中检疫性杂草6科14种616种次.检出数量最多的检疫性杂草是硬雀麦.来源于乌克兰、澳大利亚和美国的进境大麦、玉米和高粱携带有害生物的风险较高.本文总结了江西口岸进境粮谷中检疫性杂草名...  相似文献   

19.
毒麦生物学特性及防除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毒麦生物学特性及防除技术初步研究高洪权,朱桂华,王春琳,王德钧(江苏涟水县植保,223402)毒麦(LoliumtemulentumL.)又称黑麦子,是麦田常见的一种检疫性杂草,近几年在我县部分稻麦两熟麦田发生严重。1987~1991年我们对毒麦的发...  相似文献   

20.
一.进口粮疫情现状 近几年全国各港口动植物检疫所从美国、阿根廷、法国、希腊等国的进口粮食中,不断检出我国对外检疫对象-假高粱。如连云港所1989年进口31船小麦(计1141916吨),有16船(计599217吨)带有假高粱,其中超标对外出证索赔6船(计232063吨),带假高粱的量占进口总量的52.47%,对外出证的量占进口总量的20.32%:1990年进口29船小麦(计1071457吨),有12船(计479718吨)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